顾梨笑着对高敏芝说道:“敏姐姐可放心了,我先走了。”
高敏芝说道:“嗯。你去吧,小心着些。”
顾梨沿着花园小路往杏园走,蓝羽隐藏在树梢中也飞进了杏园,而高敏芝往另一个方向走。顾梨在杏园里一边欣赏这杏花,一边与齐珂聊天。
顾梨将整个杏园都看了一遍,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了,顾梨变戏法似的从袖袋里拿出还没有编好的珍珠手环。
顾梨对齐柯说:“齐珂,过来帮吗。”
齐柯见自家主子在宫中要编手串:“夫人,咱们在这编手串被别人看见了,是不是不好。”
顾梨才不怕呢:“怕什么,管他呢,谁爱看谁看吧。给将军的手串已经编好了,这一个是给我自己的,你帮我拉着另一头,就剩下一点了,趁着这个时候,赶一赶,我想着等会子见到将军就给将军带上。”
齐珂反问道:“一见到将军就给将军戴上,不管旁边有没有人。”
顾梨歪着头凤眸上挑的说:“嗯,不管身边有谁,我都要亲自给将军戴在手腕上。”
齐珂面带微笑的给顾梨打下手,本来也没有剩下多少,很快就做好了,顾梨将手串对准即将落下的太阳,太阳照在洁白的珍珠上,泛着黄色的光,特别好看。顾梨很满意,将编好的手串套在了自己的左手上。
也许姗姗来迟是皇后身份的象征,顾梨已经在这等了很久了,皇后才前呼后拥的坐着轿辇晃晃悠悠的来了。
一进杏园,皇后身边的管事公公大声吆喝道:“皇后娘娘驾到。”
顾梨随着声音望去,见皇后坐在轿辇上,随着抬轿公公的步伐在轿子上晃悠着,好不舒服。顾梨左手撑着石桌起身,齐珂帮着顾梨整理了一下官服,便站到齐珂斜后方,顾梨与齐珂微微低头,规规矩矩的候着,等待皇后下轿。
皇后在婢女的服侍下来到亭子中的石桌旁坐下,顾梨没有的到皇后的免礼的指令,只能双腿半蹲的鞠着
皇后就像是放慢了脚步一样,每一步都很慢,顾梨只能坚持,也不敢自己起身,要是被扣上一个大不敬的帽子,那就更麻烦了,皇后好不容易再石凳上坐好,慢慢悠悠的说道:“起来吧。”
顾梨如释重负一般道起身,要是再等一会,顾梨就坚持不住了,估计那样只有两个选择,要不自己站起来,被扣上大不敬的帽子,要不就摔倒在地上,摔倒在地上顾梨自然是不愿意的,皇宫中的路都是用石子铺的,摔在地上倒是没有多疼,可是身上的朝服就难免不会被弄脏。今天是太后的寿宴,场合特殊,朝服要是被自己弄脏了,肯定会被有心人议论。权衡之下,顾梨别无选择,她会选择在坚持不住的情况下起身。即使被扣上大不敬的帽子也无所谓,这犄角旮旯的,很少有人路过,又有谁能证明自己大不敬了吗。
顾梨起身,站在皇后对面,微微颔首,皇后面带微笑的说道:“言夫人觉得这杏林景色如何。”
顾梨波澜不惊的说道:“回皇后娘娘,这杏园的景色甚美。”
顾梨也不想与她绕弯子,她已经耽搁自己太多时间了。 所以回答的直截了当。
皇后道:“宫中如此好的景色有很多,是宫外没有的,今日进宫就多看看。”
顾梨心想一直让自己多看看这里,宫中的景色是很好,但比宫外的大好河山,宫中的景色与大好河山相比算什么。就跟以后没有机会看到了似的。
“多谢皇后娘娘厚爱。”
顾梨与皇后的对话很冷场,顾梨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皇后问一句顾梨答一句。
可能是皇后也不想与顾梨绕圈子了,对身后的一个女子说道:“静儿,过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言夫人,这是我娘家堂妹,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妹妹。”
顾梨听说过皇后的娘家,只是了解甚少,顾梨还是规规矩矩的与余银静问安。顾梨的守规矩,让皇后娘娘自以为顾梨好拿捏。
皇后见顾梨一副规规矩矩的模样,觉得今日的事应该成了,皇后娘娘抬了抬她那圆润的下巴:“言夫人,今日叫你来这杏园说话,倒是有一事与你说一说。不知你肯不肯帮忙。”
顾梨知道皇后娘娘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就要进入主题了。顾梨微微躬身:“不知皇后娘娘有何事是臣妇能帮忙的。”
皇后不急不忙的端起侍女提前为她准备好的茶,轻轻抿了一口,放下茶杯面带笑容的说:“我家静儿也到了说婆家的年龄了,放眼这满朝文武,没有与我家静儿年龄相仿的,只有言将军在年龄上与我家静儿甚是相配。再说,静儿在多年前就心系言将军,要不是顾忌言将军与五公主有婚约,不好开口,这事也不会拖到今天。”
顾梨将话听到这,也明白为什么皇后非要将自己约到这杏园里来了,原来皇后娘娘打的是这个主意。顾梨始终面带微笑,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皇后以为自己的如意算盘打的顺利呢。
顾梨没有打断皇后的话,顾梨一直面带微笑的听皇后说:“回皇后娘娘,我进言府门之前,就与我家将军有言在先,我家将军不纳妾,不养小。”
顾梨的话刚说完,皇后就一拍桌子,怒斥道:“住口,我余家姑娘,怎会去与人做妾室。”
顾梨面带笑容眉头紧皱心想:做妾室我都不会同意,难不成还要做正妻。
皇后甩了一下手中的帕子继续说道:“罢了,本宫见你是农女出身,没见过市面,就不计较,本宫就直说了,将来静儿进门,静儿做大,你做小。你放心,我余家门户不大,但也是有家教的,将来静儿过门,不会亏待你和你幼弟的。你们的月例银子照旧。”
顾梨看着面前的女人,不知道是该哭还是笑,顾梨直直的盯着坐在石凳上的皇后斩钉截铁的说道:“回皇后娘娘,臣妇不同意余娘子进言家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