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快穿:当万人迷绑定好感攻略系统
  4. 第103章 乐安公主
设置

第103章 乐安公主(1 / 1)


一共十五册的《州游记》,装满了大半个木箱。

周恭帝和太子温启,一开始只抱着翻阅女儿/妹妹旅游札记的心态,想着无论内容如何,都要夸赞一番以作鼓励。

但没想到短短几页,便让梁朝两位勤政爱民的掌权者,收起笑意,神色肃然。

凤鸾殿中鸦默雀静,只余书页翻动声。

一月之后,经过工部、户部的秘密试验证实效果,早朝的哗然热议。

隐去关于盐铁等官营产业的改良内容,周恭帝亲自题跋的《州游记节选》开始印刷发行,陆续出现在梁朝各地的书坊里。

因为是利国利民之事,周恭帝和太子并没有隐瞒此书是温舒窈所作。

乐安公主才貌双全的盛名,早在四国求娶的时候就天下皆知。

此时得知此书乃乐安公主所著,不止在读书人里热销,更是吸引了大量平素不喜读书的百姓。

工部与户部负责编书的官员,在《州游记节选》中,不仅精简、整理出了可以因地制宜的耕种方法,普遍适用的技术知识。

更保留了温舒窈游历各州时,从农夫工匠、妇女小儿等老百姓口中,听到的有趣故事。

寓教于乐,老少咸宜。

不仅是各州知府,各地的书院、私塾,面向官员、书生开设了讲解此书的课程。

甚至有买完《节选》的读书人刚出书坊,就在街市上直接给老百姓讲起了书来。

一年过去,农田增收,盐铁增产,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化。

《节选》在用上了改良农具、减轻了生活负担的梁朝百姓心中,已经不仅是一本有趣、有名的书;

而是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手里有余钱的皇室恩泽。

先帝在世时,民间之所以民怨不断,起义不绝,就是因为老百姓饥不饱食,衣不避寒,家徒四壁。

经过周恭帝近二十年的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如今又有温舒窈提供的技术改良,梁朝皇室在民间的口碑已经完全扭转。

百姓对温氏王朝的信任和拥护,也达到了两朝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刚进梅月,梁朝各地,已经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乐安公主即将大婚祈福、庆祝。

从“梁朝第一美人”到“下凡赐福的仙子”,大多数朴实的百姓虽然未曾亲眼见过乐安公主的仙颜。

但并不影响他们从以往公主天人之姿的民间传闻;改善民生的无量功德;以及那些曾经有幸被公主游历各州时,采访过的百姓的交口称赞中,勾勒出乐安公主的神圣与美好。

就连久违的边境和平,也被百姓算在了乐安公主的庇护之上。

因为自四国求娶之后,这三年,梁朝边境再未起过战事。

原本守卫在梁朝与西夏边境的西北驻军,还一度担心西夏太子被拒婚后,会带领党项铁骑攻打梁朝泄愤。

但一年过去,风平浪静。

两年过去,平安无事。

三年过去,边境的军备都在《节选》的影响下,更换了一波,西夏还是毫无动静。

反倒是梁朝与四国的互市,在国内粮食、盐铁、陶瓷、纺织、造纸等各行各业产量均有提高的情况下,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他国商贩和百姓。

梁朝的外交地位,在这三年里也是日新月异。

梁朝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关键的因素,是这三年里,其余四国的朝堂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拓拔宇回西夏不到两月,就把谋划刺杀的主战派连根拔起。三年后的此时,党项可汗更是几乎完全放权于他。

太子当政的西夏,对梁朝的外交始终坚持以和为主。

边境加大互市的好处显露之后,各游牧民族更是一心与梁朝和睦相处。

耶律和泽已经在两年前被立为太子,一年前契丹可汗病入膏肓,禅位于耶律和泽。

辽国与梁朝的兄弟盟约再续,增设互市,允许梁朝商队入辽行商。

晋国朝堂较三年前并无太多变化,仍然奉摄政王司马明轩的决策为圭臬。

于是《节选》刚在晋梁交界地城池里热卖起来,就被送到了司马明轩的桌案上,试行之后,在晋国各州强制推行下去。

一年后的丰年祭,司马明轩所撰、张贴于全晋的布告,让生活日益富足的晋国百姓,得知这一年来各行各业的变化,都离不开梁朝乐安公主的影响。

乐安公主的盛名,同三年前摄政王求娶的绯闻一起,再次热议于晋国的街头巷尾。

甚至还有靠近梁朝边境,与梁朝商队常有往来的县城里,久慕“乐安仙子”盛名的乡绅百姓,竟然在县衙附近,为温舒窈建了一个生祠,名曰“仙子祠”,立碑撰文记述乐安公主于天下苍生的恩德。月月人潮涌动,年年香火旺盛。

吴越则是四国中,局势变动最大的。具体说,钱氏吴越已经不复存在。

一年前,先是各地农民起义,再是宰相顺应民意改制。钱氏王朝就通过禅让制度,迅速改朝换代。

萧宰相在前朝皇帝禅位后,信守与众臣之诺,没有自己称帝,而是扶持儿子萧渊做了新皇,自己成为了太上皇。

萧渊以萧氏封地陈州,取国号为“陈”,年号为“安乐”。

陈国致梁朝的第一封国书,便是一份盟约,承诺新皇在世期间,陈梁两国共守和平,互相信任,永不交战。

正因如此,梁朝才能在这三年间,都不受战事所扰,专心发展。

正当梁朝所有人都翘首以待,乐安公主与顺承郡王世子,十日后的大婚盛典时。

一封从西北边关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的军情急报,在早朝之上引起一片哗然。

西夏突然于两国交界处,整军三万于边关线前。

收到这一消息的不止有梁朝,还有其他三国。

与西夏接壤的辽国,在急送国书至梁朝的同时,也迅速遣兵四万,集结于西辽交界,以作威慑。

不与西夏接壤的晋国和陈国,也纷纷送来国书,承诺若西梁开战,定当遵守盟约,出兵相助。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