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上,整个京师的百姓都在议论平江侯儿子杀人的事情,加上齐俞萧平日在京师为非作歹,惹得百姓们怨声载道,对其积怨已久,早朝时,孟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又把事情说了出来,这下整个朝堂都动荡起来,不少人请求皇上对犯人齐俞萧从重处罚。
有人主张抓人,有人就为齐俞萧开罪,其中为首的便是谢太师,皇上见事情已闹大,不处置齐俞萧难平众怒,不得已命孟围彻查此案。
“初儿!”
“婆婆,事情怎么样?”
“大街上都传开了,听人说开封府的衙役已去侯府抓了齐俞萧”
“这么快?”
李池月一开始就知道公公出马,谁也保不住齐俞萧,而她以为要过两日才能抓捕的人,却不想才过了几个时辰就被抓了,心中不由得感慨公公的魄力。
“婆婆,你还打听到什么?”
“听百姓们说今日朝堂之上,你叔父与你爹吵得很凶,你爹极力为侯府开脱惹恼了皇上,皇上罢免了他的太师之位,责令他在家反省三个月”
“活该,谁让他掺和侯府的事的,这下看他和大娘还怎么得意!”
听闻谢太师职位被罢免,李池月心里别提多高兴,谢家夫妻为了权利什么手段都使尽,到最后皇上一句话,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尽管有太后和平江侯的阻挠,到最后还是在孟围孟哲的坚持下,为重伤的牡丹讨了个公道。
两日后,在京师百姓的见证下,罪行累累的齐俞萧被当街问斩,碍于太后的面,本该被废除侯位的齐猛只落得个在家反省半年的处罚,由于他矢口否认与月丹的死有关,不肯供出杀手是谁,孟哲无法为月丹伸冤。
三日后的傍晚,与家人吃完晚饭,孟哲返回了宋州,这次牡丹的案子,孟浩卿功劳也不小,为了表达谢意,回到房中,李池月拿出上午在街上买的上等砚台送予他。
“案子的告破,你的功劳也不小,这块砚台虽说不是很名贵,但也是我花了好几两银子买的呢,送给你当作谢礼,还望孟大人笑纳”
“这个案子功劳是我爹与叔父,我只不过是给他们打下手而已”
“没有你做好审讯整理工作,这件事也没那么快解决”
“这个案子牵扯到很多人,皇上之所以这么快下令破案,也是为了大局考虑,听维舟说,因为这件事,谢太师与谢夫人大吵了一架,当时谢太师看形势不对,想静观其变,谢夫人劝他站在侯爷这边,不想他在朝堂上为齐俞萧说话惹怒了皇上,被罢了太师之位,回家后他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谢夫人”
“谢夫人是想平江侯是太后的侄子,皇上即便想处罚齐俞萧也会看在太后的面上放他一马,谁想皇上不顾太后劝说,执意要斩杀齐俞萧,谢夫人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真是机关算计,枉费了一片心机”
因为听信了夫人的话,谢沐之丢了太师之位,这让夫妻俩的感情产生了隔阂,自此谢沐之再也没有去夫人房中,而是整日与二房夫人待在一起作画,看他俩郎情妾意的模样,谢夫人气愤无比,想想自己为谢家呕心沥血多年,最终换来这样一个结局,不仅失去了丈夫的宠爱,还眼睁睁看着妾室登堂入室。
胭脂阁的案子了结五日后,谢维舟正式卸任了大理寺评事一职,与夫人一块去洛阳下的县衙做个小小的主簿,经历此事,他与齐锦悠的感情加深了不少,妻子虽说是侯府之女,但在这件事上,她始终站在丈夫这边,这点令谢维舟很感动。
他俩走的那天,只有好友夫妻前来送行,城外河边的凉亭,多年挚友不舍地告别,直到这一刻,李池月都没有告诉谢维舟自己并不是他的妹妹谢晴初,历经家庭变故,她也不忍告知他真相。
送别谢维舟夫妻又过了半月,在这期间,李池月对孟浩卿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她终于不再压制自己的情感接受了他,两人也有了夫妻之实,自这以后,李池月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样正视孟浩卿,每当他眼神看过来,她总是害羞地低下头。
他俩的变化孟夫人也看在眼里,看着小夫妻感情这么好,她很欣慰。
在一个很平常的午后,一辆马车停在了孟家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年轻人和一位老妇人,年轻人上前敲响了孟家大门,李池月看庆伯在忙着打扫院子,便自己走过去开门。
“请问,这里是提刑官孟哲孟大人府上吗?”
看见门开了,年轻人很有礼貌的问道,盯着眼前书生模样的男子,李池月哭了,她认出此人正是自己五年多未见的弟弟李俨,五年的时间,让当初那个少年长成了如今的翩翩公子。
李俨不解面前的妇人为何看着自己哭泣,明白过来后他试探性地问道:“你是,姐姐?”
再次见到多年未谋面的弟弟,李池月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一个劲点头。
“月儿!”
寻声看去,李池月才看到弟弟身后站着母亲,扑过去激动地抱住她。
“你真是月儿?”
“我是,我是你女儿李池月,娘,我好想你!”
长途跋涉了千里,母女俩总算见了面,抱在一起痛哭不已,两人的哭声引来过路人的频频注视,为了能和母亲好好说话,李池月带着娘亲和弟弟去了家附近的客栈。
“娘,爹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你爹他身为荆州刺史,不能随意离开属地,即便他也很想来也来不了”
未能见到父亲,李池月有些失落,李夫人看着眼前完全变了样的女儿,问起她的经历,李池月也将自己如何附身在太师之女谢晴初身上的事告诉了母亲和弟弟。
酉时二刻,散衙回到家中的孟浩卿还没踏进家门,就被妻子拉着去了客栈,见到岳母和小舅子,见面那刻,都不用李池月介绍,孟浩卿也猜出了眼前妇人与年轻人的身份,这都得多亏妻子时不时地唠叨。
李池月的计划本是等爹娘来寻就与他们回家,可现在自己爱上了孟浩卿,她要走了,或许这辈子都见不到他了。
因为这次和儿子赶来京师也是为了送他参加秋季的会试,于是李母有几个月的时间与女儿相处,几个月下来,她对孟浩卿这个女婿很满意,而在这期间,李池月有了身孕,就更不能与母亲回荆州看望父亲了。
“爹娘只要知道你现在过得幸福就好,等孩子大了,你再带他去荆州看望我们”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几个月很快便过去了,让李池月感到欣慰的是,弟弟以第二名的成绩高中榜眼,得以衣锦还乡。
一年后,孟浩卿被调往襄阳任襄阳县推官,为他日后升为提刑官打下基础,襄阳县离荆州不足百里,自从到了那,李池月便时常带着孩子去娘家看看。
“官人,放弃大理寺正的位置来襄阳县做个小推官,你后悔吗?”
李池月明白丈夫是为了自己才申请调离京师来到襄阳,对此她既感激又觉得愧对他。
“只要能了了我平生志愿,京师也好、襄阳也罢,又有何区别?当年我爹也是从宋州置下小小的推官做起,我只不过是走他老人家的老路罢了”
孟浩卿从不后悔舍弃大理寺正的位置,来了襄阳既能了却志愿,又能让妻子开心,何乐而不为?
自此京师少了位姓孟的大理寺正,襄阳县多了位断狱奇才孟推官,数年后,孟浩卿又调往荆州做推官,这下李池月回娘家就更方便了,在外人眼里,她是刺史大人的义女,可只有自家人知道,她是李家多年前病故的大小姐。
如今的李池月儿女双全,生活幸福,对于引导自己进入谢晴初魂魄的苏婆婆,她一直感激不已,也许待她百年后,也会效仿苏婆婆,在落奈河边开一家客栈,帮助那些孤魂,为自己的儿女积福,但那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此刻的她只一心想与丈夫白头偕老。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