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生一共就这一天,上午我和阿锋接待了很多的学弟学妹,中午小程等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
虽然我们也负责带中午来学校的学弟学妹们去食堂免费领午餐券吃饭,因为他们还没有饭卡,我们用的都是饭卡。
不过,也有热情有钱的学长请学妹吃饭,顺便就加了联系方式,说是后面有不懂的可以找他。
我们吃饭的时候,食堂人不多了,都吃完快走了。
食堂只剩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茄子还有我们公认最难吃的西兰花炒肉。
吃着饭,我和阿锋给小程讲了我们迎新生的事,很好耍,还能看漂亮青春活泼的学妹。
小程当时就后悔了:“操啊,服了早知道我也去了。”
他说他们上午在上压根听不懂一点的英语课。
还有两节老袁的课,让他们听写默写。
阿锋幸灾乐祸地笑他,结果小程说:“放心,你们要单独听写默写。”
阿锋:“我真的栓Q。”
这次轮到小程幸灾乐祸。
吃了饭,下午马上又继续去校门口迎新,下午来的新生不比上午少,我和阿锋志愿者的衣服和袖章都没来得及脱。
琪琪下午来学校上课,一眼就认出站校门的我,虽然我戴着口罩穿着志愿者的衣服。
她笑着朝我走来,给我揣了一把热乎的板栗。
下午我负责的是站校门口查看核酸检测报告、绿码跟行程码,顺便帮学弟学妹们的行李消毒,然后说声:“学弟学妹们,你们终于来了!欢迎学弟学妹来我们小城职高…”
一天的迎新结束,老袁说要请我和阿锋喝水,我俩都没去,但还是向老袁表示了感谢,回到宿舍躺床上就只想睡觉。
身心疲惫。
第二天小程跟我们说有好戏看,我们趁着下课十分钟去足球场,学弟学妹们已经开始军训了。
军训服装比我们军训那一年的要鲜艳不少,帽子好看多了,还可以穿自己的鞋子。
小白表示:“我真的会谢。”
但他们军训七天,可不比我们那会儿好受,至少我们军训时,下过几天雨。
阿锋和小程去小卖部买的冰镇饮料,还有雪糕,每天下课或者是体育课休息,就到操场去。
不得不说,这一届的学妹还是有很多好看的,虽然都穿的一样的军训服装、素颜,但素颜都好看的女孩那才叫真漂亮。
学弟也很帅。
我们数学老师老滕,也带过21届的一个女生班。
他是班主任。
连廖老师都是汽修班的班主任,她大学学的这个专业。
别的女生学这个专业,是一颗螺丝都拧不紧,廖老师是大力出奇迹……
军训这两天,食堂饭菜又变好吃了,糖醋里脊、宫保鸡丁,之前我是见都没有见过。
阿锋此前说要投诉学校食堂,老袁也叫我们写投诉信,学校食堂有个意见箱,就装在摄像头下面,非常地方便投稿。
我还写过一次意见信,后来某次周末来学校时,看见意见箱被拆了,意见信直接被扔那。
后来,我是一点都不关心学校食堂的饭菜了,该咋样咋样吧。
学弟学妹七天军训,我们要等他们吃了饭才能去食堂,毕竟这一刻他们才是军爷。
他们军训汇演,我们没有看到,但在官网看到过,感觉没有我们当年的好,那也只是我感觉。
毕竟,那是我的青春,我们那一年军训,也正好赶上伟大祖国70周年生日,军训汇演上,还有全体学生的方队倒计时,庆生人型文字。
虽然我觉得不够热烈,但对他们来说,一定是热烈的。
他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
……
学校自从迎来21届之后,似乎变得更好了。
新校区修建速度明显加快,即使下雨天,我们也会去新校区实训,还能看见新学校在盖着大楼。
高三这年,新校区已经把外围墙给修好了。
还有就是我们的老校区,毕竟我的高中三年一直都在老校区,所以关于青春的回忆,也都是新宁镇这座老城区。
虽说是老校区,但今年老校区也迎来升级。
首先是校门升级,进学校刷卡变成刷脸了。
更加方便快捷。
还有数据库,走读生一天可以刷六次,住宿生一周一次。
因为走读生需要早上进校门,中午出校门进校门,下午出校门进校门,晚上放学出校门。
我们住宿生,就只需要星期天下午来学校刷一次脸。
周五周六放学,校门是直接打开的。
录校门人脸照的时候,是一个班一个班去的,我们班后面刚好是食品班,我再次看到了好久不见的何佳星。
我看见她,她目光再也没有看向我,不知道她还记得我不。
她的模样和身影我已经很熟悉了,但还是想把她记在脑海里。
我怕有一天,她的身影也会模糊在我的记忆里。
说起学校老校区,宿舍的所有床都更新了,反正比我们那会儿要好。
记得高一开学,梁远也是住宿生,他睡下铺,那床本来就不牢固,一翻身就是咯吱咯吱的响声,加固用的螺丝,我手都可以卸下来。
也是某一次,梁远午休一躺床上,直接把床都睡垮了。
别问我印象为什么这么深,因为那是我的床……
后来学校应该是重视这个问题了,毕竟上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后果可想而知。
……
学弟学妹军训已经过去了两天,这天下午我和阿锋、小程一起在食堂吃了饭,她俩一个回宿舍跟涛儿打游戏,一个回教室陪劳动委员看电影。
我到内操场去闲逛着,看见了学生会的又开始了新一届的招生。
突然想起学习部,但我过去看了看,已经没有了这个部门,学姐颜盈她们创办的学习部,还是毁在了我们这一届手上。
学弟学妹们脸上青涩的笑容,眼神里都透露着对校园生活的期待,高二的学长学姐热情地拉着他们加入自己部门。
突然校园广播站响起了音乐,又是那首我最喜欢的《起风了》。
不知道为什么,校园广播站里放的音乐,总是比自己在家手机里放的好听。
也许,是加了青春这味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