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这些的朱载壡,心情放松下来,顿时困意袭来,但是他的脑袋还在高速运转着。
南方…南方…
朱载壡来回在马车内踱步着。
他在思考怎么能够增加朝廷的收入,这收入上去了,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在南方如何赚出银子来,同时又能让物价上涨慢一些,这成为朱载壡思考的重点。
田赋徭役,海外的贸易,两淮的盐业,南直隶的丝绸织造业,甚至是云南的铜矿,这些都是能整顿好了,都能成为朝廷财政的新增长点。
但是这些每一个都是大问题。
海商的问题他有法子解决了,但是其他的呢?
首先土地兼并造成的田赋问题,倒还好说,两个法子双管齐下。
第一招就是先学太祖皇帝,兴大案,玩抄家。
当年太祖皇帝为了解决朝廷税收问题,就是增加官田的数量,而这一措施到现在,整个大明朝还受益匪浅。
为什么苏州,松江这些个府田赋这么多?
要知道全国上下的田赋,大概是三千万石不到,而一个苏州府就有着两百八十万石,占了近十分之一,抵得上一整个浙江的田赋。
而松江府也有着九十万石的田赋,这三块地方的田赋加在一块,占了整个天下田赋的五分之一,甚至接近四分之一!!
为什么这些地方交的田赋这么多??
是因为他们富裕嘛,一个个粮食多的吃不完吗?
不,并不是,而是因为官田!!
就拿苏州举例子,整个官田就占了苏州全部田亩的四成有余!
而官田所要上交的田赋,差不多是民田的十倍,民田一般一亩才四升多点的麦米,但是官田却要四斗的麦米。
正是因为官田的存在,才让整个浙江,整个南直隶成为了整个大明王朝的输血血库。
而这官田其实就是抄没田!
太祖时期的四大案,所涉及的官民何止十万之众!
单单在苏州一府,杀掉的粮长就多达一百六十余人,整个南直隶地区的地主大户几乎是被杀绝了,才给大明留下了这份基业。
所以朱载壡不会去动南直隶地区,尤其是苏松一带的田亩,因为在这些地方,土地兼并最厉害的就是自己皇家,自己这朱家才是那里最大的地主!
南直隶最要紧的就是肃清官场,包括那些个粮长,从而保证田赋能收上来。
同时整合田亩,在保证粮食生产的情况,尽量进行经济作物种植,开设作坊,进而缓解这些区域的赋税压力。
至于这第二招,便是重丈田亩,到时候会在江西,福建作为试点展开。
怎么展开,朱载壡也想好了。
还是要先等,等到到时候戚继光募完兵将之后,手中军权在手之后,以势压人,再直接借助南京仓被烧一事,掀起大案,搞瓜蔓牵连嘛,多折腾些日子也能成事!
至于两淮的盐业,以及丝绸制造业,其实现阶段也简单,在海外贸易打通之后,便有着外贸需求了,到时候借助外贸拉动丝绸,瓷器,茶叶之类的产业兴起,再反哺给国内,让国内东南一带的百姓生活水平上去,手有余钱之后,拉动内需的增长,这样便能吃得起盐,因为手中有钱了,盐价定高点也没有问题,私盐的问题也能得到遏制。
所以说整个东南的一盘棋,就靠两步棋子盘活了!
一是考成法,选出能执行新政的人,二便是海外贸易,能拉动内外需求增长。
而云南的铜矿,则是要与日本的银子相互搭配。
所以必须放在后面进行!
最起码要等到江西等地重丈田亩之举,初见成效之后才能进行。
这云南的铜,以及日本的银子就是为了解决困扰大明近百年的钱荒问题。
现在的大明货币极为混乱,钱钞银都有,甚至更离谱的是朝廷现在还一味铸小钱,铸劣币,这导致民间私铸者越来越多。
这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后世的一些人手里有着印钞机,跟国家分享货币发行权,这还得了??
日后,他必然会攻占日本,从日本那获取银子,先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再开云南铜矿,从而解决掉铜荒和银荒的问题。
但是他也要避免银子变多之后,物价上去的问题。
这物价上去就是因为生产力跟不上,或者说生产出来的物资不能满足银子的购买力了。
当然,现在这些都还只是他的初步设想而已,要想实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下去。
最后就是月港疑似被堵塞的问题,这点也让朱载壡头疼不已。
他在黄昏时分接到这折子之后,联想起唐顺之的密折,当即便已经让徐渭挑选出精干人员去调查一番。
自己也先要去,但是现在这南京还没稳定,自己也根本腾不出手来去管一管月港。
他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若是被堵塞了,先不说耽误的时间怎么算,就连能不能恢复也必然是个难题,这结果他可不好想父皇交差啊。
没办法,到时候必须要找人背锅,不过说到背锅,为什么这张经一点消息也没有??
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已经到了福建,唐顺之和朱纨都发现了月港的异常,他怎么可能会没有发现半点异常??
想到这,朱载壡的脸色阴沉了下去,他想起了后世嘉靖杀掉张经的原因,养寇自重,不消说,这人想必已经跟那些海商串通一气。
不过,这样也好。
很快朱载壡的嘴角又扬起笑意,这不,背锅的人选不就有了吗??
那张经可就在福建呆着,而且又是直接管着这月港开关的事。
看来当初的决议是正确的,必须要推出个代理人出来,为自己挡箭。
自己等徐渭这边把情报收集齐了之后,直接写密折给父皇,先给父皇打个底,但是…开关的事怎么办,必须要办下去。
背锅的有了,现在就差港口。
想到这,朱载壡又摸了摸下巴,月港真被堵了怎么办,那就必须要在离月港最近的地方,再找出一个港口。
到时候再把那地方换个名字,也换成月港的名字。
树挪死,人挪活,朱载壡就不信了整个福建就没些好港口。
不过新港口就算找到了,也需要基础的建设,这既需要大把银子投进去,更需要时间来建设。
有这么多的时间吗?自己的父皇又能等得及吗?朱载壡不确定。
朱载壡想到这,眉头再次皱紧,这难办啊,算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先把南京仓的风波给度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