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村头,村里赶牛车的赵老头载着一车人正准备走,看见她忙问,“三丫头,你这是要去赶集?”
“是呢,赵爷爷。”
李雨收起老宅带来的情绪,笑盈盈的回了,然后跟车上的人都打了招呼。
“三丫头,快上来我们挤一挤。”坐在车尾的许爷爷说着拎起装满鸭蛋的篮子往腿上一放,还往旁边挪了挪位置。
李雨看着那都快掉光毛的老牛有些不忍心,“赵爷爷,我上去了老牛拉得动吗?”
赵老头乐呵呵的道:“你瘦得都只剩骨头了能有多少分量?上来吧,不碍事。”
主人家都这样说了,李雨便坐了上去。
……
通往镇上的路虽是土路,不过还满宽敞的,足可供两辆牛车并行。
只是坑坑洼洼的,牛车时不时的颠一下。
在路的一侧是约莫十来米的山崖,崖下依着波光粼粼的清水河,向镇子的方向蜿蜒而去。
车上的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家长里短,李雨从中了解到不少村里人的事。
聊着聊着,几个婶子竟然凑在一起聊起了村里的八卦。
比如,去年寡居的张寡妇,也不知是耐不住寂寞,还是想找个依靠,跟村里的二流子舒铁蛋搞在了一起;朱大爷家的小孙女才刚满十五,竟然撇下刚定下的未婚夫,跟隔壁村的一个有老婆的三十多岁的男人私奔了……
当然,大约是顾及到李雨一个姑娘家,这些都是压低声音说的。
只是她们没想到李雨耳力好,都给听了进去。
她一个现代灵魂,这种事前世听得多、见得多了,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只能说,这些都是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换的象征。
一路上,还遇到不少别的村的人走着路去赶集。
遇到认识的,许爷爷他们还会跟对方开两句玩笑。
乡里乡亲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对李雨来说有些新奇,觉得特别有意思。
不像后世,生活条件是好了,科技也发达了,楼房更是砌得越来越高,可邻里之间可能一起住了好几年都还不认识。
从靠山村步行到镇上大约一个小时,牛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过了约莫四十分钟才到了镇子口。
终于到了!
这一路颠簸过来,颠得李雨屁股疼。
她忍不住想,等她将来有钱了,一定要把村子到镇上的路铺成石板!
从镇子口可看到,镇子坐落在一片青山环绕间,清凌凌的清水河将镇子隔成两半,这边是河西,对面是河东。
镇子里人山人海,为了百姓安全,赶集天牛车不让进去,赵老头将牛车停在了镇子外专门供牛车马车停靠的空地上。
李雨还是第一次乘牛车,不知道价钱,跳下车问道:“赵爷爷,多少钱?”
“你教你赵婆婆和两个婶子认菇子,我们一家人都很感激你,她们要是知道我收你的钱,会不给我饭吃的。”赵爷爷打趣道。
李雨以为赵老头担心她没钱才这样说,从袖子里摸出包着的铜板布包来,“赵爷爷,我有钱。”
“你有钱是你有钱,我收不收我说了算,三丫头,赵爷爷话放这里,你以后坐我的车我都不收你钱。”
村里人大多都受了三丫的恩惠,相信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可是……”
许爷爷忙道:“三丫,你赵爷爷就是个知恩的人,你就别和他争了。左不过两文钱的事,跟你让村里人摆脱青黄不接时的困境比起来,不算什么,你就遂了你赵爷爷的意吧。”
李雨想着以后从别的地方找补,便也不再争,跟赵老头道谢后跟着许爷爷几人一起往镇里走。
“三丫,你是去卖东西吗?”有婶子看着李雨手中的篮子问。
“嗯,我自己做了点东西卖,看能不能换成银钱,我和二狗没有地,总得找点出路不是。”
李雨没说是什么,几人也很识趣的没有问,反而把李有田又骂了一顿。
到了一个路口,许爷爷要去菜市场门口卖鸭蛋,几个婶子也都有各自的事,便分开了。
李雨找人打听了镇上的酒楼。
得知镇上有两家规模大一些的酒楼,一家叫做飘香楼,就在前面不远处;一家叫做蜀风楼,在河对岸。
原身去过河对岸,李有田常去的赌坊和青楼就在那边。
比起这边,要富庶得多。
到都快到了,李雨决定先去飘香楼。
走了大概三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是一栋二层的木楼,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周围的屋舍比起来要气派得多。
酒楼一般都是营业中午和晚上,这会时间还早,门只开了半扇。
开了门就证明有人,李雨走上三级台阶到了门前。
大堂没人,李雨敲了敲门问道:“有人吗?”
她敲了三次,才有一个小二装扮的男子从通往后院的那道门出来。
他约莫二十来岁,穿一件灰色短衫,卷着袖子,手上还滴着水。
应该在为中午的生意做准备。
因为逆光,男子有些看不清李雨, 便一边朝她走来一边问,“小丫头,你有啥子事?”
李雨微笑着脆生生的道:“小哥,敢问你们掌柜的在吗?我有一桩生意想要和你们掌柜的谈谈。”
男子没有第一时间回她,而是上下打量起她来。
见她一身洗得发白的红花布斜襟短衫和蓝色麻布裤子,甚至手肘和膝盖处还打着补丁,眼里的嫌弃掩都掩盖不住,挥着手不耐烦的道:“去去去,哪里来的黄毛丫头,我们掌柜的没什么生意要和你谈的。”
话落,头也不回的往回走,嘴里甚至还嘀咕着,“忙着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李雨抹去脸上的水渍,深深看了那小二一眼,再次问,“小二哥真的不愿为我转达一声吗?”
回应李雨的是他无声的拒绝。
李雨并不生气,前世这种事见多了,如果没遇到一个就生气,她估计都能肝郁结了。
离开飘香楼,李雨凭着原有的记忆,穿过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来到一座有着三个桥洞的大桥前。
桥洞很大,可供小船通行;桥面很宽,两辆马车并行不在话下。
在桥头,竖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清水桥。
河两岸以石头垒高,做了围栏和一条约莫两米宽的步道,挨着步道是一间间商铺。
河里还能看到乌篷船,颇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
李雨没有多停留,过桥去了河对岸。
这边应该是后来开发的,不管是街道还是屋舍,看起来比河西要新。
四层的蜀风楼明显比二层的飘香楼占地更广,也更宏伟。
这次李雨倒是见到了正在柜台里写写算算的掌柜,但还没开口,就见掌柜的蹙眉一声厉喝,“哪里来的小乞丐?”
都不容李雨解释,立即让小二拿笤帚将她赶下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