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下来的王允等人开始不断试图联系徐浊。
可他们官印什么的全都没带,又是庶民身份。
任他们怎么努力,就是见不到人。
一直见不到徐浊的他们只好换个思路,开始尝试联系志同道合的人,准备为大汉做些事情。
这天,他们刚从西市回来。
在路过一间铺面时停下脚步。
铺面门口两侧和上面竖着匾额,上面写着似诗不是诗的话。
右侧:假作真时真亦假
左侧:无为有时有还无
上侧:有无相生
“王兄,此地,有高人!”
仔细一思考,众人觉得,能写出这种话的人一定不凡,于是准备进门拜谒。
进入里面,浓郁的墨香味扑面而来,一两鬓有些斑白的中年男子正伏案写着文章。
他们没敢打扰,默默盯着。
许久之后,那人似是写完,对着竹简轻轻吹了几口气。
然后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佳作。
王允等人凑上前去,仔细观摩。
字体娟秀偏亮,但就是有些看不懂。
隶书不是隶书,篆书不是篆书。
再仔细观察这个中年男子,他们面露惊惧,瞳孔放大。
王允试探性地问“蔡邕,蔡伯喈?”
那中年男子似乎也有些惊讶,皱眉半晌,这才好似想起什么“王刺史?”
“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王允见这人认出自己多年前的职位,终于确认他的身份。
又看了蔡邕几眼,最后还是忍不住问出心中不解“伯喈,你怎不见老迈?反倒越活越年轻?这些年怎不见你踪迹?我等还以为你在那次的事情中...”
“哎,此事说来话长!”
“我们时间充裕,你细细道来~”
王允等人内心充满好奇,也不顾及什么身份,直接席地而坐,等待蔡邕下文。
心中默默将某个人骂了一遍,蔡邕慢悠悠说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那年,徐君侯将小女拐走,我心灰意冷,准备不活了....
于是,从泰山跳下,可我没死。
我被一仙人所救,那仙人本准备收我做弟子,但我资质不足,打发了我仙丹一枚,增些寿命~
我于山中修道数载,又恰逢洛阳安定下来,这才下山,岂料原来府宅尽被国贼所会毁,无奈在此写书营生....”
“伯喈真天眷之人~”
众人听仙神之事入迷,又听后续,顿生同病相怜之感。
他们同情蔡邕遭遇,也嫉妒蔡邕奇遇。
蔡邕将一切看在眼里,整了整衣衫。
站起身来。
望着皇宫的方向就是一阵破口大骂“那徐浊,国贼也!私拆皇宫,强占官邸,乃国之祸患,大汉之蛀虫也!”
也不知道是装得好,还是怎么。
蔡邕说这些话的时候,王允都被他深深感染。
突然,他想到什么,快速上前捂住蔡邕的嘴巴。
“伯喈慎言,小心隔墙有耳!城中贱民为那奸贼所惑,当心被人听到!”
蔡邕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对着王允千恩万谢。
“蔡邕失言了,多谢王兄提醒!”
最后,又是一番试探,王允觉得蔡邕那种发自肺腑的痛恨做不得假。
当即决定拉蔡邕入伙,众人表示支持。
此时,就在他们隔壁。
徐浊带着郭嘉等人将耳朵凑到一个竹筒边,仔细听着他们的谈话。
听到蔡邕骂自己的话后,徐浊掏出一个羊皮小本本。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蔡邕咒我为国贼......
王允等人这边,自是不知他们的新伙伴蔡邕是徐浊安排打入他们内部的间谍。
蔡邕又是大儒,他们关系很快熟络。
互相攀谈起来。
“伯喈,我等欲聚拢在京官员与士子,再联合外军,讨伐徐贼!”
“伯喈~”
王允见蔡邕愣神,轻轻摇晃了他几下。
蔡邕回神,擦了擦额头并未出现的虚汗,面露恐惧。
“伯喈兄,莫慌,徐贼虽恶,但不是神仙,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以后小心些就是!”
王允以为蔡邕是因失言后的害怕,出声安慰。
蔡邕则是越听越颤抖。
良久,蔡邕才平复些。
王允眼中闪过轻蔑和不满,但想到蔡邕的名声和他那些徒弟的价值,最后还是耐着性子继续装作没事的样子。
他不断告诫自己“一切,为了大汉!”
“伯喈,那这件事你一定要保密,我们住在东市,你...”
商议完事情,众人离去,徐浊等蔡邕关门后才从暗道进入。
“岳父,演得很到位啊!”
徐浊调侃蔡邕。
“你莫要胡言,琰儿还未嫁给你呢!”蔡邕本来是有些害怕的,但徐浊一声岳父,他直接破防。
“早晚的事情,我答应要给她一个盛大的婚礼,自然不会食言,要不是我军内忧外患,哪会耽搁!我们早已经是一家人了!”
“希望你说到做到,我堂堂大儒,一生清名,想不到老来竟要做这等事情~”
蔡邕捋着胡须,连连哀叹。
“岳父,你这是为国出力,将来是要青史留名的,况且你哪里老?这些年你也看到了,天下如何?我治下之民又如何?你读了那么多书,道理不用我教!”
徐浊听到蔡邕的话后也是收起嬉笑调侃的神情。
他右手一甩袖袍,微微转身看向窗外,一副忧国忧民的伟岸模样。
“浊起于微末,不求闻达于诸侯,夙兴夜寐,只愿为人抱薪者不再冻毙于风雪之中,恩养天下者不再承啃皮咽土之饥,陷阵迎敌者不再遭压榨虐待而亡!”
一口气说完心中理想,徐浊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他感觉自己的心似乎也没有那么黑了。
不过,徐浊也没在意,本质上讲,只要日子过得好,黑一点貌似也没什么。
又交代完蔡邕一些事情,他这才带着人从后门离开。
酷热的天气就像是一个中大奖的人,在寒冬后,开始报复性散热。
农民们种下的粮食还没有成熟,地下却已经没了水分。
兖州,遭遇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百姓颗粒无收,占据此地的曹操、袁绍、陶谦、袁术四人组,纷纷受到影响。
兖州成为鸡肋。
储备的粮食逐渐不够,兖州流民开始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