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三人刚要动筷子,门口进来一男一女,看样子像一对夫妇。
男人提着包袱,女人跟在男人身旁,进来酒家,男人叫到:“伙计,给俺弄点吃的。”
小伙计小跑着迎接:“二位二位,实在不好意思,小店儿客满了。”
男人也不慌,对着小伙计笑道:“伙计你这样,给俺和俺婆姨随便弄点吃的,俺就坐在门口对付一顿。”
“哟,二位客官,哪有说在店门口吃饭的,这……”
小伙计为了难,刘政见这人与周围食客差不多的打扮,招呼一声:“伙计小哥,让他们俩来我们这一桌挤一挤吧。”
伙计回头看看刘政,又看看二人,没等他说话,夫妻俩提着包袱朝着刘政这边走来。
“谢谢谢谢,太感谢了,俺婆姨怀着娃呢,都饿坏了。”
刘政这才注意到,女子小腹微微隆起,女子娇羞的低着头。
老蒙和张虎朝着刘政的方向挤了挤,给夫妇两人腾出一块儿地方。
刘政则热情的招呼:“不碍事,都是四方客,正好我们这桌有空位置。”
男子憨厚一笑,厚实的左手挠了挠头:“俺这都找了第三家店了,都满员了。”
刘政自然不是平白无故让两人来凑桌,他将还没有动过筷子的菜碟朝着两人推了推:“嫂子先吃着,有孕在身,可别亏了身子。”
女子头低的更甚,恨不得埋在桌子底下。这话旁人说也还行,从刘政这个二十郎当岁看起来如白面书生的帅气青年嘴里说出来,那叫一个羞煞人。
小伙计送来两双筷子,几人一起开吃。
吃了一会儿,刘政问道:“大哥大嫂,两位可是从游县来?”
男子抹了一把嘴:“嗯,游县莲花乡的,赶了两天的路才到这曲召县。人生地不熟的,结果想吃口晚饭还找不找地方了,还得谢谢三位。”
“哦,大哥大嫂也是要去曲召县定居务农?”
“对呀,俺听说在武威郡当农民,一人能分二亩良田,而且税收还减了六成。俺和俺婆姨俩人就能分四亩地。等俺娃娃出生了,又能多出五分地,这样俺这日子就宽裕点了。”
“俺们乡里人基本都走光了。要不是俺媳妇有身孕,赶路慢,这会儿俺估计都去衙门登记完了。”
刘政了然,果然如酒家伙计所说,这些路过曲召县的人,好多都是奔着武威郡的土地改革来的。
“原来如此,两位快吃吧,一路上也够辛苦的。”刘政又将菜碟朝着两人推了推。
等吃完饭,与这二人分别,刘政皱着眉头不说话,只这一家酒家,便能管中窥豹。
依照现在的人口流动趋势和规模,想必用不了多久,张掖郡的人口就会大量流失。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郡和酒泉郡也会逐渐有百姓往武威郡转移。
“看来还是要多出来走走才行,若是此次没来到这曲召县,恐怕全凉州的百姓都要跑去武威郡了我都不知道。”
张虎试探性的问道:“少爷,要不要尽快限制一下其他郡的百姓流入武威郡?”
刘政略加思索摇摇头说道:“先不用,既然是以武威郡作为试点,那就让所有想来体验的百姓好好体验一下。以后真正推行到整个凉州,他们也会是一批优质宣传队员。”
三人的行程没有因此而耽搁,第二日,三匹快马直奔游县。
果然如同老蒙所说,从进入张掖郡,路上开始零星看到灾民。尤其是抵达游县县城以后,街边的灾民更是多了起来。
询问得知,他们也并非本地人,乃是从酒泉方向一路乞讨,逃难来的。
三人穿梭在县城街道,很快来到县衙门口。此时正是晌午,县衙门口正有人施粥。看衣着应该是县衙的衙役。
一条长长的队伍缓慢而有序的走着,每人手里端着个碗,准备盛粥。
刘政蹙眉,难道说赈灾粮又被克扣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灾民上街讨粥?
刘政将缰绳递到老蒙手里:“你们在这儿等着我。”
说完他独自一人走向县衙门口。
“慢点慢点,别着急。”
“对,拿高点,好。”
“都有都有。”
“有小孩儿的多来两勺。”
“谢谢大老爷。”
“回吧,回,明天再来。”
走近些,刘政便听到施粥的衙役嘴里碎碎念一般。但是听他说的这些话,刘政的心情舒缓了一些。
刘政站在队伍边上,就这么看着队伍一点点前进,施粥的衙役始终慢声细语的跟众人说这话,盛粥的手每次都稳稳的将粥盛到灾民碗里。
施粥的一共有三个衙役,一个维持秩序,一个打下手,一个盛粥。刘政就这么看了半天,丝毫没发现有任何欺压百姓的迹象。
直到整个领粥的队伍过完,锅里就只剩下一点点底子。
一个衙役见刘政一直在站着,似乎是误会了,他对着刘政说到:“小兄弟,是来领粥的吗?怎么没拿碗?”
未等刘政说什么,衙役冲着刘政招招手:“来来来,正好这边有个碗,还有一点粥,你将就着喝点,填填肚子。明天来的时候记得带个碗来。”
刘政尴尬一笑:“有劳,我不是来领粥的。”
“哦?不是来领粥的?”几个衙役这才注意打量刘政,见刘政衣着气度不凡,这才意识到误会了,衙役赶忙道歉:“哟,小兄弟,误会了误会了。”
刘政摆摆手,走上前去:“几位大哥,我想问一下,王爷不是已经安排了足够多的赈灾粮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难民?”
施粥的衙役将勺子放下,耐心说到:“小兄弟是外地来的吧?”
刘政点点头。
“新来的凉王菩萨心肠,带来了充足的赈灾粮,早些天我们都已经分发到户了。”
“那怎么还有这么多灾民来街上领粥?”刘政不解。
“咳,别提了。都是外地逃难来的。想必是赈灾粮下放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流亡了,所以才来到我们这。我们县太爷下了死命令,将多余的米熬成粥吗,每日帮助这些难民。”
刘政惊讶,小小的曲召县令居然能如此爱民如子,以后定要试才重用。
“既然赈灾粮都已经安排就位了,为何不劝返这些难民呢?”刘政问道。
“劝返?哪有那么容易。就我们这个施粥点,每天固定来领粥的就有百余人。在我们游县,像我们这样的施粥点,还有二十几个分布在其他街道和下边的乡镇。”衙役叹息一声:“我们县令讲话,灾荒年景,百姓们都不容易。能帮衬一把就帮衬一把吧。”
刘政点点头。
“小兄弟,看你不想本地人,你这是要到哪里去?”
“哦,我准备去敦煌郡转转。”
“哟,那里可去不得,听说敦煌郡出了大疫,死了不少人呢!”衙役惊讶的看着刘政,好言相劝。
刘政微微一笑:“正是因为有大疫,我才要去看看。”
其实刘政知道,敦煌郡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只不过这个年代信息传递太慢,衙役不知道而已。
衙役询问道:“小兄弟是医生?”
“算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