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至,大臣们叩拜行礼,献上贺辞。
唱礼官宣布开宴,天子点箸,酒满三盏。
太子率领宗室宠臣奉上贺礼。
饮酒之余,不断有文官上去作诗一首,气氛还算愉快。
这种氛围中,言侯一言不发的饮着酒,等待着大菜上场。
梅长苏把玩着酒杯,随意的扫视着这一幅绝佳的百官饮宴图。
最后,眼神轻飘飘的停在了斜对面,表情变得冷凝。
眼神交汇之下,莅阳公主整理仪容,缓缓起身,行至殿中,面向帝王,盈盈跪倒。
场中因为莅阳公主的出现沉寂了下来。
梁帝还不知道一场风暴即将席卷他那摇摇欲坠的帝皇威严,笑呵呵道,“莅阳可是要赋诗一首?”
莅阳公主深吸一口气,从袖中拿出一张绢帛捧在掌心。
“请陛下恕罪,臣妹只想借此良机,在众位亲贵大人面前代罪臣谢玉供呈欺君罔上、陷杀忠良的大逆之罪。
惊扰陛下雅兴,臣妹罪该万死,然谢玉之罪滔天,人神共愤,臣妹实不敢瞒。
若不呈供于御前,大白于天下,只怕会引来上天之谴,还请陛下容臣妹详奏。”
梁帝重重的将酒杯放到桌上,蹙眉不悦道,“谢玉之罪已经处置,人如今已在黔州。
莅阳,朕看在你的面子上没有处决他,也没有牵连到谢家,你还有何不知足,要在朕的寿宴上闹出这一出?”
莅阳吞了口唾沫,决然道,“待臣妹详述,陛下自会明白其中因由。
十三年前,谢玉与夏江串谋,令书生李重心生模仿赤焰前锋大将聂锋的笔迹,伪造密信诬陷林帅谋反,瞒骗君主,最终造成泼天大案,此其罪一也。”
话音落下,如同一滴水落入热油之中,瞬间炸开。
梁帝面色阴沉,颤抖着手指向莅阳,怒声道,“莅阳,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莅阳公主不管不顾,接着道,“为坐实诬告,谢玉火封绝魂谷,将聂锋及其所率部众逼入绝境,使其全军覆没并嫁祸林帅,此其罪二也。
谢玉谎奏林帅欲兵发京城,骗取陛下兵符,与夏江合谋伏兵梅岭,趁赤焰军与大渝军血战力竭之际,出其不意大肆屠戳,令七万忠魂冤丧梅岭,此其罪三也。”
殿内一片哗然。
梁帝将浑身颤抖,抄起桌上的酒杯扔向莅阳公主,嘶吼道,“来人!将……将她拖下去!”
一边是皇帝,一边是公主。
几名禁卫无法,上前欲将莅阳拖下去,却遭到莅阳的抵抗。
莅阳贵为公主之尊,他们不敢过于鲁莽,只得僵持在那里。
莅阳公主趁机高声道,“夏江与谢玉利用所缴林帅之金印与私章,仿造文书诬告赤焰谋逆由祁王主使,致使祁王蒙受不白之冤,满门被灭,此其罪四也。
冤案发生后,谢玉与夏江倚仗兵权朝势将所有意欲伸冤的忠志之士一一剪除,所言不达天听,此其罪五也。
五条大罪,桩桩件件由谢玉亲笔供述,决无半分虚言。
还望陛下明晰冤情,下旨重审赤焰之案,以安忠魂民心。
若蒙恩准,臣妹纵死也可瞑目。”
莅阳公主以额触地,泪珠滴落,打湿了膝下华贵的地毯。
殿内沉默了一瞬,吏部尚书史元清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长公主所言骇人听闻,且有手书为证,实非虚言,若不彻查,不足以安民心。
请陛下准其所奏,重审赤焰之案,查清真相,以彰陛下贤明盛德!”
紧随其后,中书令柳澄、程阁老、沈追、蔡荃等人纷纷出列,附议史元清所言。
其他大臣们亦是情绪激荡,见高阶大臣们都站出来表明态度,也紧随其后附议史元清所言。
梁帝无措的看着齐齐跪倒在地的大臣们,眼眸发红,“为何……为何要逼朕?”
纪王眼眸暗沉,缓缓起身道,“臣弟以为众臣所请甚合情理,请陛下恩准。”
梁帝的脸颊微微抽动,气愤之下,将面前桌上的杯盏拂倒。
“这件事已经过了十三年了,如今再查真假难辨,你们如此兴师动众的要求彻查,岂不是小题大做?都给朕退下!”
蔡荃头铁反驳,“此案涉及七万赤焰军,无论真相如何,只有彻查,方可令天下信服,使天下归心,也使将士们安心。
这也是为了大梁江山的稳固,请陛下接纳臣等谏言,恩准重审赤焰之案!”
穆青跳着脚激动道,“臣附议!既然案子有疑问,重审就可以了,为何要犹豫?”
梁帝气得上下牙齿不停地撞击在一起,厉声呵斥,“你们……放肆!都放肆!”
言侯冷面色冷凝,行至纪王身边,冷声道,“臣也附议,长公主首告之言脉络清晰,事实清楚。
依情依理依法,都该准其所告立案重审,陛下为何还在犹豫不决?”
梁帝一句话也说不出,只颤抖着手扶住龙椅,唯恐自己倒下去,连最后一丝脸面也保不住。
这时,太子动了,缓缓走到众臣最前方。
梁帝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却见这位他信赖的皇太子面色冷然的拱手,“儿臣附议。”
这四个字,成为了压死梁帝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太子都出言表明立场了,胆小的豫王和淮王以及位置不算高的弱小官员们都加入了其中。
老臣、新臣、皇族、后宫……
梁帝发现,这个儿子已经成长到了他无法控制的地步了,他似乎已经孤立无援了。
所有人都在逼他下决定,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没有人在乎他作为皇帝的颜面。
寂静的大殿内,两方沉默的对抗着。
大臣们不见退缩。
梁帝知道,这件事发展至今,已经没有了第二个选择。
他闭上眼,无力道,“朕……准诸卿所奏。
萧景琰压下心中激荡,微微偏头看了眼蔡荃。
蔡荃立马躬身奏请,“还请陛下一并定下主审赤焰一案的人选。”
梁帝深吸了一口气,声音虚弱道,“此事改日再定。”
“陛下,兹事体大,不宜拖延。”中书令柳澄道,“老臣刚刚想了想,这主审之人须德高望重、忠正无私才可服众,且一人难以进行,须多选几位共同主审。”
此话一出,沈追等人又接了下来,七嘴八舌的举荐纪王、言侯等。
最后,纪王、言侯和大理寺正卿叶士祯被定为赤焰一案的主审人。
大局已定,梁帝趔趄着脚步离开。
高湛欲上前搀扶,却被梁帝推开,只得亦步亦趋的跟随其后。
萧景琰转头看向角落里那个从一开始就一言不发的白衣青年,露出一抹含泪的笑容。
梅长苏收回灼灼盯着远去的那道苍老身影的目光,对上萧景琰的眼眸,怔愣了很久,回以一个雨后的笑容。
一切,真的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