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进了电影院,没想到这会儿已经有这么多电影了,墙上的海报首当其冲是故事片《白毛女》和豫剧戏剧片《朝阳沟》,这时候最多的就是战争片:《地道战》、《智取威虎山》、《白毛女》、《地雷战》、《南征北战》,《侦察兵》、《红色娘子军》、《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
还有抗美援朝的片子《奇袭》、《上甘岭》、《英雄儿女》、《激战无名川》、《打击侵略者》。
宋锦还以为这些可以选择看哪个,然后就看到旁边小黑板写了今日播放电影《小兵张嘎》。
好吧,没得选。
刚好宋锦小时候也看过《小兵张嘎》电视剧。
两人到了售票窗口,排队的人还是挺多的。排了会儿队买到两张票,宋锦站在原地等着。
陈凉去买了汽水回来,押了一毛钱定金,等会儿喝完出去门口拿瓶子退押金。
两人进了里面,跟宋锦记忆中的电影院完全不一样,这里就是一个大厅的样子。
里面摆了几排长凳子,这会儿已经坐了大半人,两人找到两个靠后的空位置坐下去。
没一会儿电影就放映了,画质一点也不清楚,但却别有一番感受。
《小兵张嘎》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敌人拷问时,他勇猛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儿童军事题材影片。它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主人公一身"嘎气",倔头强脑却又聪慧勇敢。
编导紧紧把握住分寸,不让他超出时代及儿童的特点,使之令人信服。烘托出小主人公成长的环境与氛围。张嘎及片中其他几个纯朴儿童的形象,影响了整整一代小观众。
看完电影出来,宋锦还在回味,她记得以前自己看过一篇报道,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嘎子并不是只存在于虚构的人物,他是作家徐光耀通过现实中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所创造出来的。而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燕秀峰,一位抗战老兵,一位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的老兵,他才是嘎子的原型。
燕嘎子的童年很是不幸,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饶的白洋淀。小的时候父亲就被地主活活打死,母亲也由此郁郁而终,只留下了他成了孤儿。他在还没有正式进入到游击队的时候,甚至连一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邻里邻居也就称呼他为嘎子了。
嘎子在这种情况下,便自小为地主家打工,为了活命,也是十分艰苦地维持着生计。在当时的白洋淀,像嘎子这种情况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相互取暖,相互扶持。好在老天是公平的,所有苦难不可能都降临在一个人的身上,幸运的是周围乡亲们人很好,也都接济他,让他能够活下来。
在日军开始侵略中华,日本兵到了冀北中原的时候,他们便将整个白洋淀当成了他们的练兵场。在嘎子的眼里,他见识到了日军的残忍暴行,无恶不作,至此便有了加入游击队的愿望。
但是游击队也是不是他一个小孩子能参与的,他在这儿碰了壁。嘎子想当游击队队员,从而对对抗日军的愿望很是坚定。他前后好几次申请过入队,区里的红军都没有同意,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
直到一次鬼子为了抓到游击的八路军,包围了嘎子的村子,这时,嘎子利用自己的计谋成功的替隐藏在其中的八路军脱了困。
直到这件事情之后,八路军的上级看到了嘎子的智慧与胆魄,最终批准了他加入了抗日游击队。游击队队长还为嘎子取了一个名字,这时的他才有了真正属于他的名字。至此,被日军称为“活阎王”的燕秀峰正式“上线”。
燕秀峰虽然在小小十三岁的年纪加入抗战,但是他对于我军做出的贡献却是一点不能小视。这一点,可从后面的“活阎王”这个称号就看出来其贡献。
首先他的个子不高,脑袋机灵而且胆量过人,便经常参加一些伏击战斗。而且他也经常参与潜入任务,他通过乔装打扮,可以让许多日军和汉奸都看不出来。
通过这一优势,他亲自处决了许多汉奸,这些战绩,据不完全统计和年老时的他自己的讲述,大概就有一百多件。
要知道在战争时期,一个内部的内奸,其危害对整个阵营的破坏是十分巨大的。哪怕在自己的亲舅舅背叛了祖国之后,也毅然决然地选择站在祖国这一边,亲手解决了他,为国家立下非常大的功劳。
他也曾参与突击炮楼就有8座,缴获步枪就有59支、手枪也有40支,还有缴获其余一些枪械。
战后,著名的作家徐光耀根据他的事迹撰写了《小兵张嘎》。并且后来还被搬上了大荧幕,被广为流传。
但是他本人却因为在打仗的时候受了伤,导致身体状态不好,不能做一些太累的活,所以后面只能在一所中学当起了锅炉工。
他在这所中学做锅炉工,这一做便是30多年。工资还很微薄,在那30年里,他一家三口的生活是过得非常拮据的,只能住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住所里,而且还是临时住所。
但是哪怕生活如此困难,他也没有大肆宣扬自己的功绩,没有向国家讨要过任何报酬。
直到后面有记者采访燕秀峰的时候,问起为啥生活如此拮据,还没有请求政府支援,这时他却说到:“生活中的贫穷其实不算什么,比起那些因抗战而常埋土地里的弟兄们,我已经很知足了”。
即便他的晚年如此遭遇,他也没有丝毫怪罪国家政府的意思。
同时他也通过实际行动表明了,哪怕人到了暮期,而且也已经退伍,但是却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现在他依旧十分热爱着这个国家,还曾作为主讲人参加过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他不仅帮助部队处决了上百个汉奸,同时还参与了多个伏击战和突击战,战功赫赫。在战后,哪怕他的生活十分贫困,在中学做锅炉工,也紧记军人的使命,毫无怨言。
这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英雄的流血,我们才能有尊严的、自由的生活在这个世界。
热爱我们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像前辈那样前仆后继地为祖国的崛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