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明:开局送瞻基皇兄升天
  4. 第141章 目标,美洲作物
设置

第141章 目标,美洲作物(1 / 1)


郑和几人眼放奇光。

可片刻之后,就齐齐涌出为难之色。

郑和伸出手指在地图上测量之后,摇头叹息:

“陛下,扶桑之地距离中原何止千万里,大洋淼瀚无垠,风向无定,就算大明宝船坚固无匹,不能乘风而航,沿途补给,恐怕终年也到达不了彼岸。”

郑和担心朱瞻墡听不懂,继续解释道:

“陛下,老奴每次下西洋,船队从南京龙湾,太仓刘家港出发,都要在福建长乐五虎门集结。”

“待到十一二月,东北风盛行时扬帆出航,直下南洋。”

“过满剌加海峡,进入天竺海域,此时天竺海域亦是盛行东北风,船队一路向西,沿途过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忽鲁谟斯、阿丹、直至木骨都束国。”

“待到三月至九月,天竺海域转吹西南风,船队乘风归来,到南洋之后,五至八月,南洋转吹西南风,船队得以返回中原。”

“我大明宝船,虽有人力驱使长橹,但主要还是借风而行,可使三面风,唯逆风不可借。”

“况且,从中原一路南下西行,船队可于占城、爪哇、三佛齐、暹罗各地靠岸,多则近月,少则十余天就能补给清水食物,如此才可远航万里之外。”

郑和侃侃而谈,说到最后已满是颓然:

“陛下所言扶桑之地,老奴观此万国堪舆全图,去途万里海疆几无陆地,如此既无风向、又乏补给之处,只怕大明宝船虽坚固无匹,亦难以抵达。”

朱瞻墡点头赞叹,果然是专业航海家,一下子就抓到重点。

要是能那么容易到达美洲,美洲早就与亚欧大陆建立联系了,怎么会要再等百年,才由哥伦布开启地理大发现呢?

朱瞻墡的手指从双城卫越过日本海,划到北海道东面:

“这正是朕要在双城卫下游建立港口的原因,尔等请看!”

郑和几人脑袋齐齐凑了过来。

“此为倭国蝦夷岛!”

“不知郑公公是否知道,大洋之中航行,除了风向,还可借助洋流之力!”

“从蝦夷岛一路往东,跨越茫茫海域到达扶桑之地,大洋之中,有一条宽达数百上千里的洋流,从西向东,常年奔流不息。”

“探寻扶桑之地,自然不能像下西洋般动辄数万之众。”

“若是凭大明宝船之坚固,减少出航水手,备足食物清水,借洋流之力,与冬季西北风,未尝不能顺利到达扶桑,开辟出一条新的航线。”

郑和恍然大悟,可随即一脸纠结:

“陛下,就算能顺利到达扶桑,又该如何回程?”

“扶桑之地,恐怕并无成熟港口,也无法备足食物清水启航。”

“回程全程逆风逆流,只怕去探索扶桑之人,终其一生,都回不到中原。”

朱瞻墡胸有成竹:

“郑公公足迹遍布万里,难道真有见过归墟之境?洋流奔涌而入不复得出?”

“因此,既有从西向东的洋流,此洋流到达扶桑之后,必然在扶桑海岸线转向,绕极远一圈奔流回来,朕称之为环流。”

“此环流一分为二,其一沿扶桑海岸线南下,再从东向西而回,直至吕宋岛、浡泥东面。”

“再由吕宋岛东面一路转向北,沿倭国诸岛而上,过朝鲜与倭国的对马海峡,入鲸海,最终出蝦夷岛继续东流。”

郑和附掌大笑:

“老奴明白了,此洋流老奴曾听南洋当地土人说起过,土人们称其为黑潮,确实是经年不息向北而流。”

“原来却是如此。”

“那回来的航线也解决了。”

朱瞻墡摇头:

“此归航航程太长,足有去航航程的两到三倍,而且沿途几无补给岛屿,只怕难以作为归来航线。”

朱瞻墡的手指落在地图上北美洲的西雅图附近,一路向北沿海岸线划动:

“此环流其二,则是沿扶桑海岸线北上,到此极寒海域。”

朱瞻墡的手指沿着如珍珠链一般的阿留申群岛滑动,一路到达堪察加半岛,最终沿着千岛群岛珍珠链回到北海道。

“此极寒海域有数千里长链状群岛,可一路到达苦兀岛东北遥遥隔海的荒凉死地。”

“再由此南下,沿途亦有长链群岛相连,最终到达蝦夷岛东北面。”

“如此航程,只要备足粮食,可在沿途岛屿停泊躲避风暴,补给清水,且有链状群岛参照,不至在茫茫大洋中迷失方向。”

“该航线航程与去程相若,比起第一条回程距离大大缩短,也能借洋流之力。”

“只是!”

“沿途海域凶险万分,风浪滔天,迷雾寒雨经年不息,只能在夏季尝试返航,且危险极大。”

郑和脸色凝重,缓缓点头,若有所思。

亦失哈却是眼中亮起光芒。

女真之人,从来不怕苦寒危险。

对郑和王景弘侯显历次出航番国,声威远播海外,亦失哈早有羡慕之心。

只是,自己在航海方面确实无甚经验,徒有羡鱼情而已。

朱瞻墡语气转为郑重:

“朕决意要探索扶桑之地,除了为将来分封朱姓藩王到扶桑作前期准备之外,却是有更为重大的目的。”

“朕曾从古传逸本上见过,扶桑之地,物产与我大明殊异。”

手指落在中美洲墨西哥之处:

“据说此中扶桑之地,有一作物形似高粱,秸秆叶片巨大,古本称之为玉米。”

“一株结一棒状果实,其上密布如小指肚般大小金黄谷粒,味甘,碾粉与小麦颇为相似。”

“此玉米,种植所需之地与小麦相若,一亩可产五六石!”

“什么!”

“什么?!”

“不可能吧!”

郑和等人瞪大眼珠,纷纷惊骇叫出声来。

明朝北方旱地主要种植小麦,亩产不过一石有余。

南方水田种水稻能多产一些,可也不过才两石。

朱瞻墡含笑摇头,手指一路向下,自顾自继续往下说去:

“而此处南扶桑丛林之中,更有奇异藤蔓作物。”

“一曰土豆,二曰番薯,成熟之后,均是在地下结出数个至十数个巨大可食块茎。”

“土豆者,亩产可达二十石至五十石。”

“番薯者,亩产更是能达到四十石到六十石。”

“此二者对耕地几无所求。”

“无论南北严寒酷热,干旱湿润,房前屋后,山坡沟底,乃至于盐碱地,均可种植。”

“当然,土豆番薯之亩产不可与小麦水稻同日而言,每顿饱食所需之量有些不同,但折算之下同样耕地,也远超小麦水稻产出。”

郑和几人已经被惊骇到口不能言。

这世上,真有如此天生神物吗?

陛下所言若是属实,这几种作物的价值,他们均是心知肚明。

能顺利取回这几种作物之人,千古流芳都不足以彰其功绩。

郑和几人眼眸之中狂热之色大盛,犹以亦失哈为最。

朱瞻墡轻笑:

“所以,朕对此物,势在必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