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4. 第351章 军用防爆网墙
设置

第351章 军用防爆网墙(1 / 1)


自从人类有战争开始,“修筑军用工事”就一直是很重要的行动。

我国古代军队非常善于,修筑各种防御设施。

最出色的就是功能完善的,古代城墙以及万里长城。

而西方军队也修筑有各种堡垒,这些都是永久性的军事设施。

当军队外出作战时,往往还需要临时性的防御设施。

中外军队都会砍伐木头,做成木墙、栅栏、拒马、鹿角,或者修筑木质的望楼、箭塔。

后来军队开始采用沙袋装满泥土,堆积工事掩体。

从泥土到沙袋,似乎只是简单地加了个“皮”,却使得工事构筑取得了很大的改进。

艾斯科防爆墙(HESCO),最早出现在80年代,由艾斯科公司发明。

这种新鲜玩意一开始被用于,沙滩和湿地的防侵蚀防洪涝。

显然这也是传统沙袋的重要工作领域。

后来M军发现了艾斯科的价值,将其引入战争之中。

艾斯科的结构并不复杂,有点像可折叠的大型整理箱。

整理箱的“骨架”用的是网状镀锌钢的笼子,内部则是聚丙烯(重型塑料)做的里衬。

当需要修筑工事时,则可以把艾斯科的“箱笼”用人工展开固定住。

然后采用大型机械往箱子中装载沙土、碎石等填充。

填满之后,便形成厚厚的一堵土墙。

可以作为阵地、营房、哨所、机场的掩体工事。

而且相比传统沙袋,艾斯科首先在装填速度上大为提高。

传统的沙袋依靠士兵,用铁锹装沙袋速度很慢。

一名军人1小时大概,可以只能填20个沙袋,还要累得半死。

而艾斯科防爆装置本身体积较大,可以使用工程机械直接装填。

除此之外,艾斯科类设备本身就是模块化的产物。

根据修筑不同设备的需要,厂家可以直接生产形状、高度、宽度、厚度不同的“网箱”。

然后在战场上,军人也可以根据地形、假想敌和工事的规划。

用多个不同的网箱,像玩乐高积木一样拼凑出不同的工事。

再一一灌注沙土和碎石,这显然也比沙袋要方便许多。

在实战中,艾斯科类装置构成的工事,展现了很不错的防护力。

首先,一个或一组艾斯科单元框架。

尽管折叠时只有几十公斤,但当它展开并填充满沙土碎石后,则重达数吨乃至数十吨。

而且这是一个坚实的墩子,在地上非常稳固。

甚至还可能通过链接装置,与前后左右的其他墩子相连。

据报道,在伊L克,武装分子驾驶的自爆卡车。

冲上艾斯科防爆墙,也只落得自取灭亡的下场。

采用炸弹、火箭弹等设备在工事前面爆炸时。

它们面对数十厘米,乃至超过1米厚的沙土、碎石。

毫无疑问,弹片的冲量将在这厚厚的土墙中被消耗殆尽。

最终不可能穿透土墙,伤及另一边的士兵。

即使武装分子以大量的枪弹、炮弹向工事倾泻,艾斯科组成的土墙依然坚不可摧。

刘文将这些图纸都弄好,一旁的李团长也看出了个大概。

就说道:“这东西是不错,但有个问题,你弄这些玩意还不是的战士们,一锹一锹的往里面铲土吗?我看还不如麻袋方便呢?”

刘文听了脑子里。犹如一道惊雷炸响!

“咔嚓!”

“卧槽!我咋把铲车这东西给忘了,卧槽~这可怎办?”

咱们铲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从毛熊,引进了第一批铲车设备。

并开始在国内生产,和研发相关产品。

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发展,国产铲车才有了拥有多个型号和系列。

可现在可怎么办啊?

算了还是先把这些防爆网墙,弄出来再说吧!

回头再去清华园,找庄教授研究一下。

看看能不能先用坦克底盘,弄出来个履带式的挖掘机。

说完刘文就拿着这些图纸,准备去轧钢厂先弄出来几个试试。

刘文到了轧钢厂,找到杨厂长将图纸交给他。

他又找了几个人,一起看图纸。

随后有一位专家看了后说道:“这东西不难,但是就怕这个工程布料达不到要求啊!”

这时另一位专家说道:“那就把钢条网格做小。”

刘文也想了一下说道:“可那样重量增加,反而不方便了!”

最后还是杨厂长开口说道:“这样将网格口的尺寸,都做上几种回头测试一下,那个更好点就用哪个!”

大家听了都点点头回道:“那也只能这样了!”

这个防爆网墙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大半天就弄出来不少。

随后大家拉着防爆网,来到厂里一处荒地边。

把东西卸了下来,刘文就看到了这些防爆网的规格。

丝径是3-5mm,孔是10*10CM和11*11CM还有12*12CM。

防爆网材质是镀锌钢丝,镀锌铁丝。

网布是土工布和无纺布,颜色有白色,灰色,土黄色,绿色等。

先组合好就开始填装,还好轧钢厂有一台毛熊进口的铲车。

但杨厂长让人分成了,机械组和人工组,分别进行装填实验。

最后测试的出10CM的防爆网,尺寸最为合适。

11*11CM的防爆网,有点轻微变形。

12*12CM的孔径太大,直接就将网布挤烂撕裂。

机械组装填最快,也就两铲斗的事。

人工组七八个人,弄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弄满。

连接装填完毕,一道高1米5,长度可以扩展的防爆墙就弄好了。

接下来刘文就让大家离开,拿着枪开始测试。

“砰砰砰...”

刘文连开三枪,手枪子弹一点反应都没有。

杨厂长又让保卫科,拿着50式半自动步枪,近距离来了一梭子。

依然没有穿透,最后刘文又让杨厂长,从厂里民兵组织里借来两个手榴弹。

大家躲好后,刘文将两枚手榴弹都扔了过去!

“轰轰...”

两声爆炸过后,防爆墙依旧安然无恙!

要不是轧钢厂没有坦克,刘文都想轰上一炮试试了。

实验成功之后,刘文就拿了部分防爆网,马上返回管委会汇报。

当然刘文也不会忘了,杨厂长和轧钢厂的功劳!

毕竟现在都61年了,还有5年就该起风了。

虽然这个时空,刘秘书还活着。

但也不能排除“D争”的原因,毕竟我国古代自有史以来。

各个朝代的“党争”派系斗争,就没停止过!

自己多次在轧钢厂弄这弄那,杨厂长他们和整个轧钢厂也功劳不小。

但愿这些都给杨厂长帮点忙,他现在可不是军队系统里的了!

刘文回到管委会,认真写了一份报告。

交给了李团长,李团长也没有怠慢。

马上上报后,就和刘文带着防爆网。

在靶场组合了一道防御墙,但这次是弄得是两个,一道单体的。

还有一道是双层加厚组合,成“品字”组合在一起的一道防御墙。

管委会这里可是有重武器的,待会可以用火箭弹攻击实验一下。

第二天一早,Y主任就过来了。

同行的还有那些老将们,他们现在只要听说刘文又弄出什么新鲜玩意。

就喜欢跑来看看,凑个热闹!

实验开始,先用突击步枪和机枪,对独立的防爆墙进行射击实验。

“哒哒哒...”

“嗵嗵嗵...”

射击实验完毕,子弹均未穿透独立的防爆墙。

但是枪眼处沙土开始泄露,这个问题不大后头应用到实战中。

可以从填装的沙土比例着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又扔了各种型号的手雷、手榴弹,结果防爆墙的防御性依然不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