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很清楚,这老太婆把自己骗来皇宫,还连李清照一起弄来,肯定不是为了叙旧,绝对有所图谋,至于她们的图谋,肯定就是皇位了。
对此,赵佶其实前一世了解的不多,但是他每次看到宋朝的历史时,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宋朝人脑子都有病
穿越到这大宋以来,已经过去了17年,这十七年里,赵佶算是看透了。
这个朝代,有病的不是皇帝,有病的是那些读书人,是那些士大夫。
他们因为一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可以曲解其中含义。进而反对一切站立在他们对面的东西。
他们读圣贤书不再是为了修身齐家,也不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做官就是为了往上爬,做大官。
所以他们热衷于弄权,热衷于结党,热衷于内斗,热衷于以权谋私。
而且最离谱的是,不管是什么党派,也不管两派有多大的恩怨。一但他们看见有武将兴起的苗头来,他们就能立马一致排外。
掐灭任何可能的武将兴起的苗头。
有一段时间,赵佶怀疑,赵熙之所以噶的那么早,就是因为他有抬高武将的意图,他有掌握军队的意图。所以那群文官看不下去了,所以他就英年早逝了。
而这次,虽然距离自己了解的时间还没到,但是这老太婆不知怎么的,可能跟皇后勾搭上了。为了把他弄进宫里来,甚至连李清照都不放过。
所以,他也懒的废话,直接开口问道:“皇兄的身体已经恢复,你们原本的打算应该作废了吧?怎么?你们还有后手?”
老太婆点点头:“熙儿的身体意外好转,确实出乎人的意料。”
随后她看向赵佶:“据说是阿玉你亲自给熙儿调理的身体,才能让他好转,皇祖母如今年老体弱,阿玉怎么就不帮皇祖母调理调理呢?”
赵佶一只手握着李清照的一只小手,一只手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面露不屑,满脸嫌弃的说到:“生老病死,人之天命,既然自知年老,何不服老?现在撑着一口气掺和这些事情,就真的不怕死后被人撅了坟,挫骨扬灰?”
老太婆似乎并不在意,看了眼远处,突然说到:“算算时间,庆寿宫那边应该已经结束了吧”
赵佶眉头一紧。
庆寿宫,不就是皇兄的寝宫吗?结束?什么结束?
赵佶看向对面的老太婆,问道:“你们到底做了什么?按道理来说,皇兄现在的身体状况,你们根本没办法实行原本的计划才是”
老太婆摇了摇头:“我们什么都没做,只是熙儿他自己看到密报,气急攻心晕厥过去了而已”
说着,老太婆一脸惋惜:“可惜了熙儿啊,年纪轻轻,就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赵佶心里震惊,有种不祥的预感,随即想到什么,却不敢相信,道:“你们得手了?怎么可能,皇兄的身体状况我最了解,根本不存在积劳成疾。”
老太婆撇撇嘴,笑容玩味:“讣告会这么写,史书上也会这么写,那这就是真实的。”
赵佶又问:“你答应了皇嫂什么条件?她怎么会选择跟你联手?”
老太婆看了看赵佶,又看了看李清照,呵呵一笑:“等你登基,立她为后”
李清照此时才明白两人究竟在聊什么事。
也就是说,就在这里,玉哥儿正在跟他的皇祖母就皇位问题讨论。而且看样子,玉哥儿是不愿意当皇帝,而他的皇祖母却要逼着他当?
至于自己?好像就单纯只是为了逼迫玉哥儿入宫?
赵佶对于被人推上皇位早有预感,所以并不吃惊,但是对于孟皇后就因为这么一个离谱的条件就跟老太婆联合了,甚至不惜搞死了他的丈夫,当今皇帝。对于这个结果,赵佶有些接受不了。
见赵佶沉默,老太婆仿佛胜券在握一般,缓缓开口问:“你觉得这个条件太轻了?”
赵佶点点头:“确实难以理解”
然后他又扭头看向李清照,缓缓开口:“我不管你们到底怎么做到的,但是事已至此,我也不会坐视天下大乱。不过想让我乖乖登基,我提三个要求。满足我,一切好说,不满足,咱们鱼死网破”
老太婆点点头,笑容和蔼:“说说看”
赵佶看向李清照,开口说道:“第一个要求,我若登基,后宫只能有一位皇后,必须是阿照,此外不设妃嫔”
老太婆摇摇头:“这个条件不可能答应”
说着她看向李清照,开口道:“她的娘家能量太小,成为皇后不符合各家利益,无法起到平衡作用”
赵佶不屑:“不就要钱要权吗?答应这个,其他都好说”
老太婆沉思了一会,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反而看向赵佶:“第二条呢?”
赵佶随口说到:“从此朝堂文武分权,而一切军事权利只能由我掌控,一切武将任免由我一言决之,六部不可插手”
老太婆再次摇头:“他们不会给你这么大权利的”
赵佶嘲讽到:“所以,你们是在选天下之主,还是在选替罪羔羊?”
老太婆摇摇头,看向赵佶:“其中缘由利害,以你的才智,自然一清二楚,你知晓这等条件,那些人根本不可能答应的”
赵佶却道:“这就有意思了,你们强行将我往皇位之上推,没有问过我的意见,为此你们甚至不惜做出人神共愤大逆不道的事。而现在,我放权给你们,只是收回兵权,你们就不愿意了?这是何道理?”
老太婆还想说什么,赵佶却不给她机会,接着说道:“我们不妨来作个推测如何?”
说着,赵佶自顾自说到:“假设我如你们所愿,登基为帝。然后由你们总揽大权和各种小权,我就做我的花鸟皇帝,画画弹琴,不问国事。然后将来有一天,你们告诉我,辽人打过来了,或者金人兵临城下了,需要我来做决断。那我假设有这种情况发生,我请皇祖母解惑,到时候各种权利都在你们这群只知道内斗的人手上,国家军队糜烂不堪,请问我要如何才能解此困境?”
老太婆想了想,正欲开口,赵佶又一次打断了她的话:“皇祖母,我这么叫你,你觉得,你还能听多久?既然已经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了,既然已经进了皇家的门,耗费了足足一辈子了,为何直到临了,还要为高家做打算?你这一辈子过来,我赵家给你的荣华富贵,让你过得难道还不如你在高家待着当筹码的那十几年时间?”
赵佶不打算再跟她谈了,说白了,他也只是个可怜人,可怜当了一辈子筹码,可怜一辈子不曾真的自由,可怜都要老死,还要为了那群尸位素餐的后辈而活。今天赵佶的条件,她但凡答应了,那些承她恩惠才能过着显贵生活的后辈,怕不是能在背地里把她骂死。
所以赵佶索性不跟她聊了,随口看向旁边一个丫鬟,开口道:“你是高家的吧?按辈分该叫我一声舅舅?不过都无所谓了,去给你家老爷子回信吧。就说是我说的。既然他们敢把皇位轮替当成一场交易,那么我就陪他们谈一场,不过让他们准备好我要的货”
说完,他又看向另一个丫鬟:“韩家的?去给本王收拾一处小院出来,本王就在坤宁宫暂住了。”
说着,他起身,扶着李清照也站起,这才牵着她的手,缓缓朝着后面小院走去。
说起来,年幼时,他曾经在这个坤宁宫里度过了最长的时间……
…………
端王府,金鳞台。
平时这里是禁止一般人踏足的。不过此时,却一下子多了很多人。
其中还有好几个熟面孔,比如清幽道长,比如玲珑,比如冬儿。
还有几个生面孔,除了府上的人,其他人都未必认识他们。
而就算是府上的人,也只知道他们的名字,其他一概不知。
此时从玲珑的方位看去,左起第一个白面无须,一身儒装,书生打扮的青年人,绰号“书生”
第二位是个外表粗犷的大冉汉子,名字无人知晓,只知道王爷叫他“屠夫”
第三位是一个面容姣好,身材小巧玲珑,却表情淡漠的女子,来历只有王爷知道,名字同样只有王爷知道,众人对于她,也很少见其露面,只知道府上有这么一号人,所以她的称号也很少有人提及——隐娘
第四位,是一个剑眉星目,身材匀称高挑的男子,他也是在场唯一手持武器的人,除了武器,他腰间还挂着一个酱紫色的酒葫芦,他被赵佶叫做“剑酒”
此四人加上清幽道长,玲珑,冬儿,就是目前整个金鳞台仅有的七人。
众人来此是为了商议接下来的行动的。
昨夜宫里突然来了消息,叫走了李家小姐,顺带着把原本不愿入宫的王爷也给弄进了皇宫大内。
然后今早天刚刚亮,藏在宫里的探子就发来了消息。
出事了,而且是出大事了。
皇帝驾崩了。
皇帝驾崩的消息,被严密锁在宫里,若非他们的探子机灵,第一时间放出消息,恐怕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至于七人聚在此地,自然就是为了商议接下来的行动,看是要配合宫里的动作,还是搞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视线,给王爷争取时间。
七人聚在一起久久无言,谁都没有开口。
最后还是由玲珑打破僵局:“王爷不是说还有一年时间吗?怎么会这么快?”
对于她说的一年,在场几人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是很久之前赵佶收下他们的时候对他们说的。仿佛未卜先知一般,预言了一个足以改天换地的大事。对此,赵佶派出了一个又一个探子,派出一个又一个“门客”。就是为了在这件大事发生的时候有所准备。
结果,这事的确发生了,但是却意外的提前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无法回答玲珑的这个问题。
良久,清幽道长叹了口气,缓缓开口:“王爷曾为此事专门留有书信七封,这件事你们都知道吧?”
众人点点头,对于此事,在场的人并不陌生。
清幽道长点点头:“七封书信由七人保管,七人分处大宋各地,以七星命名。贫道便是其中之一,王爷命名——天枢”
清幽道长这一句话,震惊了其余六人。
只因为一件事,清幽道长居然是七星之一的天枢星?
这要是清幽道长不说,他们都不知道王府“隐世七星”之一的天枢星就在自己身边。
王府有许多不为外人所知也不为王府中人所知的秘密。
其中便包括了王爷手底下的几个组织。
具体有几个组织,每个组织具体有多少人,这件事只有王爷一人知晓。
只有一个组织除外,那就是——隐世七星。
没人知道王爷为什么要取“隐世”这个名字。但是众人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从创立之初,这个组织就只有七人,以七星分别命名。
七星极为神秘,除了王爷没人知道他们的真面目,就连七星之间,也是互不知晓。
所以,清幽道长自爆身份,才让他们这么震惊。
不过清幽道长也不管众人如何想,只是从袖中抽出一封信,缓缓打开。
清幽道长沉默着看着信纸上的内容,众人看着清幽道长的脸色。
慢慢的,众人发现清幽道长脸色逐渐变得难看起来,随后又突然变得高兴,之后又是淡然,短短时间,脸色巨变好几次。
不过不等众人询问,只见清幽道长搓搓手指,一抹火苗凭空出现,那封信纸就那么一点就着,迅速化为了灰烬。
不给众人疑惑的机会,清幽道长直接开口道:“奉王爷令,端王府对外保持原状,一切如初,“门客”全部离开王府,各自潜伏,地域不限。玲珑,冬儿,你二人去往杭州,“剑酒”负责护卫二人,到达杭州自然有人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