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近些日子,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两件事情。
一件是远在天边的杭州府的知府贪弊案,据说牵连甚广,后面还被爆出了买凶杀人,勾结山匪,强抢民女……等等一系列的罪行,简直令人发指。
而另一件事就是近在眼前的大喜事,那就是端王爷准备正式跟李家小姐李清照提亲一事。
对此,京城百姓倒是并没有多少惊讶,毕竟这些年来,这位端王爷对于李家小姐的偏爱已经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
谁不知道虹桥桥头那个金石社为何存在?一字难求的端王爷亲笔可就被做成了匾额高高挂在那处大门上方呢。
更不用说隔三差五端王爷就要去一趟李府,而京城有些名气的人家的千金小姐,谁没有被端王爷邀请过?当然了,邀请她们这些人也只是为了陪李家小姐罢了。但是,这重要吗?不重要。
这些千金小姐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虽然说端王爷才华出众,面容英俊,本身又身居王爷高位,王府更是出了名的富庶……
但是,那跟她们关系不大,因为这位王爷好似眼中就没有其他女子一般,只单单偏爱李家小姐一人。
这不,随着提亲的消息放出,还有另一个消息也不胫而走。端王爷好像是打算娶了李家小姐为妻之后,就不再纳妾了。
这让一群千金小姐在羡慕李清照的同时,又难免有一点点失望。
毕竟不管怎么说,三妻四妾,人之常情,一些没有官身的富人家都还有两房小妾,官员更是好几房,就更不要说王爷了。
虽然在大宋,小妾没有地位,甚至不少官员之间都是经常互相交换小妾来拉近关系的。
但是王爷的妾岂能跟一般人家相提并论,更不用说这位大宋最有名的端王爷了。
从金石社成立以来,一些加入的千金小姐,可不一定就真的那么喜爱碑文,谁能说没有一点心思是为了王爷才来呢?
再者,从平时相处来看,这位王爷对她们也没什么架子,极好说话。
这要是王爷忽然看上谁了,说了要迎进王府去,哪怕她们家里反对,她们自己也是愿意的。做小都无所谓的那种。
可是这个消息一出,众人的最后一点幻想就破灭了。看向李家小姐的眼神除了羡慕嫉妒恨,还有一些不解。
不光她们,整个汴京城的人都不理解。
现在想想,好像听说王爷从年幼时偶然遇见李家小姐之后,基本就好像表现的十分喜爱了,多年下来,这种喜爱在汴京城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但是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或许王爷就是喜欢呢。
但现在大家都不理解了,如果只是喜欢,娶回王府无可厚非,哪怕并非那么门当户对,但是王爷喜欢,众人也实在不能说什么。但是此时。为了李家小姐,王爷从此之后不再纳妾。
这就让大家看不懂了,他们思考良久,也想不到李家小姐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能让王爷如此痴迷,独宠她一人。
不光外人看不懂,作为当事人的李清照也看不懂。
她不理解,为何玉哥儿要放出娶妻之后不再纳妾的传言。
而她现在,已经好些天没有见到玉哥儿了,突然有些想他了……
至于赵佶,此时正独坐金鳞台,郑重其事的准备着抽奖。
提亲是一个很正式的事情。尤其是在大宋这样的王朝里。
在大宋,小妾没有地位,跟丫鬟一样,说的难听了,甚至有时候还不如丫鬟金贵。
毕竟如果不是奴籍,就算是当丫鬟,也是要发月钱的,还要有休沐日。这是受大宋律法保护的,有合法权益。
而小妾就不同,她们从没纳妾起,就是主家的所有物,连命也是。所以,哪怕是主家打杀了小妾,小妾的娘家人也不能说什么,甚至就算告官,主家都不用担责,因为大宋律法明确规定了小妾是主家的私有财产。
但是妻不同,妻不但娶亲只是需要按照礼节三书六礼,隆重举行,而嫁入夫家之后,妻依然享有自己的地位,夫家不能随意打骂,不能言语侮辱,甚至就算是实在过不下去了,夫家都不能跟电视剧里一样一纸休书就把人赶走,而是要由有司衙门派人上门核实,确定不在适合共同生活之后,才能在衙门的见证下,于户籍上划去两人的夫妻关系。
对于这种和离,以大宋的开放程度,女方二婚的其实还有很多。
而电视里那种一言不合,休书一丢,赶出家门,并非不可能,不过那大多数都是男方的家境超出女方实在太多,女方家里没有话语权罢了。所以才要讲究门当户对。
而眼下,赵佶已经明言了是为娶妻。
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府跟王爷府其实算不得门当户对。
因为按照以往惯例,大宋的王爷,正妻起码要是六部主官家中选一个,再不济,也要是六部的二把手。而端王爷这种身份特殊的,则需要提高要求,据小道消息称,曾经管家曾提过一门亲事,正是当今宰相章惇家的二小姐章清怡。但后来不知为何,这门亲事不了了之了……
所以,赵佶说出要娶李家小姐为妻之后,朝堂上其实还激烈争辩了一番,都觉得端王爷此举不合礼治,不少大臣都极其反对。
作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职不大,去取六品而已,面对百官的诘难,他无话可说,只能闭口不言。
不然,他还能说什么?王爷要娶他家女儿,他能不同意?他能反对?更不用说,这么些年,他可是看在眼里的,王爷对于自家女儿,那可是比自己这个当爹的还要上心。既如此,他还有什么理由反对的。
另一个没有开口的自然是章惇。
当年官家提及结亲之事,其实他是动了心的,甚至已经在暗暗做准备了。但是后来发生的事,让他选择了闭口不言。
当时年仅,14的赵佶,独自一人去了章府,屏退旁人,只跟章惇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
“本王此生只会娶一人,便是李家小姐李清照”
第二句
“章相自己去皇兄那里推脱了此事罢”
第三句
“信与不信,听与不听,全在章相,反正皇兄也管不着本王,到时候为难的还是章相”
说完三句话,赵佶就起身离开了
本想着要不要就此事跟官家商量商量的章惇,隔日私下找到官家的时候,却发现总是时不时的暗示自己,也不明说,但他却听懂了,结亲之事八成泡汤了。
于是章惇就自己提了出来,理由随便说,反正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于是,这场结亲就这么不了了之……
此事涉及端王爷娶妻大事,作为文官之首的章惇,此时难得选择了沉默,他是实在不想跟端王爷扯上关系,不管好坏,都不想。
最后的最后,终于在官家的一句“此乃端王私事,外人不好干预,就此作罢,不必再议”作为定论,给让大家就此揭过。
说回提亲。
三书六礼早已准备妥当。
只等良辰吉日就可以出发去李府。
日子定在十五日后,按照清幽道长所言,这一日最是适合,错过的话,就需要再等一个月。
赵佶当然不愿意等那么久,加上早有准备,所以大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他做好准备了……
…………
就在端王府大张旗鼓准备着一应事宜的时候。一则加急密报传入了皇宫大内。
皇帝赵熙看着那封密报,久久不敢置信,良久,心中郁结难消,一口鲜血喷出,昏死过去。
“太医,快,传太医”
门外侍卫听见动静,顾不得冒犯,推门一看,当即头皮发麻,立马扯着嗓子就喊开了
官家吐血晕厥,这可是大事,一个不注意,可就是一群人的脑袋要搬家。
皇宫里顿时乱做了一团。
过不久,皇后前来,看着躺在床上正在被太医检查身体,还未苏醒的赵熙,她强压着心里的悲伤,唤来自己的贴身侍女,取出一块玉佩交到她手中,吩咐道:“你速速出宫,去端王府,将端王爷请入进宫,就是皇后有请,其他的什么都不要说”
“是”
丫鬟攥着玉佩快步离开。
孟皇后还是觉得不太稳妥,因为她不确定自己那位小叔到底会不会来。
于是她又叫来一名侍女吩咐道:“你去李府,传本宫懿旨宣李家小姐李清照入宫,就说本宫想提前见见自己未来弟妹。其他的不要多说”
侍女领命而去……
…………
另一座宫殿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身形佝偻,却有着上位者的威严。
她紧紧盯着桌上的油灯,看着火苗不停跳动,沉思一下,伸出手,直接掐灭了火苗,仿佛丝毫感受不到一丝疼痛一般。
她抬头看向窗外,分明是明月高悬。
皎洁的月光挥洒下来,一切都蒙上了一层银纱,清冷,寂寥。
她看着窗外分明很是晴朗的夜空,嘴里却说着:“要下雨了”
不知怎的,仿佛上天听到了她的言语,刚刚还明月高悬的天空,此刻却突然阴云密布。
狂风大作,吹得屋外檐下的灯笼摇摇晃晃,光线透过窗棂射进屋内,影影绰绰,昏暗的灯影在室内的黑暗中来回摇摆穿梭,时不时划过这老太的脸庞。
“轰,轰隆隆”
一阵震耳的雷鸣声响起
“啪,啪嗒……”
伴随着呼啸的风,雨点似是被人从盆中泼出的水一般,眨眼之间就哗啦啦的连成一线。击打在屋顶的琉璃瓦上,击打在屋前的石砖上。一开始还是噼里啪啦纷纷扰扰,只消片刻,就变成了连绵不绝如同瀑布垂下一般的轰鸣之音。
赵佶今天刚抽完十连抽,虽然不是全部都有用,但还是抽到了好几个好东西。于是心情不错,毕竟按照现在的情况,自己已经给皇兄加了两道保险,再加上自己手上刚刚得到的这个好东西,一年后的那场事故肯定可以扛过去。
只要扛过这最后一年,自己就算成功改了一半的命运,再加上自己刚刚得到的好东西,到时候只要皇兄诞下子嗣,那自己就跟皇位毫无关系了,到时候就算是彻底改命了。之后大宋怎么发展,自己就根本不用管了。想想都美。
怀着如释重负的感觉,赵佶美滋滋的睡着了,甚至不知道做了什么美梦,他脸上居然还露出了笑容……
可惜好景不长,一声剧烈的好似是上天发怒似的巨大雷鸣之声突然响起,将还在睡梦之中的赵佶惊醒。
但他还没来得及骂骂咧咧,就听到外面护卫的声音响起
“启禀王爷,府外有一侍女前来,说是皇后娘娘有请,属下检查过信物,确为宫中之物”
赵佶披着一件袍子坐起,随口说道:“知道了,给点赏钱打发了吧,让她带话回去,有事说事,本王就不进宫了,这大晚上的也不合适”
侍卫赶忙回话:“属下仔细盘问过,那侍女咬死不开口,直说皇后娘娘有请,让王爷速速入宫”
赵佶有点懵,按理说自己那位皇嫂,跟自己关系只能算一般,自己又极少入宫,几年都不一定见得着一面,怎么回突然让自己进宫?看上去很急?好像还有些难言之隐?
只不过,不等他想明白,忽然又有一名侍卫快步走来,听声音也是跪在门前了。
这侍卫来到门前,直接单膝跪下,然后说到:“启禀王爷,李府传信,皇后娘娘邀请李家小姐前往宫中,确认无误,此时已经出发,请王爷示……下”
他话还没说完,就听房门忽然打开,赵佶坡头散发,身上披着的袍子也已经掉落,正双手撑开房门,一脸着急,却实看也不看两名侍卫,而是盯着大内方向,直接开口:“备马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