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后,滨海钢材厂已经感觉不到震动。
专家团队立刻展开工作,第一时间监测滨海几家军工企业的损毁情况。
好在,方墨的建设要求非常高,投入资金又非常大,滨海六家重工企业几乎零损失。
钱浩明重重呼了口气,选择在滨海做这个测试也是没办法的。
到更远的地方去做测试,光是运输费用都是天价。
那么大的发动机拆成零件运到戈壁滩,来回周转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也就比征收那些房屋花费的稍微多一点。
而且!滨海B区毁了以后虽然不适合建房屋,却因为地质在震动中变得更加松软,可以用来发展农业和其他项目。
方墨也是考虑到滨海附近肯定要发展草药种植和农业才确定在滨海做这个测试。
钱浩明第一时间抱着仪器赶往发动机测试地点。
一行人赶到这里的时候,全都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到了。
从地表已经看不到发动机,更有一个直径达到600米的巨坑呈现在众人面前!
靠近巨坑,众人低下头才看到坑洞里面的重聚变发动机。
黑漆漆的火焰喷射口,仿佛深渊巨口那般,随时可以把任何生物吞噬。
钱浩明深吸一口气,轻声道:“墨子,汇报损毁情况!”
墨子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此次地震峰值达到里氏6.2级,损毁公路32公里,桥梁7座,房屋1425栋,水库一个,塌方的山土约17823平方!”
听着墨子报出的那些数值,李乘风等人的内心是拔凉拔凉的。
这次人为制造地震破坏的范围太大了,损失也达到了几百亿。
不过!现场所有人的情绪都不怎么好,只有钱浩明的双眼放光。
脑中迅速构建此次地震损毁的情况,并演算各种数据……
慢慢的!一个空天母舰的强度数据出现在他脑海中。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越想越兴奋,兴奋到都有些控制不住念了出来。
脑中的数据迅速成形,逐渐拼成空天母舰的龙骨构型!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啊!!”
兴奋到忘乎所以的钱浩明扔下众人冲进实验室,迅速打开电脑把脑中的数据输入进去,并迅速把它构建成想要的空天母舰的模型。
方墨只看到了钱浩明冲进实验室,没看到他去做什么了,通讯接通李乘风:“钱院长怎么了?”
李乘风耸了耸肩:“不知道!不过我感觉现在不要打扰他为好。”
科学家就是这样,瞬间的灵感能让他想象到非常多的东西,并能把那些东西予以实现。
李成光看着眼前那个巨坑,作为地质学家他见不得这种人为破坏土地的行为,嘴里一直在碎碎念着,手上却根本没停。
钱浩明去做数据了,他在现场组织人手把重聚变发动机拆分并吊上来。
等到发动机和底座钢锭全都吊上来,他要留在这里研究地质变化。
他要知道这次的毁伤需要多久才能自愈,哪些地方能建设建筑,哪些地方已经不适合建设建筑,他都要测算出来。
………………
穹省。
方墨虽然很想知道钱浩明想到了什么东西,但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去打扰他。
科学家的灵感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被打扰没能抓住,那就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损失了!
方墨心里有种预感,钱浩明这次的演算很可能让空天母舰的性能提升一个级别!
夏国的科学家都太强了!
李时茂让身体调养液的效果增强了六成。
袁始让无氧农作物保持了极高的产量和特别好的口感,虽然目前还是数据状态,但袁始在大米方面的权威,由不得方墨不信。
让钱浩明去主导重聚变发动机,他在这次实验中联想到的某种东西,肯定能增强空天母舰的性能。
毕竟!那可是第一个把星际航行做成理论的牛人!
方墨凭借系统什么都懂一点,但他不像袁始他们那样,在一个领域钻研一辈子,发散性思维,拓展能力都比方墨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墨子推演的未来世界那种把知识灌入脑中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人的想象力会被限制。
知识得来太容易,想要突破非常困难。
钱浩明他们都是在一个领域钻研几十年,有些知识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比方墨强很多!
“希望钱院长能给我带来一个惊喜!”方墨微笑着挂断通讯。
在电脑上面操作起来,接入墨子,把滨海市的损毁情况用3D构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墨子非常贴心的用不同的颜色区分破坏程度。
“嘶!!”看完以后方墨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此次重聚变发动机点火实验,造成了直径达到22公里的破坏范围!
以震源为中心辐射出去4公里遭受的破坏最严重,所有山体全都崩塌。
持续不断的推力,越来越强的推力,离得近的那些山体根本承受不住!
滨海B区离震源最近的地方是八公里,最远的地方28公里,这个区域内的房屋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
滨海水库整座堤坝崩溃,储蓄的800万立方的水全部流出,在它下游的农田全部淹没!
除了没有核辐射,这跟核武爆炸没什么区别了!
这次点火实验的代价太大了!
不过!这个实验也是必须的!
这么大推力的发动机谁也没见过,更不知道它会造成多大的破坏!
与其没做实验将来破坏空天母舰的机体,不如在地面做一次测试,把它的破坏力用直观的地面破坏表现出来!
用这个实验去对比发动机对应核武的毁伤能力,建造空天母舰的时候就能按照这个毁伤规格去制定参数!
空天母舰可是价值几十万亿的东西,这要是没做这个实验,将来在太空中被发动机搞坏,那个损失就远不是现在的损失能比的了!
系统给的数据是一回事,实验结果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数据就能决定一项科技,还要那么多实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