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的李世民听到传言,美得让杜如晦等人再次加班,自己跑去向长孙无垢炫耀。
长孙无垢并不理他,他知道的,长孙无垢也知道。
女子学堂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人却是经常聚会,她如今得到消息的速度,不比李世民慢。
“长安城的贵妇们,三天两头往我这边跑,问我是如何教导承乾的,我这头正疼着,走开。”
“那就说都是我教的。”
………
长孙无垢被震惊了。
李世民面色如常。
经过孔颖达的一番操作,李承乾的声誉在大唐又了一个台阶,太子的儿子,好像只有李承乾一个一样。
在长安的王圭请了病假,李泰再次上门探望,随便安慰了几句,不太走心。
整个大唐,家里有合适少年的家族,都在绞尽脑汁想把孩子送到国子监。
而且李承乾一行人,已经开始被人围观了。
经过大一点的城镇,当地的寒门、世家都会带着自己的文章来拜见他们一行人,不管是谁,抓住一个就开始讨论。
这一群人都成了名人!
把监生们吓得瑟瑟发抖,自己哪里敢胡说啊。
李承乾不以为意,“讨论,讨论而已,不是指点。”
因此监生们胆子也大了点,还真开始讨论,反正错了有祭酒来善后。
孔颖达为此瘦了!
如果不是因为马车,他都想偏离官道。
清河县离胶州并不远,当时要渡过黄河,大唐这个点,渡过黄河并不容易。
听说要渡河,监生们都很兴奋,他们是一群旱鸭子,无知者无惧。
这个时候人们渡过黄河的几种方式都比较凶险,很多时候,根本过不去,只能在枯水期时候过去,还好,如今已经是秋日,黄河到了枯水期。
李承乾讲起黄河的起源,“巴颜喀拉山脉上的冰川融化,冰川融水汇集形成的一片湖泊,湖泊水流出,水流逐渐汇集形成小溪,并且逐渐扩大,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高原湖泊,这些湖泊逐渐汇流成为一个主要的河道,从而形成黄河的上游段。
黄河上游的地势较高,水流湍急,河床崎岖,河水含有大量的泥沙,因此得名“黄河”。随着河水向东流动,黄河逐渐进入河西走廊,而后继续东行流入大海,但是形状弯曲,还好我们要渡过的黄河地段,是下游,风平浪静。”
监生们半信半疑,他们不信李承乾说的都是真的,这个时候黄河源头还是个迷。
“你们不信,以后自己去看看,做个旅行家也挺好的,可以记录大山大河,饱览美色。”
孔颖达明白李承乾说的都是真的,但是他还是不喜欢李承乾这样比较随意的态度。
“饱读诗书,怎么能只想看风景名胜,还是要为百姓做点事情。”
李承乾感觉孔颖达要走火入魔了,这样下去,浪漫的大唐会不会没了?
“感受大唐之美,写出美丽动人的诗词,也可激励别人一番,孔先生苛刻了,人各有志,人皆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只要心中有百姓,做事有原则,就已经不辜负自己所学。”
李承乾这话说得漂亮,主要是不是他儿子,也不是他弟弟,他也不是很在意。
此时渡过黄河的方式有渡船、浮桥、趟渡、漂渡、使用马匹。
渡船和筏子: 在一些主要的渡口,人们会使用渡船或筏子来渡过黄河。这些船只通常由木头或竹子制成,用于运送人员、货物和动物。人们可以通过坐在渡船上或站在筏子上来穿越河流。
浮桥: 在需要频繁渡河的地区,人们会建造临时的浮桥。这些浮桥通常由木头、竹子和绳索构建而成,可以供人和货物渡过。浮桥的建造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协调,但在需要时可以迅速搭建。
趟渡: 在一些地方,黄河的水流较缓,人们可以选择趟渡,即步行穿过浅水区。这需要人们穿越河床,小心避开深水部分。趟渡可能需要一些专业技能,以确保安全通过。
漂渡: 对于一些河段,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水流湍急,人们可能会选择漂渡。漂渡是使用简易的漂流工具,如皮筏或竹筏,随水流漂向对岸。这需要一些勇气和技巧,以确保顺利渡过。
官方安排的渡口: 唐朝政府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要道上设立了官方渡口,以方便人们渡过黄河。这些渡口通常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确保秩序和安全。
使用马匹: 一些人会选择使用马匹渡过黄河。骑马穿越河流可以更快地渡过,但也需要驾驭技巧和对马匹的掌握。
为了安全着想,他们决定去官府安排的渡口,而最合适的渡口是大禹渡。
他们一行人来到大禹渡,见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