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在拿到杨广的玉玺之后,并没有交给反王们,反而跟反王们谈起了条件。
宇文化及的理由很简单,一旦他把玉玺交给反王们了,反王们要是不按照他们的约定行事,那他大隋岂不是就成了傻子?
这样的说法还是能站得住脚的,毕竟大隋和各路反王本就是对立的势力,他们只不过因为共同的敌人大明德国而聚在一起。
要说真正的信任,这双方之间的关系跟这个词压根搭不上边。
所以宇文化及不交出玉玺的理由倒是非常充足。
这样各路反王们也没了办法。
不过紧接着,宇文化及又抛出了另一个提议。
那就是将所有的反王都汇聚在一块儿,共同对大明德国进行讨伐,最后哪一个反王杀了高明,那他就将玉玺交到那个人手上。
宇文化及的提议明显是对大隋这边更加有利,如果他们杀了高明,到时候隋军反悔,那他们不就被大隋当成猴耍了。
所以各路反王当然不会同意,于是双方就进入到了扯皮阶段。
直到开春,反王们才和宇文化及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各路反王全都集结在一起对大明德国发动进攻。
大隋同样要派人拿来玉玺,不过人数却只能是两万人,这两万人在协助攻打大明德国的同时,兼具保护玉玺的任务。
一旦大明德国战败,那么大隋就要交出玉玺。
这样的条件对双方来说都比较公平。
其一,两万人的军队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相当于一路反王的兵力。
一旦谁先起了坏心思,想要抢夺玉玺,势必会引来其他反王的攻击,与此同时,两万隋军也能起到对玉玺的保护作用。
其二,一旦大明德国战败,那么隋军必然交出玉玺,否则只靠着这两万的军队,也敌不过所有反王的群攻。
这对双方来说,就达成了一个平衡,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而这几个月之中,大明德国境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个冬天,大明德国大力发展工商业,眼下大明德国境内商铺林立,物产丰富,尤其是大明德国的酒楼,得到了所有的百姓称赞。
大明德国境内的酒楼,绝大多数都是由商部的郑化开设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郑化已经是商部尚书了。
而他开设的酒楼,不仅菜色繁多,口味鲜美,而且相当廉价,这赢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尤其是酒楼中自酿的仙人醉,可谓是当世第一美酒,无论是酒量多大的人,只要喝了这仙人醉,就没一个能喝过八两的。
因此,仙人醉也被大多数人称为醉八两,在大明德国境内风靡一时。
这大冬天的,在酒楼点几个小菜,喝个二两仙人醉,不仅能吃饱,而且还能取暖,这小日子别提过得多滋润了。
很多大明德国朝堂上的将官,也会在闲暇的时候到潞州城中的明德酒馆喝上几杯,畅谈古今。
在加入大明德国之后,无论是群臣,还是百姓,这个冬天都是他们一生中过得最为舒服的一段日子,如今的生活,他们之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谁带给他们,那就是他们的王,因此为了报答高明,很多百姓自愿投军,加入了大明德国的军队之中。
这种情况以迁徙而来的百姓为最,因为对他们来说,在大明德国的生活状况和在大隋的生活对比是最强烈的。
他们希望守护这样的生活,不仅是为了他们自己,更是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他们要参军,保护现在的一切。
所以,这个冬季,大明德国的军队竟然直接增加了十万之多。
眼下大明德国军队的数量已经足有七十万,七十万人的大军,已经足够纵横天下。
这一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酒楼的功劳,不少人就是在酒楼之中喝酒畅谈,从而意气风发,想要报效高明。
而之所以大明德国的酒楼这么受欢迎,还是高明又找到了两位弟子,这两位分别是仪秋和狄双。
能够发现这两个人才,还都是招贤令的功劳,这两人都是知晓了大明德国的招贤令之后,这才来投奔大明德国。
其实这两位也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毕竟大明德国的招贤令上可说了,只要有一技之长,大明德国都会录用。
而他们俩一个会做菜,一个会酿酒,这样的特长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起初他们并没有对此抱太大希望。
然而让他们惊喜的是,在看了他们的特长之后,主考官一下子看中了他们,并将他们引荐给了高明。
这让两人简直是受宠若惊,然而让他们吃惊还在后面,高明在见了他们之后,对他们的才能也是相当欣赏,当场就收了二人为徒。
这对两人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儿饼,他们简直都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感砸晕了。
高明之所以收他们为徒,当然是看中了他们的能力,这两个人都拥有着厨艺和酿酒相关的技能,这对高明来说,这两人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且根据二人的自我介绍,高明得知这狄双竟然是狄牙的后人,狄牙又名易牙,是春秋时期的名巫,更是一个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在调味方面也相当精通,得宠于齐桓公。
另一位仪秋的身份也不简单,他竟是仪狄的后人,要知道,仪狄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酿酒师,可以称得上是酿酒的鼻祖。
这两人在酿酒和厨艺方面可都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的到来,让高明大喜过望,连忙将他们二人收为自己的弟子,并将自己的酿酒精通和厨艺精通教授给二人。
在得到了高明的传承之后,仪秋、狄双二人都是瞪大了眼睛看着高明,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像高明这样的一位君王,竟然在酿酒和厨艺方面比他们还要精通。
不过紧接着,二人就对高明行了拜师大礼,感激高明的传道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