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崛起一八五九
  4. 第0295章 伊松佐河防线
设置

第0295章 伊松佐河防线(1 / 1)


碎叶城(今比什凯克)是华国的西京,距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是3470 公里,飞艇以180公里的速度飞行,20个小时就可以到。

所以,太子出现在吴天佑面前时,他没有任何吃惊的表现。

太子吴立煜给他带来一个消息:亨克帕帕大酋长坐牛死了,临死前他指定他的三子怀恩多特·坐牛接任大酋长,因为没有书面文书,现在坐牛的长子和次子拒不承认父亲的遗嘱,也不认怀恩多特·坐牛这个大酋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老一辈的亲人以及功臣勋贵都相继离世,太上皇、太上皇后、定国公左宗棠、韩国公贺黎明等都已驾鹤西去,他们的后事处理有一套成熟的流程。但是大酋长坐牛是第一个离世的国主,大家都没有处理过这种类似的事情,无例可循。

吴天佑查看了一下文件,原来这三子怀恩多特·坐牛是现在的大酋长夫人所生,而长子和次子的母亲是坐牛的原配,死于对抗美国白人的作战中。

坐牛宠爱现在的妻子,便立幼子继位,这就是取乱之道,当年三国袁绍就是这么操作的,袁氏集团因此灰飞烟灭,难怪长子、次子不承认父亲的遗嘱。

“煜儿,你是怎么想的?”

“父皇,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是这么复杂的局面,中枢如果插手,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没法干。如果不插手,照现在的情形发展下去,可能会引发兄弟间的战争,这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不插手是肯定不行。

儿臣就是不知道怎么插手可以取得一个大家相对满意的结果。”

太子能想到这一步也算是可以了,就是分析能力和决断力稍显不足。不过情况也可能不是表面这样的,或许是他觉得有依靠懒得想,也可能他怕独自决断侵蚀了君权,怕自己的父皇有想法,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煜儿,其实处理一件事,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就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第三就是要把这种方法包装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这事就算处理好了。

我们在坐牛这件事上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不能发生战争;一个是要拆分酋长国。

不能发生战争这事很简单,一个命令下去就行,谁动武就灭谁,没说的。

拆分封国的办法老祖宗就有,汉武帝的推恩令。我们真正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把推恩令包装成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形式。”

吴天佑这么一通分析下来,吴立煜脑中的条理也渐渐清晰。

推恩令就是汉武帝专门为了削藩、拆分诸侯封国而设的,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直接拿出来,可能他分封出去的兄弟们都会有想法,实在是不利于华国的团结。可是该以什么形式出现呢?吴立煜陷入沉思。

过了良久,吴立煜有点丧气地说:“父皇恕罪,儿臣让你失望了。”

吴天佑是有点失望,不过人无完人,他不可能要求自己的继承人是一个全才,他这种水平应付君主立宪制是没有问题的。

“很多事需要历练才能做好,慢慢来。你自己要多培养点心腹帮手,让他们出谋划策,还不满意你再来找父皇,这件事,父皇就给你先说说。

他们三兄弟的事我们绝对不要直接插手,而是在不准动武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协商,父皇敢肯定他们一定协商不出什么结果来,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分封的解决方案推荐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再协商。

最后,就算他们同意了分封的方案,还需要他们签字画押,送中枢审批,父皇再册封他们。这样,这个方案就是他们自己协商的结果,怪不得我们了。”

卧槽,吴立煜心想还能这么操作,这姜还是老的辣,这结果是他们兄弟三人签字画押的,真怪不到华国头上,不过他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父皇,那以后,大哥他们兄弟的封国也这么处理吗?大哥他们会不会有想法?”

“那个时候父皇也已经不在了。所以这是你的事,你自己看着办,父皇和你说过,做皇帝首先是社稷,然后才是亲情,能不能做到就看你自己了,父皇真帮不了你。”

1903年5月2日,在英国开出优惠条件,支持意大利获得特伦提诺地区、阿尔巴尼亚的法罗拉地区,双方于是签订《伦敦秘密条约》,意大利正式加入协约国。

5月24日,做好战斗准备的意大利正式向奥匈帝国宣战。

随即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任命卡多尔纳为总指挥,调集了第2 集团军、第3集团军共18个师22万人,进攻奥匈帝国的伊松佐河防线。

意大利国王是看到有利可图才加入协约国的,所以他是全力攻打奥匈帝国。可他本人除了贪婪之外其他的才能极其平庸,从他任命的总指挥卡多尔纳就可见一斑。

卡多尔纳算是协约国阵营最糟糕的将军之一,他战术极为呆板,对待士兵冷酷无情,对表现不佳的部队执行每十人抽签杀一人古老酷法,招致旗下官兵的反感。卡多尔纳唯一的优点就是管理军队后勤的能力很强,伊曼纽尔三世任命这样的人做总指挥是在作死。

伊松佐河防线是奥匈帝国专门修的一条防备意大利这个不可靠盟友的防线,整条防线由高山和高原上的坚固阵地组成,防线核心为重镇戈里齐亚,北边有另一个防御重点托尔明诺。

这条防线原本只有2万人驻守,在意大利宣战后,奥匈帝国紧急从加利西亚和塞尔维亚调来增援,组成一个集团军:第五集团军,指挥官为斯维托扎尔·博罗耶维奇,总兵力只有意大利军队的一半,8个师11万人。

博罗耶维奇一看名字就知道他是斯拉夫人,他是同盟国阵营最优秀的战略防御家之一(很有可能没有之一),这位奥匈帝国将军早期对俄军的防御就很成功。

博罗耶维奇出身卑微,是从战场上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凭战功升至现在的集团军司令,因此对士兵们关爱有加,深受手下士兵的爱戴和崇拜,被士兵们亲切的称为“我们的斯维托”,与意大利的卡多尔纳形成鲜明对比。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