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成难民
  4. 第388章培养人才
设置

第388章培养人才(1 / 1)


卢大娘藏了个心眼,小伢子肯定有名字的,她特意让杨易为他取名,也是为了孙子的前程。以杨易的身份,为人取名那是荣耀。

“小名确实不适合”杨易笑了笑,“男子汉大丈夫当顶天立地,昂扬而行。取名昂字如何?”

小伢子品味片刻,欣喜道,“多谢大哥赐名,伢子很喜欢,以后就叫卢昂”

小蓉提醒道,“小伢子读书人,大哥应该再给他取个表字”

卢大娘连声道,“对对对,一块儿取了”

杨易沉思片刻道,“人生一世,浮浮沉沉,若要成事必须经历磨难。大哥希望你面对困难挫折不气馁,表字取单字----韧。”

卢大娘对小伢子道,“记住大哥的话!”

小伢子站起来,正色道,“大哥的教诲,卢昂铭记于心,不负大哥赐名”

小蓉对杨易道,“虎子做事鲁莽,大哥你也好好训导一番,他只听你的”

杨易笑道,“虎子看似鲁莽,实则心细,小蓉不用担心。你看,在草原跟着塔拉,骑射样样精通,身体还魁梧不少。你要操心的是给他说门亲事”

一提到亲事,虎子道,“鞑子未灭,何以为家?大哥,待我立了功业再成家。”

杨易和徐若惜笑了,小蓉白了虎子一眼,“鞑子不灭你就不成家了?”做姐姐的总是希望弟弟早日成家立业。

虎子撇着嘴,“姐,你不也没嫁人么?”

小蓉脸一红,“姐的事不用你操心”

小蓉年纪不小了,快二十了,已经是老姑娘了。这个问题有点尴尬,没人敢上门来提亲啊!虽说名义上大家是一家人,相处的也算好,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难民之家”,彼此没有血缘关系,小蓉嫁给杨易最合适。

杨易也很纠结,他其实一直当小蓉为妹妹,但杨易又能体会到小蓉对自己的情愫。在若惜嫁过来之前,小蓉一直“兢兢业业”的操持着家里的里里外外,一切都是默默的做着,没有任何要求和怨言。即使徐若惜来了,她也为徐若惜查漏补缺。很多话不需要说,但是看得懂。

让小蓉嫁人吧,杨易做不到,娶她吧,彼此感情还差点火候。

徐若惜岔开话题,对虎子和俄虎尔道,“塞外不比关内,马盗横行,你们兄弟俩可得互相照应,不可城墙。我和大哥盼着你们平安归来。”

虎子和俄虎尔站起来,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平平安安的。

……

农场学堂里,三百名学生站在排列有序的站在广场上。农场学堂的前身就是双山学堂,自农场创建以来,就逐渐搬迁到了农场,改名农场学堂。学堂的宗旨是培养农场需要的人才,以自然科学为主。

杨易和一众教员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视着这群即将“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是同级的,但年纪大小不一,大的有三十岁,小的十五岁。可以说这群学生是杨易自己培养的,杨易心中还是充满了自豪感。

这是学堂第一批经过系统学习而毕业的学生,从双山一路学过来,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实践。用后世的一句话说,“政治成分好”,杨易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小伢子就是其中之一。

汤若望对杨易道,“尊敬的杨校长,你的这批学生非常优秀,没有江南文人的迂腐,底子好,上进心强,对自然科学理解得非常好。”汤若望一直被杨易为他建教堂的承诺诱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划拉了一批西方教员到学堂授课。这批学生,在双山时就受到杨易的学识熏陶,有一定底子,所以学得快也在预料之中。

杨易笑了笑,“他们的成才,少不了汤教士的功劳。”

汤若望趁机道,“那我的教堂可以什么时候建?”

杨易装楞,“地皮不是已经划拨给你了么?我也安排萧总管为你拨了银子,难不成他没给你?”

“给了,五百两银子不够啊!”汤若望苦着脸,“你安排的地方在北山脚下,离镇子太远了,不方便万民聆听主的教诲,再者养猪场就在旁边,味大!你看能不能在镇里划拨一块土地。”

“五百两银子在我大明可以建一座大宅子了,难不成你要把教堂修成紫禁城一样大?”杨易板着脸,“你知道我城里的地价多贵么?都白送,我不得亏死!”杨易压根儿对修建教堂没有兴趣,不过敷衍罢了。

“慎言慎言,可不能跟紫禁城比,一亩地就够了”汤若望眼珠子一转,“我已经致信教廷了,会安排一帮学者过来,最多一年就能到。”

杨易干脆道,“回头我让萧总管给你在城里划拨一亩地。”

汤若望大喜,“谢大人!”

汤若望这些传教士还是有用的,能带来西方的先进知识,杨易需要笼络他们为己用,仅凭画饼是不行的,还是要拿出实诚来。

同汤若望扯了几句嘴,杨易对学生们训话,“……你们即将奔赴工作岗位,我希望所学有所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务实少空谈……学无止境,本着谦虚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在杨易看来,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做点文章和练就一手好的毛笔字,实用技能太欠缺。很多读书人连算账都算不明白,比之酒楼的伙计都不如。杨易在事业的发展中,感受到人才的欠缺,而需要的专业人才很难找寻,所以杨易不得不自己培养。

在发展中,这群学生在测量、绘图、计算、建筑等方面起了不少的作用,减轻了杨易不少压力。作为“老板”,什么事都要杨易亲力亲为,不得累死啊!

……

除了培养文职人员,杨易利用腊月时间,很多外地的军官都回农场过年的机会,对手下军官们进行军事培训。

农场军营的礼堂内,数十名农场军军官聚集一堂,杨易站在讲台上,讲授着战争理论。这些军官都是密丰军哨总以上的军官,连在东番岛的侯永,耽罗岛的李大海都回来了。重要军官只有琼州岛的刘正明没回来,其余的基本都回来了。

每名军官人手两本教材,一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孙子兵法,一本是杨易编撰的《战争论》,战争论是杨易根据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改编而来,主要阐述了战争的理论、战争的目的、战争的要素、战争的攻防等等。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屈服于我们的意志……”杨易用粉笔在黑板上边写边讲,阐释战争的理论,并用战例来佐证等等。

杨易在军中始终推行文化教育,识字者方能提干,所以军官多少有些文化知识,对杨易的军事理论能理解。

杨易讲解的军事的角度令军官们耳目一新,让他们更能理解战争的意义,再次拔高了杨易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曾经在明军中做过军官的侯成、纪纲等人叹服,东家有军事大家的风范。

除了理论知识,杨易继续规范士兵训练、队列战术等军事训练细节,传授火枪时代的进攻与防守,还让学员们自己进行模拟实战、沙盘推演等等,极大的提高了军官们的战术素养。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