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年间,蒲州东边十几里的普救寺,崔氏母女便暂且借住于此。
崔郑氏是个寡妇,原是夫君离世,跟随崔氏族人一道回老家,带着一双儿女为夫君守了三年的孝,等着女儿守完孝,这才又带着儿女准备回长安崔家去。
要按崔夫人的说法,若是她们母子几个人带足了人手,请个镖队也就速速送她们入了长安,何必像女儿说的这般,就只得一辆破旧的马车,拖拖拉拉这许久。
崔莺莺也知母亲心急,却也只能劝慰道:“娘,欢弟尚且年幼,我们母女二人又不好出面,镖局里的都是男人,您就不怕回了家各处宴席之时,李家夫人再与您争什么口角?”
她已年方十七了,虽说父亲生前已替她定下婚事,她也是见过那位郑家哥哥的,可若是婚前被人传了闲话……
自那朱子理学兴起,这世道对于女儿家,到底是越发苛责了,她怎么敢叫自己的名声受损,再带累了底下的幼弟和几位堂妹啊?
崔夫人自然也是懂得这个道理,闻言也只能匆匆一叹,“罢了罢了,娘也只是心疼你弟弟,就这么一辆马车,成日颠簸,累着了可怎么好啊?”
崔莺莺没说话。她也心疼幼弟,不过将将十岁便要颠簸这么远的路。可她又有什么法子?那崔氏族人都不是好相与的,祖母年纪大了,怕是也被二婶、三婶给糊弄了去……
崔夫人也只这么感叹一番,虽说她最疼儿子,却也不是不疼女儿。见女儿脸上也难掩的疲色,她又赶紧催促道:“快些去歇着,这庙里倒也清静,我们便是多歇整两日再继续赶路也是使得的。”
闻言崔莺莺本想拒绝,可感念母亲一片心意,又想着幼弟,干脆顺从地点了点头,“那我们便在寺里多祈福两日,正好也替祖母和欢弟求个平安符。”
“好好好,”闻言崔夫人倒是被提醒了,“那咱们可得多留几日,也好让平安符多在佛前供上几日。”
崔莺莺只管点头,等母亲没了交代,这才由丫鬟红娘陪着出了厢房。
待出了房门,她又不免要往欢弟的院子里去瞧上一眼,免得小厮处事不妥贴。
等终于忙完了一切,再回她们母女俩借住的院子途中,崔莺莺也顾不得这么多,忍不住抬头摁了摁眉心。
美人柔弱之姿,便是颦眉也动人,入那书生眼中,看呆了也是寻常。
红娘眼尖瞧见了那书生,见那书生样貌也是不俗,不禁笑嘻嘻扯了扯自家姑娘的袖子:“小姐快瞧,那边有个书生在看您呢。”
崔莺莺对什么书生不感兴趣,她如今只觉疲惫得很,只想快些回房歇息。“瞧你这么精神,还不快些扶我回房去?你家小姐可是快走不动了。”
闻言红娘也赶紧扶住小姐,脚步不由得快了些,不过片刻就将那书生丢到了脑后。
殊不知,她们主仆二人的不在意,倒叫远处那书生好一番失落。
……
作者:" 结合《莺莺传》和《西厢记》两边的故事梗概来的,将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