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叮咚!史上最强复仇工具人已上线
  4. 第128章 天生反骨(1)
设置

第128章 天生反骨(1)(1 / 1)


“袁将军,您意下如何?”

华清刚睁开眼,便看到身前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穿着古代盔甲,下巴满是长胡子的男人。

他的眼神很是急切。

华清放眼望去,自己身处一个军营之中。

除了那名长胡子男人,营帐中还有六名披盔戴甲的男人,年纪大多在三四十岁之间。

其中一名军人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显得分外不同。

他长相英俊,身材魁梧,双眼十分有神。

华清简单搜索原主的记忆后,知道这个人是原主的儿子,叫袁哲。

长胡子的男人叫施大,是自己的副将。

头上包着块铁皮,华清一时间不适应,取下头盔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他道:“施将军,你刚才说什么?我一时走神没有听明白。”

袁哲站起来,说道:“爹,我们现在孤军深入,后方无援。”

“粮草补给是个大问题。”

“我想领了五千精兵,趁夜奇袭敌方的运粮部队,以解我军的燃眉之急。”

施大道:“袁将军,我以为万万不可。”

“您的大儿子袁鹰已战死沙场,若袁哲此去遭遇不测,袁家就要绝后了。”

华清看了看自己的身体,说道:“什么绝后?”

“我不到四十岁,纳上几房小妾,又不是不能生?”

此话一出,众将皆一脸震惊地看着华清。

一向刻板严肃,不苟言笑的袁将军说出此话,实在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华清干咳了一声,尴尬地笑了笑,说道:“你们这些人,怎么一点幽默感都没有?”

施大愣了愣:“幽默感是什么意思?”

“袁将军,我们在讲正经事情,可不是说儿戏。”

华清摆了摆手道:“想晚上去是吧?”

“好了,我知道了,你们都下去,让我好好想想。”

袁哲刚要开口继续劝说,华清厉声道:“下去。”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不情不愿地站起来相继离开。

千机出现,笑道:“老大,你又要当镇国大将军喽。”

华清奇道:“又要?我现在不是吗?我感觉自己现在的架势很大啊?”

千机摇了摇头,说道:“你现在是冠军大将军,正三品军衔。”

“从二品和正二品才是镇国大将军。”

华清好奇道:“一品是什么?”

千机坏笑道:“骠骑大将军。不过按照原主的故事线来看,成为骠骑大将军,你就离死不远了。”

华清皱眉道:“这是何意?”

千机小手点在华清眉心上,说道:“老大,功高震主,你这个都不懂?”

原主叫袁华清,生活在一个古代封建国家,名为大安。

原主的祖上随大安国的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吞并不少小国,战功赫赫,建立起如今的大安国。

大安国建立后,边疆一直不太平。

北有大匈,西有大胡,对大安国虎视眈眈。

原主的祖上因连年战斗,御敌经验丰富,成为封疆大吏,戍边卫国。

封疆大吏说白了就是土皇帝,弄好了称帝,弄不好也能称王。

先皇怕他拥兵自重,犯上作乱,让他孤身领军驻守边疆,家眷则留守京城,实际上就是人质。

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起潮落。

历经几代人的变化,袁家已经没落。

祖上被赏赐的大部分房屋和田产已经变卖,到了原主这一代,只有七间半房屋和十几亩薄田。

即使如此,比起平头百姓,原主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没有紧迫的生存压力。

原主天生神力,能拉五石弓,换算成现在的标准也就是300斤。

原主虽有一身蛮力,却不是胸无点墨的莽夫。

他的父母花费大价钱请了好先生,所以他自幼便学习兵家阵法,对用兵之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父母对他寄予很高的厚望,希望他能重振袁家。

他十六岁应召入伍,敢想敢干,很快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什长。

本以为凭借一身学识和天生神力会平步青云,但成为什长后,便再没有得到提拔。

究其原因,原主后脑勺枕骨突起,俗称反骨。

有此面相之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忠不义之人。

原主就这样在军营中郁郁地过了五六年。

后来一名叫刘姓校尉听说原主仅凭十人便拿下一个百人土匪寨子,奇于他的计谋,便收他为参谋。

相处久了,了解到原主确实是一位将才,用兵之道,设阵之法,他能给你讲上几天几夜。

凭着原主的辅佐,刘校尉屡打胜仗,真是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成为定远将军。

对于自己的这名得力手下,刘校尉很是爱惜,曾为原主屡次给上级进言为原主争取个一官半职,都因为天生反骨而驳回。

就连原主的俸禄,都是刘将军自掏腰包。

如果按照正常俸禄发放的话,原主不过兵长的待遇,刘将军实在是看不过去。

时值北方大匈国武力强盛,不断南下扩充地盘,大安国丢了近一半国土。

大安国当朝皇帝弃了首都仓皇跑到南方,在丞相白成书的斡旋之下,才和大匈勉强议和。

刘将军旧疾复发,死在行军路上,临死前给皇帝上书,希望能重用原主。

皇帝一开始听说原主是威名显赫的袁氏后代,当然极为重视,后来了解到此人天生反骨,连连摇头,还是算了。

哪知道大匈国不过是表面上言和,重整军队,补充粮草之后,又开始南下攻打大安国。

大安国接连吃了败仗,军队龟缩到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定江以南。

此时大安国并非无兵可用,在西疆戍边的柴家军和骆家军连年和大胡作战,战斗力不俗。

但两军见大安国颓势已现,满脑子都是自立山头,对皇帝的调令是要多敷衍有多敷衍。

皇帝自己的嫡系军队,主要将领都是投降派,这个时候皇帝意识到要找几个有能力的亲信,不然大安国就完了,自己皇位不保。

他先是想到了孙屠,一个平民百姓出身的从九品副校。

这样的人加以重用,肯定对自己感恩戴德。

另外一个便是原主,袁门之后,据已故刘将军所言,有大将之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