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孙子兵法演义
  4. 第11章 永无止境的崎岖路途
设置

第11章 永无止境的崎岖路途(1 / 1)


这天,齐国兵法家孙武也如往日般肩背布袋,到古战场上详细探查,收集资料。

孙武最近从战场的地形和地势来研究不同的战术。孙武认为,若据地形、地势和自然条件的不同来说,战场可分为九种。

即是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1、散地----以本国为战场。

2、轻地----以敌国边境为战场。

3、争地----于敌我双方均有利的兵家必争之地。

4、交地----进出容易交通便利之地。

5、衢地----通达各地的交通要道。

6、重地----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之地。

7、圮地----如丛林地带等出入困难之地。

8、围地----由于山川之故,军队移动困难之地。

9、死地----除了发动攻势外,别无他法。

孙武的主张是,各战场的地形地势不一,所采取的战术也有所不同。

在此特举其中二、三实例说明。

1、圮地不宜久留,一旦进入,应迅速通过。(圮地则行)

2、身处围地则需以智取而攻敌不备。(围地则谋)

3、陷入死地则必奋力一搏以求生存。(死地则战)

孙武所言并非只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以各古战场为例,逐渐推展出这套理论。

无怪乎齐国名相晏平仲仅看了孙武一部分的兵书便大为赞叹。

埋头研究兵法的孙武,却有一件事常萦绕心头。那就是至友伍子胥的安危。

孙武和伍子胥既非儿时好友,亦无同窗之谊,但对只有一面之缘的伍子胥却有难以形容的感情,两人情如多年老友。

对孙武而言,伍子胥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乃是当世独无二的名将,百年难得一见的英雄豪杰。

伍氏一门三代忠肝义胆始终如一。若说今日楚国之地位全因伍氏一门而得亦不为过。

可叹楚王不惜英才。今伍奢父子枉遭斩刑,所剩次子伍子胥亦到处被追杀。

孙武想到伍子胥的遭遇,不禁义愤填膺。

当然时伍子胥曾捎密函告孙武,奸臣费无忌谗言害伍氏一族。

......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不得不荷活于世。当子胥逃离楚国,欲往他国之时,脑海中首先浮起先生的面容。虽然子胥往齐安全无虞,且子胥的复仇计划亦须先生助一臂之力,然子胥之所以未往齐,乃因贵国晏平仲宰相为一贤明之相,必不愿助兵伐楚。而子胥生存的唯一目的却是为报父仇,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也未可知,但势必需要军队的支援,因此不得不打断往齐的念头,然而子胥依旧十分需要先生的帮助,请先生千万别忘了子胥。子胥今暂寄身于宋,可惜宋国政局混乱亦非久留之地,近日可能移往他国。亡命的路途中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然堂堂大处关又有何惧,只有不断地忍耐,不达目的绝不终止。

子胥于宋国

伍子胥悲痛的心情跃然纸上,孙武读完此信久久不能释怀。

一方面又佩服伍子胥贤智的判断。的确,贤德的齐国字相晏平仲绝不会将军队借给伍子胥,而使齐国卷入他国的纷争之中。

事实上,有哪一国愿意以自己的军队,去解决私人的恩怨呢?伍子胥的前途委实堪忧。

不过,强国晋也许愿利用伍子胥来讨伐宿敌楚国也不-定。可惜晋国并无此种深谋远虑的人才。

“大概只有吴国对子胥最为有利了。”

孙武嘴里喃喃自语着。

不久,孙武收到伍子胥的第二封信,这封信是伍子胥离郑往陈的途中所写。

信中详述米建太子因郑晋之间的外交权术,惨遭牺性。

......天下之大,却无亡命吾容身之所。所幸子胥九死生,安全逃离郑国,现在已来到陈国,然在陈国还会有何者难等待子胥也未可知。虽然子管历经艰险,但是这些苦痛只会更坚定子胥复仇的决心。子胥深切盼望着那天能够早日到来。但是子胥也知,若想复仇则必得先生的帮助,所以子胥在此再次恳求先生,帮助子胥完成心愿。

至交伍子胥多次的恳求,使得孙武不由得也产生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感。

既然伍子胥如此信任自己,一再地恳求自己帮忙,那么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自己也绝对不能逃避,一定要帮助伍子胥。

思虑良久,孙武决定以探查古战场的名义,往陈国一游,也好直接去见见伍子胥,稍慰其心。

另一方面,伍子胥与温龙等含泪告别后,平安抵达陈国,陈哀公当初在斗宝大会未携宝物朝贯,若非伍子胥搭救,早遭秦王毒手。

因此伍子胥一抵陈国,就准备前往拜见陈哀公。

伍子胥自忖曾帮助过陈哀公而至陈求救,谁知到了陈国,才知哀公已梦逝,现由其子惠公继位。

为什么前途如此多灾多难呢?伍子胥不禁仰天长叹。

于是他前往拜见曾出席斗宝大会的大夫姚素。

姚素见伍子胥来访,惊喜道:

“伍明辅为何未知会一声,即匆匆前来吾国?”

伍子胥告知自己逃亡的始末。

“子胥不知惠王对自己的看法如何,还望大夫多多帮忙,子胥不胜感激。”

大夫姚素深表同情,答道:

“自斗宝大会之后,先王始终念念不忘伍明辅,救命之恩,大王也感怀于心。老夫明日即上朝奏请大王,助伍明辅讨昏君除奸臣。”

翌日,姚素上朝。

“伍子胥乃先王救命恩人,是天下难得的人才,为各国所欲争取的名将。大王若能礼遇伍子胥,借军助其复仇,相信必能增我国威。大王请重用伍子胥。”

惠王闻言大喜。正欲重用伍子胥。

上大夫尹叔皇反驳道:

“伍子胥乃叛国之人,不见容于宋郑两国,方至吾国。且楚王亦已下令‘收容伍子胥之国,楚必击之’。此时若重用伍子胥,必招杀身之祸。”

上大夫尹叔皇反对的原因就是本国国小势弱,若助伍子胥,恐反遭楚之报复。

惠公迟疑,不知如何是好。

大夫姚素又道:

“伍子胥是先王恩人,若逐其出境不加以援助,无异忘恩负义。且伍子胥是各国渴求的人才,若使其往他国,正如同将由天而降的珍宝,白白送人,大王一定要重用伍子胥呀。”

陈王还是不能放心,说道:

“可是楚平王已下令各诸侯国不得收留伍子胥,否则徒遭亡国之痛。寡人怎能任用伍子胥呢?”

上大夫伊叔皇立即同意,奏道:

“大王!若任用伍子胥,日后必遭祸害。”

大夫姚素用力地摇摇头,以强硬的语调,反驳道:

“吾国乃堂堂独立诸侯国,而非楚的附属国。楚平王下警告函亦已侵犯冒渎吾国主权,干涉吾国内政,大王若因畏慢楚王而不敢任用伍子胥,岂非承认吾国为楚之附属国,日后又将如何自处。大王应将楚王警告函弃于一旁,为国家百年大计着想,应任用伍子胥。”

陈惠王闻言似有所领悟,大声说道:

“寡人就任伍子胥为下大夫。”

于是伍子胥成了陈国下大夫。

姚素为防上大夫尹叔皇用计逼走伍子胥,一天,便向陈王提议道:

“大王!一个人的生活若安定,心就不会再动摇,今日伍明辅正是此种状况。大王何不将德祯公主许配给伍明辅。相信伍明辅必不会再浮躁不安。”

德祯公主是惠王最为宠爱的十九岁小公主。

“伍明辅乃当代豪杰,若能为我陈国附马,那真再好不过。

惠王当场表示赞同。

“不过不知德祯公主的意思如何。不如明晚在琼林苑设宴款待伍明辅,德祯公主可于赏花台上暗观其容貌,再做最后决定。”

于是惠王立即回内殿告王妃姜氏和爱女德祯公主此事。

第二天傍晚,伍子胥正欲往琼林苑参加欢宴,途中见赏花台上数十名侍女伴着公主,对着自己指指点点。

“公主您看,那就是未来的驸马爷,鼎鼎有名的大将伍明辅。”

伍子胥大感意外,愣愣地凝视着德祯公主。

德祯公主非但不美,且面孔隐隐含着杀气。

即使贵为公主,又怎能娶这种人为妻呢?

伍子胥暗自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娶此女为妻。

欢宴结束,在归途中,大夫姚素探询道:

“大王有意将德祯公主许配给伍明辅,伍明辅若能为陈国附马,那真太好了。”

伍明辅虽早已下定决心,却又难以开口说公主面貌丑陋所以不愿,只有婉转地拒绝道:

“子胥非常感激陈王的关怀和照顾。然子胥早已下定决心,父兄之仇未报决不再要,请大夫代为转告大王。”

“伍明辅不再考虑,若伍明辅为我国附马,吾国必倾全力为伍明辅复仇。”

“子胥早已对天立誓,大夫勿再多言。”

姚素无奈,告知姜王后。

姜王后闻言,怒道:

“伍子胥不过一亡命之徒,自许为何人,竟敢如此狂妄拒绝公主。”

说完,又去找惠王。

“伍子胥拒绝娶德祯为妻,其欲离陈的意图非常明显。此种忘恩负义之徒,大王岂能将爱女许配于他呢?”

惠王闻言,亦怒道:

“寡人差点误了公主一生。伍子胥不可留,派人杀了他吧。”

伍子胥的复仇之路似乎困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惠王召来群臣,共商大计,道:

“伍子胥拒绝与公主成婚,可见其人随时皆欲离陈他去。此人忘恩负义不可留,寡人打算在其离去之前,先动手除掉他。”

当初极力推荐伍子胥的大夫姚素,此时亦无言。

上大夫尹叔皇颇为得意的说道:

“微臣先前即曾说过,伍子胥此人必将背叛吾国,如今有此机会,更应杀之。”

朝廷已作成决议,姚素狼狈地密告伍子胥。

“伍明辅即将大祸临头,还是速离为妙。楚王已下令,逮捕伍明辅者,赏粟五万石,且官封上大夫,伍明辅此去危机重重,务必小心谨慎。”

“谢谢大夫提醒。大夫之恩,子胥至死不敢忘。”

伍子胥便乔装为商人,带着米胜王子,再次踏上逃亡之路。为了避人耳目,只敢在夜间赶路,白日躲在山林中。数日后,两人来到边境昭关,米胜王子已病得奄奄一息。

年幼的王子,受不了连日来雨露的侵袭,全身如火般发着高烧。

王子的病不能不管。伍子胥着急的向村人打听大夫的住处。

“越过那个山头,有一个名医‘东皋子’,其人妙手回处。春,百病可除,仿如神医。”

伍子胥立即背起米胜王子越上险峻的山头。果见深山中有一庵。一年约八十的白发老人蹲在庭前,双眼凝视着伍子胥。

“来人可是楚国伍明辅?”

伍子胥一惊,道:“在下正是伍子胥,老人家如何得知?”

白发老人意味深长地答道:

“老夫是东皋子,昨日因出诊至陈,获知伍明辅正欲逃离陈国往吴国,而陈楚两国为擒伍明辅,已在此昭关要道设下天罗地网以待伍明辅自投罗网。因此老夫特地一早在此等候伍明辅。”

果真有天佑神助吗?

伍子胥跪地叩头拜谢,道:

“若非您老人家提醒,子胥必被擒回楚国,子胥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您......同行的王子病重,请您老人家赶快救救他吧!”

于是伍子胥就在老人的家里住了几天,待米胜王子病体痊愈。

数日后,伍子胥准备向老人家告别。

“先生,该如何才能安然越过国境呢?”

东皋老人沉思着,久久才开口道:

“难!待我今夜好好想想。”

翌日早晨,东皋老人告诉伍子胥:

“山脚下的村落,有一名为皇甫讷者,乃老夫至交。此人容貌形体极酷似伍明辅。若由皇甫讷代伍明辅被捕,那时昭关守备必然松懈,伍明辅即可带着米胜王子乘隙逃出。”

“皇甫讷先生愿意吗?”

“伍明辅不必担心,皇甫讷必会首肯,现在就请他来谈谈吧。”

于是东皋子请来皇甫讷。彼此相见,虽年龄较长,然其面孔形貌神似伍子胥。

东皋子为两人介绍后,对皇甫讷说道:

“伍明辅为报父仇,打算暂往吴国,然昭关守备严密恐无法顺利通过。因皇甫兄酷似伍明辅,所以想请皇甫兄扮做伍明辅,引起骚动后,伍明辅再趁混乱之际通过昭关。”

皇甫讷爽快地笑道:

“闻伍氏一门忠贞不贰,今伍明辅有难,岂能袖手旁观。现在就到昭关吧。”

东皋老人闻得此言,立即出声阻止皇甫讷说道:

“所谓欲速则不达,皇甫兄何必如此冲动。此事必得先有精密的计划方可行。现先换上伍明辅的装扮。伍明辅就改装你的家仆吧。”

两人立即遵东皋老人所言。

皇甫讷换上伍子胥的服装,伍子胥则打扮为马夫模样。乍然一见即知两人是主仆关系。

东皋老人仔细端详两人,最后满意地笑道:

“如此一来,连鬼神都无法分辨了,哈哈......我们出发吧。”

但是,伍子胥依旧感觉不安,担心皇甫讷的安危,道:“虽然子胥能够平安通过关口,但是皇甫先生的安危,子胥不能不有所顾忌,子胥不能就此离去。”

东皋老人轻轻摇了摇头,说道:

“伍明辅不必有所顾忌。只要伍明辅一通过关口,老夫会立即现身,澄清皇甫兄的身份。伍明辅勿再迟疑,快出发吧。”

一会儿,皇甫讷便骑上马背,由伍子胥在前牵马。一行人便上路了。

在昭关望楼上守望的兵士当然看见这对可疑的人物正往关门走来。

楚王派遣的大将囊瓦得到报告,立即登上望楼察看,果见伍子胥就骑在马背上。

囊瓦大喜,立即派大队人马,将其重重包围,欲擒伍子胥。

马背上的皇甫讷见状怒骂囊瓦。

“老夫身犯何罪,为何逮捕老夫?”

囊瓦毫不理会,道

“何必作假!你就是伍子胥,你以为能够瞒得住我囊瓦的眼睛吗?把你押回楚国,不仅可得粟五万石,且官封上大夫呢!哈!哈!哈l”

囊瓦非常得意的说道。

把守昭关的守卫兵听说伍子胥被擒,皆欲一睹其人,纷纷往皇甫讷处拥进,一时关口空虚。

真正的伍子胥立即带着米胜王子乘机逃出昭关。

被功名利禄冲昏头的囊瓦正要将假的伍子胥押回楚都野州,皇甫讷大声喊道:

“你未免太离谱了吧。老夫是山脚村落里的皇甫讷,不是伍子胥。”

“别再装蒜,你明明就是伍子胥。”

皇甫讷此时却以泰然的态度说道:

“将军若不相信,待会有位大夫会到此,他可以证明老夫的身份。”

襄瓦问道:

“有大夫前来?是谁?”

皇甫讷以有力的声音,回答道。

“此人就是鼎鼎有名的神医东皋先生。”

“什么?东皋先生?”

这时果见一白发老人悠然自得的骑在马上慢慢走了过来。那个人就是名闻天下的神医东皋先生。

襄瓦立即迎向前去。

“东皋先生。”

当年襄瓦的母亲年迈病重,若非东皋老人的医术高明,如今可能已不在人世。所以襄瓦早把东皋老人视作救命恩人般尊敬他。

东皋老人看见襄瓦,故作惊异道:

“将军也来到昭关......令堂近来可好?”

“托大夫的福,母亲身体安康。”

皇甫讷利用这时,插口道:

“大夫!此人将老夫看做伍子胥,竟捆绑老夫,世间竟有这般无理之事。”

说着,身体左右挣扎,表示自己所言不假。

“伍子胥?到底是怎么回事?”

东皋老人发怒,言道:

“将军,此人确是老夫至友皇甫讷,今日与老夫相约游山,将军为何无故捆绑?”

“大夫是说,此人并非伍子胥吗?”

“老夫不知伍子胥,不过此人确确实实是皇甫讷。也许他二人面容相似,但必有相异之处,将军请明察。”

襄瓦站向前去仔细观看,面容极酷似,但的确不是伍子胥。

襄瓦立即为皇甫讷松绑,向东皋老人致歉道:

“襄瓦失礼,误会大夫老友,还请大夫原谅。”

“将军也是因为职责所在,老夫不怪你。”

襄瓦恭送东泉老人和皇甫讷离开后,密探来报:

“听说伍子胥和米胜王子已逃离昭关,正往吴国去了。”

泰瓦立即率五百名精兵紧追于后。

伍子胥带着米胜王子逃过昭关后,打算前往吴国,一路上为避襄瓦追兵,只得避开大路而取林中隐僻小道而行。

身无干粮,日夜赶路,三日后终于到达吴江边,急欲找船渡河。

此时已是秋天,江边芦苇丛生,一阵风吹来,发出如悲如泣般的声音。

伍子胥有一股冲动直想放声痛哭。

离开故国,经宋、郑、陈各国,逃亡途中,历尽艰辛,而今......,难道天意真是如此无情?

伍子胥望着滔滔流水,内心悲愤的叫喊着。

天色渐渐暗了,却不见一艘船。

伍子胥看到饥寒交迫的米胜主子全身颤抖,说道:

“米胜王子,世间苦难多,不如我俩投河以求解脱。”

伍子胥不禁自暴自弃、心灰意冷。

米胜王子一惊,哭叫道:

“不!伍大夫!我不要死!”

伍子胥叹息着,不知如何是好。此时黑暗中河上隐隐传来一阵歌声......

米胜王子叫道:

“伍大夫!你听,那是船上传来的歌声,这附近必有船。”

绝望中又出现一丝生机,伍子背向着黑暗大声叫喊着。船上的老渔夫将船划到岸边问道:

“你们是叫我吗?”

“想请您帮助我们渡河到对岸。”

老渔夫就着月光细细端详眼前这两位陌生人说道:

“你们两位,似乎不是普通人物,深夜为何在此逗留?”

伍子胥坦然告知自已之身份,说道:

“哎!自离陈以来,已三日未曾进食。”

“三日未食?不行,我回村里带饭菜,你们在此稍等。”

老人走后,久久未回,伍子胥不禁疑念丛生。

楚王为逮捕自己归国,悬赏粟五万石,且官拜上大夫,而渔夫一去不回,也许去告密也不一定,伍子胥不得不多加小心,毕竟自己此刻时时都有危机。

为以防万一,伍子胥隐身于草丛中,老渔夫如果带人前来,自己也好立刻跳船逃走。

天色微明之时,老渔夫才提着装饭荣的竹篮来到江边。

然而江边却无人影。

也许自己晚来,伍明辅以为老夫贪图富贵告密去了。他竟把我看成那种卑鄙无耻之徒......

老渔夫慨叹着。

“年轻人,老夫带饭菜来了,快出来趁热吃了吧。”

老渔夫对着草丛大声叫喊着。

伍子胥疑念一除,立即出现在老人面前。老渔夫道:

“十里之外方有村落,而且又要生火煮饭,所以耽误了时间,趁饭未冷,快吃吧。”

食毕,伍子胥拔出腰间佩剑,递到老渔夫面前,说道:

“幸有您老人家搭救,子胥不胜感激,此剑乃斗宝大会中,秦王所赐,此剑值百万黄金,子胥仅以此剑相赠以表谢意。”

渔夫闻言怒斥,道:

“将军之首级值粟五万石,且可官封上大夫,老夫若贪图富贵,前往告密即可,那会在意此万金宝剑。剑乃习武之人所倚,岂可随意离身。在敌人追来之前,将军快离开吧。”

伍子胥再三道谢之后,带着米胜王子踏上船,临走之前,又对着岸边送行的老渔夫开口道:

“日后必报答先生恩情,请教先生大名。”

老渔夫斥道:

“将军尚未报父兄之仇,何必再为小事牵肠挂肚,将军快走吧。”

伍子胥离开后,不久,襄瓦带兵赶到,伍子胥早已不见人影。

虽然渡过吴江,但要到吴国都城,还需越过三座险峻的山头。

到吴国的路途虽历尽劳苦,但一到吴国,也就暂时安全了。

然而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

(擒伍子胥者,赏粟五万石,封上大夫之职)

吴国山中到处竖立这种告示牌。每个人都想抓住伍子胥好领厚赏。

伍子胥在进入吴国都城之前,不得不暂时露宿野外。一日深夜,天气特别寒冷,伍子胥只好求助于山中茅屋。

应门的人竟是当初在陈泪别的义弟温龙。

“啊!大哥,是你。”

温龙激动地,连鞋也未穿,就跑出门抱住伍子胥,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伍子胥也紧紧抱着义弟,问道

“义弟为何在此深山呢?”

“温龙听说大哥将往吴国,于是先来此等待大哥。”

温龙端出酒菜,招待伍子胥二人。

酒过数巡,柴门旁突有些奇怪之声响。

伍子胥立即警觉地抱起身旁熟睡的米胜王子,从后门逃出。

温龙不明就里,惊问道:

“大哥为何如此匆忙?”

伍子胥无暇回答,全力奔逃。

那些财迷心窍欲擒伍子胥之徒,此时已破门而入。

温龙这才明白,立即拔剑,双方争斗之间,延长了伍子胥逃离的时间。

全数十次挣扎于生死之间,更坚定了伍子胥复仇的决心。

伍子胥再次想起孙武,若无孙武的援助,恐怕自己的复仇计划便要成泡影了。

孙武对兵法的研究不知有何进展,是否已经收到自己捎去的书信呢?

想到这里,伍子胥又提起笔,写第三封信,叙述自己至吴途中所历的辛酸。

想想目前处境,这封信何时能托人带去也未可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