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又名香椽、雪梨,是乌龙茶类中风味独特的名贵品种之一,产于闽南著名侨乡永春县,地处戴云山南麓,全年雨量充沛,日夜温差大,适合茶树的生长。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其中春茶占40%。
永春佛手传说:据闻在古代有一位凤山公,居住在望仙山麓永春县玉斗镇凤溪村中。他一生精研百草,治病救人。有一次,他到望仙山中采集青草药,在小溪边发现一棵树型婆娑,叶大如掌,似茶非茶的植物,采下叶子一闻,芳香沁人心脾,在嘴里一嚼,顿感清香爽口,韵味悠长,精神陡长。凤山公觉得这是一味良药,就把它采集回家。乡人凡有病痛,用过这味药后,百病立除,非常灵验,人们称之为瑞草。凤山公把这味药的枝条剪下,栽到百草园中,居然成活,成为治病救人的主药。
有一次县令的母亲腹泻不止,不知请过多少医生,用过多少药,就是不见效。看见老夫人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身如槁木,骨瘦如柴,生还无望,县令非常着急,就贴出悬赏榜文,寻求神医良药。说是只要医好老夫人的病,就赏银千两。有人告诉县令,听说玉斗以熔先生医术精湛,近得一味良药,能药到病除,不妨请以熔先生前来就诊治病,或许有效。县令听说后,喜出望外,马上派人用轿子把凤山公抬到县衙给他的母亲看病。凤山公把脉诊断后说:老夫人是吃食不慎,导致胃肠损伤,加上年老气虚才会病入膏肓。如不用良药医治,恐怕性命难保。县令马上请凤山公行医用药,凤山公就以新发现的这味药为主药配方给老夫人治病。老夫人用药后,腹泻立止,县令非常高兴,问凤山公用的什么神药,能使老夫人药到病除。凤山公拿出这味药介绍了发现这味药的经过,并说当地人称之为瑞草。县令拿着这味药仔细端详,觉得这味药叶大如掌,芳香扑鼻,宛如佛手,能让人妙手回春。因此,他就说,以后就叫这味药为“佛手”吧。从此以后,这味药就叫佛手,县令要赏给凤山公千两银子,凤山公坚辞不受。
从那以后,凤山公不但自己种植佛手,还教导乡人大量种植佛手,并把这佛手药制成干品,当茶饮用。饮用这种汤药不但能解除病痛,预防肠胃病,而且能清凉解暑,延年益寿,慢慢地,人们称这种药叫“佛手茶”。这就是佛手茶的来历。此后,外乡人纷纷到玉斗求取佛手茶种,玉斗人也慷慨赠予,佛手茶也就逐步传播开来。
资料记载:于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开设峰圃茶庄产永春佛手茶,产品随即闻名遐迩,并于民国二十年制成铁盒包装,通过厦门茶栈源源转销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埠,从此声名鹊起,海外侨亲有诗为证:“西峰寺外取新泉,啜饮佛手赛神仙,名贵饮料能入药,唐人街里品茗篇”。
永春佛手茶在1985年、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87年获“全国华侨茶叶基金会”授予的“佛手奖”;1995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0世纪30年代初,就有少量佛手茶开始转销国外。
干茶鉴别
永春佛手干茶是经揉捻、初烘、初包揉后,复烘复包揉三次或三次以上,较一般乌龙茶次数为多,使茶条卷结成干(虾干)状。成品后外形条索肥壮、卷曲较重实或圆结重实,色泽乌润砂绿或乌绿润,稍带光泽;内质香气浓郁或馥郁幽长,优质品有似雪梨香,上品具有香椽香。
永春佛手茶特征
泡茶品鉴
永春佛手冲泡后,滋味醇厚回甘,品种特征显;耐冲泡,汤色橙黄、明亮、清澈;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饮之入口生津,落喉甘润。常饮佛手茶,可减肥,止渴消食,除痰,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火去腻。
1备具
盖碗、茶匙、茶荷、品茗杯各1个,永春佛手3~5克。
2冲泡
将茶叶拨入盖碗中。冲入100℃左右的水,加盖冲泡1~3分钟。
3品茶
冲泡后,茶香浓锐持久,茶汤橙黄清澈,入口后,滋味甘厚鲜醇,回味绵长。
贮藏
日常生活中永春佛手茶,一定要保存在密封、干燥、低温的环境中,才不会变质。
密封
可用干燥箱或陶罐存放茶叶。罐内底部放置双层棉纸,罐口放置二层棉布而后压上盖子。
干燥
可用有双层盖子的罐子贮存,以纸罐较好,其他锡罐、马口铁罐等都可以,罐内仍是须先摆一层棉纸或牛皮纸,再盖紧盖子(棉纸或牛皮纸都能起到防潮的作用)。
低温
最好能预备一台专门贮存茶叶的小型冰箱,设定温度在-5℃以下,将拆封的封口紧闭好,将其放入冰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