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啸卿表明了自己的意愿,想要打仗,立军功。
唐基则是悄无声息的露出虞师的实力,要新领导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毕竟大部分领导上来就是烧一把火,挫挫下面第一扛把子的锐气。
然后就是几人常规的商业吹捧,越聊越嗨。
初步会谈,双方很和谐,没有对立起来。很多新军不合,都是上下对立的局面。
军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自己人上下一心,齐心的人越多越好。
第201师的603团,就膈应人,是集团军的一个大佬硬塞进来的。
第十军的军部,并不在光明,也不在腾越,而是在腾越西南位置的南甸。毕竟是军部,总不好霸占对方的地盘。
唐基也没有克扣,而是让先锋团把旧装备全拉给了第三师,剩下的再给预备第十师,慢慢的组合。
有人欢喜有人忧。
同样的嫡系部队,第五军可一直都是天之骄子,国军王牌。
战绩自然不用说,唯一诟病的就是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随后回国,重整部队,又是装备齐全的半机械化部队。全套苏械装备,配置76毫米高炮冲动重型火力。班排里还有大盘鸡机枪配置,编制实打实的。
但是在滇西作战中,这样一支王牌部队,居然是默默无闻的存在。
第二阶段的滇西反攻中,第五军一马当先,攻破龙陵,随后被反推一波。本来是扬名立万的机会,没想到打脸了。退回去休整以后,第二次刚刚准备参与腾越作战,部队刚刚抵达前线,就传来虞啸卿的胜利消息,可是郁闷坏了。
后续就是另行的敲打日军的周边阵地,最大收获不过是一小小的中队日军,对于一个军来讲,太不够格了。
虞啸卿可是凭借一己之力(友军功劳全忽略),连续歼灭两个日军联队。第五军要想出头,起码完整的击败一个日军的师团。
击败不是歼灭,而是击溃战,灭掉对方大部分主力。
但是即便如此,第五军的进展也是相当的慢,迟迟拿不下半个师团坚守的芒市,反而是损失惨重。
总司令部责怪前线指挥官无能,打了三个月,还是没点进展,只是勉强退到了日军的外围。
第五军辩解没有美式武器,苏械武器不好用,弹药缺少。
友军击鼓庆祝,对方打得越惨,不就显得自己未来的战功更加高大吗?
美军的参谋部摆明了一点,要么学习虞啸卿那样,立大功劳,美式武器全套奖赏。浑水摸鱼的,只配半美械武器。重炮一律没有。
第五军可以说是进退两难,苏械弹药运输不过来,美式武器拿不到,前线士兵和日军半斤八两,都是缺少弹药的存在。
吃的倒是有,但是没有药品。
官老爷才不在乎大头兵的死活,夹带私货,倒腾到黑市上,岂不美哉。
四万多人的军队,除了损伤已经达到了八千多人,最后迫于无奈,第五军军长下令撤军了。
此时,远征军的司令部也在积极的协商会议。
一个美军的上尉开始汇报飞机侦查情况,翻译官同步翻译:“盟军的侦察机报告,泰国的日军第三十九军一部已经从清迈向孟东行军,部队至少一个完整的师团。”
“另外,日军又补充了两个联队,加强了芒市防御。”
“什么?”
“动作来的好快!”
有人大骂:“53军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能让日军增援部队过来呢?”
某个将领不动声色的提醒道:“要不老哥你带队守住南方?”
抄尾巴,是绝对不会同意的,纯粹的吃力不讨好。
你选择断日军的后路,同时也意味着被日军两面夹击,陷入包围之中。就算是最终打胜利了,你也是协助之功。大部分功劳可都是计算攻坚部队的功劳。
所以,国军将领最不喜欢的就是主动去断对方的后路。
日军虽然被英帕尔、缅北、滇西被持续重创,但是东南半岛的日军,可是源源不断的增援。这也是为什么,明明56师团先败缅北,再败滇西,最终大部分被歼灭于滇西,而后依旧是缅甸日军的主力。
国军是习惯性你打的损兵折将,给你整编,越整编越少;而日军则是不断从二线部队,加强知名的师团,确保这些师团的无敌神话不会破灭。
湘中的日军第68师团,几乎打光了,但是第一时间就被上月拉到后方修整,一个星期就恢复到了1.6万的满编制状态。宁可保证守备部队受损,也要保护老部队。
这一点,也就是媒体污蔑伍铁山的铁证。打了两个多月,第68师团屁事没有,其它几个交战的师团也依旧满编。
其他人都掂量着自个的本钱,日军的第56师团可是相当难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虞啸卿看着所有人,不断的给伍铁山使眼色,他想要拿下芒市,立下大功劳。
但是他才副军长,没资格开口讲话。在座的基本上都是集团军司令和高级参谋,最低级的也是军长。
他是经常和上级顶牛,但是如今也有了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