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回到中国战场。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为了策应缅北方面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决定派20万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集结滇西,分别由第20集团军和11集团军进攻腾冲、龙陵和松山。
面对着作战地图,时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和副总司令黄杰眉头紧锁。第11集团军负责右翼攻击任务,进攻龙陵。而要想破龙陵,先要啃松山这块硬骨头。
松山这块骨头到底有多硬呢?
松山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而且掌握著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 势,互相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输困难,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所以说松山战役是滇西战役中关键性的战役。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自1942年5月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后,就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开始阵地建设,至1942年底完成第一期施工。后又以防御为主,对松山腹部阵地加固和扩建。1943年太平洋败退中,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凸显为首位,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至1944年5月,于远征军反攻前夕完成松山地区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在滚龙坡(日军称本道阵地)、大垭口(日军称中间阵地)、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日军称横股阵地)、马鹿塘编成7个据点群,每个碉堡均以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有数个子堡拱卫,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垒互为侧防。
并且,其堡垒为地堡,一般分三层构筑,大致相当于以三层楼埋于山体中。1946年方国瑜教授曾现地进入日军工事,描述日军堡垒为:"敌堡垒主体构筑,大部分为三层,上作射击,下作掩蔽部或弹药粮食仓库;更于下层掘斜坑道,其末端筑成地下室,又有于下层之四周筑地下室者。堡垒上掩盖圆径至70厘米之木桩,排列成行,积四五层,上铺30毫米厚的钢板数层,积土厚逾1米,虽山炮命中,亦不能破坏此坚固工事。堡垒出地面之四周,安置盛满沙石之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间复加钢板数层,桶外被土,故150毫米榴弹重炮命中不能破坏,内部所受之震荡亦微。堡垒内三层之间,亦盖以圆木径50厘米者二三层,故上层倒塌不致影响下层。堡垒外围遍布蛛网状交通壕,以连接各主要阵地,甚至步兵炮亦可移动。且交通壕侧壁凿有大量洞穴式掩蔽部,并连缀大量散兵坑。部分据点外设有铁线网两三道,纵深4米。随着堡垒阵地群的建成,整个松山也将近挖空,状如大型蚁巢,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碉堡群之间配有各种重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组成强大火力网。另外,在这一要塞中还设有粮食库、弹药库、被服库、材料库,以及一个小型发电站,粮弹储备均在半年以上,电灯、供水俱已解决守军兵力多达三千余人。所以,日军狂言:中国军队不阵亡十万人,休想夺取松山。。因伪装良好,无论空中还是陆上,均不易查觉也不易破坏。
从42年5月起,日军将从中国滇西、缅甸、印度等地强征民夫1670余名(其中印度人80余人,东南亚华侨138人强制劳动,)昼夜施工。为保密,仅允许他们到大垭口为止。工事完成后,为完全保密,44年2月21日至25日,日军将抓来的民夫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秘密注射处死,并焚尸掩埋,战后在大垭口曾发现"千人坑"。
就这样,日军第15军下属第56工兵联队把松山建得如同铜墙铁壁。
中国远征军原计划主攻腾冲,以便尽快与驻印军取得联系,而对龙陵方向以防御日军增援为主。但进攻计划数月前便已泄密,日军早已做好准备,将龙陵和松山日军主力部分调往腾冲,而龙陵方向较为空虚。中方对此毫不知情,继续按原计划攻击,故而在高黎贡和腾冲方面损失惨重。 直到5月16日,在龙陵方向作战的11集团军71军88师262、264团在平戛方向的勐糯三村缴获日军作战命令一份,方获知远征军进攻计划泄密 。长时间作战无果,前方补给缺乏,此时,松山成了必争之地。
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遂命令右翼20集团军继续攻击腾冲,而左翼11集团军由防御转为主动攻击龙陵、芒市,展开全线反攻。因松山久攻不克,弹药粮草等只能靠人力、畜力从保山大后方翻越山路转运,加上雨季影响,根本无法保障前线需要(运弹则无法运粮,运粮即无法运弹)。加上被调往腾冲增援的原松山守备队113联队长松山秀治又率队1500人于6月11日增援龙陵,中方本已攻占的龙陵城区一部之防线被攻破,不得不退守相持,而腾冲攻势亦陷入胶着状态,至此,滇西战局全线告急。
主攻松山的重担落在宋希濂第11集团军身上。若以兵力论,第11集团军兵力约为日军的三十倍。而且集团军中有战功累累、号称"荣誉一师"的第八军和71军的新编28师(战时缺编一个团)。由于侦查报告说松山日军只有约有三、四百人,火炮五门,机枪十余挺。所以宋希濂仅打算派71军以一个步兵团,在军属山炮营支援下攻击松山,并能在几天之内全歼松山日军。该军的另外两个主力师(87、88师配属新28师的84团)和第6军的新39师的主力则绕过松山,主攻龙陵。
做为远征军总预备队的第8军7月2日起才接替作战。
该军编入远征军序列并接受美式武器及训练的时间较晚,且最初从滇南步行1千公里到达保山后,接受远征军总部多种任务而分散各地。必须经远征军总部同意后方能陆续调入松山战场,故"番号(军、师司令部及直属部队之特务营、山炮营、战炮营、工兵营、通信营、辎1营、辎2营、第1野战医院,第103师、82师、荣一师)虽多,但实际能直接到达之兵力,并未超过两个步兵团之力量"。接令时荣1师主力仍在龙陵;第82师244团主力奉命防守怒江东岸。荣1师的1团和2团之第2、3营及师直属部队等此前奉命由作战部参谋长封裔忠率领、副军长李弥带队增援龙陵,7.29日后李弥才转入松山。
不是冤家不碰头。这第8军军长正是当年在淞沪战场被火线撤职的何绍周。而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刚刚下了道死命令,必须限时攻下松山,否则自军长以下,一律军法从事。
一股凉气从何绍周心中升起,这卫立煌一向就对黄埔生有成见,再加上与卫早已结下梁子的副司令黄杰,一旦作战不利,连个理由都不需要找,立马就可以公报私仇,将他们置于死地。
“妈个巴子,将军不离阵上亡,组织敢死队,老子和你们一起冲松山,省得被人整死。”何绍周冲动起来。恰在此时,黄杰赶到了前线,喝下何绍周:“胡闹!你是军长,不是敢死队员。”何绍周眼冒火星:“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在日本人的枪下,也为你们省一颗子弹。”黄杰知道何绍周的心病所在,他叹了口气:“卫长官的话也只是为激励士气,绍周兄今天的表现我看到了,如果松山不能按时打下,我和你一起领罪。但这敢死队长,还是由别人干吧。做为国军高级将领,我也一直在为兰封会战中从商丘不战而退,致使战役失败而悔恨不已,并且背负着逃跑将军的骂名。让我抬不起头来。幸而委员长不杀。如此再有恶战岂敢惜命?!”
一席话让何绍周前嫌尽释,相比黄杰,他就显得太没气量了。他拍拍黄杰的肩膀道:“兄弟过去对黄兄有得罪的地方,等打下松山,定当赔罪。”
于是,何绍周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