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秦:最强天道系统
  4. 第113章 最后一战
设置

第113章 最后一战(1 / 1)


嬴政下令之后,李斯便立刻执行指示,这些封装好的试卷都在严格的护送下一步步送到每一位考生的手上。总计是一千二百三十五个学生参与到这决定胜负的最后一战。

也许听起来数目并不巨大,但这每一个学子可说是千中选一的顶尖人才,精通文学武艺者数不胜数。

在一众求学者中,最终只有区区一千二百三十五名学子得以入围终极的选拔赛,这一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能够入选的基本都是各自区域中的佼佼者。

考试结束后,各位应试者的反馈各不相同,有的人长舒一口气感觉终于解脱了,有的人沮丧不已后悔为何没能好好发挥,更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自己的表现完美无缺,所有考题均得心应手迎刃而解。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紧张地等待结果公布。

秦地选拔人才的方法包括文化和军事两项比拼,不仅考核学术能力,还考核武学修为,唯有文化与军事才华并举的人才能够在这类选拔赛 ** 类拔萃。

这次的名次划分为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指的是第一, 榜眼指第二, 探花表示第三,接着便是举人、进士这样的层次,其中前三位(状元、榜眼、探花)都能获得直入朝纲任职的机会, 其它则依据朝廷的需求被委派为其他岗位服务。

至于这三位最优秀者的名字,是由秦皇亲自定下,并且成绩最终会在章台殿前公开发布。

在那重要的揭幕时刻,大量参考者们聚齐在此处翘首盼望,“王先生,文武双修的你,定会在前三中占据一席!”他们这样议论着,“赵先生饱览诗书,学富五车,在我看来定然能名列前茅!”“多年刻苦无人识, 一考成功皆知晓,这个为各地有知识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的比赛,真是大有益处!”

他们还提及,不仅仅是秦地本地的有识之士报名参赛, 许多其他地方乃至各大思想流派中的代表们都积极参与进来。

对那些有志增强自己影响力或希望与秦王朝建立关联的思想团体,参加这个赛事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只是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他们往往以普普通通参考者的样子示人。

直到他们在此选拔赛中得到认可并取得一定名次后,其来自各家的真实身份才会公诸于世。“出现了……他们出来了,结果即将揭晓!”

这时一名参加者发出的声音立刻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可以看到一组着装正式的考官们手持黄榜从章台宫殿里出来,这份黄单上的许多个姓名即将改变他们的命运。

丞相李斯把黄单交给随行侍卫贴在公展板上,长长的名单上写着的,就是这次的....

随着张贴出成绩榜的一刻,所有在场参考者立刻簇拥上前查看。

“天呐,我被录取了!”有人兴奋喊道。“噢,我也上榜了,看来我确实还是有点过于自傲了...” “我没考上,没看到我的名字啊!”“小文兄啊,恭贺呀!你的名字排名挺前!”结果出来后,有的高兴,但难免有人失落不已。

每一位参加考试的人都博古通今,在参赛以前自信非常,但是尽管他们学问都很丰厚,依然有所差别.

一次竞争过后就能明显分出谁更出色,并且许多人将会因此受创,了解到他们自身的局限,并且了解到他们不是唯一的强者,总有那些更强的人存在.

有些人失落由于没有获得资格,有些人为得到资格感到惋惜,还有人为没取得感到庆幸。后者,都是极其坚信自身才华出众之人,坚信他们拥有夺取最高荣誉的实力.

黄纸上公布的九十九个人选中无一名是顶尖荣誉的得主,即这些成功通过初步的人,就等于与最终三个最佳机会告别了.

当然,并不表示未能通过的人没有可能成为这三个最佳。

总共有一千二百三十五位考生参与了这次角逐,其中只有九十九名进入初步选拔行列,剩下未入选者一千一百多里仅六人能够摘得桂冠,余下一千多则没能获得提名.

总监考李斯立于告示板前方正式宣布:“本次选拔最终甄选了一百零五名学子,包含最优秀的前三名:头筹状元,亚席榜眼以及季军探花!”

“不论文科亦或武科获得前三甲者将能晋谒 ** 接受封爵赏赐!” 接着他宣布:

“文科第一名:张良。”“文科第二名......”

“武科第一名:韩信。”随着他逐一点到名字,人群不断爆发欢欣鼓舞的声音.

出身儒家门墙之下的张良与出自兵家行列之中的韩信各自荣获文科和武科第一名,但他们脸上的表情相当平静,看不出丝毫的变化。

显然对他们二人来说,夺得这桂冠是意料之中。

在辉煌堂皇的大宫殿室里面。“参见 ** 殿下!”

诸大臣列坐殿堂,一同高声道俯跪在地。“都起免礼罢!”身穿黑长龙袍的嬴政端坐王座高位,目光自高向下扫视整个朝堂。朝臣们起身感谢陛下.

李斯迈前几步躬身向赢政行礼并高声报告。

“敬启陛下,首度举行的考核已然顺利落幕,已为我国筛选众多才俊奇智!”"而接下来这六名学子,便是文科和武科的头三人!"“请陛下考虑怎样安排这些新进的优秀分子!”

听到这一消息,朝臣无不欢天喜地随之大声对王祝贺:

“我们祝贺陛下,恭喜秦朝获得良材! ”

接着轮到张良,韩信及其他的几位佼佼者走到嬴政面前深深行礼:“臣属们参见圣上! ”

赢政点头满意,示意他们起身:

“平身!你们解析天下情势的研究文章朕已详细看过,个个英明卓越,未来将是我秦国的坚实基石!”

“宣布本王的旨意:文武榜首都要进入朝廷任职,其他上榜的人员,则要全部分发至关中各郡县。初次上任时都安排为县丞、县尉、主吏掾这样的辅助官员,视具体表现后再进一步调动,表现优异者将会提拔至其他郡县担任最高长官。”

在接受了一轮的赞誉声后,嬴政紧接着做出了具体部署。此次通过选拔赛的所有一百零五人都获得了秦王国 ** 公务员的位置。

秦国正急需大量优秀治理人才,仅仅接受前三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面对领土的快速扩展和各地管理的实际需要。

这次通过榜单的所有人无论成绩先后均被视为最佳精英,他们的才华和才能使他们足以胜任治国的角色。

为此原因,所有成功入选的学生都会被纳入朝中处理各类政务的工作,但他们的职务都是辅助的职位,并不是马上就要担起关键的领导岗位。

县里的首要官员称为县长或者县令;人口超过一万的称县令,反之则称为县长。接下来的辅助性职务如县丞、县尉;而比它们低一点的主吏掾和令史也同为辅助角色。

最高领导职务至关重要,几乎所有的县内事务都将决定权交予县令或县长。纵使新来的官员才德双全、有文采也有军事战略的眼光,却可能因为缺少相关工作实践,而匆忙上任领导职务会导致重大的疏失影响社会安宁。

因此,为避免这类风险发生,嬴政首先将这些新成员定位成支持角色的干部,跟在前辈身旁见习。如果有足够突出的表现,表明他们具有独挡一面的潜力,那时的升迁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从这样的中级职位起跳,未来还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对此所有人都表示相当满意。至于拔得头筹的两位文学和武术人才更是超乎平常优秀,倘若仅让他们去偏远地区,实在无法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能力。

“陛下明鉴!”

“这样的布置最合适,不埋没人材的能力和潜质!”

“下臣一定会加速推进这一方案执行,争取将入选的新面孔尽早送达到岗位一线。”

嬴政此次的安排在满朝文武中得到一片好评声。

有了这新增的上百人的加盟助力,秦国的人事危机将得到大大缓解,国家机器运行也得以更加平稳高效。待这些人对地方运作模式有了基本的认知掌握后,他们可以分派至不同的地方进行管理。

这次是成功且有意义的大胆试验,以后的类似选拔也将继续开展。每次选拔都为我国源源不断输送新的治理才能。当任命职位告一段落后,官员又陆续向皇帝提交各地行政情况。

当夜色深深覆盖一切!

章台殿中的蜡烛闪动微弱。嬴政整宿未眠,埋首于公务和军报中。大秦国度的扩大伴随着愈增的工作量。公文中堆积的山丘般的高大令人望而生叹。

尽管有像吕不韦、诸葛亮这样的著名大臣辅助处理政务,为秦始皇嬴政分摊了许多繁琐的工作,但秦始皇依然需要亲身处理繁多的政务,并常常劳碌至深夜时分。

虽然作为 **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位,但秦始皇绝不是个悠闲的人,他心怀天下万民的福祉。“陛下,紧急情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