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历史的沸点(全五卷)
  4. 第十章 天下一统
设置

第十章 天下一统(1 / 1)


隋文帝消除了北方边患,距离一统天下只有一步之遥,如今可以放手收拾盘踞在江南的陈朝了。

陈朝当时的皇帝是陈叔宝,在历史上他更为出名的是“陈后主”。陈叔宝的这个皇位来之不易,他父亲陈宣帝陈顼虽然只活了五十三岁,但却生了四十二个儿子。陈叔宝作为嫡长子,从小就被册立为太子,引发二弟陈叔陵的嫉妒,一心想除掉兄长,取而代之。在举行陈宣帝遗体入殓仪式时,陈叔陵突然发难,用切药的刀向陈叔宝砍去。陈叔宝顿时昏厥,陈叔陵准备再砍时,陈宣帝的皇后柳敬言趴在儿子身上,保护陈叔宝。陈叔宝的奶妈从后面抓住陈叔陵的胳膊,这才让恢复知觉的陈叔宝逃脱。

虽然陈叔陵事后被诛杀,但这次刺杀未遂事件极大刺激到了陈叔宝,让他觉得人生无常,厄运随时会降临,不如抓紧时间享受人间乐趣。陈叔宝本来就是一个文艺青年,喜欢舞文弄墨,做太子时便经常举办文学宴会,一群文人墨客聚集在他身边,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陈叔宝成为皇帝后,便重用这些人,毕竟兴趣相投,知根知底。

江总被任命为宰相,他和陈叔宝的关系非同寻常,陈叔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经常陪侍左右,两个人经常“为长夜之饮”,一喝就喝到深夜,是一对酒友。江总擅长五言诗、七言诗,诗风浮华靡艳。他喝酒赋诗可以,但根本不是治国理政的料,“虽为宰辅,不亲政务”,天天和陈暄、孔范等人侍奉陈叔宝赋诗饮酒,当时称这些人为“狎客”,导致的结果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

陈叔宝有个庞大的后宫佳丽团,他最宠爱的是位叫作张丽华的女子。陈叔宝遇刺后,养伤期间所有嫔妃不得进入,只留张丽华一人在身边服侍。陈叔宝如此喜欢她是有道理的,史书中说她“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长得就和仙女一样,彻底迷倒了陈叔宝,将其封为贵妃。

张丽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陈叔宝只顾享乐,百官的奏章都通过太监蔡临儿、李善度呈递请示,陈叔宝倚着靠枕,让张丽华坐在膝上共同商议决定。蔡临儿、李善度记不住的,张丽华都写成条款,无所遗漏。因为参与访察宫外的事务,社会上有一言一事,张丽华必定首先知道并且告诉给陈叔宝,更加受到宠幸,冠绝后宫。

张丽华由此开始干政,大臣有不听话的,她会在陈叔宝那里告黑状,后宫的家人做了犯法的事情,她就向陈叔宝求情予以宽恕。陈叔宝对她言听计从,这样一来,她和另外一个宠妃孔贵嫔“熏灼四方,内外宗族,多被引用。大臣执政,亦从风而靡”。朝廷法纪全被搞乱了,以至于“阉宦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

张丽华干政的行为引起了朝臣的不满。秘书监傅上书直言陈叔宝贪恋酒色,恐致众叛亲离,最终惹恼了陈叔宝,被赐死狱中。而大市令章华也因为直言不讳指责陈叔宝沉迷酒色,也丢了性命。自此,对陈叔宝的荒诞行径,朝臣再没有人敢劝谏了。

陈叔宝根本不理会这些,只愿意待在温柔乡里,为了恣意玩乐,他为张丽华、孔贵嫔、龚贵嫔等宠妃修建了“三阁”,命名为临春、结绮、望仙,每阁都高几十丈,总共有几十个房间,门窗、柱子、栏杆都用檀香木制成,上面装饰金玉珠宝,极尽奢华。

陈叔宝住在临春阁,张丽华住在结绮阁,孔贵嫔、龚贵嫔合住在望仙阁,三阁中有通道相连。陈叔宝经常在这里举办宴会,邀请其他嫔妃和文武大臣参加,他从宫女中挑选通晓文字的担任女学士,每次宴饮时,陈叔宝让妃嫔、女学士和狎客共同写作诗词,相互赠答,挑出特别艳丽的,作为曲调,配上乐曲,让宫女们演唱。其中最出名的是陈叔宝创作的《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这首作品显示出陈叔宝很高的文化修养,但也把他的骄奢淫逸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被后世视为“亡国之音”。唐代诗人杜牧为此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就在陈叔宝夜夜笙歌时,隋文帝已经将灭陈提上了议事日程。事实上,早在登基之初,他便有这样的盘算,但又觉得时机未成熟。更何况还有突厥这个心头大患,搞不好会陷入双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于是,隋文帝暂时忍了,一心一意对付突厥,对南陈采取睦邻友好政策,双方经常有使节相互来往。

陈叔宝听说隋文帝相貌不凡,便让使臣袁彦将他的相貌画像带回来瞧瞧。陈叔宝展开画像后,竟然“大骇”,吓得掩面说:“我不欲见此人。”马上让人将画像拿走。

尽管如此,陈叔宝对隋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除了他荒于酒色,及时行乐外,隋文帝采取的麻痹战术也起了作用。他给陈叔宝写信,特意署名为“杨坚顿首”,显得非常谦恭,这让陈叔宝感觉相当良好,态度更加狂妄,在回信中说:“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你的国家过得还好吧,我的宇宙十分太平清净。陈叔宝将自己治下的陈国称为“宇宙”,可见其傲慢无礼、目中无人。面对这样赤裸裸的蔑视,隋文帝自然很生气,但还是忍了,这一忍就是六年。

忍归忍,隋文帝主要精力虽然用于对付突厥,但并没有放弃伐陈的准备,为此特意征询高颎的意见。高颎出了一个损招说:“江北气候寒冷,水田收割较晚;江南水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估计陈国收获季节时,我们征集一点人马,声称要袭击陈国,他们定会屯兵防御,这样庄稼就无法及时收割,只能烂在田里。等他们集结好队伍,我们就解甲。如此再三,他们就会习以为常,以后我们再集结兵力,他们必然不再相信,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我们就趁机过江,登陆而战,士气会倍增。另外,江南天气潮湿,房屋多为茅草竹子所建,所有的东西都无法贮藏在地窖里,所以可以偷偷派些人,乘人不备放火烧掉,等他们修好了,再去放火,用不了几年,陈国的财力就会殆尽。”

总之,要时不时搞些破坏,先打消耗战。高颎出的主意听上去比较馊,但却很管用,几年下来,陈朝军民被隋朝的一系列小动作搞得疲惫不堪、财竭民困。

隋文帝还让高颎推荐经略江淮的人选,他推荐了两个人,一个叫韩擒虎,另一个叫贺若弼。

韩擒虎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拜大将军,洛阳、虞州等八州刺史。韩擒虎毫不逊色于父亲,人如其名,体貌魁梧伟岸,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而且性格粗犷豪迈。除了武力高强外,韩擒虎也非常喜欢读书,常常手不释卷,年纪轻轻就遍览各类书籍。宇文泰看见他后,认为他很独特,就让他与自己的诸子们一起游玩。韩擒虎在北周时屡立战功,当时陈朝军队时常侵犯江北,进入北周边界,韩擒虎多次挫败他们的锐气,使南陈士气大丧。所以,高颎很看好他,将其推荐给隋文帝,隋文帝派他去庐州(今安徽合肥)当了总管。

贺若弼同样出身于武将世家,史书上说“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他从小就树立了很大志向,而且非常骁勇,善于骑射,博闻强记,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名声。高颎对他的推荐语是“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评价相当之高,隋文帝便任命他为吴州(今江苏扬州一带)总管。对于这个新岗位,贺若弼相当满意也非常激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给好友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写道:“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希望自己和源雄像汉朝名将霍去病和马援一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两人到任后,很快就发挥了作用。在此之前,陈朝利用北方发生三总管叛乱之机,趁火打劫,渡过长江对隋军发动攻势,占了不少地盘。隋文帝后来下令反击,贺若弼和韩擒虎参加了对陈的反击战。这次反击取得了预期效果,江北失地基本收复,正赶上陈宣帝驾崩,隋文帝以“礼不伐丧”为由收兵,因为此时的主要敌人是北边的突厥,以隋朝当时的实力,还不具备支撑南北两线作战的能力。

后来随着北方边患的解除,灭陈的条件已经成熟。此时双方的实力发生了逆转,经过隋文帝几年来的励精图治,隋朝国力和军力显著增强,而陈叔宝荒淫无道,国力大不如前。

尽管如此,隋文帝还是很难下定决心,虽然实力占优,但平灭陈朝,主力应是水军,这正是隋军的短板,也是陈朝的长项。当年一代枭雄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论实力完全碾压孙刘联军,但正是因为不善水战,在赤壁被火烧连营,导致险些送了性命。还有统一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带着八十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这些前车之鉴,教训极为深刻,不可不小心。

面对隋文帝的忧虑,不少大臣献计献策,其中有一位叫作皇甫绩,他获任晋州刺史,上任前来向隋文帝辞行,他对隋文帝说:“我实在平庸,见识浅陋,没有为国家做多大贡献,因此常想冒着危难来报答国家的大恩。南方陈国还在,按我的揣度,有三个条件,可以灭他。”

隋文帝很感兴趣,让他详细道来。皇甫绩说:“大国吞并小国,这是一个理由;正义的国家讨伐不正义的国家,这是第二个理由;接纳叛臣萧岩,对我们来说,就有了攻打它的理由,这是第三个理由。陛下若命勇武的将士前往征讨,我请求加入军队,出点头发丝那么大的小力。”

皇甫绩的第三个理由中所提到的萧岩,是后梁末代皇帝萧琮的叔父。后梁是一个依附隋朝的傀儡政权,当年侯景之乱后,梁朝宗室发生内乱,归附西魏的萧詧请求宇文泰出兵攻打江陵,南梁皇帝梁元帝萧绎将都城定到这里,宇文泰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宇文护、杨忠等率领五万兵马进攻江陵,梁元帝战败,率部投降后被杀。西魏扶持萧詧做了新的皇帝,只管辖江陵一州之地,史称西梁或后梁。

萧詧驾崩后,北周武帝宇文邕让萧詧第三子萧岿继位为帝。隋文帝登基后,把萧岿的女儿纳为了晋王杨广的妃子,就是后来的萧皇后。开皇五年(585年),萧岿去世,其子萧琮即位。隋文帝一直把后梁当作与南陈的缓冲地带,如今他已下定决心灭陈,后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开皇七年(587年)八月,隋文帝征后梁皇帝萧琮入朝,萧琮不敢怠慢,率领群臣百官二百多人由江陵出发,他前脚刚走,隋文帝派遣大将武乡县公崔弘度率军前去接管江陵。萧琮到达大兴城后,被宣布剥夺皇帝之位,改封莒国公,后梁就此灭亡,只存活了三十三年。

奉诏接管江陵的崔弘度是出了名的暴脾气。有一个故事很说明问题,有一次,他吃鳖,侍奉他的有八九个人。崔弘度一一问他们说:“鳖的味道鲜美吗?”手下都怕他,说:“鳖的味道很鲜美。”崔弘度大骂说:“奴才怎敢骗我!你们并未吃鳖,怎知它味道鲜美?”下令将每人都打八十杖。从此下属见了他,没有不吓得流汗的。当时有个叫屈突盖的,任武侯骠骑,也很苛酷,人们编了个民谣说:“宁饮三升醋,不见崔弘度。宁吃三升艾,不逢屈突盖。”

得知如此严苛之人进驻江陵,后梁的王公大臣和百姓非常恐惧,于是萧琮的叔父萧岩带着众多江陵百姓投奔了陈朝,陈叔宝加封萧岩为扬州刺史。在此之前,隋朝为了表示对陈朝的友好,隋文帝下令从陈朝叛逃到隋朝的,一律不接纳。陈叔宝这样做,违反了彼此的默契,破坏梁陈之间的睦邻关系,无疑给隋文帝出兵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看到隋文帝有灭陈之意,除了皇甫绩外,还有不少大臣将军纷纷献上计策,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以东沿江各要地部署精兵,秘密准备渡江,在益(今四川成都)、信(今重庆奉节东)、襄(今湖北襄樊)、荆(今湖北江陵)等地速造战船,准备水战;陈如以精兵赴援上游,下游诸将即可乘虚渡江,如陈拥兵自卫,上游诸军则可顺江东下,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杨素、贺若弼等也争献平陈之策,隋文帝均予以采纳,令介州刺史李衍在襄州道、杨素于巴东郡(今重庆奉节东)建造“五牙”“黄龙”等战船。

这次算是杨素戴罪立功,他原本因为才干突出深得隋文帝重用,但却因为自己的老婆栽了一个大跟头。杨素的老婆郑氏非常凶悍,他虽然贵为宰相,但却非常惧内,对老婆怕得要命。有次,杨素动了纳妾的念头,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婆,郑氏出于愤怒,对杨素又打又骂,最后把杨素惹急了,说了一句:“我若作为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

杨素说的是一句气话,再说夫妻间吵架很正常,床头吵床尾和,气头过去也就算了。但没想到郑氏跑到宫里,向隋文帝举报自己的丈夫想篡位当皇帝,这事就搞大了,杨素算是大逆不道,按律当斩。隋文帝知道杨素是无意所说,所以没有深入追究,但是将其官职全部免掉。

杨素在家没闲着,天天琢磨如何灭掉南陈,频频向隋文帝献上灭敌之策。隋文帝觉得人才难得,让他赋闲在家是一种浪费。开皇五年(585年)十月,重新起用杨素,任命他为信州总管,经略长江上游。

杨素到了新岗位后,干得更起劲儿了。他所负责监造的战舰中最大的叫作“五牙”,船面上起五层楼,高百余丈,前后左右有六个用来投石的拍杆,每艘船能容纳八百个士兵,战力相当出众。按照隋文帝的指示,杨素下令将造船的废料故意投入江中,顺流而下,让中下游的陈军看到,增加对敌军的威慑力。

就在隋朝紧锣密鼓准备伐陈时,陈叔宝正忙着废立太子。最早册立的太子是陈胤,他是陈叔宝的庶长子,因生母孙姬早亡,被皇后沈婺华收养。后来陈叔宝极为宠幸张丽华,张丽华天天吹枕边风,希望陈叔宝废掉陈胤,改立自己的儿子陈深做皇太子。陈叔宝讨厌皇后沈婺华的淡泊寡静,又架不住张丽华天天唠叨,再加上孔贵嫔和孔范在旁边帮腔,于是下诏废掉陈胤的太子之位,立陈深做新的皇太子。

隋文帝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开皇八年(588年)三月九日,他下诏列举陈叔宝的二十大罪状,然后散写诏书三十万份,暗中送往江南各地四处分发,开战以前先大搞舆论战,以瓦解对方的军心。

诏书上说:“陈叔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欲。……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侈,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乱,罕或能比。”先是说陈叔宝占据着手掌一样大的地方,凭借长江天险,疯狂掠夺江南百姓,使得百姓家产被抢夺一空,还驱使江南百姓参加陈国朝廷征发的无休止的劳役。陈叔宝还遍选江南女子充实后宫,擅自建造宫殿,每一年都在扩建,没有停止的意思。陈叔宝后宫的妃嫔宫女,数量超过一万人,过着锦衣玉食、穷奢极欲的生活。给出的结论是“自古昏乱,罕或能比”,自古以来的昏庸暴虐之君,没有能比得上陈叔宝的。

隋文帝表示要替天行道,“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一举,永清吴越”。接受上天的诏命,响应上天提供的时机,收复江南没有臣服大隋王朝的地方。

隋文帝下令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总管灭陈之事。以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负责长江上、中、下游的作战指挥。左仆射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军中之事皆由他决断。在作战部署上,隋文帝采用全面进攻、重点突破的策略,兵分八路,杨广出六合(今江苏六合),杨俊出襄阳(今湖北襄阳),杨素出永安(今重庆奉节),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今湖北江陵),蓟州刺史王世积出蓟春(今湖北蓟州),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安徽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青州总管弘农燕荣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

一切准备就绪后,这一年十月二十八日,隋文帝率领百官,在太庙前举行盛大的告庙仪式,同时正式宣布出征伐陈。

平陈战役的第一仗由杨素打响,他的作战任务是指挥水军主力,顺流东下,负责消灭长江及沿岸陈朝的水军和陆军。按照隋灭陈作战部署,杨素首先率舟师自巴东郡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开始进展比较顺利,但到了流头滩(又名虎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遇到了麻烦。陈将戚昕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中),由于狼尾滩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隋军将领们都忧心忡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杨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退缩,也不能强攻,而应水陆协调,分进合击。他自己率黄龙战船数千艘,利用夜色,实施正面突破。令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戚昕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骑兵自江陵(今湖北江陵)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陈军白沙(今湖北宜昌东)要点,截断陈军的退路。这个战术非常成功,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昕所部。戚昕逃走,部属全部被俘。杨素对俘虏不杀不辱,慰劳后全部释放。杨素不仅首战告捷,而且实行优待俘虏政策,争取了更多的陈军将士放下武器。

杨素率领水军继续东下,大小战船铺满了整个江面,旌旗盔甲在阳光下鲜艳耀眼。杨素端坐在大船之上,容貌体魄雄健魁伟,陈朝人望而生畏,都说:“清河公即江神也!”清河公就是杨素,言外之意是他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尊江神。

杨素首战告捷的意义重大,打破了陈朝水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消除了隋军对水战的畏惧心理,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同时,钳制了长江上游的陈军,使其不能回援都城建康,为后来贺若弼和韩擒虎顺利攻入建康创造了条件。

面对隋朝的进攻,陈叔宝做了什么准备呢?答案是根本没有准备。这还不算,在此之前他还搞了“文武解体”,源头是因为大将任忠上书说:“官场上公然行贿受贿,小人内外勾结,扰乱朝纲,违背法纪,倘若边境有战事,江山社稷将毁于一旦。”这使得陈叔宝手下第一红人孔范感到极为不爽,觉得任忠是冲着自己来的,于是他对陈叔宝说:“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深见远虑,岂其所知!”意思是说,带兵的武将都是底层出身,没什么文化,只有匹夫之勇。根本没有战略眼光,深谋远虑的事情,他们一概不懂,让他们来领导军队对朝廷来讲简直就是噩梦。陈叔宝又问施文庆等人的意见,他们不敢得罪孔范,都表示赞同。于是,“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夺任忠部曲以配范及蔡征”,不仅剥夺了任忠的兵权,自此以后,陈军武将稍有过失,便会被革去职务,由文官取而代之。大敌当前,这样做完全是自废武功,“由是文武解体,以致覆灭”。

隋文帝发兵南下后,陈朝沿江要塞的告急文书不断飞来,当时朝廷由施文庆和沈客卿负责处理日常政务,他们将这些战报压着不报,实在瞒不住时,才向陈叔宝转呈,并说:“边境告急是常有的事,不用太焦虑,守军完全能抵挡得住。”

陈叔宝果然不以为然,依旧花天酒地,他对侍从说:“王气在此,自有天佑。齐兵三来,周师两至,无不摧败,隋军此行,又能何为!”我们江南有王者之气。当年北齐三次进犯,北周也两次兴兵,都没能把我们怎么样,难道隋朝就能比他们强?既然天命在此,加强防守干什么,那岂不是对隋朝示弱?

陈叔宝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孔范借机拍马屁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说隋军插着翅膀也飞不过长江,边将们都想立功,才把军情说得如此严重,自己正嫌官职小,如果他们真打过来,就让自己替陛下将他们击退,到时候,陛下可别忘了封自己做太尉啊。

此时有人妄称隋军的马在路上死去很多,孔范更是肆无忌惮地吹牛说:“此是我马,何为而死?”这些即将都是我们的马,为何要死掉呢?陈叔宝被逗得哈哈大笑,觉得没有什么大事,继续饮酒作乐。

有这样的君臣,陈朝不灭亡,天理不容!

彻底放松下来的陈叔宝办了一件更为荒唐的事情:在战局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他下令将沿江重镇的将帅召回建康,参加元旦朝会。又命令附近舰队开到建康附近,准备搞一个新年“阅兵”,这样一来使得江防实力大为减弱。

隋军抓住战机顺利渡过长江,打头阵的正是高颎当年向隋文帝推荐的贺若弼和韩擒虎。

贺若弼为渡江做了充分准备,他采用了兵不厌诈的策略,先是大量购置船只,然后又将船只藏匿起来,找了五六十艘破船故意停在港汊内。陈军的探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后,误以为隋军没有像样的战船。贺若弼又下令部队换防时,要大张旗鼓,还让士卒往江对岸射箭,很有仪式感,正当陈军准备集结迎敌时,隋军便匆匆离去,这样的换防表演搞了许多次,陈军开始还比较紧张,到后来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贺若弼带着八千人从广陵渡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顺利抵达对岸。同夜,韩擒虎率领五百士卒在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渡江,袭击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守城的陈军因为欢度除夕都喝醉了,韩擒虎不费吹灰之力便一举拿下。

直到正月初四,陈叔宝才感到有些不对劲,根据军情判断,隋军已经成功渡江,于是紧急下诏说:“犬羊陵纵,侵窃郊畿,蜂虿有毒,宜时扫定。朕当亲御六师,廓清八表,内外并可戒严。”在建康实施戒严,并声称自己要御驾亲征。又以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并为大监军,分兵扼守要害;又命大将樊猛率师出白下(今江苏南京北剑门外幕府山南麓,北临长江),皋文奏镇守南豫州(今安徽宣城),同时大肆扩兵,连僧尼道士也悉数征召入伍。

只是,一切都晚了!

贺若弼、韩擒虎渡江后势如破竹,正月初六,贺若弼率部攻占京口(今江苏镇江),俘获南徐州刺史黄恪。进军路上,贺若弼军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而且还优待俘虏,京口之战生俘六千多陈军,全部释放,还发给他们粮食,完全称得上是一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更为重要的是,贺若弼让这些被释放的俘虏带上隋文帝痛斥陈叔宝罪名的诏书,到各地散发,由此陈朝不仅军队垮了,民心也散了。

韩擒虎部虽然人少,但过程一样顺利,进攻姑孰(今安徽当涂),半天时间就攻了下来,紧接着又夺取了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江南的老百姓常听到他的威名,都来军门拜见他,昼夜不断。陈将非常害怕,樊巡、鲁世真、田瑞等陆续投降了韩擒虎。

就这样,贺若弼和韩擒虎从两个方向对建康形成了夹击之势。贺若弼分兵曲阿(今江苏丹阳),阻止三吴地区的陈军增援建康,他亲率主力进攻建康。韩擒虎也率部沿着长江逼近建康。

陈叔宝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极端严重性,虽然建康城里有守军十多万人,而过江的隋军不过万余人,但天天醉生梦死的陈叔宝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只会天天躲在宫里哭鼻子,将京城防务交给施文庆负责。

施文庆只会拍马屁,根本就不懂军事,众将平日对他都很痛恨。他知道局势到了如此地步,担心这些将领立了军功后,反过来收拾自己。于是,他对陈叔宝说:“这些将领一直牢骚不断,平日里就对陛下不满,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完全听他们的。”陈叔宝觉得有理,对将领们提出的很多意见都不采纳。

不过,打仗毕竟还要依靠武将,建康周边出现隋军前锋后,陈叔宝慌作一团,赶忙召集萧摩诃、任忠等大将商议退敌之计。两位大将对作战计划发生分歧,萧摩诃主张应主动出击,理由是隋兵孤军深入,立足未稳,如果偷袭,定可奏捷。而任忠建议坚守宫城,他给出的理由是“兵法有云,客军贵速战速决,主军贵老成持重,如今国家足兵足食,应当固守。北兵若来,不与交战,分兵截断江路,使他们彼此音信不通,然后给我精兵一万,金翅船三百艘,直趋六合,敌人必以为渡江之兵已被我俘获,自然夺气。淮南百姓,与我有旧,知我前往,必然欢迎。我声言去徐州断彼归路,则敌军必不击自去。待来春水涨,上流我兵必沿流赴援,这样,陈朝江山就可保了。”

任忠的这个建议包含几个意思,一是陈军兵足粮丰,应该固守台城,不要轻易出战;二是可以分兵截断长江水路,使得隋军音信无法相通;三是他可以率精兵一万,战舰三百艘,突袭六合镇晋王杨广所在地,他们看到陈军,肯定认为过江的隋军均被消灭,士气会大为低落;四是努力坚守到春天雨水上涨时,上游的水军将领周罗睺就可以顺流而下,一举荡平。

任忠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有几分把握,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别说渡江攻击杨广,就连宫城能否守得住都没有胜算,大概率是画饼充饥,所以陈叔宝并没有采纳。但是他也没胆子主动出击,就这样琢磨了整整一夜,第二天表态说:“兵久不决,令人腹烦,可呼萧郎一出击之。”两军对峙这么久,使人感到心烦,不如请萧摩诃干一场,批准了主动出击计划。

任忠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但孔范却支持萧摩诃,并说了一通恭维话,表示“请作一决,当为官勒石燕然”,请求陈叔宝下令主动出击,他要像当年窦宪大破匈奴一样建功立业。这无疑于痴人说梦,但对陈叔宝而言却很受用。

在建康的十万陈军在萧摩诃的指挥下开始反击,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贺若弼手下只有不到一万人。因此,隋军大本营发来命令要求贺若弼固守待援,等后续大军赶到再发动进攻。贺若弼原本也这样想,但他仔细观察后发现陈军摆的是一字长蛇阵,从南到北,依次是鲁广达、任忠、樊毅、孔范、萧摩诃,长达二十多里,首尾不能相顾,这意味着只要集中兵力击溃其中的一部,便很容易使其集体溃败。

贺若弼觉得战机难得,立功心切,决定不等大军到来,率先展开攻击。他率部杀入敌阵,首先与鲁广达的人马开战,没想到鲁广达的战力不弱,一会儿工夫,隋军已经阵亡两三百人。贺若弼只好率部边打边退,但是没想到,陈军并没有乘势狂攻,而是纷纷争抢隋军死去士兵的人头,跑回去请求赏赐,这给了贺若弼喘息之机。他转而率部攻击孔范的队伍,孔范压根就没打过仗,与隋军一交手便败下阵来。

令人奇怪的是,本来战力最强的萧摩诃却一直按兵不动,原来在此之前,他得到一个消息,自己最心爱的妻子竟然和陈叔宝有奸情,被戴了绿帽子的萧摩诃不愿再为这样的主子卖命了。陈军四散而逃,萧摩诃被生擒,贺若弼下令将其拖出去斩首,但见其面不改色,欣赏他的忠勇,于是松绑,以礼相待。

萧摩诃被俘后,任忠跑回宫城,向陈叔宝报告战况,表示陛下好好保重,自己已经无能为力。陈叔宝看到任忠要撂挑子,赶紧拿出两大箱金子给他,让他出城去招募勇士。任忠让陈叔宝抓紧收拾细软,坐船去投奔中上游的陈军,他将拼死护卫。

陈叔宝信以为真,让任忠出城安排,下令让宫中妃嫔整理行装,等待任忠回来。没想到,任忠出了宫城,便向朝这里进发的韩擒虎投降,并且引导隋军杀回了宫城。到了朱雀门,有一些陈军试图抵抗,任忠大喊道:“我这个老汉都投降了,你们还想做什么?”陈军一听,一哄而散。

在宫中一直等不到任忠的陈叔宝觉得大事不妙,环望身边,那些天天陪着自己吃喝玩乐的狎客和宠臣早已不见踪影,只有经常劝谏的尚书仆射袁宪还留在身边,陈叔宝对他感怀道:“我平时对你并不好,没想到最后留下的是你,实在让人惭愧,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是我无德,江东的这些衣冠人士,一个个都没有道义和担当。”

陈叔宝死到临头,把全部责任居然推给了“江东衣冠”身上。对此,柏杨先生评价道:“亡国之君往往以无比的勇气,奔向悬崖绝壁,凡阻止他或想要拉住他的人,都会被他诛杀。可是当他一头撞向谷底时,却痛恨那些未被他诛杀的朋友,当初为什么不肯劝他一句或拉他一把,尤其痛恨他们竟然不肯同自己一起摔死。于是,陈叔宝诟骂江东知识分子丧尽道义,朱由检诟骂群臣都是亡国之臣,希特勒诟骂德国人堕落,竟拒绝为他一个人而全体送命。”

陈叔宝很快就听到了喊杀声,他第一反应是找地方躲藏。袁宪劝阻说:“隋军已来,陛下能躲到哪里?”他建议陈叔宝像当年梁武帝萧衍一样,面对侯景之乱的叛军,整理衣冠,端坐正殿,保持皇帝的威严。但对于胆小如鼠的陈叔宝而言,完全是对牛弹琴,陈叔宝说:“刀剑之下,不可乱试运气,我自有妙计。”他带着张丽华、孔贵嫔,跑到了景阳殿旁的一口枯井边,想躲在深井中避难。

袁宪苦苦相劝,另一位老臣夏侯公韵甚至用身体挡住井口,不让陈叔宝下去。别看陈叔宝平时文弱,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突然充满了力量,生生把夏侯公韵推开,带着两个妃嫔径直爬入井中。

隋军进入宫城后找不到陈叔宝,有人告知其躲在枯井中,隋军对着井口喊话,一直无人应答。隋军威胁要往井中投石,陈叔宝这才说话。隋军放下绳子想将他拉出来,没想到,几位军士一起竟然无法拉动绳子。原本以为是陈叔宝过于肥胖,加了人手,好不容易拉上来后,才发现绳子的那头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据说粉面黛目的两个嫔妃脸上的胭脂擦着井口,井口上面留下了红色的痕迹,后人把这口井叫作“胭脂井”,为了记取陈叔宝亡国的教训,也被称为“辱井”。宋代王安石写了一首《辱井》:“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沉亦可羞。”

就在韩擒虎俘获陈叔宝时,贺若弼率部仍在苦战,鲁广达领军拼死抵抗,挡住了通向宫城的道路,一直战斗到黄昏,陈军大部分战死。鲁广达面向宫城,跪拜痛哭,对部下说:“我身不能救国,负罪深矣。”士卒们也都感动得涕泪俱下。鲁广达随后被隋军所俘,这是整个建康保卫战中最感动人的一幕。

贺若弼终于从北掖门进入皇宫,听说陈叔宝已经被生擒,便令人将其押解到面前问话。陈叔宝早已没有当皇帝时的神气劲儿,惊慌恐惧,汗流浃背,抖成一团。一见贺若弼就要下跪磕头,贺若弼说:“小国之君,地位和大国重臣相当,向我磕头,不算过分。进入大隋后,还能封个归命侯,无须太恐惧。”当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俘,就被西晋皇帝司马炎封为“归命侯”,陈叔宝听后心里多少有些宽慰。

贺若弼、韩擒虎能顺利攻克建康,杨素统率的隋军在中上游的牵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于贺、韩两人的势如破竹,杨素的仗打得非常惨烈。陈朝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在长江两岸岩石上凿孔,连接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杨素分兵一部猛攻陈军岸上栅障营垒,吕忠肃率军据险抵抗,激战四十余次,隋军伤亡惨重,战死五千余人。陈军争相割下隋军战死士兵的鼻子以邀功求赏。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对于俘获的陈军将士,杨素非但没有下令报复,反而全部释放。这使得吕忠肃所部军心逐步瓦解,在隋军的猛烈攻击下,无力抵挡。吕忠肃被迫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士卒毁掉拦江铁索,继续沿江而下。吕忠肃退据荆门之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中),依恃荆门山险要地形,再次阻遏隋军。杨素派善于驾舟的巴延士卒一千人,乘“五牙”战舰四艘,用舰上拍竿击碎陈战船十余艘,俘获二千余人,再次大破吕忠肃军,吕忠肃只身逃走。

屯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的陈慧纪见形势不利,烧掉物资,率军三万、战船千余艘,顺流东撤,企图入援建康(今江苏南京),被秦王杨俊军阻于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处)以西,不能前进。

建康陷落后,杨广令陈叔宝写信给陈军在长江中游的将领,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周罗睺、陈慧纪等接到陈叔宝的旨意,哭泣了三天,解散部队,让士卒返回故乡,然后向隋军投降。自此,长江中上游完全平定,杨素沿江东下,与杨俊在汉口会师,派手下大将刘仁恩南下湘州(今湖南长沙),擒获南陈岳阳王陈叔慎,为进军岭南准备了前进基地。

建康城内,贺若弼和韩擒虎两大功臣正为争功闹得不可开交。虽然贺若弼消灭了隋军主力,但最早冲进宫城擒获陈叔宝的却是韩擒虎,在外人看来,头功无疑属于韩擒虎。这让贺若弼相当不忿,觉得韩擒虎是下山摘桃子,而韩擒虎则认为自己指挥得当,孤军深入方才取得首功。

两人互不相让,不停争吵,贺若弼甚至拔出了刀剑,幸亏其他隋军将领赶来将两人拉开,这才没有发生火并。就在此时,负责灭陈军事指挥的元帅长史高颎进入建康,进城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杀掉陈叔宝最喜欢的女人张丽华。

关于张丽华之死,历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杨广早就听说张丽华貌美如花,想纳她为妃,于是叮嘱高颎进城后一定要将张丽华保护好。但是高颎没有听他的,觉得张丽华红颜祸水,始终是个祸患,于是将她杀掉。《隋书》里记载:“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王甚不悦。”高颎这样做,搞得杨广非常生气,也为他最后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资治通鉴》沿袭了《隋书》的记载,并对此事的经过描述得更为详尽:“高颎先入建康,颎子德弘为晋王广记室,广使德弘驰诣颎所,令留张丽华,颎曰:‘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乃斩之于青溪。德弘还报,广变色曰:‘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由是恨颎。”

还有一种说法是杀掉张丽华的不是高颎,恰恰是杨广。《陈书》里说:“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南史》同样记载:“晋王广命斩之(贵妃)于清溪中桥。”

比较而言,似乎后者更接近于历史真相。这是因为,一来虽然当时高颎负责指挥作战,但杨广是行军元帅,决策之权掌握在杨广的手里。高颎作为一个聪明人,不会擅作主张杀掉张丽华,高颎在开皇九年(589年)正月甲申入建康,只隔了一天,杨广便也入了建康。杨广入城之后,下令斩杀了陈国的五大佞臣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徐析、史暨慧。连施文庆、沈客卿这些人,高颎都不敢擅自处理,留给杨广定夺,又怎么会抢先对更重要的人物张丽华下手呢?

二来当时杨广对太子之位已经有想法,行为举止非常谨慎,所谓“矫情饰行,以钓虚名”,他很清楚母亲独孤皇后“性忌妄媵”,一生最看不惯男人拥有三妻四妾。父皇又最听母亲的,隋文帝都不敢广纳嫔妾,致使六宫虚设。杨广为了“取媚于后”,除了正室夫人萧妃外,远离其他女人,怎么会为一个早为人母的张丽华,去招惹母亲不高兴而断送政治前途呢?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当时杨广才十九岁,而张丽华已经三十一岁了,二者年纪相差太大,杨广也不大可能收张丽华为妾。

为何《隋书》这样抹黑杨广呢?主要原因或许是这本史书是唐太宗令魏徵等人编写的,只有把前朝亡国之君刻画得跟桀、纣一样荒淫无耻,才能彰显唐代隋是正义行为,是以有道伐无道。魏徵圆满完成了任务,将杨广记述成了与桀、纣相提并论的奢欲皇帝。另外,唐太宗特别推崇高颎,曾说过“隋之安危,系其存没”之类的话。魏徵安排高颎私斩张丽华情节,正好起到黑一个、捧一个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事实上,杨广进城后做了不少得人心的事情,一方面命令陈叔宝发令招降各地陈军将领,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另一方面让高颎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只整理图书,封存仓库,陈朝宫里的各种珍宝,他一件也没有拿。同时严令军队“秋毫无所犯,称为清白”,杨广进城后的所作所为可圈可点,迎来一片赞誉,“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陈朝各地抵抗渐渐平息,只剩下了岭南地区,这里的首领是位传奇女子,名为“冼夫人”。她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在乱世之中,她组织当地民众,维持境内治安,抵御外来侵袭,拥有非常高的声望,被当地人称为“圣母”。陈朝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和刺史一个级别。

杨广让陈叔宝写信给冼夫人,告诉她陈朝已灭,希望她能够归附隋朝。冼夫人审时度势,统领岭南和平归顺隋王朝,这也让她名留青史。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十帝,始终秉持“唯用一好心”,顺应历史潮流和百姓意愿,坚决不独立、不称王,矢志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维护了珠江流域很长一段时期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和社会、文明进步。民间尊奉她为“岭南圣母”“南天圣母”“南海保护神”等,目前海内外有冼夫人庙宇和纪念馆逾两千座。

隋文帝终于实现再造统一的伟业,这足以使他在史册中千古留名。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几百年来,华夏大地陷入了空前的分裂、混乱和黑暗中,重新实现天下统一成为不少旷世枭雄的梦想。无论是前秦的苻坚,北魏的孝文帝,还是宇文泰、宇文邕,都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都功亏一篑,留下遗憾,隋文帝却成功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

“大一统”不仅实现了隋文帝的夙愿,对于天下苍生而言更是盼望已久。乱世之中,兵荒马乱,相互屠戮,人如草芥,百姓对民族和睦和国家统一充满了渴望,希望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隋朝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三次华夏统一的局面,再次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联系在一起,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光大!

隋文帝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开皇九年(589年)四月二十二日,伐陈大军凯旋,他在大兴城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排在头名的自然是陈叔宝,其次是陈朝的几位亲王,然后是各位重臣和将领。

过了一日,隋文帝登上广阳门,举行赦免仪式。礼仪官员将陈叔宝及其太子等带到门前,隋文帝命人宣读诏书,斥责陈朝君臣不能团结,所以才最终灭国。这样说实在有些得了便宜卖乖的意思,不过,陈叔宝如今是个亡国之君,只能静静听着,大气都不敢出。

虽然把国家搞灭亡了,但陈叔宝算是个幸运儿。隋文帝不仅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予相当的优待,准许他以三品官员身份上朝,还经常邀请他参加宴会,更为体贴的是,因为害怕陈叔宝伤心,特意要求宴饮中不准演奏江南音乐。

但陈叔宝并没有把亡国当回事,有一次,负责监视他的宦官向隋文帝报告,说陈叔宝觉得没有官职入朝不便,想让皇帝赐他一个官位。隋文帝听后叹道:“陈叔宝完全没心没肺!”陈叔宝几乎天天喝高,很少有清醒的时候,隋文帝开始还劝他少饮酒,但根本没有用,后来也就不劝了,说:“由着他的性子喝吧,不这样,他怎么打发日子?”过了一阵子,隋文帝见到陈叔宝问他有何嗜好,陈叔宝答道“好食驴肉”,又问他每日饮酒多少,陈叔宝说:“每日与子弟饮酒一石。”如此酒量着实把隋文帝惊了一下。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东巡邙山,陈叔宝奉诏前往,他在宴会上赋诗道:“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这是一首典型的拍马屁之作,恭维隋文帝的文治武功,还顺便奏请封禅泰山。

隋文帝后来邀请陈叔宝宴饮,结束以后,他目送陈叔宝的背影对左右道:“他的败亡难道不是因为酒吗?与其在作诗上下功夫,不如用来考虑安定时事政局。当初贺若弼渡过长江拿下京口时,就有人向陈朝密信告急,可陈叔宝还在饮酒,根本不看。一直到高颎抵达建康,才发现密信就扔在床底下,压根儿没打开过。这件事可笑至极,说明是上天要陈朝灭亡。”

隋文帝将陈朝亡国的原因归结于陈叔宝饮酒作诗,有些简单化了。事实上,从陈叔宝上一任陈宣帝陈顼发动的北伐失败后,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陈朝国力日渐衰微,再加上丧失江淮地区,没有了战略纵深,长江防线成为唯一救命稻草,陈叔宝的荒唐作为,只是将最后的救命机会也丢掉了。

陈叔宝虽然亡了国,但却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在灭国十六年后,他在洛阳病死,活了五十二岁。他能顺利活到自然死亡,和他被俘后所表现出的没心没肺有很大关系。有些令人想不到的是,不仅他寿终正寝,陈叔宝的后代都过得不错,他的十一个儿子后来都在隋唐为官,三个女儿中两个嫁给了隋炀帝杨广,另一个嫁给秦王杨俊。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他的境遇应该算是最好的吧?

成功平灭陈朝后,隋文帝论功行赏,晋王杨广作为前线统帅指挥有方,被任命为太尉,杨素进爵为越国公,他的儿子杨玄感受封仪同三司,另一个儿子杨玄挺为清河郡公,赏赐绸缎一万匹,粟米一万石。

隋文帝在封赏时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便是如何平衡贺若弼和韩擒虎。两人在建康争功,如今又在隋文帝面前吵了起来,贺若弼说:“我在蒋山苦战,击破陈国精锐,生擒陈军将领。而韩擒虎没有打几个硬仗,生擒陈叔宝完全是捡便宜。”韩擒虎力争道:“我得到明确指令,和贺若弼同时发动攻击。但贺若弼违背军令,先行出击,结果遇到陈军主力,死伤惨重。我只带着五百人成功攻入宫城,降服任忠,活捉陈叔宝,直到晚上,贺若弼才逼近北掖门,是我打开城门接他入城,他连赎罪都来不及,怎么和我相提并论?”

隋文帝看到两人互不相让,争得脸红脖子粗,宽慰道:“你们两人都是一等功臣。”于是,升任韩擒虎为上柱国,赏赐绸缎八千匹。赐贺若弼御座,进位上柱国,封爵宋国公,还把陈叔宝的妹妹赐给他做妾。

相对于韩、贺二人,在前线负责整体统筹指挥的高颎显得很谦逊,他说:“贺若弼呈上灭陈十条,后又在蒋山苦战,击破陈军,我是一个文职人员,怎么敢和大将军相比?”隋文帝听后很欣赏高颎的低调,授他上柱国,并封齐国公。

在对各位功臣进行赏赐的同时,隋文帝还抓住机会,通过对陈朝臣子的赏罚,对文武百官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保持臣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对袁宪、萧摩诃、任忠等不仅没有处罚,反而授予官职。特别是对敢于直谏、忠心耿耿的袁宪,隋文帝称赞他的节操是江东第一人,不仅授予开府仪同三司,还任命他为昌州刺史。而对孔范、王仪等祸国殃民的佞臣则全部流放边地。

这样,天下一统,边患消除,终于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隋文帝下诏除了守卫宫城的禁军和镇守四方的边防军外,其余部队一律解散,武器全部收回,将领的子弟都要读书学习儒家经典,民间所藏的铠甲武器统统销毁。

只是,令隋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条诏令下达没多久,江南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叛乱。

在隋文帝灭陈之前,南北分裂长达三百余年,虽然依靠武力实现了统一,但让江南民众心悦诚服地接受隋朝的统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隋文帝觉得要实现这个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强化思想认同。于是他让苏威选出《尚书》中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内容,加上自己的解读,编成《五教》,要求江南百姓,无论男女老少、身份贵贱,都要将《五教》背得滚瓜烂熟。这有些太难为老百姓了,《五教》是教人封建伦理道德的,本来就够复杂,苏威还在里面加了很多华丽的文章,大部分人根本背不下来。苏威采取高压措施,下令对背不下书的老百姓轻则暴揍一顿,重则关进监狱受罚。搞得“士民嗟怨”,江南百姓怨声载道。

隋文帝还听从苏威的建议,将江南地区州县级的官吏全部换成北方人,因为北人熟悉隋朝律法,在推行政策的时候更加方便。同时,还在南方开始大力推行“大索貌阅”,清查户口与隐匿不报逃避赋税的田地。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江南豪强无官可做,还要乖乖交出户口,他们对隋朝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和怨恨之心。隋文帝摆出一副“征服者”的姿态,一系列操之过急的举措,最终把江南的豪强士族和普通百姓全部得罪,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已在所难免。

很快在当地开始盛传一则谣言,说隋朝不仅要把陈朝的官员、文人迁往北方,而且要把普通百姓也赶往北方。南方的大族豪强利用百姓担心被移民北方的惊恐心理,趁机煽动叛乱。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汪文进、越州(今浙江绍兴)人高智慧及苏州人沈玄懀等均举兵反隋,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蒋山(今南京钟山)人李忮、乐安(今浙江仙居西)人蔡道人、温州(今浙江温州)人沈孝彻、泉州(今福建泉州)人王国庆等,都自称大都督,起兵攻陷州县。原来南陈地盘的所有州县几乎全部叛变,规模大的有数万人,小的有数千人。当时江南户籍人口才二百万,其中三十多万都参加了造反,他们攻陷城池后,逮捕隋朝任用的官员,进行残忍的报复,有的官员肠子都被抽出来,有的官员则被剁成了肉酱。

隋文帝只好暂时放下太平思想,赶紧组织平叛,他选中的领军统帅是杨素。这是因为杨素治军严格,屡立战功,在平陈之战中发挥出色,打出了威风,而且对江南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不过,平叛并不比灭陈轻松,因为叛军人数众多,比较分散,每座山岭、每个山涧都有可能藏有叛军,搞不好会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杨素率军由扬子津(今江苏扬州南)渡江,首先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击破自称南徐州刺史的叛军朱莫问;继而击败晋陵(今江苏常州)的顾世兴,顾世兴率其都督鲍迁等再战,杨素再次取胜,俘鲍迁以下三千余人;接着消灭了无锡的叶略。当时沈玄懀、沈杰等正围攻苏州,隋朝刺史皇甫绩打了败仗,杨素军赶到将其击败,沈玄懀逃至南沙人陆孟孙处,杨素进击陆孟孙于松江,取得大胜,生擒陆孟孙、沈玄懀。

杨素开局非常不错,连战连捷,下一目标便是高智慧。高智慧率部据守浙江(今钱塘江)东岸营垒,屯据要害,周围百余里,船舰千艘,遮盖江面,气势很盛。总管来护儿向杨素建议说:“吴人轻快敏捷,非常善于用舟楫作战。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难与争锋。您暂且严阵以待,切勿与其交锋,请借我奇兵数千,悄悄渡过江,攻破他们的巢穴。让他们退无所归,进不得战,这是韩信破赵的计策。”杨素采纳了来护儿的建议,命其率轻型战船数百艘,偷渡浙江,焚烧高智慧后方营垒。遇到奇兵突袭,高智慧大为惊恐,杨素则乘机率军从正面突击,大败高智慧军。

紧接着杨素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军两千人进攻婺州。史万岁带着兵马一路翻山越岭,转战一千多里,历经七百多次战斗,击败叛军无数,因为他们一直在山里转悠,和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因此所有人都以为史万岁所部全部覆灭了。结果有人在水中看到了从上游漂下来的一个竹筒,筒里有史万岁书写的一封信。这是他想出的主意,置书信于竹筒之中,浮于水上,顺流而下,让外界知道他们的情况。史万岁的运气很好,这封信最终被交于杨素手中,杨素知道这支队伍无恙,大喜过望,上奏隋文帝。隋文帝接报后赞叹不已,赐史万岁家钱十万,官拜左领军将军。

杨素率主力由海道追击逃入海中的高智慧,直趋温州。高智慧来战,杨素将其击败,俘数千人。而后又平定蔡道人、汪文进。杨素继续由陆路转向天台、临海继续追击叛军散兵,前后战斗达一百多次,迫使高智慧退守闽、越一带,投奔另一个叛军首领王国庆。

经过一连串的战斗,杨素基本控制住了局势。此时隋文帝考虑到杨素长时间在外征战,为了表示体恤之情,诏令杨素入朝休整。而杨素则认为:“贼寇的余部尚未全部被消灭,恐怕会成为后患。”便上书请求暂缓返京,继续剿匪。

隋文帝对杨素此举非常赞赏,便下诏说:“朕忧劳百姓,日旰忘食,一物失所,情深纳隍。江外狂狡,妄构妖逆,虽经殄除,民未安堵。犹有贼首凶魁,逃亡山洞,恐其聚结,重扰苍生。内史令、上柱国、越国公素,识达古今,经谋长远,比曾推毂,旧著威名,宜任以大兵,总为元帅,宣布朝风,振扬威武,擒剪叛亡,慰劳黎庶。军民事务,一以委之”,对杨素的忠诚担当大大赞扬一番。

杨素继续率军由会稽(今浙江绍兴)走海道向泉州追击。在泉州称帝的王国庆认为海路险阻,而隋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海战,一时半会儿不会到来,因此没有设防。突然得知杨素从海上而来,顿时慌了,弃城跑路,他的党羽都逃到各个海岛和溪洞。于是杨素分遣诸将进行追捕,并派人劝说王国庆:“你的罪状,累计起来处以死刑还不够。只有斩送高智慧,才可以将功赎罪。”走投无路的王国庆只好将高智慧送交隋军,杨素将其斩首,余众全部投降,至此,江南全部平定。

隋文帝听到叛乱平定的消息,相当兴奋激动,派左领军将军独孤陀在半途迎接慰劳胜利班师的杨素。杨素回京后,隋文帝亲自到府上问候,给予他十分丰厚的赏赐。

开皇十二年(592年)十二月,立下赫赫战功的杨素取代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达到了仕途的新高峰。苏威的罢相,引发了隋朝朝廷内部的一次地震。苏威深受隋文帝器重,身兼数职,隋文帝对他几乎言听计从,权倾朝野。但有个人却不买账,此人是国子学博士何妥。

何妥生性耿直,口才也不错,经常和苏威对着干。苏威曾对隋文帝说:“我的先父常常告诫我说,只要通读《孝经》一卷,就足以立身治国,何必多学!”何妥对苏威所说不以为然,他向隋文帝进言道:“苏威所学,不止《孝经》一卷。他父亲倘若确实说过这话,那么,苏威就没有听从父训,这说明他不孝顺;假如他父亲根本没有说过这番话,那么,他就是公然在皇上面前说谎话,这说明他不忠诚。既不忠,又不孝,这种人怎么能侍奉皇上?”

开皇十二年,苏威定考文学,两人又叫上了板,苏威勃然大怒说:“无何妥,不必担心无国子学博士!”何妥应声说:“无苏威,也不必担心无人管理国家大事!”反正是谁也不服谁。

何妥精通音律,隋文帝下令让他和苏威的儿子苏夔共同负责修乐。但两人因意见不一致产生纷争,隋文帝让朝臣们表态赞同哪一种意见,因为苏威的权势,大部分人都站到了苏夔这一边。这可把何妥激怒了,以往和苏威争来争去,二人旗鼓相当,何妥也就认了。但是这次,竟然败在晚辈手里,何妥勃然大怒道:“我当国子学博士四十年,现在反倒比不过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于是,何妥到处收集苏威的黑材料,然后上奏弹劾,理由是苏威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苏威小集团的成员主要包括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当时,朝臣们在官衙中称呼王弘为世子,称李同和为小叔,意思是他们就如同苏威的儿子和兄弟。此外,何妥还指控苏威滥用职权,让堂兄弟苏彻、苏肃作假为官。

由修乐的不同意见变成了朋党之争,性质完全发生了变化,历来君主最担心的就是臣子之间私下结党,都把朋党当作严防和严查的对象,即使是皇帝的心腹大臣也不例外。

因此,隋文帝一听“朋党”这个词,大为震惊,立即命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全面调查,结果发现何妥举报的事情件件属实。于是,隋文帝召来苏威,让他读《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件的部分,苏威惶恐畏惧,摘下帽子叩首,隋文帝说:“已经晚了。”下令免去苏威所有的官职,一百多人受到牵连而获罪。

杨素就这样取而代之。不过,杨素的高升让贺若弼感到很不爽,平陈以后,贺若弼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常常以宰相自诩,但如今杨素走上了相位,而自己还是原地踏步,因此心里有些失衡,经常发一些牢骚。隋文帝对其不满,免去了贺若弼的官职,但他依然毫不收敛。于是,隋文帝下令将其逮捕入狱,责问他说:“我任命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却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他们是酒囊饭袋,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答道:“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的小舅子,我对他们知根知底,所以才敢说这样的话。”

朝臣们认为贺若弼不思悔改,纷纷上书要求对其处以极刑。隋文帝让贺若弼拿出可以活命的理由,他又说起了灭陈的功劳:“我依仗陛下的神威,率八千人率先渡江,生擒陈叔宝,希望这个理由可以使我活命。”隋文帝表示对此已经有过赏赐,不能老拿这个说事,贺若弼说:“我过去受过额外重赏,现在盼望额外活命。”隋文帝犹豫几天,觉得贺若弼确实立下了大功,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八年后,重新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不再给他实权,只是每次宴请赏赐时,对贺若弼还是比较优厚。

二将争功的另一位韩擒虎,灭陈后有人举报韩擒虎在南陈放纵部下强奸和抢劫。因为这个罪状隋文帝不对他加封爵邑。有一次突厥派使者来觐见,隋文帝问他们说:“你们听说江南有陈国天子吗?”他们回答说:“听说过。”隋文帝让侍从领突厥使臣到韩擒虎面前,说:“这就是捉获陈国天子的人。”韩擒虎很入戏,怒目圆睁,狠狠地看了使臣们一眼,他们非常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隋文帝很高兴,授他凉州总管之职,防备突厥的侵袭。

不久,韩擒虎因为身体原因返京,隋文帝在内殿为他设宴,“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就在贺若弼被关进大牢的那一年,韩擒虎因病去世,活了五十五岁。而贺若弼没有像韩擒虎这样幸运,能够安然逝去。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在北巡时,设立了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贺若弼认为这太奢侈了,“与高颎、宇文弼等私议得失”。这件事被人告发,杨广大怒,将贺若弼处死。

曾经因为争功闹得不可开交的两位功臣,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落幕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