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历史的沸点(全五卷)
  4. 第十八讲 唯隐忍方成功
设置

第十八讲 唯隐忍方成功(1 / 1)


在中国历史上,刘秀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君主,他重建了汉室,并实现了中兴。但是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

刘秀成名源于昆阳之战中的神勇表现。但好景不长,昆阳之战结束不久,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自己的哥哥刘被更始帝刘玄所杀,刘秀为了保存自己,亲自去向杀哥仇人刘玄请罪,避免了同刘一样的厄运。

但这件事情多少还是影响了刘秀,刘玄没有再让他去继续带兵。此时正值绿林军相继占领长安和洛阳,刘玄准备移都洛阳,就派刘秀去洛阳修整宫殿。这是危机之后刘秀获得的第一份差事,对于在千军万马中取对方首级的刘秀来讲,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但是他清楚此时自己的境况,唯有认真谨慎做好每件事,走一步看一步,方才有可能等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直忙于作战的刘秀,终于暂时赋闲下来。他利用这个时间实现了人生一个重要心愿——“娶妻当为阴丽华”。阴丽华是南阳新野人,阴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有这样的家族背景,阴丽华不仅长的漂亮,而且落落大方。刘秀当年在长安求学时,曾经见过阴丽华,被她的容貌和气质深深吸引,所以立下如此夙愿。在宛城赋闲的日子,刘秀派人去阴家提亲,当时阴丽华的父亲已经去世,她的哥哥阴识替妹妹做主,同意了这门亲事,刘秀如愿以偿,当时他已经二十九岁,阴丽华只有十九岁。

新婚不久,刘秀奉命去洛阳监造宫殿,他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宫殿修好后,刘玄移都洛阳,不久后刘秀终于等到了改变命运的时刻。

当时在河北地区有不少起义军和地方势力,刘玄想派人代表他进行宣抚。在选择谁去的问题上,朝中发生了争执。大臣刘赐认为刘秀是最佳人选,而李轶、朱鲔则表示反对,他们曾怂恿刘玄杀掉刘,害怕刘秀借此增强实力,将来兴兵报复。或许是刘秀的低调让刘玄彻底打消了顾虑,他最终决定让刘秀以钦差大臣、代理大司马的身份招抚河北。

这个决定对刘秀来讲实在太过重要,犹如蛟龙被放归大海,猛虎重归深山,刘秀不仅远离了朝中权力争斗,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自己的战略空间,可以放手施展自己的杰出才干。倘若刘秀没有这样机会而一直跟随着刘玄,以后的历史恐怕会改写,东汉不大可能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序列表中。

公元23年十月,刘秀北渡黄河开启了新的人生。不过初来河北的刘秀,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河北当时有二十多个割据势力,而刘玄没有给他军队,作为一个光杆司令,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所幸此时有一个关键人物来到他身边。此人便是邓禹。邓禹是刘秀在长安求学的同学,他当年最佩服的人便是刘秀,刘秀在刘玄手下时,邓禹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所以隐着不出。等刘秀到了河北,他觉得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干,便一路追随而来。刘秀见到邓禹,感到有些惊讶,开玩笑问他远道而来是否想做官。邓禹说并无此意,他来此地是为了辅佐刘秀成大业。

两人接着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对话,这次对话可以与先前的刘邦、韩信的汉中对,后来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邓禹说更始帝是庸才,部下众将没什么豪杰,都是贪财之徒,将来一定会败亡。邓禹认为刘秀如果能招揽英雄,收服人心,就一定可以重建山河,复兴汉室。

这次谈话为刘秀勾勒出清晰的战略,也增强了刘秀的信心。但复兴汉室总归是将来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河北站稳脚跟,此时对他威胁最大的是王朗政权。

王朗本来是个算命先生,但他却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他如此自称,是因当年成帝独宠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这对姐妹自己无子,还迫害那些有身孕的宫女,所以成帝到死没有子嗣。不过一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说一位有身孕的宫女躲过了赵氏姐妹的迫害,皇子遗落到了民间。王朗利用这个传闻,对人宣称自己是那个流落在民间的皇子,本名叫做刘子舆,为了掩人耳目才改名叫王朗。

作为算命先生,他能说会道,而且很可能还会些法术,所以迷糊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刘林。刘林有汉室皇族血统,是河北南部一带相当有势力的人物。他颇有政治野心,看到天下大乱,也想从中分杯羹,不过他并不愿意自己出头,遇到王朗后两人一拍即合。刘林联合地方豪强李育、张参等人拥立王朗做皇帝。有成帝之子作为招牌,再加上地方豪强支持,王朗政权建立后,势力扩展很快,控制了从河北南部到辽东以西的广阔地区。

刘秀来到河北,奉命招安这些地方势力,但由于王朗已经称帝,自然不会归顺。不仅如此,王朗、刘林等人认为刘秀深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构成了较大威胁,下令用巨金悬赏刘秀的人头。一时间刘秀处境非常艰难,不得不东奔西走,以逃避追杀。中间遇到了不少险情,所幸有惊无险。

事情慢慢有了转机,刘秀得到了信都太守任光的支持,总算有了落脚之地。接着上谷郡太守耿况,渔阳郡太守彭宠等加入刘秀的队伍,刘秀的队伍扩展到上万人,尽管如此,想要彻底击败王朗,实力还是不够,他还需要得到强援支持。

河北三王之一的真定王刘扬无疑是最合适的合作对象。为此,刘秀亲自登门拜访,答应刘杨娶他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作为交换,刘杨愿意出兵帮助刘秀平定王朗。

刘秀此时不再是光杆司令,有了渔阳郡、上谷郡的骑兵,还有刘杨的十万大军,以及刘玄派尚书令谢躬带来的一部分援兵,其中渔阳、上谷的骑兵常年与匈奴作战,战斗力很强。这下刘秀底气顿时足了起来,他直接发兵攻打王朗政权的都城邯郸。在刘秀的攻击下,王朗感觉难以支撑,派使者向刘秀请降。

王朗的使者对刘秀说王朗是成帝之后,投降后希望能得到优厚的待遇。这个请求被刘秀断然拒绝,刘秀表示现在即使成帝再生,天下也不可能是他的,何况一个假称“刘子舆”的人呢,能够让他保全性命就不错了。王朗的愿望没有达到,准备固守顽抗,但他的手下感觉大势已去,向刘秀开门投降。王朗连夜逃走,后被追兵杀掉。

刘秀进入王朗宫殿后,发现这里保存了许多文书,这些文书都是当地一些人士向王朗表示恭敬之意的,实际上就是效忠信,如果进行深究,许多人都与王朗脱不了关系,但刘秀对这些文书一件没看,而是让士兵把这些堆积如山的文书放到院子里,当着众人面一把火烧掉,这样做最大程度安抚了人心,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人。

平定王朗,是刘秀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他的实力大增,这是更始帝刘玄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派使者到河北,一方面封刘秀为萧王,另一方面命令刘秀脱离军队,带着有功的将领前往长安。

刘秀再次面临重要抉择,如不遵命属大逆不道,但如果遵命恐怕是重入虎穴。深入思量后,刘秀决定以“河北尚未平定”为由拒绝了刘玄的命令,此时的他已经做好与更始政权决裂的准备。

鞭长莫及,刘玄对刘秀已无太好办法,他非常后悔当初做出派刘秀到河北的决定,也才知道刘秀在自己身边如此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换来今天的局面。但是刘玄还是不甘心任由刘秀继续壮大实力,他命尚书令谢躬出任幽州牧,接管幽州兵马来牵制刘秀。刘秀既然决定撕破脸皮,也就不再有什么顾忌,授意手下大将吴汉借机将谢躬斩杀,并收编了他的兵马,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羽翼渐丰的刘秀,下一个目标指向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他调集重兵先后击破并收编了各路农民起义军。最初这些被收编的起义军很担心,害怕自己被消灭。刘秀知道大家的心思,于是他轻车简从巡视这些部队,这样的用意是表明自己对降兵没有戒心,非常信任他们。被人信任的感觉相当良好,这些投降或被收编的将领士兵纷纷表示愿意以死相报。由此刘秀掌握了数十万大军,成为可以和绿林、赤眉平起平坐的重要势力,这时已经有人用“铜马帝”来称呼刘秀。

正在刘秀势力不断壮大的时候,赤眉军也在西进,意图夺取绿林军控制的长安城。刘秀敏感地意识到,绿林赤眉相争,必然会两败俱伤,自己夺取天下的机会来临了。

他根据当时形势做出重要部署,命令邓禹率军西征,顺利夺取河东后,渡过黄河向关中进发。任命寇徇为河内太守,镇守河内郡,并把河内郡作为夺取中原的基地。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带重兵驻守孟津(今河南孟县西),用来保护河内,窥视洛阳。

完成这些部署后,刘秀返回河北。这时开始有人劝他称帝。刘秀起初对此坚决拒绝,称自己压根没有想过当皇上。但他手下仍不甘心,其中有位叫做耿纯的将军,对刘秀说:“大家抛开家人和故乡,跟从大王出生入死,为得是能出人头地,封官进爵,现在大王推脱迟延,不敢称帝,违背了大家的心愿。如果大家都失望了,就会产生离去的想法。”这番话说得很直接也很实在。刘秀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如果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于是他松口说可以考虑这个问题。

到了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的时候,刘秀非常信任的大将冯异从前线赶回来,这个冯异,打仗时很勇敢,经常身先士卒,但论功行赏时却不积极,总是蹲在大树下面一声不响,人们称他为“大树将军”。

刘秀对此很欣赏,认为他忠实可靠,两人谈及这个问题时,冯异也劝刘秀,说现在更始帝刘玄败局已定,为了汉室复兴,还是应该听从大家的意见而登基成帝。这时候,有些儒生带着奇符来见刘秀,奇符上写着“刘秀发兵捕不到,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说刘秀称帝符合天意。

一切都水到渠成,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称帝,王朝的名称依旧是“汉”,意图重建被王莽夺权的汉室,为了与刘邦建立的“汉”相区别,按照地理方位,历史上把刘邦建立的称作“西汉”,刘秀建立的称作“东汉”。

由此同时出现了几位皇帝,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淮阳的刘永,益州的公孙述,还有被匈奴人立为“汉帝”的卢芳,天下最后归属于谁,一时还看不出端倪。

刘秀称帝后首要问题是都城应设立在哪里。他经过一番思量后,决定以洛阳为都。刘秀做出这样的决定,在于他从南阳起兵,又在河北建立了根据地,洛阳离这些地方比较近,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可寻求更大发展。

洛阳一直在刘玄军队手中,更始帝刘玄派李轶和朱鲔驻守洛阳,这两人曾经劝说刘玄诛杀刘,应该属于刘秀的仇人。称帝前,刘秀发兵攻打洛阳,李轶有了降意,但这件事被朱鲔所知,朱鲔借机杀了李轶。

称帝后刘秀亲率大军包围洛阳,他并没有急着攻城,先派人劝降朱鲔,朱鲔参与杀害刘并劝刘玄不要派刘秀到河北,自感罪过太大不敢投降。刘秀不计前嫌,他知道要想成大事,就不能太计较过往的恩怨,于是向朱鲔发誓,只要他投降,一切可以既往不咎,不仅不杀头,还可以保留官爵。朱鲔被刘秀诚意所打动,把自己绑起来到刘秀军营

来请罪,刘秀亲自为他解开绳子,赦免了他的罪过,任命他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刘秀军队进入洛阳后,秋毫无犯,并下令谁要违背军纪,一律诛杀,这与绿林军、赤眉军进入长安的表现形成天壤之别。

接着刘秀击败赤眉军而迫使其投降。刘秀对刘盆子和赤眉军的降将非常宽容,不仅没有杀他们,还在洛阳给他们安排了田宅,只是后来樊崇、徐宣等又有了反意,刘秀才诛杀了他们,包括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在内,大部分人都颐养天年,终老而死,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中,能做到这点的君王并不多见。

刘秀平定赤眉军,但天下并没有统一,还有不少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东汉王朝的安全。其中势力比较大的山东一带的刘永和张步,西北一带的隗嚣,西南巴蜀一带的公孙述。

张步是琅琊人,天下大乱时他起兵造反,占据了几个县城。刘永则具有皇家血统,他起兵后自封为天子,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他与张步联合,封张步为辅汉大将军。

刘秀对张步先是采用了招降的策略,他派光禄大夫伏隆去招降,准备封张步为莱阳太守。刘永听到这个消息,也派使者到张步处,封张步为“齐王”,刘秀、刘永两边都在拉拢张步,张步缺乏长远眼光,只顾眼头利益,在“太守”和“齐王”间选择了职位更高的,投靠了刘永,并杀了刘秀的使者伏隆。

刘秀听说伏隆被杀,非常生气,敬酒不吃吃罚酒,他派大将盖延进攻刘永,刘永兵败被杀,后又派大将耿弇攻打张步,在耿弇的猛烈攻击下,张步受到重创,最后选择投降。

在剿灭张步的过程中诞生了一个很著名的成语——“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刘秀对大将耿弇所说的,原话是:“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翻译过来就是说:“耿将军以前在南阳就献策要攻齐,来平定张步,但是我一直认为这是件非常困难且不容易达到的事,如今耿将军达到了目标,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消灭刘永和张步后,刘秀基本控制了广大中原之地。剩下势力较强的割据势力只有西北的隗嚣和西南的公孙述,这两股势力互为犄角,再加上拥有地势之利,想要消灭他们并非易事。

隗嚣在王莽统治末期起兵,占据了不少地方。更始帝刘玄移都长安后,派使者征召隗嚣入朝,封为右将军,后又封为御史大夫,赤眉军进抵长安时,更始政权内部发生内乱,隗嚣趁乱逃出长安,回到了陇地,自称西州大将军,聚集起大量兵马,成为实力很强的割据势力。

隗嚣东边是刘秀,南边是公孙述,而且这两人都已经称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夹在中间的他,受到了两边的拉拢。开始时隗嚣与刘秀交好,接受了刘秀的封号,斩了公孙述的使者,并出兵攻击公孙述,使得公孙述不敢北进。刘秀因此非常尊重他,不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臣子,而是给他很高的礼遇。

但隗嚣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那便是保全自己的实力而不被任何一方吞并,在这方面他的警惕性很高。刘秀多次让他进攻公孙述,以夺取巴蜀,他总以自己实力不够而拒绝。实际上,他主要担心自己与公孙述血战后,两败俱伤,从而让刘秀得利。

刘秀很清楚他的心思。既然指挥不动隗嚣,刘秀就派大将耿弇等借道攻蜀。隗嚣不仅不配合,反而派兵阻止汉军进攻,于是双方发生冲突,隗嚣的军队在主场作战,起初大败汉军。刘秀重新调整部署,集结重兵准备反击,隗嚣上书刘秀表示这是个误会,请求恕罪,但由于其言辞傲慢无礼,所以被刘秀拒绝,隗嚣为了自保,转而向公孙述称臣,投靠了公孙述。

刘秀听说隗嚣投靠公孙述,亲率大军前来讨伐。双方大战在即,关键时刻曾经是隗嚣手下后转投刘秀的王遵,给隗嚣的大将牛邯写去一封书信,劝其投降,牛邯听从王遵的建议归降刘秀,接着隗嚣手下不少将领归顺刘秀,隗嚣被迫逃到西城(今甘肃天水市以西),刘秀命令大将吴汉、岑彭围困西城,又命大将耿弇、盖延包围上部。

正在此时,留守后方的大司空李通派人送来书信,说颖川盗贼四起,河东守军叛乱,已经威胁到京师,刘秀不得不从前线返回洛阳,走之前他告诉围攻西城的岑彭说:“如果两座城都能攻下,就可以带兵南下攻下西蜀,人心苦于不足,才平定陇右,又想着蜀地。”这是成语“得陇望蜀”的由来。

此次围攻,后因汉军军粮耗尽而撤围。但在东汉军队的持续攻击下,隗嚣人力物力耗尽,隗嚣和他的队伍又病又饿,最后只能以稀饭充饥。公元33年,隗嚣在落魄中死去。他的部下拥立其子隗纯。一年后,在汉军的攻击下,隗纯和诸将投降,自此,刘秀平定了陇地。

此时只剩下公孙述了,公孙述本来是王莽政权的朝廷命官,他趁乱世自立为皇帝,公孙述拥有的条件得天独厚,蜀地与关中有秦岭相隔,南面又有三峡隔断,易守难攻。再加上坐拥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完全能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建立了独立王朝的公孙述,在东汉初期的群雄中,实力显得颇为强劲,成为了刘秀必须要征服的目标。

刘秀派兵从两个方向向公孙述展开进攻,来歙、盖延等率军从陇西南下入蜀,岑彭等率军沿长江西进,过三峡,攻江州(今重庆市),两边的进展都很顺利。正面打不过,公孙述只能在暗地里使招,他先后派人成功刺杀了两路军队的主将来歙和岑彭,但这已经无济于事。

在汉军的攻击下,公孙述队伍节节败退,刘秀多次劝降公孙述,表示如果投降可以保全他的性命,并保证自己不会食言。从一贯的表现来看,刘秀应该可以做到这点,但是公孙述没有抓住最后的机会。

公元36年,汉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公孙述受重伤不治而亡。他的手下延岑见大势已去,投降了东汉。自此,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天下,完成了“恢复汉室”的历史使命,王莽末期以来战火纷飞、四分五裂的局面终告结束,国家又重新获得了统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