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拿得起放不下的战国史(全两册)
  4. 廿三 人间世
设置

廿三 人间世(1 / 1)


庄子原名庄周,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四大名人组合,这个组合的名称就叫“孔孟老庄”!如果把中国古代思想比作一栋大楼的话,这四个人就是这栋大楼的地基。虽然庄子排在四个人的末尾,但是他的文学造诣却是四人里最高的。

如果要给战国文坛弄一排行榜,散文类庄子是NO.1,诗歌类屈原是NO.1。

庄子的散文,担得起任何华丽的赞词,瑰丽诡谲,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意出尘外。

庄子的散文很多都是富含哲学思想的寓言故事,因此他有多个头衔,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寓言大王、段子手、抬杠运动员。

庄子的才学实在太高了,根本阻止不了大家对他的喜爱,庄子死后还真的成仙了,他在道家里被尊奉为“南华真人”。他写的《庄子》被道家尊奉为《南华真经》。

最厉害的是,庄子学术主攻方向是哲学,普通人很难理解哲学思想中的奥义,而庄子却会用通俗易懂、文辞优美的寓言故事来帮你理解。

如果庄子在天有灵的话,知道后世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他一定不屑地说道:“我就随便写写散文玩,搞得我像得道升仙似的。”

天才的庄子对什么都看得很淡,甚至不屑。对于他看不顺眼的人,会挖苦与讥讽,堪称战国第一毒舌,这样的人注定难以合群。

凡人是无法要求一个天才与你一样的!

作为战国时的文坛翘楚,庄子竟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详细的身份信息,生卒年无从知晓。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曾进行考证,推测庄子生活在公元前369年至286年的范围内。

庄子的生卒年份记载虽没有留下来,但是他的家庭住址与职业却很明确。庄子住在宋国蒙城,是一名管理国营漆园的小吏。

虽然庄子只是一名小公务员,但他却是个没落贵族。庄子能写出那么多文辞优美的文章,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小时候一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而且庄子对功名利禄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一般早年物质生活很富有的人,对很多身外之物都不太在乎。反而那些早年物质生活匮乏的人,一般却有着极强的占有欲。

庄子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老子的学说,还结识了一位年轻人,两个人成为一生的好友,他就是惠施。惠施擅长辩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天才的思维是凡人不能理解的,所以天才会和天才玩在一起,因为有共同语言。

惠施是入世的人,他有一颗建功立业的雄心,当他学成之后,跑去魏国就业了,一直混到了相国。庄子则是一个出世的人,只想做做学问,写写文章,撑死也就是一个漆园小吏。

年轻的庄子虽然是个小吏,可是他的工作单位确实非常好。他当时工作的漆园是国营的,是当时非常暴利的国有企业,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

漆园的利润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漆园里漆树产的漆是用来做漆器的。漆器在当时属于奢侈品,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通常用木头先做成一个想要的形状,俗称“胎”,然后在上面刷漆,油漆干了一层,再刷一层,普通的漆器就要几十道工序。

一般种植普通的果园,国家只会征收“二十而一”的税,但由于漆园是一个暴利行业,如果种植的是漆树的话,国家就会征收“二十而五”的重税。

庄子从一开始就在比较稳定、待遇比较好的单位上班,也娶了老婆。换作普通人,也许就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了。然而天天和树打交道的庄子,竟然悟出了哲理。他在自己的文章里写下这么一句话: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意思是:桂树皮可以当菜吃,于是被人砍伐;漆树可以产漆,于是被人割开树皮。世人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却不知道无用的好处。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免遭迫害,能在这残酷的世间活下去。

在这乱世之中,如果不愿被污秽沾染,不如保全自己做一个看似无用却又充满智慧的人。有句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作为一名基层小公务员,工作还是比较忙的,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还要笑迎上级检查。

庄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如何在职场八面玲珑,如何讨好领导。可是性格孤傲的他不屑于阿谀奉承,却把职场潜规则写进了书里。他编了一个颜回去卫国找工作,临行前与孔子告别的故事。

那时也没有侵犯名誉权这一说,庄子经常会把孔子和他的弟子编成段子,假借孔子之口表达把自己的思想。

故事是这样的,卫国国君是一位闻名天下的暴君,孔子的弟子颜回心怀天下,想救卫国百姓于水火,于是他想用高尚的道德去感化暴君。

孔子听完后,发出“嘻”的嘲笑声,告诉颜回,你这样去,分分钟被暴君砍死。你在用自己的美德彰显卫君的丑行,他不生气、不砍死你就怪了!

颜回觉得孔子讲得有道理,他觉得不能对暴君硬来,不如“内方外圆(人表面随和,内心刚正不阿)”!

孔子回道:“这样只能避免遭到卫君的残害,起不到改变他的作用。”

颜回急了,他问孔子那该怎么办?

孔子的答案是“虚以待物(以虚空的心灵对待世间万物)”!

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远不是黑白对错能分得清的,人经常处在难以抉择的境地。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虚空的心灵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可是具体该怎么做呢?

庄子有句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适当地使用一些小手腕,也是可以的。不要把自己搞得与众不同,显得自己那么高尚伟大,别人那么龌龊无能。

典型的例子是明朝的海瑞,海瑞绰号海刚峰,他的眼里只有是与非,道德极其高尚,几乎挑不出任何瑕疵。为人清正廉洁,痛恨贪官污吏,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更上书痛骂嘉靖皇帝是昏君。就是这样的完人,在嘉靖死后,被当作道德楷模一路高升。虽然百姓喜欢他,可是在同僚眼里,他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谁都害怕他,这也使得他的工作很难开展。

与海瑞同时代的张居正,他知道大明官场的险恶,也了解手下的人贪污腐败。可是他觉得不能像海瑞那样与整个官场对立,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和稀泥,哪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些是自己的盟友,哪些人是自己的政敌,张居正心里清清楚楚。正因为此,张居正的变法改革才能顺利执行。

《庄子》里有一篇叫“人间(jiàn)世”,意思是人处在世间的意思。里面内容讲的是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真正能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方法,就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对职场运行规则谙熟于心的他,换到现在,完全可以当一名培训师给新员工做入职培训,教他们如何快速无缝地融入职场。

本可以在职场爬到很高位子的庄子,现实生活中却很痛苦。

已把人世间看得很透的庄子,却生活在体制之内,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着。功名利禄不是他想要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他的心之所向。

最终,宋国内部爆发的乱局,让庄子义无反顾地砸了铁饭碗。

庄子刚工作没几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公子偃把做国君的哥哥赶走了,自己篡位成功,他就是宋国末代国君——宋康王。

史书上描述宋康王,“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脸上有神光,力气很大能把铁钩掰直了)”。一个适合做健身教练的人,偏偏干起了国家领导人。

作为一国之君,宋康王给人的印象是有妄想症,精神实在不正常。用两个字来形容他的执政风格,那就是“找死”,他觉得哪个国家厉害就打哪个,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实力。

宋康王还是一个阿Q似的人物,整天幻想巴掌大的宋国可以雄霸天下,把精神胜利法玩得炉火纯青。

天下诸侯看不起宋国没关系,宋康王竟把诸侯的国君塑成像放在厕所,想着我在你们头上拉屎撒尿,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老天在我眼中算个屁,我才是天。于是他命人把皮袋子装满血,然后用箭杀穿,看着血从皮袋子飞溅出来,开心地高喊道:“我射天啦!”

齐魏两国在徐州相互称王后,宋康王也急不可耐地自己称王了,然而天下诸侯却不承认他,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桀宋”(桀,夏朝末代的暴君)。

最厉害的是,宋康王是暴君里“待机时间”极长的一位,他在位竟有五十二年。宋国最后是被周边诸侯联合瓜分消灭掉的。

就是这么一个该接受治疗、药不能停的人管理着宋国,可想而知,国家管理也好不到哪里去。庄子作为基层公务员,每天看着国内上演着魔幻般的政治闹剧,性格孤傲的他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

大家要注意,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对于古代知识分子来说,是个令人向往的时代。如果说,后世的宋朝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那么先秦时的战国则是知识分子的铂金时代。

在后世的宋朝,读书人虽然地位高,但是必须要通过科举才能获得功名,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做官,就业渠道很单一。

先秦时的战国时代则不一样,知识分子可以高傲地对君主喊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处不留爷,爷去做学术。”当时,全天下遍地都是诸侯国,个个都在挖人才。待遇给低了,前景黯淡,知识分子可以立马跳槽,从而工资待遇翻一番。对待高级人才,国君会礼贤下士,把你当兄弟,毫无架子;如果在诸侯那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要紧,你可以开所民办学校,开班授徒,赚取学费;如果嫌当校长太麻烦,也可以去齐国的稷下学宫当老师,享受国家补贴,待遇优厚。

才华横溢的庄子在辞职后并没有去找工作。确切地说,他成了一名社会闲散人员。他居住在陋巷之中,靠编制草鞋为生,钓鱼补贴家用,收的学生就几个,如果靠学费养活自己,几乎不可能。更要命的是,庄子特别爱游玩。

而作为道家祖师爷的老子,即使看透了世间万物,可他也有一个正经职业,那就是周王朝的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起码是正厅级的高级干部。

庄子不愿意被世俗所累,厌恶肮脏的政治,他追寻的是灵魂的逍遥。

自己砸了铁饭碗之后,庄子安贫乐道,过自己逍遥自在的日子。他和底层百姓交起了朋友,船夫、工匠、屠夫、农民都愿意与庄子来往。

庄子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憎恨暴虐的宋康王,于是他开启了毒舌模式,讽刺宋康王与那些权贵。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如今网上的键盘侠吗?不敢当面骂人,只能躲在电脑前,鬼鬼祟祟地敲键盘,写的都是些骂人的污言秽语。而庄子不一样,他骂人从不带一个脏字,言辞犀利、逻辑清晰、包含哲理,堪称中国历史上骂人的最高境界。

在《庄子》一书里,有两则故事,都是庄子嘲讽宋康王的,不过没有点名道姓,为了保住小命,只能拐着弯地骂。

第一则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有一天有个人去朝见宋康王,可能是这人善于拍马屁,把宋康王拍得可高兴了,于是送给他十乘马车。这个人碰巧遇到庄子,在他面前显摆。

庄子看见之后,开启了毒舌模式,立马编了一个寓言:

河边有一个贫困家庭,靠编织席子为生。这户人家的儿子水性特别好,潜入深潭,寻得一颗价值千金的珍珠。儿子带着珍珠回到家后,父亲大惊失色,说道:“傻儿子,赶紧拿石头把珍珠杂碎!这颗价值千金的珍珠是黑龙嘴里的,你之所以能拿到,是因为黑龙睡着了。如果黑龙醒来,你还能活着回来吗?”

显摆的人认真地听着,他想知道庄子到底在说什么。

“宋国虽不是深黑的潭底,但宋君就像黑龙一样。哪天他醒悟过来,你啥本事没有,从他那里骗了十乘马车,你必粉身碎骨!”

显摆的人无语。

第二则故事,庄子更是骂出了重口味。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作为宋国大使出访秦国。他前往秦国时,宋康王送他数乘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曹商到了秦国,把秦王哄得很高兴,秦王送他一百乘马车。

曹商回到了宋国,看见庄子就开始显摆,显然他不知道之前一位的下场。

曹商:“庄周,我看你住在贫民窟,只能靠编草鞋过日子,全家面黄肌瘦,比穷我是比不过你的。出使大国,跟随的车辆达到一百乘,这是我的强项,更是别人比不了的!”

庄子听完后,脸上露出不屑的笑容,毒舌模式再次启动:

“听说秦王得了痔疮,谁能帮他消肿止痛,就赏赐一乘马车。可是痔疮不好根治,有时候会复发。谁能用舌头舔痔疮,让他去痒止痛,就赏赐五乘马车。治疗的手段越下流,赏赐的马车就越多。你能获得秦王赏赐的一百乘马车,看来没少舔呀!”

曹商听完之后浑身抓狂,立马感觉舌头与嘴巴上有股屎臭味,恨不得把庄子打一顿。

在这两则故事中,庄子不光把两个追求名利的人讽刺得体无完肤,顺手也捎上了宋康王。更警告那些爱嘚瑟的人,想显摆离庄子家远一点,否则骂得你有心理阴影。庄子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权势、财富、地位在他眼中,跟秦王屁股上的痔疮没啥两样,散发着难以启齿的恶臭!

庄子虽然不愿意当官,不愿同流合污,可是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成了新时代道家思想的风云人物。楚威王听说他的大名,请他去楚国做官。

战国时,道家思想在楚国是主流文化,从上到下都对其推崇备至。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一百多年前周王室的一场内乱说起。王子朝是庶长子,本没有资格继承天子之位。可是王子朝善于笼络人心,在洛邑人气极高,受到百官拥护,其中就有当史官的老子。

公元前520年,王子朝在众人的帮助下,干掉了在位的周悼王,自立为天子。就在王子朝与其党羽开派对狂欢的时候,天下第一超级大国晋国坐不住了!

晋国:“周天子家里出了乱子,有人篡位得了天子,这还得了,也不问我同意不同意!周天子姓姬,晋君也姓姬,咱俩是一家人,他家的事就是我自家的事。这事我管定了!”

于是晋国出动大军,三下五除二就把王子朝赶跑了,另立了合法继承人。

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和他的党羽带着周王室的典籍流亡到了楚国,老子也随王子朝来到了楚国。

人和典籍都在,老子就在楚国扎根,接着做学问,传播道家思想。

一直被中原文化视为蛮夷的楚国,一接触老子的道家思想,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

老子去世百年之后,庄子作为道家新时代的领军人物,如果到了楚国,一定会刮起一场新的学术风潮。

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驾着马车从郢都出发,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旅行,跑了六百多公里,终于到达睢阳城下。

两位大夫多方打听,找到了庄子家,一看是贫民窟。问了邻居,邻居说,庄周如果不在家,可能去濮水边上钓鱼了。

于是两位大夫驾着车来到濮水边,好不容易找到了正在钓鱼的庄子。

两位大夫顾不得旅途劳顿,直奔主题地说:“大王想请先生去楚国,把国家大事都交给您来办,您以后就是楚国的二把手!”

高官厚禄主动送到面前来,凡人都会欣喜若狂。

可庄子依旧拿着鱼竿,都没正眼看过楚国大夫一眼,又开始说寓言故事了: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了三千多岁。神龟死的时候,楚国用锦缎把它包裹好,供奉在楚国太庙里。可是如果问这只神龟的话,它是愿意自己的尸骸被供奉在庙堂上,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楚国大夫:“那当然是拖着尾巴爬行自在呀!”

庄子:“你们俩回去吧,我宁愿拖着尾巴在烂泥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两位楚国大夫连庄子的正脸都没有看到,只能打道回府。

庄子没去楚国从政,对于楚国来说是件天大的损失吗?

其实反而是幸免于难。

到了庄子所处的时代,老子的学说竟然演化成了治国的“黄老之学”。楚威王邀请庄子来楚国是场美丽的误会,他以为庄子从事的是“黄老之学”的研究。

老子作为道家的祖师爷,他的代表作《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五千字,里面谈天说地,有人生、宇宙、医学、社会等。

然而一本道家的入门读物,却被搞政治的人发现里面竟暗藏着教导君王的“南面之术”!古代君王在朝堂上的坐向和现在的商品房一样,坐北朝南,由于君王面朝南,因而他的治国韬略被称为“南面之术”。

老子死后,他的学说被一群政治家升级改造,为了增强该学说的品牌影响力,把大IP黄帝与老子捆绑在一起,升级成了黄老学说。由于该思想学说实用性强,宣传力度大,从战国时期一直影响到汉朝。

黄老之学往小了说,可以延年益寿;往大了说,可以富国强兵。在治国方面,黄老思想主张君主少折腾,不要干扰老百姓的生活,他们自己会努力地种地养活自己,老百姓富足了,国家也就富足了。同时,也主张用权术来管理国家。当时,把黄老之学活学活用得最好的就是韩国的申不害。

庄子与黄老之学虽然都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但是彼此目的不同。

黄老之学是为了富国强兵,是为国!庄子的思想是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是为己!

让庄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自己死后,自己的思想能成为道家里与黄老之学抗衡的老庄之学,乃至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思想。

单纯的楚威王以为庄子追寻的是黄老之学,其实庄子学道是为了自己,哪有闲工夫管你楚国。

如果庄子真到了楚国去做官,按照他的脾气,估计得先把楚国君臣都挖苦讽刺一遍,搞不好楚威王能把他的头给砍了。

庄子虽不是楚国人,可是他的思想文体却与楚人高度相似,潇洒飘逸,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错过一次位极人臣的机会,庄子却连眼皮都不抬一下,接着沉浸在自己宏大的思想世界里。他知道人活在世间有太多的困苦与无奈,他也知道如何去应付。

可在庄子看来,与其把精力用在应付尘世间琐碎的事情,还不如去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由。

然而,肉体还在人世间的庄子真的自由了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