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你意如何?”
刘备侧身一问。
西川偏安一隅,虽有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但自保有余,进取不足。
自古以来,所有偏安一隅的王朝,都是短命王朝。
所以,要想成就大业,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进取中原!
刘备原本以为,就算是能够统一天下。
至少也需要五年、十年,乃至两代人的努力才行。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时,周仓竟然意外崛起!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竟然打的孙权要跑路,曹操更是节节败退!
眼看着,这天下就要统一了!
真是太令人振奋了!
诸葛亮同样兴奋无比!
现在大汉经济一片欣欣向荣,粮食更是频频高产!
他激动地说道:“主公,如今形势大好!”
“我军士气正旺,正是进取中原的绝佳时机!”
“周将军的崛起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一举平定天下!”
刘备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好!”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立刻着手准备进军中原之事。”
“不过,我们也要谨慎行事,不可轻敌冒进。”
诸葛亮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主公所言极是。”
“我们需要详细研究战略战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同时,还要关注各方势力的动态,随时调整策略。”
刘备站起身来,豪情满怀地说:“好!”
“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众人纷纷起身,拱手应道:“愿为主公效力!”
在这一刻,刘备和他的谋士们充满信心。
他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让大汉再次繁荣昌盛。
他们,都将是时代的创造者和见证者!
周仓带来的土豆、玉米、红薯等一系列产量惊人的农作物。
已经在益州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种植。
这些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而且产量极高,可以说是农业界的奇迹。
仅仅经过一个秋天的辛勤耕耘,整个益州地区的百姓家庭,家家户户都收获了远超预期的粮食储备。
这一景象,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这种丰收的喜悦之情,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呢!
诸葛亮轻轻摇动手中的羽扇,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但更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
"主公,如今局势一片大好。”
“各位将军们在战场上势如破竹,眼看天下即将迎来统一的曙光。”
“然而,我们仍需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诸葛亮语气坚定地提醒道。
刘备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没错,尽管当前的形势对我方极为有利。”
“但战争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因此,我们决不能因为眼前的胜利而轻视敌人。"
刘备转过头来,目光落在诸葛亮身上,问道。
"丞相,依你之见,接下来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诸葛亮陷入短暂的沉思,然后缓缓说道。
"主公,目前各位将军在外奋勇作战,后方必须保持稳定。”
“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军队装备水平,确保粮草供应充足。”
“此外,还要关注民生问题,积极改善百姓生活状况,争取民心。”
“只有这样,才能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孙权的一举一动。”
“虽然他已逃之夭夭,但江东地区的局势稳定与否,同样关乎全局。”
“除此之外,曹魏方面的动向亦不可忽视,以防他们伺机反扑。
刘备闻之,颔首表示赞同。
言道:“丞相所言甚是。”
“吾等应以此为战略,巩固根基,待时机成熟,一举平定天下!”
二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
随后,诸葛亮提及迁都之事。
“陛下。”
诸葛亮拱手行礼,手中羽扇轻摇,神态自若。
“长安已然收复!此乃建都之良选!”
诸葛亮激动高呼。
“其次,洛阳亦可列入考虑。”
诸葛亮接着建议道。
“至于江东建业,地处偏远,实非佳地。”
“臣以为,可于长安、洛阳二者之中择一,方为上策。”
诸葛亮说完,一脸平静的看着刘备。
刘备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他的目光炯炯地看着地图,思考着未来的布局。
实则,内心相当的激动!
他终于要实现当初的誓言了。
匡扶大汉!
中兴大汉!
“长安乃是古都,地势险要,交通便利,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刘备说道。
毕竟,长安可是大汉的龙兴之地!
当年高祖皇帝就是在这里定都的。
诸葛亮轻点下头,接着说:“洛阳也有它的优势。”
“它在中原腹地,文化底蕴深厚。”
“要是在这里建都,就能更好地统御天下。”
刘备沉思片刻,面色凝重地道。
“此事关乎国运,朕需要再慎重考虑一番。”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绝对不可忽视!”
他深知迁都之事关系重大,一旦决策失误,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陛下所言极是,此乃国家大事,切不可草率决定。”
诸葛亮附和着说道。
此时,刘备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长安和洛阳的景象,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他开始想象自己站在这两座城市的宫殿之上,俯瞰着整个天下,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个决定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问题。
更是涉及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他必须要权衡利弊,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长安和洛阳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还要考虑长远发展。”
刘备缓缓地说道,眼神坚定而深邃。
他认为,一个好的都城应该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文化氛围。
这样才能吸引人才、促进商业繁荣,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陛下说得对,我们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只凭一时冲动就做决定。”
诸葛亮点了点头,赞同道。
他明白,刘备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
因此,他们需要认真研究历史资料,了解长安和洛阳的优缺点。
同时也要听取各方意见,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刘备接着说:“孔明啊,你可再做些考察,权衡利弊,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他对诸葛亮寄予厚望,希望能得到一个完美的方案。
诸葛亮拱手应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仔细研究的。”
他明白自己肩负重任,必须全力以赴,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对了,至于迁都何处,也要听听他人的意见。”
“给云长、孝直、翼德他们都去封信,看看他们什么意见。”
“对了,兴德的意见也要问一问,毕竟这是举足轻重的大事!”
“多一点参考总是好的。”
刘备又连忙补充了一下。
虽然他心向长安,但是他是一个兼听则明的人。
也希望,多听听他人的意见。
诸葛亮立即拱手说道:“诺。”
“陛下放心,臣这就写信给他们。”
刘备点了点头,难掩心中的喜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诸葛亮派出一众大臣开始对长安和洛阳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考察。
他们不仅研究了两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等自然环境。
还调查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文化底蕴等社会因素。
尽管此刻洛阳还在曹操的手里,但是并不耽误大汉的斥候们进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研,诸葛亮终于完成了一份详尽的报告。
这份报告详细分析了长安和洛阳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当诸葛亮将这份报告呈给刘备时,刘备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刘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
他深知诸葛亮做事一向严谨,此次也定不会让他失望。
刘备认真完报告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对诸葛亮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十分赞赏。
然而,刘备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他知道,迁都之事牵扯甚广。
需要与群臣商议,更要与关羽、张飞等重要将领沟通交流。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确保迁都顺利进行。
于是,刘备决定再次召集众臣商议此事。
他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同时,他也期待着能够早日实现迁都大计,为蜀汉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汉兴殿上,刘备召集群臣,商议迁都何处之事。
刘备缓缓开口,颇有帝王之范。
“诸位,眼下各路大军胜利连连!”
“大汉复兴在望!”
“迁都的事,该提上日程了。”
“朕早已同丞相商议多日,并派出不少人员去各地调查。”
“总得来说,长安和洛阳,适宜建都。”
“今日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我们共同商议一下。”
刘备说完,便看了诸葛亮一眼。
诸葛亮会意。
立刻让人把他做的那些调查报告给拿了上来。
众位大臣,人手一份。
“诸位,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尽可畅所欲言!”
“另外,如果你有新的地点,也可以说出来供大家商讨。”
诸葛亮又补充了一句。
其实,在他的心里,还是倾向于洛阳的。
不说洛阳是大汉的东都,已有二百年之久的国都史。
更重要的是,洛阳距离南阳近啊!
但迁都洛阳,平定天下的那一日,他就可以回归当年的草庐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样悠闲的生活,谁不羡慕呢?
诸葛亮的内心,早就神驰已久了。
当然,他会十分重视刘备的意见。
这时,李严率先发言。
“陛下,臣认为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是建都的不二之选。”
“况且,长安乃是我大汉的龙兴之地!”
“因此,迁都长安,乃是不二之选!”
刘备听后,连连点头。
长安确实不错!
这时,笋乾却有不同看法。
“陛下,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更适合作为都城。”
“而且,大汉刚刚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从洛阳到各处去,旅途要方便的多。”
孙乾说完。诸葛亮连连点头。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刘备皱了皱眉头,一时也难以决断。
歪头问道:“子龙,你觉得哪里更合适?”
赵云作为刘备的铁卫,并没有出去征战。
虽然赵云的手很痒痒,但他绝对不会计较什么的。
赵云连忙说道:“只要是陛下的决定,臣都会支持的!”
听了赵云的回答,刘备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看着台下议论纷纷,刘备心中明白,迁都之事并非儿戏,需要慎重考虑。
此时的刘备也知道,这件事恐怕一时难以决断。
……
另一边,在外作战的周仓,在收到诸葛亮的来信后,同样感到十分诧异。
如今迁都确实应该提上日程,但对于建都之地,周仓却有自己的看法。
他觉得长安和洛阳虽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都,但他都不太喜欢。
在他看来,最适合建都的地方,非幽州莫属!
所谓天子守国门!
只有在幽州,才能彻底解决北方匈奴之患。
只可惜,目前的幽州仍属偏远地区。
很难得到朝廷重臣们的青睐。
即便是刘备想干的事,也绝不能忽视朝廷重臣们的意见!
即便那里距离刘备的老家不远,刘备也未必会同意迁都幽州。
如果一定要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做出选择。
周仓思考片刻后,最终还是倾向于长安。
毕竟长安,名声更大!
又是大汉的旧都。
同时,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又易守难攻。
还便于北伐匈奴!
要说不方便的地方,也就是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控制了吧。
周仓把自己的意见写好以后,便把人送到了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