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吴王府内气氛压抑凝重,孙权端坐于大堂之上,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就在不久前,一份来自猇亭的战报送到了他的手中,而这份战报所带来的消息,对孙权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自从成为东吴之主以来,他从未经历过如此难堪的局面!
原本,凭借着一线天的天险地势,孙权对陆逊能够抵挡住周仓的进攻充满信心。
在他看来,那处关隘必将成为汉军的葬身之地。
然而事实却与他的预料截然相反,结局竟是这般令人咋舌……
这个名叫周仓的敌将实在太过恐怖,此前吴军已在他手下吃过不少苦头。
如今面对这样的局势,孙权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未来荆州乃至整个东吴的命运走向。
接下来究竟该如何抉择?这无疑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就连陆逊都没有守住猇亭前线,那猇亭失守、宜都失守,甚至荆州失守,那不是早晚的事吗?
这怎么可能让孙权能够开心起来呢?
举国上下,居然找不出一个可以与周仓抗衡之人?
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如此一来,东吴岂不是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陆逊,作为东吴武将中的翘楚,已然成为了最后的希望所在!
倘若连他也无法战胜周仓,那么放眼整个朝堂,还有何人能够担此重任呢?
孙权凝视着案几上的战报,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强烈的疑虑。
莫非上天当真不再眷顾东吴不成?
世人皆言江南之地人才辈出,但东吴的历任大都督却接二连三地壮年夭折……
如今终于盼来了一位才华横溢的陆伯言,可偏偏又遭遇到周仓这样的强敌,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功!
看来,是时候好好考虑一下东吴的未来了。
不然,自己这个吴王,能够叫多久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呀。
孙权虽然愤怒,但也立即召集群臣前来商议。
待到众臣来到堂下,孙权依旧阴沉着脸,一句话也没有说。
堂下的大臣们茫然四顾,心中充满疑虑和不安。
他们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也无从得知主公今日为何情绪如此消沉。
陆逊送来的战报此时仅传到孙权手中,其他众人皆被蒙在鼓里。
诸位文臣相互对视一眼后,脸上纷纷露出困惑与迷茫之色。
他们静静地伫立在原地,默默地等待着孙权发话,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然而,坐在上方的孙权却始终一言不发。他的脸色阴沉至极,神情严肃得让人不敢直视。
眼中透露出丝丝杀气,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空洞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离他远去,只剩下无尽的痛苦与哀伤。
终于,老臣张昭忍不住打破沉默,主动开口询问道:"主公,不知出了何事?您若有烦恼,不妨说出来,我等也好替您分忧解难啊!"
其实,无需多问,仅凭肉眼便可看出孙权此刻心情极差。
他那低落的情绪如同沉甸甸的乌云压在每个人心头,令人喘不过气来。
孙权心中憋闷已久,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急需找到一个出口来宣泄这满腔怒火。
但此时此刻,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冲动并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眼前这群忠诚的臣子,他必须保持冷静与理智。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准备将事情原委告诉大家……
事已至此,发火有什么用呢?
努力的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用尽可能平稳的口气说道:“子布,东吴就要大难临头了。”
孙权此话一出,众位大臣一片哗然!
难道?
是前方的战事不顺,还是曹操要来进攻?
怎么东吴时不时的就大难临头呢?
张昭脸色一紧,想了一下,‘难道是夷陵方向出了问题?’
‘不过有陆逊大都督在,不应该如此呀?’
堂下的众臣,同样神色紧张。
张昭身体微微弯曲,马上紧张的问道:“主公此话何意?”
孙权早就已经怒火丛生!
但是心里也知道,对着他们发火也是没有用的。
因此,正在强压着自己心中的怒火,尽可能平稳的将案几上的书信递给了张昭。
“子布啊,你是东吴的文臣之首,看过之后,希望你能想个法子。”
“替孤分忧呀!”
孙权既无曹操的雄才大略,又无刘备的重情重义。
能够支撑到现在,全看江东父兄之基业,和自己还算有些识人之明。
战场,他上过,但是不多。
仅仅一个张文远,就能打的孙权十万大军落花流水!
所以他也十分有自知之明的,很少过问战事。
而是全权的交给大都督去打理。
现在大都督把仗都打成这样了,他也无可奈何。
孙权越是这样说,堂下群臣越是好奇和害怕?
究竟出了何事?
就连一向淡定的孙权都如此的紧张?
张昭颤颤巍巍的打开了信件,未看内容,仅仅是字迹就已经令张昭紧张不已!
因为,这正是大都督陆逊的字迹......
到这里,张昭已经猜到了三分!
然后,张昭急不可耐的读了下去......
同样,越看,心越凉!
张昭看到信件的内容以后,脸色巨变!
周仓竟然突破了猇亭前沿的所有防线,下一步,大军便直取猇亭!
这......
张昭不仅是保守派,更是投降派!
看到这里,内心的思路早就乱了。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周仓,竟然这么的厉害!
“主公,这......这可如何是好?”
“想不到,汉军竟然如此的厉害?我东吴数万将士,竟然不是其对手......”
张昭紧张的向孙权询问对策。
孙权白了他一眼,心道‘老子要是知道怎么办?还要你们这群废物干什么呢?’
不满的说道:“子布,孤叫你们前来,就是来商议这件事的。”
“是好是坏,今日需拿个主意出来。”
这时,诸葛瑾再也忍不住了。
连忙问道:“敢问主公,此信上到底说了什么?”
“竟然令主公和张大人都如此的紧张?”
“莫非不是......”
虽然众人的心中隐隐有些感觉,但谁也不愿去往那个方向猜。
这样的军国大事,没有确切的消息,谁敢乱言?
孙权看了一眼张昭,示意张昭将信件的内容给众人讲一讲。
张昭只好将信中的内容捡着重点,给同僚们讲一讲。
张昭的打击也很大,只好用低沉的声音慢慢说道:“各位,这是大都督陆逊的来信。”
“在猇亭前线,汉军已经突破了一线天......”
“再往前,想必各位都知道意味着什么?那将是一马平川的地势!”
“我军将再也无险可守。”
“而且,根据大都督的预计,可能猇亭也很难保住。”
“汉军的目标是荆州,因此,陆逊来信,像主公请示该怎么办?”
“事关东吴之安危,望各位同仁们尽心竭力,为主公分忧!”
张昭话音一落,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几位文臣,全都乱成一片!
甚至,不少人已经被吓破了胆子......
“什么?汉军这么厉害吗?”
“那荆州是不是保不住了?”
“不止荆州啊,恐怕这建业也难说......”
“我看现在趁着汉军未来,带着一家老小,逃命了吧。”
“......”
堂下的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彻底的慌了神!
知道汉军勇猛,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勇猛!
这下该如何是好呢?
恐怕用不了几天,汉军就会跨过长江,打到建业来啊!
听着群臣们七嘴八舌的瞎说着,各个都是惧怕汉军的话。
孙权心中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了!
直接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案几!
“咣当”一声!
案几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上边的奏折哗啦啦的掉了一地!
瞬间,屋内便安静了下来。
那些受到惊吓的大臣们,立刻闭嘴不言了。
孙权怒气冲冲的看着众人,凌厉的眼神一个个的从大臣们的脸上划过。
如果可以,孙权更愿意手提三尺剑,上阵杀敌!
而不是在这里,听这群老家伙的聒噪和逃跑计划!
孙权吃人的眼神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看到了神色各异,却同样害怕的脸庞!
孙权,再也忍不住了!
破口大骂道:“够了!”
“你们!你们一个个的,谁敢再妄议荆州保不住了,立刻带着你们全家老小,去刽子手那里领人头!”
“有多少,孤就砍多少!”
孙权发火了,后果很严重!
果然,刚才还在叽叽哇哇的群臣,此刻立马闭口不言了。
试问谁不怕啊!
脖子上这个东西,人人都离不开啊!
人人只有一个,要是被砍了,这辈子别想在拥有了!
下意识的摸了摸脖子,还好还好。
此刻还在。
孙权发怒的样子,不由得让这些老臣们,似乎想起了当年和孙坚、孙策并肩作战的日子。
愤怒的孙权,颇有几分父兄的样子。
愤怒的主公谁不怕?
这些人们,立刻跪在了地上,不知道该对孙权说些什么?
“主公恕罪,臣等罪该万死!”
孙权差一点就拔出了怀里的宝剑!
吓得群臣瑟瑟发抖。
孙权用力的咽了一口唾沫,还是决定忍了。
不可能因为这点事而杀了所有的臣子吧。
吓唬吓唬,过过嘴瘾就行了。
正好,自己也泄泄火!
“孤执掌江东二十余年,一直在兢兢兢兢中度过!”
“同样,无论是前番曹操来袭,还是后来的荆州之地,虽然有些波折凶险......”
“但最后,都是以我东吴获胜!”
“孤虽然身为东吴之主,但是孤,更想手提三尺剑而去战场拼搏!”
“大丈夫在世,当建立盖世功勋!”
此时,孙权已然霸气丛生!
有时候,生在这个英雄太多的时代,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随即,孙权话锋一转。
“谁能想到,此刻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周仓,逼到如此地步?”
“这岂不是欺我东吴无人!”
“就算是拼上东吴的家底,也要挡住周仓!”
孙权,最不服气的就是在战场上将他打败了。
当年面对张辽同样如此。
群臣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些年,东吴一直饱受侵略,魏强的时候联合刘备。
如今刘备强大了,却要向曹操称臣来保住江东。
不知何时,东吴才能真正的成为这天下霸主?
老臣张昭步履蹒跚的往前挪蹭了几步,表情十分的担忧。
对着孙权拱了拱手说道:“主公,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鱼死网破……”
“我江东父老将以何处往?”
“主公万金之躯,当思进取。更要学会在危难之中忍耐呀!”
“当年的刘备,不过是织席贩履之辈,就是因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韧不拔!”
“才有了今日的彰武皇帝!”
然后,张昭稍微的停了片刻,又换了一种口气继续说道:“主公。”
“老臣不是吹嘘刘备,而是说刘备在逆境之中的这一种坚韧和不放弃的精神,值得借鉴。”
“话又说回来,现在我东吴虽然在前线有些失利。”
“但是老臣认为,我们并非毫无胜算。周仓虽勇,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我东吴不乏英勇之士,只要团结一心,定能找到破敌之法。”
张昭目光坚定地看着孙权
“况且,我们还有陆逊都督,他的智谋过人,或许已有应对之策。当下之急,主公应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切不可自乱阵脚。”
孙权愕然……孙权听了张昭的话,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子布所言甚是。我东吴历经风雨,岂能被一时挫折所击倒。”
孙权看向众臣,“如今当务之急是稳住局面,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吾相信陆伯言定不会让寡人失望。”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教我?”
堂下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众臣们都低着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主公,依臣之见,我们何不一派使者,前往西川,与刘备议和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乃是顾雍。
他一脸凝重地看着孙权,似乎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