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越南密战
  4. 第8章 调整战役方向
设置

第8章 调整战役方向(1 / 1)


1950年7月下旬,装备精良的越军第308师由中国顾问引导从砚山开拔,沿中越边境线向东,经云南文山、麻栗坡、广南县,进入广西靖西县境内。

韦国清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于8月9日秘密出发,黄文欢从北京赶到南宁陪同顾问团入越。广西省党委第一书记、韦国清的老上级张云逸驱车送顾问团出了南宁。顾问团车队前后,是广西军区的护送部队。

车出南宁,在一个僻静的山野,军事顾问团成员下车整队,张云逸来到队列前,做了临别讲话:“你们就要离开祖国到越南去了,本来,我应该召集南宁军民为你们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向你们致敬。但是,你们的使命是秘密的,不能公开欢送了。那么,就由我来代表广西的党政军民来为你们送行,祝你们一路顺利!同志们,你们正年轻,努力吧,你们是我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往外国派出的军事顾问团,你们只能干好,不能搞坏……我相信你们,等你们胜利归来的时候,我一定来欢迎你们!”

张云逸的话音在山谷间回旋消失过后,韦国清命令:“全体立正,向首长告别,敬礼!”

四野宁静,微风轻拂,历史凝视着这一刻。

顾问们登车直向靖西驶去,与第2野战军派出的顾问会合。第308师则随即越过边境线,回到自己的国土上,向高平西北地区机动。

此前,韦国清已和广西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一起来过中越边境线上,还曾进入越南境内与武元甲、陈登宁会面,商定中国军事顾问团进入越南的安排。

8月10日,李天佑再次入越,与武元甲、陈登宁会商边界战役期间,中方对越军作战进行后勤保障的问题。

1950年8月12日拂晓,中国军事顾问团顾问79人,随行工作人员250人,在浓浓夜色里进入越南。

武元甲、陈登宁在边界线上迎候中国军事顾问团。除部分护卫部队外,他俩还带来了民工,其中不少是妇女。她们热情地来到中国顾问身边,抢着搬运行李,许多人用不熟练的汉语说:“同志中国!同志中国!”

中国军事顾问进入越南后在肃静中继续西行,于天亮前到达越军总部所在地——广渊。

高平之战已箭在弦上。

吴效闵带领团、营顾问安庭兰、张祥和第308师参谋长阮士澄冒着热带雨季的迷茫大雨潜至高平法军防线前进行阵前侦察。事先,他们了解过情况,当地老百姓都说,高平不好打,工事坚固极了,不但城前的河道被挖深了,河上用的是吊桥,而且连整个大山都挖空了!吴效闵说,那就一定要看一看。

雨很大,隔远了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到雨帘那边有汽车声,也有人声。吴效闵径直朝前摸去,阮士澄参谋长生怕顾问被俘虏,轻声劝阻。吴效闵还是带着安庭兰、张祥朝前沿走。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齐胸深,三个顾问蹚了过去。

看清楚了,高平是座小城,背依大山,三面环水,沿河开阔处设置了绵密的障碍,修筑了永久性工事,各个火力点能够相互支援。吴效闵趴在雨水里举着望远镜看了很久,直到天色向晚才返回。当夜来不及赶回部队,他们几人夜宿民家。吴效闵对安庭兰和张祥说:“看来老百姓说的有道理,高平还不好打哩。”

越方进攻高平的决心很坚决。7月25日,印支共中央决定成立以武元甲为书记的前线党委,武元甲还担任战役总指挥和政委。印支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军总供给局主任陈登宁直接负责后勤保障,动员了7万民工冒雨抢修道路,运送弹药和粮食。越军总部准备调用刚刚从中国整训归来的精锐部队投入战斗。这一切,一直准备到8月上旬之末,就只等着正从太原赶来的中共中央代表陈赓审定,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后付诸实施了。

武元甲发电催促,陈赓急急赶往高平前线。

8月14日傍晚,陈赓来到广渊的越军总部,韦国清、梅嘉生、邓逸凡也在这里等候。广渊,这个与中国紧紧相邻的小村落,一时间将星云集,仅中方就聚集着两位兵团级、两位军级战将和一群师、团级军官。

当晚,陈赓住地灯火闪闪,顾问团师以上干部在地图前向陈赓汇报当前情况。呈现在大幅越北地图上的是一番什么样的交战态势呢?

1950年边界战役前,中越高级将领的合影(前排左起:邓逸凡、韦国清、武元甲、朱文晋,后排左起:梅嘉生、阮志清、陈友翼、陶文长)

当时的法军正在推行所谓的“雷沃斯计划”,在印度支那拥有的总兵力为23万人左右(包括保大军队),其中法国本土部队4—5万人,欧(洲)非(洲)籍雇佣兵6—7万人。在越北,隶属于法军越北司令麾下的陆军总兵力是7.5万余人,大部分分散守备,机动兵力为10—12个营。另外印度支那法军空军约有150架飞机,战斗机和运输机各占一半,三分之二集中在越南北部,并有三四个伞兵营可以用作机动力量。法军通过1950年的春季攻势,在占领了太原、府里、宁平等省会后,基本上控制了红河三角洲产粮区。在靠近中越边境的广西当面,法军则处于守势,大致上沿着横向的第4号公路沿线重点设防,守军共有13个营大约1.1万人。5月25日越军第174独立团曾向高平、七溪之间的小据点东溪发起进攻,一度攻占东溪。法军迅速发动反击夺回东溪,随后加强了高平、东溪、七溪、那岑、谅山这些边境据点的守备力量。

越军方面,人民军总参谋部介绍说,包括地方部队,总兵力约16万人,一部分活动在越南南方。由总部直接掌握的战略机动部队就是第308师和第174、第209两个独立团、一个炮兵团,以及几个独立营,总共2万余人,现在都集中到高平附近了。因此在高平地区,面对法军守兵2000余人,越军占绝对优势。

摆到面前的问题是,何时打高平,怎样打高平。

中国军事顾问吴效闵汇报了对高平的侦察结果。

陈赓的目光在地图上凝住了,吴效闵关于高平工事坚固,进攻将引起重大伤亡的看法不由他不重视。吴效闵说:“法军可能察觉了高平将受到进攻,因此守备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三个营,并且由原来驻守七溪的萨克东上校赶往那里指挥……”

吴效闵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师是第4兵团的主力师,吴效闵身经百战,是陈赓麾下一员虎将。听了他的汇报,再加上入越后沿途了解的情况,凝视着地图,陈赓的战役构想变化了,他的目光从高平顺着公路南移45公里,在东溪停了下来。

东溪是一个极小的镇子,四面环山,中间一块小盆地,镇子则建在盆地北部隆起的小高地上,距离东面的中国边境布局关仅10余公里,4号公路呈西北往东南走向穿镇而过,西北面是高平,南距法军的重要据点七溪镇25公里。东溪所在的位置,正好卡在了从广西水口关经布局关进入越南公路的交叉点,封住了这个方向的中越通道。根据越军情报,法军在东溪驻扎了一个加强营,约七八百人,比高平守敌少一多半。

两个多月前的5月25日,越军第174团进入广西整训前曾集中兵力围住东溪打了两天,重创法军后一度占领了东溪。法军立即反扑,于28日清晨雾气飘散后,在东溪四周空投了一个伞兵营,乘越军立足未稳发起猛攻,夺回了东溪。这次战役越军伤亡300多人,法军也有两个连遭受毁灭性打击。两相权衡,法军的士气已经受到了重创。

陈赓的眼睛发亮了。对手已经被击倒过一回,再打一拳怎么样?在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中,高平至七溪的公路也大体是西北、东南走向,公路两侧的山上长满树木,正好布置伏兵。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腹案产生了。

第二天,陈赓找武元甲商谈战役计划,他说:“我的想法是先打东溪。”武元甲感到有些意外,为什么不打高平?这个决定不是已经做出一个多月了吗?

在陈赓面前,武元甲表示他自己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尚无成熟的意见。

武元甲,1913年生于越南中部广平省安社农村,那是北纬17度线以北越南最穷困的地方之一。武元甲的父亲是个乡村知识分子,熟悉儒家经典,参加过抗法斗争。武元甲12岁开始上学,13岁参加了地下组织“新越革命党”。16岁时,武元甲进入法国人在顺化市开办的国立大学,两年后的1930年因参加农民运动和学生罢课被学校开除。这期间武元甲曾被捕入狱,在狱中数月发奋读书。出狱后,他来到河内,寄居在教授邓太梅家里,就读于河内大学法律系。在河内大学,他认识了越南革命的重要领导人长征。

1936年,法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使海外殖民地可以自由出版报纸。1937年,法国共产党派代表来到越南,帮助虽然已经成立但是组织涣散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发展和健全组织,武元甲在此时加入印支共。也在这时,武元甲认识了日后越南的重要领导人范文同。

同年,武元甲获得法学学士学位。他的法律学成绩一般,但是政治经济学成绩十分出色,遂决定继续求学。但这时父母已经无力供他上学了。虽然邓太梅教授继续供他住宿,但武元甲必须挣钱。他找到了一个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位,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学习,直到1938年获得另一个学位。获得学位后武元甲结婚,夫人也投身于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1939年年底,越南殖民地形势紧张,武元甲带着妻子回到自己的家乡。不久,在殖民者的搜捕中,武元甲夫人被捕入狱,于1943年病逝于狱中。武元甲则在1940年逃过了追捕进入中国云南,和范文同一起来到昆明。

1941年5月,武元甲在昆明第一次见到了胡志明,并且接受胡志明的指示,和范文同一起来到贵阳的八路军办事处住了相当一段时间,准备从那里转道去延安学习。适逢德国希特勒军队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印度支那局势也发生了变化,胡志明即令武元甲等人返回中越边境秘密组织武装斗争。

1944年12月22日,越南“宣传解放军”在高平附近的群山中成立,朱文晋任队长,武元甲担任指导员。从那时起,武元甲的生活就和越南的武装斗争联系在一起了。1946年,武元甲和邓太梅教授的女儿邓碧霞结婚。在艰苦的日子里,武元甲长期和胡志明在一起,深得信任。

陈赓清楚,要改变先打高平的战役计划,应该首先说服武元甲,再统一越军干部的思想。

陈赓的湖南腔汉语谈吐清晰:印度支那的法军总数虽然还在20万人以上,但是成分十分复杂,大部分兵力分散守备,机动兵力很有限。再加上受国内反战力量的影响,要从本土大规模增兵已经不可能。这是法军无法解决的问题,对越军非常有利。

那么越军能不能充分利用法军的弱点呢?陈赓对武元甲说,现在的越军正面临着三个转变的过程——由分散的游击队转到部分集中的正规军,由分散的游击战转到适当集中的运动战,由过去的消耗战转到歼灭战的过程。要顺利完成这种转变,必须慎重初战,第一仗打不好,会严重影响士气。高平工事相当坚固,三面环水,一边靠山,易守而难攻。以目前越军的战斗力,要攻占高平是很不容易的,即使侥幸攻下高平,也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陈赓的意见是,先不打较大的高平据点,而是先打较小的东溪,孤立高平,迫使敌人增援,越军则争取在野外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援兵。这样,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也可锻炼和提高越军的战斗力;围困而不马上攻击高平,则使它原先坚固的据点不能发挥作用,这就便于尔后攻歼之。

武元甲为之释然,说他感到陈赓的想法有说服力,没有别的意见了。

武元甲结婚照

陈赓拟定了作战部署:以第174团和第209团分南北两路进攻4号公路上的东溪,将第308师放在东溪以南,设置一个口袋阵,准备打从七溪出援的法军。同时派出两个营到七溪以南阻击谅山方面援兵,再以少量兵力围困和监视高平之敌。打下东溪后,如果七溪之敌出援,第308师就全力聚歼。如果七溪守敌不出动,就在东溪战斗结束后,挥师南下,集中力量围歼。最后以全部主力进攻高平,尽可能迫敌出逃,在野战中消灭之。整个战役预计30到40天完成。

8月22日,陈赓将作战计划呈报毛泽东。

陈赓在电报中说:和武元甲、韦国清等人研究后确定,预计战斗发起后法军可能由陆上及空中增援四个营的兵力,以越军现有之兵力及准备情形,可能歼灭其守敌与援敌,胜利完成边界战役。因此,边界战役的指导原则为:

一 只打歼灭战,不打消耗战、击溃战,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二 集中优势兵力、火力,突击一点。将越军装备完善的五个团始终集中使用,使每一次战斗均处于优势兵力,以对付敌之伞兵与地面援兵。

三 先打较弱据点,再打较强据点,先打纵深据点,再打前锋据点, 以出敌不意。

陈赓拟订的战役计划是:

一 战役由进攻东溪开始,希望歼灭七溪来援之敌,尔后攻占七溪,最后攻占高平。

二 在东溪战斗中,除以一部分主力(两个团)进攻外,另以一部分主力(三个团)准备打援,而以两个小团(营)置于七溪以南,阻击谅山方向之援兵,另以两个小团(营)围困监视高平。

三 在东溪战斗中,如七溪之敌出援,则在东溪有利地形歼灭之,然后进歼七溪守敌。如七溪守敌不出援,则在东溪战斗解决后,乘胜全力围歼之。

四 在东溪、七溪战斗后,如谅山之敌来援,是否打援,视当时情况而定。战斗结束后稍加整顿,总结经验,即以全部主力进攻高平。这时以两个小团(营)布置在七溪以南,选择要点,破坏桥梁,监视与阻击谅山方向的法军。

五 最后稳扎稳打,在充分准备之后进攻高平,逐次夺取外围据点,控制机场,占领周围某些制高点,修建阵地,然后选择有利方向,集中兵力、火力,一举攻歼之。

六 整个战役预计30—40天完成。其中东溪、七溪战斗,力求在7—10天内完成。整个战役大约开始于9月中旬。

边界战役计划完成之时,胡志明也赶到了广渊,印支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陈赓提出的作战计划。

1950年8月23日,武元甲召集越军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东溪战斗动员。谁知道,动员并不顺利,一些越军指挥员有疑虑,议论纷纷,为什么不按照最先的计划打高平?次日,武元甲请陈赓到场释疑解惑。

陈赓到会后,一位越军指挥员说,我们力量有限,一开始应该集中兵力消灭高平之敌。这样打,虽然牺牲可能大一些,但可以完成任务。如果先打东溪、七溪,到再打高平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就不一定能打下高平了。不夺取高平,法军的边界封锁线还是不能打开。

陈赓回答,想解放高平,首先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否则即使勉强攻下高平,也巩固不了。打东溪比打高平容易得多,比较有把握。首战胜利了,对战局影响很大。在东溪把敌人打痛,七溪和谅山的敌人可能增援,这就会给我军一个在野外歼敌的好机会。既然在作战中我军会消耗一部分力量,这就需要有计划地准备补充兵员。

有人提出,一开始就进攻高平,敌人没有准备,来不及增援。如果先打东溪、七溪,敌人就会加强高平的工事和兵力,再打不就困难了吗?

陈赓说,高平三面环江,背靠大山,工事坚固。进攻高平要渡江作战,而且只能从一面进攻,既要打敌纵深,还要准备打增援的伞兵,困难很多。当然,乘敌不备,突然进攻,在开始的时候会有一定作用,但是还不能解决我们在战术和技术上的全部困难。如果先在东溪和七溪消灭越东北边界地区敌人的一部分有生力量,高平之敌陷于孤立,则会军心动摇;我军则屡战屡胜,战斗经验多了,胜利信心就会更足。那时再打高平,就不会是更加困难,而是更加容易。

又有越军指挥员向陈赓提出,我们没有连续作战的经验,体力又不好,这样连着打仗,恐怕坚持不下来。

陈赓笑了:“既然如此,更不应该先啃硬骨头,而应该先进攻敌人比较弱的据点。先打弱的,再打强的,强的也就变弱了。至于部队没有连续作战的经验、体力差,解决的办法一是改善伙食,二就是在战斗中取得经验。”

越军干部的意见提完了,陈赓接着谈了越军存在的缺点和改进的办法,前后整整讲了4个小时。越军军官们开头还有窃窃私语的,到后来完全被陈赓的见解说服了。当晚12时,武元甲打电话给陈赓:“你讲得太好了,讲了那么多中国战争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解决了我们干部好多思想问题,我们都非常高兴。”

在电话里,陈赓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作为一个兵团司令员,对于攻打一个数百人防守的小据点,付出那么大的精力,讲了那么多话,在陈赓这些年的经历中是少见的。因为这毕竟是在越南。陈赓对王砚泉和梁中玉说过几次:“我们是代表党中央来越南工作的。我们是初次帮助兄弟国家打仗,仗要由越南部队打。我们既不熟悉法国人,对越南部队也不够了解,要帮助得好,很不容易,必须兢兢业业。”

就在同一天,8月2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名义复电陈赓:“同意你们的作战计划。”这份电报说:

抗法战争中,越军指挥员研究作战地图

……为了保证此次战役胜利,似应在干部中灌输连续作战的思想,以便对付谅山敌人来援,以及对付在东溪、七溪敌人被消灭后,高平之敌可能逃跑,或向南增援的情况。判断敌方统帅部可能想不到我方

现已能够集中2万余人在一处作战,可能以为仍不过几千人或1万人,因而从谅山派出三四个营或四五个营向东溪、七溪增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敌只派出三四个营增援,而地形又有利于我军,则我军于解决东溪、七溪后就有可能歼灭此援敌。如果此援敌被歼灭,则敌方统帅部可能迅速改变其对我方力量过低之估计,而命令高平之敌放弃据点向南增援,夹击我军,则我军于歼灭谅山援敌后,又有可能要与高平援敌作战。如不作战,则只好让高平之敌逃跑。假如出现此种情况,则我方可能要在20天左右时间内打大小三四个仗。因此,(1)照你们估计的情况及计划,在40天内从容歼灭边界之敌,这样是很稳妥、很有利的。(2)照上面估计的情况,则准备在20天左右打大小三四个仗,如能打胜,则是更有利的。只是不知越军有此能力否?

接到中共中央军委同意边界战役计划的电报,陈赓的心完全踏实了。既然各种情况都已经考虑到了,他命令顾问团立即着手战斗准备。

行事严谨的梅嘉生制订了详尽的作战方案。

邓逸凡率领邓清河、李文一等人组成的政治顾问组到达越军总政治局后,即与阮志清主任、黎廉副主任等共同研究了战役政治工作的部署,对战役各阶段的政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阮志清、黎廉十分重视中国顾问的意见。

担任主攻的越军第174团举行了有炮兵配属的攻坚演习,第308师则开向东溪以南的山谷设伏。

偏偏在这个时候,吴效闵病倒了。从那天冒雨抵近高平侦察归来,他就感到不舒服,后来又染上了疟疾,病得昏昏沉沉。陈赓即令王砚泉接替吴效闵担任第308师顾问。

第174团和第209团到达了集结地域,两个团的顾问都是解放军第4野战军派出的。第174团顾问张志善,第209团顾问郝士忠。

战斗计划确定,进攻前越军先进行炮火准备。梅嘉生叫来了炮兵顾问窦金波说:“你速去越军山炮第95团,在不暴露总意图的前提下,帮助他们进行战斗准备。然后随同这个团一起去作战地点,到作战时以一个山炮营配属给第174团。战斗开始时间大约在9月中旬。”

窦金波赶到第95山炮团,在政委黄凤和副团长“约”的陪同下检查部队装备时,这位山东汉子的眉头微微皱起来了。广西军区为这个团装备了两个营的美式山炮,一个营的41式山炮,配齐了骡马。但是进入越南不过一个月,因为越军缺乏饲养经验,又不够爱惜,骡马已经病死了一些。余下的,几乎全没有豆类精饲料,光靠放牧吃野草,大都瘦弱不堪, 载火炮的能力大大下降。约副团长看出了顾问的忧虑,对他说:“我们很少用马,过去行军,都是战士抬炮。”

“那就要迟缓多了。”到了这时候,窦金波自然是无可奈何。

有一点窦金波已经打定了主意,以他在华东战场的经验,根据东溪据点碉堡比较外露的情况,他要求在攻坚战斗中用一部分火炮抵近前沿,采用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摧毁敌人火力点。

“这不是让大炮也去冲锋吗?”约副团长有些疑虑。他过去曾经在法军中当过炮兵中尉,法军可从来没有这样打过。黄凤政委也模棱两可。倒是第3营营长尹岁对窦金波的指导问长问短,态度很积极。

窦金波说:“这个方法,旧军队是不用的。但是在实战中,火炮伴随步兵行动,出敌不意,收效大,伤亡小。”他又问了尹岁几句,原来尹岁是老游击队员,越南抗日战争初期入伍,打过不少仗,文化虽然不算高,但是显得干练。窦金波暗自下了决心,到时候就以他这个营配合第174团攻坚。

边界战役中,支前民工集中地一角

窦金波又发现,广西军区派出教授炮兵技术的一个副连长和两名战士也来到了越南,他立即从尹岁的营里抽出一个连,由这三名中国教员帮助训练,从火炮接敌、隐蔽发射位置到瞄准进行讲解,然后实地演习。窦金波嘱咐他们:“帮助训练,但作战时不随这个连行动。”

为了运送边界战役所需军用物资,解决战役的后勤保障问题,解放军总后勤部于1950年8月6日在南宁设立了办事处。

由马西夫率领的军事顾问团后勤顾问组于8月22日到达越方总供给局,中国方面很快确定,倾全力帮助越军筹划边界战役的后勤保障,尔后逐步在越军供应系统建立规章制度、培训后勤干部。

8月底,边界战役所需的粮食、弹药从中国境内陆续运进越南。由广西军区培训和装备的越军第一个汽车运输队60辆汽车星夜兼程,加入了运送物资的行列。根据中国方面统计,1950年4月至9月期间,从中国向越南境内运入的各种步枪、手枪约1.4万余支,轻、重机枪及冲锋枪1700余支。中国还向越军提供了山炮、迫击炮、60炮、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300余门(具),粮食2800余吨,还有大量的弹药、药品、被服等军用物资。

为了把中方援助物资从边境线运往战斗地区,越方动员了大批妇女参与运送。

傍晚,陈赓走上简易公路,眼前出现了运粮妇女的长列,顺着山路弯曲,望不到头尾。她们大都很瘦小,以纤弱的肩膀挑着竹扁担,扁担两头是竹筐,筐底铺了芭蕉叶,装上满满的米,压得扁担一颤一颤的。她们要走很长的路,却不带什么衣物,实在累了,席地而卧;渴了掬一把河水,饿了吃一口饭团,完全没有菜,无非是摘几粒路边的野山辣椒,蘸点盐巴而已。

陈赓站在路边感叹:“越南妇女的吃苦耐劳精神,堪称楷模!”

跟随罗贵波入越的顾问李云扬为之口占一绝:

吟越南妇女

食眠行住帽蓑披,

馈我千军万马资。

悬赏将军谁倚树?

论功还推绿筠枝。

1950夏,胡志明(后右一)、武元甲(后左一)和军事参谋在研究作战

广西省委派出人员,在中国水口关内设立了后方医院。根据军事顾问团急电,广西还紧急调拨来一批胶鞋,只是越南士兵惯于赤足行军,这批鞋子没有派上大的用场。

不能说法军司令官对高平、东溪前线的情况一无所知。9月3日傍晚17时,五架法军轰炸机突然袭击广渊,往来轰炸扫射了半个小时。两天以后,又一批法国飞机来袭,准确地扫射了越军总参谋部,造成数人伤亡。

法军发觉边界战役的企图了吗?这是陈赓最担心的。9月上旬,两名越军侦察员在东溪附近失踪,更增加了陈赓的不安。

陈赓关注着战场,战役决心不变。占压倒优势的越军,潮水般向着东溪涌去。

胡志明、武元甲一起来见陈赓。胡志明非常清楚即将展开的战役对于国家命运的意义,他郑重地对陈赓说,请你放手指挥,“包下这一战斗的胜利,再包下下一个战役的胜利”。

陈赓为之动容:“我一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过,打胜仗还要靠越南的军队和人民。”武元甲若干天前就对陈赓表示过了,说自己没有指挥重大战役的经验,务请陈赓留到这次战役结束以后再走。此刻,胡志明又对陈赓说,对于战场指挥,“我不是军事家,不长于此,你看准了做就行”。

对于即将展开的战役,胡志明行事也是慎而又慎。9月11日,胡志明亲临前线视察,并且会见了部分中国军事顾问。胡志明特意说,中国干部战斗了20多年,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越南干部不但要学习中国同志的打仗经验,其他方面也要学习。他说,中国干部也会有缺点。越南的风俗和中国的不一样,中国同志语言不通,有时会发脾气,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原谅。中越干部、各部门干部之间要团结得像一架机器一样。

胡志明还说,所有干部切记不要浪费,因为所有物资都是同胞的血汗,是越南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国人民的血汗。中国同胞节衣缩食支援我们,我们要珍惜每一件东西。

热带山林里,战云翻滚,能不能一举打开中越边界线,一战将见分晓。

事实上,法军预感到高平、东溪至谅山一线将发生战斗,但没有想到越军竟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歼灭战。9月12日,按照战役计划,越军西北地区武装力量向老街发动佯攻,使法军司令官产生了几分疑惑。

9月16日拂晓,第174团突然袭占了东溪北部的两个小据点。

法军立即意识到这里才是越军真正属意之所,五架战斗机轮番飞来,在东溪四周盘旋扫射,直到天色向晚。

越军最害怕的法军飞机飞走了。下午6时,随着一声炮响,越军炮弹接二连三地在东溪法军阵地上爆炸,边界战役战幕拉开了。

窦金波正站在越军炮群中。这是位于东溪以北的一个小山坡,窦金波在炮火准备前快步爬了上来,他一边观察东溪地形,一面与地图相互对照。突然,他发现山上散落着几个罐头盒,这显然不是越军留下的。“这是怎么回事?”他急忙问道。

原来,5月下旬第174团去中国整训前对东溪发动的那次进攻中,有一门火炮的阵地就设在这里。“那么,从罐头盒可以肯定,事后敌人到这里搞过侦察测量,敌人一旦进行炮火反击,一定打得很准。”窦金波一边想着,一边急促地对约副团长说:“这个阵地选得很危险,现在已经来不及改了,请你马上命令多挖单人掩体。”

果然,吃了越军炮火的东溪法军向越军炮兵阵地进行了火力压制。炮弹纷纷落在越军炮群中间,幸好单人掩体已经齐备,大大减少了越军的伤亡。

1950年9月16日至10月9日,越南边界战役示意图

这时,越军的抵近火炮也打开了,射击相当准确,东溪笼罩在浓浓的硝烟中,越军炮火占了上风。

又过了一会儿,炮声渐渐消停,枪声响成了一片,越法双方短兵相接了。

陈赓于战斗发起前一天回到了广西布局关,在离前线十余公里的国境线上和越军总部保持联系。韦国清、邓逸凡和越军总部在一起,梅嘉生离战场更近,他和越军副总参谋长黄文泰都在前线指挥部,直接担任指挥。

午夜,好消息传来,第209团一个营突破防线,攻进了东溪。

奇怪的是,枪声整夜不停,到天明,越军退出了战斗。

梅嘉生感觉到情况不对,打电话给张志善,要他赶紧查明情况,防止东溪之敌突围。

第209团顾问郝士忠和营顾问李增福气坏了。原来,第209团的进攻队形十分松散,先头部队已经接火了,团部离开火线还有三四公里之遥,和战斗连队没有接通电话,命令要靠士兵步行传递,很难掌握部队。结果,这个团的一个连,利用第174团从北面主攻吸引法军注意力的机会,乘着夜色偷袭,拔掉了鹿寨,捣开了敌人防线的一个缺口钻了进去,占领了法军的一块阵地。但是,后续部队没有跟进,团部却以为前面打进了一个小团(营),团长黎仲迅也没有及时地将情况通报给中国顾问。另外,越军的步炮协同很差,炮火准备以后,步兵还远离冲锋地域,使得法军能够从容调配火力,打退越军进攻。打到天色渐渐发亮,越军生怕法军飞机再来,干脆退出了战斗。一夜徒劳无功,越军遭到了很大伤亡。

越军兵力十几倍于敌,居然没有攻下东溪,陈赓也感到费解。17日早晨,他赶往越军总部,向武元甲当面了解情况后指出,攻击东溪之所以没有得手,一是各部队不遵守攻击时间,原来预定黄昏就发起进攻,结果是到午夜时分才开始的。二是各级指挥所不敢靠前,以致不能掌握部队。三是部队的通信联络不好。四是干部做了假报告,欺骗上级。

在越军总部,陈赓亲自调整部署,要求黄昏再行攻击。武元甲全都同意了。

17日晚17时,越军向东溪再次进行炮火准备,至21时,发起第二次攻击。这次,前线部队仍然没有完全遵照预定部署,攻击力偏重于第174团方向,法军得以集中火力应付一面。战至午夜24时,战局出现了僵持。前线指挥员请示,是否撤出战斗?

陈赓守在越军总部对武元甲说:“要坚持下去,要立即调整部署,改为四面进攻,但要把重点放在北面和南面。”

武元甲接受了陈赓的意见,于18日凌晨2时将部队调整完毕,再次攻击。

战局改观了,仅一小时,越军突破了法军阵地,到上午10时,东溪守敌全部被歼。

至此,法军横挡在中越边界的一字长蛇阵被拦腰切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