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乘风破浪的唐朝女子
  4. 第9章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期白头
设置

第9章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期白头(1 / 1)


自礼教逐渐确立以来,中国传统婚姻,向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起来似乎并没有自由恋爱的余地。不过事实上,在这个大规则之下,又常有“法理不外人情”一说。更何况人的感情,本来也不是种种规则教条能够完全约束的。唐代比较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又给予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更多的情感空间。番,茄,小,說,.嚴,.厉 ,.打 擊 盜.版.行 ,爲 ., ,请讀 ,者下 載 番 茄,.小說a.P.p , ,我 .们提.供 本,文 ,.的正 .版,免 .費.閱 .读。 ,.實時.更.新 .無,.廣,告 .。下载 地 ,址.:

所以,唐代女性的婚恋,便有了多姿多彩的面貌。

李白的《长干行》,写了一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婚恋故事: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

“妾发初覆额” ,意思是女童的头发刚刚覆上额头,表明女童年纪还很小。

“折花门前剧” ,“剧”,在这里用作动词,是嬉戏玩乐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幼小的女童,折了花枝在自家门前嬉戏。

“郎骑竹马来”一句,年长的读者或许能够很直观地理解什么是“竹马”,其实就是折一根竹枝或者是竹竿当马骑。直到20 世纪70—80 年代,在许多地方,尤其是有竹林的南方,男孩游戏里常常也少不了一条竹马。

“绕床弄青梅” ,梅子尚青,并不能入口,两小无猜的孩童,于是折了青梅来互相抛掷嬉闹。

女童手中的青梅是天真无邪的玩具,到了少女手中,便隐隐寄托了那青涩幽香的女儿心思了。韩偓有《偶见》一诗云:“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少女荡秋千荡得累了,从秋千上下来,解开荡秋千时打结系起的罗裙,喝了一杯酒解渴(唐代的酒大多度数很低,所以被当成日常饮料来喝),望见客人来了,少女笑着跑入内院,却在中门处好奇地回头张望,手里还转动着一枝青梅。

李清照有《点绛唇》一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显然脱胎于韩偓诗,却刻画得更为细腻清新、绮丽动人,令人不能不联想到《长干行》中那个初出嫁时“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害羞的小青梅。

“绕床弄青梅”中所绕的“床”,显然不是今人熟悉的卧室里的睡床,而是摆在户外的某种坐卧器具。

有的解释说,这里的“床”是指井栏。

不过一般还是将“绕床弄青梅”里的“床”,解释为胡床。

汉末传入中原的便携式坐具,也就是胡床,到了唐代,已经很常见了,在唐诗中常有出现。

唐诗中出现的“床”,是指坐卧之榻,还是指卧室内的睡床,或者是指轻便的胡床,要看它出现在什么场景。

“绕床弄青梅”里所绕的“床”,显然不是卧房里的睡床,而是摆放在门前的胡床。

而且这胡床,个头还不能太小,不然就容不得两个孩童绕着嬉戏了—幼儿奔跑起来,其实速度很快、活动半径很大。所以就不应该是“又”字形的小马扎,至少也应该是带扶手的交椅式胡床,或者是可以容得两人并坐的长方形的折叠凳(这种形制的胡床在资料中也可以看到)。

当然,有鉴于“长干里”这个地名,不免让人猜想,摆在门前的“床”,有没有可能是竹床?

在长江中下游潮湿炎热的沿江地带,很多地方的居民家中都有竹床。

一二十年前,在空调没有普及的年月里,每到夏夜,武汉三镇街巷中的竹床阵,蔚为大观。

梅子初青、天气不那么炎热的春末夏初季节,这张竹床,也许仍然摆在门前,供家人坐卧谈笑—普通人的娱乐休憩大幅转向室内,是在电视普及之后,手机普及后这个速度又大大加快了,在此之前漫长的年月里,人们总是要走出房门去休憩娱乐。

如果是用来睡卧的竹床的话,两个孩童绕床而跑,其实更合理一些。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小女孩在自家门前把玩手里的花枝,花枝上或许就带着初生的小小青梅?小男孩骑着竹马来到女孩家的门前,抢了她手里的青梅花枝就跑,女孩当然要追上去拿回来。抢走青梅花枝的男孩,并没有跑远,而是引着女孩绕着门前的床奔跑,一边跑一边将一枝青梅你抛我接、我掷你接。

这样邻里间孩童的嬉戏,在旧时的中国,是很常见的日常生活情景。

因其常见,就分外温馨,滋味平淡而悠长。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一同住在长干里的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心如一,是为两小无猜。

能够让家里的孩子常常在一处嬉游,这两个家庭想必也是关系融洽。番,茄,小,說,.嚴,.厉 ,.打 擊 盜.版.行 ,爲 ., ,请讀 ,者下 載 番 茄,.小說a.P.p , ,我 .们提.供 本,文 ,.的正 .版,免 .費.閱 .读。 ,.實時.更.新 .無,.廣,告 .。下载 地 ,址.:

或者说,正因为两家的关系很好,才会让孩子常在一处玩乐。这是互为因果。

正因为此,缔结婚姻、从邻居成为儿女亲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古代中国多有表兄妹、表姐弟结婚,除了家庭亲密的原因,恐怕也因为,表兄妹、表姐弟常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成长经历,感情上更为融洽。这在缺少自由恋爱机会的时代,已经是难得的相互了解的机缘了。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自己与妻子陈芸的相识相爱时说,陈芸是他舅舅的女儿,他十三岁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表姐陈芸,“两小无嫌”。爱慕陈芸的才华性情,告诉自己的母亲,非陈芸不娶,母亲也喜欢陈芸的性格,于是给他们定下了婚事。

须知道,相爱容易相处难。对夫妻两人如此,对两个家庭也是如此。

有了这样知根知底、感情融洽的背景铺垫,这样的婚姻,不知省了多少磨合工夫。

今日尚且如此,何况是尤其重视亲友关系的传统中国?

所以,《长干行》里的小青梅,在与小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之后,便是“十四为君妇”。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将法定婚龄定为男二十岁、女十五岁,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又降低到男十五岁、女十三岁。李商隐有诗句云:“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意即溧阳公主十四岁就已经和夫君一起外出游玩了。李商隐又有诗云:“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诗中这个少女,十四岁未曾定亲,心里开始焦灼,十五岁还未出嫁,就暗自伤心了。李商隐的无题诗虽然总是别有用意,但这些诗句,客观上还是说明了唐人比较认可法定婚龄。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婚龄实在是太年轻了,不过考虑到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以及政府对人头税的看重,还是有其现实依据的。

所以,小青梅在十四岁时便出嫁了。

十四岁的小青梅还没能适应身份的转变,初出嫁时,“羞颜未尝开”,新嫁娘的害羞与矜持,使得她“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不过,有多年青梅竹马的感情在,当适应了新身份之后,小夫妻的生活便渐入佳境,“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愿同尘与灰”,实际上就是在说愿意同生共死,到了地下也永远相伴,一起化为尘灰。

抱柱,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那个名叫尾生的年轻人,与爱恋的女子约好在桥下会面,河中涨水,女子迟迟未来,尾生不肯失约,宁可抱着桥下的梁柱而死。后人以“尾生抱柱”来形容誓死守约。

这是小竹马对妻子的誓言:我宁死也不会辜负你,一定会守住和你的约定。

望夫台与望夫石,是各地都有的传说,比较古老的望夫石传说来自于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大禹治水,四处奔波,十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生下儿子启后,常登山望夫,朝思暮想,最终化成了一尊望夫石。

望夫台是小青梅对丈夫的誓言:我对你的情意,永远也不会变,如果你离开家远行,我一定会常常登台远望,盼你归来。

从“望夫台”一词,《长干行》一诗,很自然地转入了小竹马的远行与小青梅的思念: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番,茄,小,說,.嚴,.厉 ,.打 擊 盜.版.行 ,爲 ., ,请讀 ,者下 載 番 茄,.小說a.P.p , ,我 .们提.供 本,文 ,.的正 .版,免 .費.閱 .读。 ,.實時.更.新 .無,.廣,告 .。下载 地 ,址.: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小竹马为什么要远行?

李白《长干行》其实有两首,这是第一首,第二首写的也是长干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与担忧,她的丈夫远去巴陵(今湖南岳阳一带),她在家中碰上“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担忧着远行的丈夫会不会也在水上遇到这样的大风,“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应该来说,来往于江上的长干人,多半是在行船经商。

俗话说:欺山莫欺水。水上风波多,八百里洞庭白浪滔天,峡江则水急滩险,瞿塘峡峡口的滟滪堆,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很容易触到水面下的暗礁而翻沉。三峡两岸的哀哀猿啼,仿佛是在为峡江上那些出生入死的船上人而焦虑与伤心。

在没有铁路的时代,浩浩长江是最便利、最重要的航道与商道,连通着半个中国,所经之处,大多是富庶繁华之地。

小竹马走的便是从南京到四川的这一段水路。

感情越深,留在家中的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担忧与思念也越深。

所以小青梅叮嘱小竹马:要是你从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回来了,一定要提前写信给我,我要到长风沙去迎接你。

长风沙,是安徽安庆的一个古地名,在长江边上。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当年的小青梅,已经成长为一个深情而坚韧的妻子。

在《长干行》里,这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故事,并没有一见钟情的浪漫,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也没有什么曲折起伏的惊心动魄,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婚后的分离与思念,也更多只是生活的常态,而不是戏剧化的生离死别。

然而这样的平常爱情故事,又何尝不是芸芸大众的故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