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乘风破浪的唐朝女子
  4. 第3章 长孙皇后:林下风流旧知名
设置

第3章 长孙皇后:林下风流旧知名(1 / 1)


史书记载之中,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性情刚毅,所以在玄武门之变时能够安抚后方、托付生死;贤良淑德,所以能以谦恭节俭自律,并以此教导子女,以仁慈之心抚恤宫人;聪慧理智,所以好读书籍图传,与太宗谈古论今、襄理朝政;常劝太宗善纳良言,魏征与房玄龄都曾因此受益;并以长远目光约束外戚、稳定朝局。因此,《贞观政要》直言,贞观之治,长孙皇后之贤明功不可没。網 站 即,将 ,關 ,.闭,看正 版请 .下.载 番 ,茄,小.说,.A.pP ,我 .们.提.供,.免,.费,閱讀,.。.内容 .實.时 ,更新 .無 .广,.告 ,.。下 ,载 ,.地 址 ,.:

这是一位被视为楷模的皇后,太宗坚持以“文德”为谥,美之极矣,也是典范之极。

这样一位皇后的诗作,似乎也应当是以典雅庄重为主要风格。

然而,我们在长孙皇后《春游曲》中读到的,却并非如此。

《春游曲》为长孙皇后游上林苑时所作: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在工整绮丽之外,又满纸俏皮,“偷”与“学”二字,尤为生动。

春光灿烂,上林苑满目芳菲,然而新桃嫩柳、舞蝶啼莺,都不如游春人的洒脱飘逸、出众风流。末了以林下风流结尾,直承魏晋之潇洒风度。

此诗作者的个性看起来似乎与史书中的长孙皇后的个性不太吻合,有违“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常识。

不过,想一想“朝服进谏”的典故,其实长孙皇后的个性,已可见一斑。

太宗的性情刚烈骄傲,而魏征好直言极谏,某次太宗回宫后十分气愤地向长孙皇后发牢骚说,以后一定要找机会杀了魏征那个经常在朝堂上羞辱他的乡巴佬。

下朝回家先找妻子诉苦,长孙皇后一定很善于开导人,所以太宗才会养成这个习惯。網 站 即,将 ,關 ,.闭,看正 版请 .下.载 番 ,茄,小.说,.A.pP ,我 .们.提.供,.免,.费,閱讀,.。.内容 .實.时 ,更新 .無 .广,.告 ,.。下 ,载 ,.地 址 ,.:

长孙皇后没有直接对盛怒中的太宗进言—人在盛怒中本来就很难听进逆耳之言,太宗的脾气更容易加重这怒火,气头上说话容易针锋相对,所以古人说“事缓则圆”。

听完了太宗的牢骚—这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如果没有听完牢骚,长孙皇后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能有针对性地劝谏。

所以,耐心听完了太宗的牢骚之后,长孙皇后默默回到内室,换了朝服出来祝贺。

已经发泄过一通的太宗,此时怒火稍息,对着长孙皇后这样郑重其事的行为,不明所以,大为好奇。

好奇心一起,怒火随之进一步减弱,长孙皇后这才顺理成章地说出自己的理由:她换上朝服,是为了庆贺;庆贺什么?有明君始有直臣,今有直臣,故为陛下贺。

将苦口良药裹上糖衣,服药者就乐意多了。

太宗听了这番话,果然转怒为喜,此后更加重视魏征。網 站 即,将 ,關 ,.闭,看正 版请 .下.载 番 ,茄,小.说,.A.pP ,我 .们.提.供,.免,.费,閱讀,.。.内容 .實.时 ,更新 .無 .广,.告 ,.。下 ,载 ,.地 址 ,.:

长孙皇后与魏征劝谏的风格,非常不同,不过,直言极谏与婉言劝谏,黑猫与白猫,其实一个都不能少,对吧?

长孙皇后若生在今日,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这样聪慧圆滑,善心与仁术兼具,如水势善利万物,流动生辉。

另一个故事,与《九成宫醴泉铭》有关。太宗与长孙皇后在九成宫避暑时一起散步游览,走到西城背阴处时,突然发现有一处的泥土异常湿润,太宗便拿起手杖朝此处试探深插,不多久便冒出了泉水,帝后二人十分欣喜,于是太宗特命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刻《九成宫醴泉铭》,以作纪念。

那时是贞观六年(632 年),帝后二人,都还比较年轻,太宗拿手杖探地泉的举动,很有几分年少轻狂气,长孙皇后欣然同乐,宛然童心未泯,意趣相投。

史书中的长孙皇后,是工作状态,所以庄重严整、兢兢业业;《春游曲》中的长孙皇后,是休闲状态,所以调花赏春、潇洒风流。前者为皮,后者为骨,故而即使是正史中的长孙皇后,于端庄典雅之外,时时也可以窥见那一点圆滑活泼的聪慧。

所以归根到底,其实还是诗如其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知名。

这是魏晋风流的光艳活泼,同时又跳动着初唐时期的青春热情。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