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三国:东汉暴发户教你如何称帝
  4. 第22章 各自筹谋
设置

第22章 各自筹谋(1 / 1)


“骑兵?尚有多少人马?”一人抚须问道。

此人官至汉中太守,名叫苏固,扶风人,年约四十。

“一百来骑。”赵嵩拂了一下袖子。

苏固略想道:“人马不多,从何而来?”

“扶风,原是左将军皇甫坚寿部下的一名司马。”赵嵩说道:“因讨董失败,引兵来汉中。”

“从家乡而来。”苏固心中一喜:“可令为首之人先入城,让他前来与我相见。”

心里却想:如今天下大乱,匪寇众多,还是小心为妙。

“诺。”赵嵩作揖离去。

片刻,只见他领着一名将领进来,那将领抱拳一拜:“太史慈拜见太守。”

苏固双手扶起:“太史司马,不必多礼,你等之事,我已听说,董卓祸乱朝纲,我欲伐之,怎奈汉中匪寇横行,实在无法抽身。”

略顿又道:“太史司马,接下来,有何打算?”

太史慈拱手道:“愿随太守讨伐匪寇。”

“你原职为司马,”苏固略想道:“现任你为都尉,掌管郡内骑兵。”

“诺。”

三人商议一番后,苏固令太史慈引兵进城。

长安城东,一处堡垒内。

董卓举杯大喝,待到酒尽时,用手抹了嘴角残酒:“韩遂围攻雍县已有二十余天,今又增兵一万,诸位,如何看待?”

“议和。”李儒放下手中酒杯说道。

“议和?”董卓眉心一皱:“如今马腾战死,恐怕此事难成。”

“相国,可派人到金城策反当地势力,令韩遂首尾难顾,雍县久攻不下,后方叛变作乱,如此一来,必定向我军求和。”

李儒说道:“届时,相国可借坡下驴,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超为伏波将军,恩威并施,雍县则解。”

董卓大笑:“此计甚妙。”

话音刚落,一名卫兵进来跪拜:“报,徐将军兵败函谷关,雒阳失守。”

“什么?”董卓转喜为怒:“雒阳兵马尚足,本相有令,只守一月,不许出战,何故仍败?”

说罢,竟将酒杯掷于地上。

“兵败函谷关?”

刘艾略想便道:“好一招引蛇出洞,想必是叛军放弃雒阳,引兵攻打函谷关,徐将军怕归路被断而出兵相救。”

董卓闻言,怒气渐消:“即便如此,我军尚有精兵一万五千,怎能说败就败?”

李儒说道:“若是叛军半路设伏,我军岂能不败。”

董卓眉心紧皱,片刻才道:“徐荣现今何处?”

卫兵拱手一揖:“徐将军兵败之后,引军驻守新安。”

“关东叛军是否进攻新安?”董卓继问。

“叛军夺取函谷关后,引兵退回雒阳。”

“知道了,下去吧。”

董卓见得卫兵离去,又道:“雒阳已失,诸位,接下来,如何应对?”

“叛军夺关后,驻兵于雒阳,如今按兵不动,只怕是粮草不继。”

李儒抚须道:“叛军供粮者有二,其一,冀州韩文节,其二,南阳袁公路,相国可书信给二人,陈述当中利害,以离间之计瓦解叛军。”

董卓闻言,颔首道:“此计可行。”

“不过,我军还需两手准备,若是离间不成,待到韩遂退兵后,可让牛将军引兵驻陕县。”

刘艾拱手道:“东可支援黾池,北可驰援安邑,如此一来,长安无忧也。”

“不错,如此甚好。”董卓大笑:“牛辅去陕县后,雍县由谁来驻守?”

“董将军两日后便到黾池,可调徐将军回扶风,驻守雍县和美阳。”

刘艾说道:“至于陈仓的叛军,我军只需围堵便可。”

他口中的董将军指的是董越。

董卓颔首道:“传令下去,就依你等之计行事。”

十日后,韩遂得知金城叛乱,大为震惊,急忙向牛辅请和。

牛辅早已得到董卓的指示,便欣然接受,并传达朝廷任命。

拜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超为伏波将军。

韩遂心中大喜,率军回金城。

马超随军离去,回顾雍县,心有不甘,却又带无奈。

又过十日,徐荣引兵到了扶风,接管雍县和美阳。

自从兵败函谷关后,部曲只剩六千余人,其中骑兵占了一千。

到了长安后,却给董卓当面责备,事后给他增兵四千,合计一万兵马。

徐荣率军五千守雍县,赵岑引兵两千驻美阳。

李蒙领军三千去陈仓,接管郭汜的职责。

不久之后,李蒙觉得背靠汧水扎营,对于大军多有不利,若是陈仓叛军袭击,必定无路可退。

于是,便下令撤军过河,到对面建寨驻防,如此一来,陈仓周边再无董军。

陈仓,县府内,左右各坐数人。

“孙校尉来信,董贼兵败雒阳,退至长安,数日前,自封为太师。”

“在此期间,毁五铢,铸新钱,百姓不愿使用,导致市场紊乱,物价飞涨。”

皇甫政说道:“如今长安城内人人怨之,董贼以此为由,胡乱抓人,没收财产,引发大量冤案。”

“朝中大臣对此多有不满,诸位,如何看待?”

皇甫郦作了一揖:“如此胡作非为,乱杀无辜,终有一天死于非命。”

“长史所言极是。”

皇甫政望向一旁的少年,又道:“敌军撤至对岸,陈仓周边再无贼兵,雍县失守后,太史司马等人下落不明,我欲派人到汉中寻访,孝直,觉得如何?”

法正拱手道:“汉中苏太守乃扶风人,主公以正义之师守卫右扶风,作为土生之人必然心存感激,主公可书信与其结交,相托于其寻找太史司马。”

“不错,书信内容就由你为我代劳。”皇甫政喜道。

河南尹,雒阳。

自从联军击退董军后,颍川名士相继投奔袁绍。

前有辛评、辛毗兄弟,后有荀谌、郭图。

更有张杨、于夫罗引军一万前来相投,一时之间,袁绍声望甚高。

在此期间,却有一人选择投向曹操,此人姓荀名彧,字文若。

曹操出营相迎,心中大悦,执着荀彧之手:“此乃我之子房也。”

说罢,便任命荀彧为参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