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国史一本通
  4. 第十一章 由衰而兴——现代
设置

第十一章 由衰而兴——现代(1 / 1)


封建王朝虽然被彻底推翻了,可中国人民的苦难并没有随之结束。列强瓜分、军阀混战、日本侵略……数不清的痛苦和磨难仍然缠绕在中国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上。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乱之后,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了起来,建立了新中国,中华大地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西方列强在欧洲作战之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先是借口对德宣战,派兵强占了德国控制下的胶州铁路和青岛。随后,它又向袁世凯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最后,日本向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政府提出了独占山东的要求。

上海工人、学生、市民团结一致举行“三罢”大游行示威一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对战败国的和约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中国提出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一切被日本夺去的权利,但要求遭到了拒绝。北洋军阀政府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到国内,举国愤怒。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十多所学校的数万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高呼“誓死争回青岛”、“还我山东”、“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会后进行游行示威。学生们的行动惊动了京城各界。北洋政府派出警车前来阻止游行,但学生们仍继续前进。

游行队伍来到曹汝霖家所在的赵家楼胡同时,曹家大门禁闭。曹汝霖躲到了小储藏室中,章宗祥则藏在地下锅炉房中。学生将大门撞倒后蜂拥而入,找到了章宗祥,将他痛打了一顿,后来又放了一把火烧了赵家楼。尾随学生的警察趁机逮捕了32名学生。

消息传出后,北京众多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纷纷罢课,发出通电表示抗议,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天津、长沙等城市的学生也开始纷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以声援北京学生。这场爱国运动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没几天,西安、济南等地的学生也都罢课游行。6月3日,上海的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六七万工人联合举行了政治大罢工。上海的“三罢”运动,迅速地影响了全国20多个省、150多个城市,形成了全国性的各行各业共同参加的爱国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全部被捕学生,撤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并且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时期。各个军阀都有自己的地盘,独霸一方,相互混战。段祺瑞内阁成员合影在众多军阀之中,北洋军阀势力最为强大。北洋军阀又分为直系和皖系。直系以冯国璋为首,是亲英美派,占据直隶、江苏、江西和湖北;皖系的头子是段祺瑞,底盘主要是在安徽、山东、浙江和福建,并且控制了北京政府,他们以日本为后台。

当时担任大总统的是黎元洪,段祺瑞任国务院总理。两人上任不久,就开始发生矛盾。段祺瑞觉得,黎元洪没有地盘和军队,能当上总统全是靠他帮忙,所以他根本不把黎元洪放在眼里。而黎元洪也对段祺瑞的霸道作风非常反感,不愿在段祺瑞的控制之下做傀儡总统。时间长了,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由于他们两人一个在总统府,一个在国务院,因此人们就把他们两人的矛盾称为“府院之争”。

后来,两人因为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矛盾激化起来。1917年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3年。美国一直在一旁观战,没有参战。这时,美国突然决定对德宣战,准备加入协约国,希望中国与美国一同行动。但是,日本却担心美国会利用中国参战捞到好处,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鼓动段祺瑞对德宣战。美国一看日本这样,也改变了主意,又主张中国暂时无须对德宣战。黎元洪担心如果中国参战,段祺瑞的权势就会大过自己,所以他倾向于不绝交,更不参战。国会的议员们也多数支持黎元洪的主张。于是,段祺瑞企图使用武力威胁的手段来对付反对势力。他召集了各地皖系督军向黎元洪和国会施加压力。他还雇了一批流氓、地痞组成请愿团,控制国会,逼迫议员同意参战。许多议员都对段祺瑞的流氓做法不满,纷纷提出辞职。

黎元洪见段祺瑞的气焰受到了打击,就在英美的支持下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咽不下这口气,跑到天津筹备组织临时政府,并唆使皖系和奉系军阀独立,准备以武力推翻黎元洪。黎元洪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邀请张勋进行调停。

张勋是清朝的旧军官,思想守旧又反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全国人民都兴高采烈,把象征着清朝顺民的辫子剪掉,可张勋却始终不剪,始终想要找机会把已经倒台了的清政府再扶起来。袁世凯建立“洪宪帝制”遭到唾骂以后,张勋大肆招兵买马,扩展自己的军队,企图等袁世凯死了以后,自己扶植溥仪重新建立清王朝。由于张勋的军队穿着民国的军装,脑后却拖着长长的辫子,因此人们都把张勋的军队称作“辫子军”。

府院之争以后,黎元洪害怕段祺瑞闹兵变,就邀请张勋到北京进行调解。张勋见机会来了,非常高兴,但他又有自己的一番打算。他要搞复辟,并不害怕黎元洪,却十分担心握有军权的段祺瑞。因此,张勋接到黎元洪的邀请后,首先到天津拜访了段祺瑞。段祺瑞也想利用张勋的力量赶走黎元洪,就对张勋表示,只要逐走黎元洪,解散国会,他不反对复辟,并且还可以保证各地的皖系军阀会为他提供武装力量。

1917年7月1日复辟时的溥仪(朝服像)于是,张勋就率领5000人的辫子军来到北京。到了北京后,张勋立即向黎元洪下通牒,让他在4时内解散国会,否则各省的督军将自由行动。黎元洪这才自己尝到了苦果,只好在6月13日宣布解散国会。随后,张勋立即派人到清宫迎接清朝废帝溥仪。1917年7月,在张勋的策划下,紫禁城的养心殿里举行了复辟大典,溥仪再次地登基为皇帝。

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各地报刊纷纷登出文章斥责张勋。孙中山也发表了《讨逆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讨伐张勋,反对清室复辟。而段祺瑞最初支持张勋复辟也只是为了借张勋的力量驱逐黎元洪。现在他目的已经达到,就组织了“讨逆军”,进军北京。北京的辫子军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打败。溥仪又一次宣布退位。复辟经过了短短12天就宣告结束。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出任国务院总理,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大权。他正式对德宣战,并与日本勾结,通过借款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他还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准备建立起独裁统治。百姓的苦难越来越深,军阀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过几次斗争,都先后失败了。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五四运动以后,各种新的思潮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最早的共产主义者,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就是这些人的代表。他们创办刊物,宣传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后来,这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聚拢在了一起,开始准备筹备建立政党。从1920年开始,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在各地涌现。

1921年7月23日晚上,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来到了上海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12人,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另外,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也出席了会议。李大钊和陈独秀因为有事没有到会,陈独秀派了包惠僧做了他的代表。大会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和周佛海记录。

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商定,为了不被反动势力发现,大会要经常更换地点。7月30号,会议在望志路10号进行,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进门张望一下后,说了句:“对不起,走错了”,就慌张地退了出去。参加会议的代表立刻提高警惕,迅速离开了会场。果然十几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钟之后,法租界的巡捕就包围了会场,他们把屋子翻了个乱七八糟,但什么也没翻出来。

经过了这次风险,大会被迫终止。但当晚代表们又商议决定:将第二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第二天是个阴雨天,代表们来到嘉兴上了船,天就开始下起了雨来。远远望去,船上就好象坐着一些文人墨客在一边欣赏着湖上的雨景一边吟诗作对,但实际上,那却是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商讨中国的未来。

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会议讨论了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基本任务,通过了党的纲领。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局,推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工人罢工达180多次。但是,1923年2月7日,陈独秀像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了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只靠工人们的赤手空拳,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不断遭到失败。段祺瑞夺取国政大权后,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护法”旗号,向北洋军阀进行讨伐,但不久就失败了。后来,孙中山又起用了老部下陈炯明领导的粤军,重新组织军队,开始了第二次护法斗争。可是,正当孙中山四处奔走,组织北伐军,准备亲自率兵北上的时候,陈炯明竟然发动叛乱,想要阴谋杀害孙中山,拥兵自立。陈炯明叛变是孙中山遭受到的一次最痛苦的失败。他最伤心的是,断送革命大业的竟是他亲手培养起来的陈炯明。究竟谁才是革命真正可以依靠的对象呢?孙中山苦苦地思索着。

就在这时,共产国际的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找到了孙中山。他们都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表示钦佩,并且认为,要想革命不能依靠军阀打军阀。他们还指出了国民党组织混乱、作风不正的毛病。孙中山听了非常赞同,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与苏俄合作,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并且整顿和改组国民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不久,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广州召开。在参加会议的165名代表中,共产党员占了14%。会上,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从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各革命阶级联合的组织。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后来,为了培养革命的武装力量,孙中山在广州黄埔成立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又建立了军队,精神为之一振,就开始准备北伐,实现打倒军阀,统一全国的理想。

国共合作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就在孙中山准备下令北伐的时候,北洋军阀冯玉祥在北京发动了政变,掌握了北京政权。冯玉祥主动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同商议统一全国的大计。孙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英勇作战中山受到邀请后非常高兴,决定放弃武力北伐的计划,北上与冯玉祥共商国是。

可不久,张作霖就与段祺瑞勾结起来,排挤了冯玉祥,共同执掌北京政权。1924年12月,孙中山抱病抵达北京。在与段祺瑞和张作霖商谈无效后,孙中山于1925年3月在北京病逝。

孙中山的逝世使广州的国民党内部出现了权力真空。蒋介石趁机夺取了国民党的军政大权。1926年6月6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誓师典礼后,分三路出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的战争开始了。

北伐军受到了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迅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们在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支持下,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打败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四十多万军队,攻占了武昌、南昌、九江、福建、浙江等省,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与此同时,共产党也在长江各省领导码头工人和海员向英租界发起进攻,不久,英国政府被迫将汉口和九江交还中国。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1927年3月,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上海工人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上海市特别临时政府。

但是,随着北伐的顺利进行和工农革命运动在各地的蓬勃发展,共产党的组织迅速扩大,这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和蒋介石的不满。1927年3月,国民党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反共清党。随后,蒋介石指使白崇禧在上海发动政变,占领上海总工会会所,逮捕了共产党员和工人1000余人,又对上海共产党员和群众进行屠杀。仅三天之内,就有300多人被杀,几千人失踪。蒋介石踩着共产党员和群众们的鲜血,走上了独裁的统治道路。不久,汪精卫也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下令驱逐、逮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就这样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总结教训,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把中国革命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南昌起义就是这个新阶段的开端。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发动了南昌起义。起义队伍奋不顾身,猛烈冲击,只用了4个小时就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起义胜利后,以共产党为核心的革命委员会迅速组织起来。国民党知道后大为震惊。蒋介石急忙调兵遣将,准备扑灭革命的烈火。面对优势的敌人,起义队伍主动撤离了南昌,进一步南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认为中国革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革命目前的内容仍然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会议还决定在基础较好的地方发动秋收起义。

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他指挥部队兵分三路取道浏阳向长沙进发。但不久,由于敌人反扑,起义遭到挫折。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粤边农村进军。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毛泽东在作报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10月底,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的茨坪,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后来,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后南下的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又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起义军队伍来到井冈山后,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地方武装和各级政权。经过了半年的艰苦努力,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在建立根据地的同时,毛泽东注意总结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做出了理论性的概括。

后来,各地其他起义部队也相继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已经开辟了15块根据地,红军发展到了近10万人。星星之火真的发展成为了燎原之势。

1928年,正当国民党军队不断向北进发的时候,北洋军阀政府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张作霖开始慌张起来。张作霖本来是奉系军阀的头子。他以日本为后台,控制了东北三省。1926年张作霖趁段祺瑞下台之机,占领了北京。但是,他虽然把日本当作靠山,却又不是很听话,有时还与英国和美国勾勾搭搭,给予英美在东北的一些特权。这样,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关系就开始恶化了。

宣布东三省易帜时的张学良眼见北伐军就要打到了北京,日本人见张作霖已经靠不住,就企图取代张作霖,直接控制中国北方。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专列返回奉天(今辽宁沈阳),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张作霖死后,他的长子张学良于6月17日从北京秘密返回沈阳。日本人趁张学良为张作霖发丧之际,向张学良施加压力,怂恿张学良在东北策划独立,建立一个在日本控制下的独立王国。张学良早就知道了日本人想独霸东北的野心,他见日本人这样狂妄无理,非常气愤,将他们痛斥一顿,双方不欢而散。

就在这时,国民党的北伐军已经占领了天津和北京,除东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统一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之下。8月9日,蒋介石派特使来到奉天,劝张学良把代表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青天白日旗,归顺国民党政府,实现全国统一。

张学良早就十分渴望能够摆脱日本人的统治,全国实现统一。因此,在国民党的号召下,他派出三人代表到北平与国民党谈判,商议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等问题。在北平,东北代表提出了“南京政府承认东北三省自治”、“享有人事及其他支配权”、“南京势力不能直接伸入东三省”等作为易帜条件。经过两个月的往返交涉,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10月8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决定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10日,张学良在沈阳正式就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顶住了日本的压力,毅然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当蒋介石集中力量进攻红军的时候,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军队却加快了战争的步伐,寻找各种机会准备发动战争。蒋介石认为: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挑衅不断退让。

1931年9月18日晚22时20分,日本驻守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命令守备队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近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又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后,日本迅速向沈阳增兵。他们以此为借口,猛烈攻击在北大营驻守的中国军队,并进攻沈阳。

九一八事变沈阳守将发急电到南京请求指示。南京回电说这只是日军的挑衅行为,为避免事态扩大,绝不抵抗。消息传到沈阳后,大部分军队都执行了“不抵抗”的命令。一夜之间,沈阳就沦陷了。张学良接连十几次致电南京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都没有批准他的请战要求,只说:“要等准备好了再干,一切事先从外交解决。”

第二天,南京政府正式向当时的“国际联盟”提起控诉,希望“国际联盟”对日军的行为进行干涉。但“国际联盟”没有回应。几天之后,安东、本溪、营口、牛庄等地也相继沦陷。

与此同时,日军向长春发动总进攻,中国守军奋勇抵抗,但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还在从中央到地方一层层地不断下达,吉林军不得已撤退。当日晚22点,长春陷落。

1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黑龙江,马占山将军拼死抵抗。18日,日军发动总攻。清政府没给东北军任何支援,马占山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只好撤退。

1932年1月1日,日本侵略军兵分三路向中国军队在东北的最后据点——锦州发动进攻。中国驻军三万人在国民政府不准抵抗的命令下,退入山海关内。2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开始了对3000多万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针,建立起十多处革命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蒋介石惟恐共产党势力发展,一心想消灭红军。1930年,蒋介石纠集十万遵义会议旧址兵力,开始对红军进行“围剿”。红军沉着应战,巧妙利用战机,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1933年9月,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之后,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亲自任总司令,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这时,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他们反对机动灵活的战术,认为要用阵地战取代游击战和运动战、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结果红军苦战一年,节节败退,终于未能打破“围剿”。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被迫长征。

红军从江西的瑞金和福建的长汀等地分两路出发。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西进,派出几十万军队前后夹击,红军以极大的代价突破重围,来到湘江以西地区,接着向贵州进军。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撤消了“左”倾分子的领导职务,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以后,红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变被动为主动。他们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转战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四渡赤水;随后,红军又出敌不意,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于6月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10月,两支军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省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走过了全国11个省。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没有粮食时就挖野菜,啃树皮,克服了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徒步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最终胜利结束长征,摆脱了困境,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

1935年,日本势力开始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时候,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在西北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全力“围剿”红军,两支军队的主要统帅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

张学良和杨虎城本来就对蒋介石在民族危机加深的紧要关头推行内战的政策很不满意。而且,张、杨二人在“剿共”过程中连吃败仗,丧失了很多兵力。蒋介石不但不加以支援,还对两支部队减发军费,取消被消灭部队的番号。张、杨二人对蒋介石的这种做法十分气恼。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不断对两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政策,希望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张、杨二人深受这种思想感召,开始主动与红军联系,休兵罢战,并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听到二人的抗日主张后,勃然大怒,将他们大骂一顿,并威逼二人继续进攻红军。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和杨虎城张学良与杨虎城见劝蒋抗日无望,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杨命令部队包围蒋介石所在的华清池,将蒋介石捉住。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立即通知红军,请红军代表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事变发生后,举国震惊。国民党内部立即分成了两派:以何应钦为首的一派主张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而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为首的一派则主张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接到张学良的通告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出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到西安调停,争取蒋介石抗日。

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等也抵达西安。三方于第二天上午,开始了正式谈判,宋子文代表南京方面,张学良和杨虎城代表西安方面,周恩来代表中共方面。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就下令囚禁了张学良,进而威逼杨虎城出国,不久就扣押杀害了杨虎城。

但是,全国的抗日要求已经越来越强烈,蒋介石不得不在实际上改变剿共政策,开始与共产党谈判。因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越来越严重。1935年,日本将魔爪伸入到我国华北地区,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许多企图控制华北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要挟,强迫国民党政府签定了《何梅协定》,夺取了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权。华北地区名存实亡。

随后,日本步步为营,很快就使北平和天津也完全处于包围之中。位于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已成为了北平联系内地的惟一通道。

7月7日夜里,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驻守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不久,日军就借口一名士兵失踪,企图连夜进城搜查,并要在全面反攻作战中,日军向八路军缴械投降求中国驻军撤出宛平等地。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了中国驻军将领的拒绝,日军立即包围宛平城。第二天凌晨两点,中国驻军将领怕将事情闹大,与日方协定,互派官员前往调查。但是,日本并没遵守协定,它趁中日交涉之机,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猛烈进攻。中国守军再也不能忍受日军的挑战,奋起还击。日军在一天之内连续进攻三次,全部被中国守军击退。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只有实行全面抗战,中国才会有出路。中共中央还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表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抗日战争终于全面爆发。

9月22日,国共两党正式建立第二次合作。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红军经过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党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1937年凇沪会战结束后,日军直逼南京,企图用武力迫使中国投降。12月9日,日军开始大举攻城。15万南京守城部队与日军交战三四天就全军溃败。守城总司令唐生智仓皇而逃,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谷寿夫师团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南京大屠杀拉开了序幕。14日,日军又在汉西门外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15日,日军将俘虏的南京军民9000多人押到上元门外鱼雷营边,进行了集体屠杀,仅有9人幸免遇难。16日,日军在下关煤炭港、鼓楼四条巷杀害中国人数万名。18日,在杀人比赛谷寿夫的指挥下,日军将被囚禁在幕府山的男女老幼五万七千多人,以铅丝捆扎,驱赶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射杀。一些躺在血泊之中但还能挣扎的人,都被用乱刀戳死,尸体被浇上煤油焚化,还有一些被扔进了长江。

这场屠杀进行了六周。日本人以“搜查中国逃散官兵”为由,随意闯入百姓屋子里烧杀抢掠,见到青壮年男子当场就开枪射杀。对于在战场上抓获的中国官兵,或是集体枪杀,或是挖坑活埋。他们用尽一切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害南京的军民。他们把人头砍下后,就挂在城外的铁丝网上。有人叫骂怒视,就猛锥他的眼睛,再用刺刀穿破喉咙。至于焚尸灭迹,奸杀妇女的事情更是经常发生。日本人为了取乐,甚至搞起了杀人竞赛。日本的报纸《东京日日新闻》上以“杀人记录超百人”为题,刊登了日本士兵手拿战刀准备杀人的照片。杀人最多的一个日本士兵,竟然一连杀了106个中国人。南京顿时尸骨遍地,血流成河。

在长达六周的南京大屠杀中,仅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中国军民就达19万人,零散被杀害能找到尸体的有15万人之多。中国军民在这次屠杀事件中遇害人数将近40万。这次事件日军手段之残忍,杀害的人数目之多,在现代战争中是罕见的。就连一个德国法西斯者在给德国政府做的报告中,也说日军简直就是“兽类的集团”。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南京大屠杀的两个指挥者谷寿夫和松井石根被判处死刑。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敌后日益壮大,引起了蒋介石的强烈恐慌,他又掀起了一股破坏国共合作的逆流。

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了“融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掀起了战时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针对这种情况以“有理、有利、有节”为斗争原则,坚决抵抗国民党军队,彻底粉碎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7月,新四军渡过长江,向苏北发展。蒋介石再次命令国民党军队向新四军进攻。新四军以少胜多,大破敌军。国民党见在苏北无法抑制新四军的发展,便蓄意消灭在皖南的新四军,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0年10月,国民党当局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的名义,打电报给朱德、彭德怀、叶挺,指责八路军、新四军自由扩充,吞并友军,限令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严词拒绝这种无理要求,揭露国民党的反共阴谋。同时为了顾全大局,共同抗日,他们答应将皖南新四军调到江北。

1941年1月6日至14日,新四军军部与所属部队9000人走到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7个师8万余人的重重包围攻击。新四军顽强抵抗七昼夜,终于因为寡不敌众,除了两千余人逃出包围圈外,大部分壮烈牺牲,一小部分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政委兼副军长项英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事后,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番号,将叶挺“交军法审判”。中共中央与国民党针锋相对,严厉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并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1939年3月,军部合影。重建军部。周恩来于1月18日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上写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悼词,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皖南事变的真相公布出来。

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残杀新四军的行为,遭到国内各方面的反对。国民党左派人士、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纷纷发起对国民党当局的抗议活动。英国和美国担心日本独占中国,也不赞成国民党发动内战。形势如此,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只能悄然收场。

抗日战争到了1941年出现了转机。日本侵略者见一时之间难以征服中国,就开始将战场转移到别的地方。

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动飞机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击沉击伤美国主力舰8艘、战斗机230架。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日本节节胜利,在半年的时间里就先后攻占了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控制了几乎整个东南亚。

日本投降(油画)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侵华

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投降书。1942年,美军开始了对日本的反击战,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44年,日本四面受敌,陷入被动。但日本并不甘心失败,从1944年6月开始,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猛攻,企图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以解燃眉之急。

就在这时,美军开始大规模进攻东南亚的日本占领区,并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1945年4月,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从敌后对日军发动了攻击,争取到了战略上的主动权,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全面反攻。8月6日,美国空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造成了40万人伤亡。8月8日,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击溃了日本关东军。8月9日,美国空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伤亡10万多人。8月10日,朱德连发七道命令,命八路军及所属部队向全国各地进发,迫使日军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被迫于10日下午通过瑞士正式向中国转达投降请求。消息传到中国后,举国振奋。人们四处燃放炮竹,狂欢庆祝。重庆的市民们骑着车敲锣打鼓,绕城相告。在上海,人们自发地上街游行,欢呼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胜利。抗日根据地接到消息后,迅速组织宣传队奔赴农村,传播胜利的消息。晚上,人们用木头棍扎成火炬,游行欢庆。

8月14日,日本最高首脑会议在日本皇宫防空室里举行,讨论无条件投降的诏书问题。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播发《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接受投降。9月9日,中日双方在南京举行受降典礼。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胜利结束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已是满目疮痍,人们渴望和平。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呼吁国共双方进行政治谈判,避免内战发生。

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延安机

场向欢送的军民挥帽告别迫于国内舆论的压力,蒋介石一面在美国的支持下加紧准备内战,一面大肆玩弄“和平”阴谋。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布中共无和平诚意,把内战的责任加到共产党的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他们就可以利用谈判时机,进行内战部署。

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民主,也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团结教育人民,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在重庆谈判期间,共产党为了顾全大局,主动作出让步,承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但要求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承认解放区部队及地方政权的合法地位等等。但是,国民党不肯承认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十一点意见,坚持要求共产党“放弃地盘,交出其军队”。为了向共产党施加压力,蒋介石还命令阎锡山在谈判期间向共产党解放区发动进攻。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下,共产党军队坚决打击来犯之敌,俘获了国民党大批高级军官,有力地加强了共产党在谈判中的地位。

经过43天的谈判和斗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蒋介石被迫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同意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但在解放区政权和军队这个根本问题上,双方仍未能达成协议。

1946年1月,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人员有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共38人。会议通过了有关国家宪法、政治、军事问题的一系列协议,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显示出人民要求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强烈愿望。可是不久以后国民党就把政治协商会议的精神破坏了。

1946年3月,国民党进攻东北的营口、本溪等地,5月攻陷长春,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国民党开始发动全面内战,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了。

内战爆发初期,由于敌强我弱,解放军一直处与战略防御阶段。到1948年时,中国共产党的实力已经增长到与国民党相当的地步,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当时,东北战场形势非常有利。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48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野战军70余万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了辽沈战役。10月14日,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开始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10万多守城的国民党士兵,锦州解放。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道路完全关闭。11月1日,野战军部队向沈阳市发动总攻。2日,将沈阳占领,歼国民党军13万人,俘获将级军官27人,高级军官66人。11月2日,解放军向营口市发起攻击,经过3小时的激战,营口被攻克,歼国民党军1.4余万人。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一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人。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在这次战役中,双方都集结了主力部队,规模之大是三大战役之最。蒋介石想在这里阻止解放军南进,派了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布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阵,并派兵团分别把守徐州四周各点,总兵力共80万人。解放军想在这里把国民党主力歼灭,也派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组成解放军总前委,领导作战。解放军还从华东、中原、华北各地方调来援军,总兵力有60万之多。战役共进行65天,人民解放军以13万人的伤亡代价,全歼国民党军55万余人,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此陷入了土崩瓦解的状态。

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役还在顺利进行时,北平、天津一带的国民党军共60余万人收缩兵力,企图通过海运南逃或向西退到绥远。刚刚打完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迅速挥师入关,与聂荣臻率领的华北兵团会合。当敌人发觉时,以北平、天津为中心的一条狭长地带已经被完全包围了。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攻克天津,负责守卫华北的傅作义被困在北平。他考虑到北平是中国古都,市内古建筑和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就接受了解放军和平解放的条件。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了东北、华北大部分和华中部分地区,解放全国指日可待。

三大战役胜利以后,蒋介石被迫发表了求和声明,国共双方举行了谈判。但双方分歧太大,不久,谈判就破裂了。

1949年4月20日夜里,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强渡长江,向南京发起总攻。4月23日,解放军攻进南京,在总统府插上了解放军的军旗,结束了蒋介石和国民党22年的统治。蒋介石从此退出大陆,撤到台湾。到1950年,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全部解放。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事宜,决定将新中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北平该名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由180人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同时选举了由63人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月1日下午两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就职,并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当天下午,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会集,参加开国大典。下午3点,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在国歌的旋律中按动电钮,亲自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海、陆、空三军队伍和群众们的游行队伍。这一天的夜晚,礼花齐放,灯火通明,北京各界人士都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共同分享着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庆典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25分才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对国际局势和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中华大地开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纪元。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