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
  4. 第10章 挟技香港2
设置

第10章 挟技香港2(1 / 1)


杨官璘却不知道,王根的热情却另有一番“心思”。

原来王根有一个妹妹,与杨官璘年纪相仿。她见杨官璘眉清目秀,且聪慧异常,料定他非池中物,不觉芳心暗许。王根如何不知道妹妹的心思?于是想方设法给妹妹牵线搭桥。今天杨官璘“自投罗网”,真令王根喜出外望,忙叫来妹妹将杨官璘住的房间打扫干净了,安顿好这位未来的棋王。

次日清晨,杨官璘信心百倍地来到天虹游乐场,摆下棋坛招揽生意。可一整天过去了,竟无人问津。

杨官璘意兴阑珊,垂头丧气地回到王根的家。王根见他气色不好,料知是吃了闭门羹,便安慰道:万事开头难,不要急,慢慢来!

杨官璘虽是东莞有名的乡下棋王,在广州棋坛上也小有名气,但要在香港混碗饭吃,谈何容易?他为人憨厚老实,不善于辞令,又没有圆滑的交际本领,哪里有人来捧场?有时摆下棋摊,却常常“博”不到钱,这样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杨官璘只好勒紧腰带,饿得面黄肌瘦。他深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由得仰天长叹道:“难道棋手真是没一点出路么?我真的要被姐夫说中吗?”

生活的困苦压得杨官璘透不过气。

大凡闯江湖的棋手,都懂得生财之道。他们或让子,或以江湖残局为诱饵,使棋客上钩中套,从而赚点小钱。但杨官璘却从来不这样做,他既不让子,又不设巧局、布陷阱,骗人上当,而是老老实实地对弈全盘。他半天下一盘棋,花费时间,耗尽精力,这样虽然不停地辗转于天虹游乐场、先施游乐场、修顿球场等地,但一天赚不了几个钱,不要说养家糊口,就是养活自己都很困难。

正当杨官璘一筹莫展时,李志海、曾益谦两个挚友也先后来到香港以棋谋生。由于杨官璘落脚于王家,于是他们二人也成了这里的常客,这给杨官璘带来莫大欣慰。有时曾益谦出去摆棋,杨官璘就和李志海在家中对弈,苦练棋艺。有时三人一同拆局,晚了就挤在这张窄床上一块睡。由于后来三人均成一代棋王,于是,王根家这张床也就被人戏称为“棋王床”,从而在弈林史传下一段佳话。

尽管杨官璘日后成就最高,但在当时,他的水平却是最低的,比“九龙三剑侠”的黎子健还低一点。

但杨官璘钻研棋艺却最为勤奋刻苦。

后来曾益谦常对人说起在香港这段温暖而苦难的经历。他说:“有时我与杨官璘、李志海上街溜跶,我跟李志海看热闹、聊大天,可杨官璘却在想棋,跟他说什么,常常牛头不对马嘴。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象棋,没有玩乐!”

为拆一个棋局,杨官璘常常是不吃不喝不睡,不吃透绝不肯罢休。如有什么心得,就随时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又摆棋一一修正。倘若发现什么纰漏或错讹,则又反复拆子,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杨官璘、李志海、曾益谦也常在一起拆棋。杨官璘是一丝不茍地拆,而曾益谦拆一会就歇了手,说没心思了,先放着吧!李志海则更为轻巧,说:我不用拆了,你们拆通了告诉我就行!李志海确实聪明,杨官璘有时拆了几天才拆出来的棋与他商榷,李志海往往一点即明,收效奇快。李的聪明令杨官璘佩服羡慕不已。同时,这也更激起了杨官璘勤学苦练的念头。他坚信,在通往弈林的道路上,也许需要有天才般的顿悟,但更需要千锤百炼的功夫积累!

“我不聪明,下棋靠的是笨功夫。”后来杨官璘也常对人这样说自己。

但这并不是说杨官璘下棋真是靠“笨功夫”,这只不过是他的自谦之词而已!试想想,如果杨官璘在象棋上没有过人的天才,他怎么可能会成为一代宗师?!

但在1950年时,杨官璘以还只能靠摆棋摊或者与一些棋迷下棋挣上两餐饭吃,其技艺还是徘徊在一流棋手之外。

一日,杨官璘跟往常一样,又来到天虹游乐场摆棋摊。坐下没过多久,一个叫白乐奕的香港棋手上来搦战。

叫白乐奕号称“二世祖”,其棋艺介乎于一、二流之间,香港当地能胜他的人已不多。他和杨官璘讲好价后,便坐下博弈起来。

白乐奕起先没把貌不惊人的杨官璘放在眼里。暗想一个从大陆来的乡下仔,能有几分能耐,还不是手到擒来?没想到棋过三招,白乐奕就发现来者不善。杨官璘虽开局平平无奇,但行棋却如剥丝抽茧,几乎滴水不漏,密不透风,无懈可击。半个小时后,白乐奕不敌败北。

白乐奕输了棋,嘴上却不服输,说:“你不过是功底深厚些罢了。要论布局,你是绝对不能胜我的。如果你在布局上再不改进,遇上一流棋手你还会吃亏!”旁观者哗然,纷纷说这个人输了棋还不服,死要面子!

杨官璘却听得悚然一惊,白乐奕此语不正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症结所在吗?当下起身一个长揖,说道:“您这话是说到我痛处了,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受益不浅,非常非常感谢您!”

但又到哪里去学习高手的布局呢?最直接最有益的,当然是找高手对弈,但这要花钱。因为在当时,下棋都带有博彩的性质。除非入室弟子,外人找高手下棋,就要准备输棋付钱。而且对手越高,需要的对局费就越多。杨官璘虽在街边摆棋档,所赢的钱就大多用来与艺高者对弈,从中学布局,以至日不敷出,所以他的生活极其节俭,常常是一碗白饭加一碗清汤就解决了。

象棋,给杨官璘带来了欢乐与希望,也给他带来了苦恼与沮丧。

“生活从俭,学艺求精。”这正是杨官璘1950年在香港时的不二写照!

为了学得布局的真艺,杨官璘苦苦寻觅着良师。

早年,“粤东三凤”钟珍、曾展鸿、黄松轩三人共同研究出了有名的弃马陷车局。

这个开局法,据说是有“七省棋王”之称的周德裕最先使用的。

三十年代初期,周德裕挟技南来,和“华南四大天王”之首的黄松轩较量,周后手用此局法,但走到第九回时,黄松轩不敢吃对方弃马,退车回河头。因此那一次对局,尚未演变成“弃马陷车局”。

后来此局经过名手解拆,有一派意见认为红方虽然失车,但演变下去,炮打对方中兵后“钉死”对方“归心马”,局面极优,可操胜算。

但变中有变,正如杨官璘在1957年出版的《中国象棋谱》一书所说:“着法繁复而险要,一着之差,往往招致满盘俱败。”许多名手,研究多年,仍未得到结论。

在这一阶段,“粤东三风”曾展鸿、钟珍、黄松轩三人对此局作了进一步研究的开创者,终于将其完善。

那何谓“粤东三凤”呢? “三凤”的称号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里面还有着饶有趣味的几段逸事。

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州棋坛较早成名的有冯敬如、钟珍两人。1919年之后,黄松轩冒了出来,黄的棋艺较冯更为锋利,但和钟珍却各有特色。比较超脱的曾展鸿,对黄、钟二人的棋艺是比较倾服的,认为他俩均有自己的特长。为此,在二十年代前后的二三年间,要说广州有“棋界三凤”,则应是黄、冯、钟“三凤”,或黄、曾、钟“三凤”。但当时由于棋界还处于街头活动,所以还未形成冠名称誉的气候。

1924年广州的“翩翩茶室”开办,棋人们有了比较适舒的聚会场地,有了冠名的条件,但“三凤”之名仍未出现,倒是有“三宝佛”的冠名,而且是黄、冯加上后来加入的“翩翩茶室”李庆全。此时“三凤”之名亦尚未传开,但在广州的众多棋手中,给曾展鸿有鲜明印象且棋艺不俗的有黄、钟两人。

曾展鸿是个商人,常因商务往来于京、津、沪等地,且常利用商务之便,以棋会友。在天津,他和张场醑、唐瑞人等知名棋手对弈,以压倒之势击败了名棋手李伯猷等。在上海,他和“象棋总司令”谢侠逊等交流了棋艺,虽然是平手,但可看出曾的棋艺在上海棋人中的地位。更因为曾和谢都有文化,比较说得来,在谈起广州的棋界时,曾提出“黄、钟两人不可轻敌”的说法,作为谢来说,有了南方曾、黄、钟三位好手的印象。

1928年2月2日,谢侠逊“就职”为“象棋总司令”,任命各路“诸候“时,其中有黄和曾,而没有钟,主要原因是钟是江湖棋客,形象不佳。1929年2月2日,“象棋总司令部”一周年纪念,谢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提到“粤东三凤”(广州黄松轩、钟珍与香港曾展鸿)。这是“粤东三凤”在报上公开出现,是正式形成之标志。

“三凤”冠名形成后的三年时间,也就是1931年,广东举行棋赛,知名度较高的如黄松轩和曾展鸿对比赛抱超然态度,钟珍则在安南未回。后来黄松轩被棋友们说服并参赛,最后获得省赛第一名,而跻身“四大天王”之列。所以从1931年起,华南棋界成了“三凤”和“四王”并存时段,除黄拥有两个冠名外,而曾和钟则始终以“三凤”中的“两凤”而知名。

这“粤东三凤”在中国象棋史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松轩(1888年-1940年),象棋名手。又名永高,广东南海人。迁居广州。抗日战争爆发后居澳门。他自幼学棋,经清末“解粮官”戴良传授,以擅长中炮盘头马攻杀勇猛。1921年前后当他战胜广州棋王李桂,高州棋王许容斋,香港棋王郭乃明(1923年)以后,名声大著,与钟珍、曾展鸿并称“粤东三凤”。

1931年12月在“广东全省象棋比赛”中以高积分获得冠军。曾与周德裕对弈二十余局,功力悉敌。同时又与卢辉、冯敬如、李庆全并称“广东四大天王”。1938年全家迁居澳门,仍与棋友对弈。1940年黄松轩患痢疾,竟以病剧不治逝世.

黄松轩棋法,以雄悍著称,中炮局更有雷霆万钧的势力,走着大刀阔斧,凌厉迅速,对手每感抵挡不易。无怪华东谢侠逊氏,誉他的中炮局,为全国的第一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