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部署了指尖项目的各项发展策略后,江辰与他的室友们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聚会相谈甚欢。
随后,他告别了金鳞,踏上了回家的路。
自从星辰S3智能手机投入市场以来,其订单量和发货量便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
这款产品的热销程度远超预期,让公司上下都为之振奋。
在此期间,以GP公司为首的一众竞争对手,起初还固执地认为星辰S3只是采用了库存芯片的改版产品。
它们一直试图通过贬低其性能来打击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初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而后江辰在发布会上的许诺生效了,消费者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订单发货非常迅速。
之后它们联合了多家亲外网络势力,在各大平台上散播关于星辰S3的负面信息,试图混淆视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星辰S3的销量数据不断攀升,每周都会公布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数字。
越来越多的数据披露彻底将负面信息击溃。
当江辰决定启程前往冰雪国时,星辰S3的销量已经接近了800万台这一惊人的数字。
这一成绩不仅远远超出了公司的预期,也让那些曾经质疑和贬低星辰S3的竞争对手们哑口无言。
显然,这庞大的销量不可能仅仅是通过提前囤积芯片就能达到的。
根据芯片行业内部专业人士的透露,星辰似乎无法从几家大型芯片代工厂获得足够的芯片供应。
新兴的小型代工厂又难以提供如此巨大的产能,这样的背景让人们对星辰的芯片来源产生了更多的猜测和疑惑。
有人开始猜测,星辰是否拥有自产芯片的能力?这个问题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在此期间,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的视频引发了公众对于星辰芯片来源的更大兴趣。
这个视频由一位名叫杨工科技的手机维修师傅发布。
他以其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手机维修领域享有一定的声誉。
当指尖手机兴起后,杨工科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
他通过分享手机维修技巧、科普手机知识以及发布各类手机拆机视频,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
当星辰S3发售时,杨工科技也毫不犹豫地进行了预购,并在第一时间录制了拆机视频。
这个视频一经发布,便如同投石入水,在短视频平台上激起了层层涟漪,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视频的主角,是一台全新的星辰S3手机,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等待着被拆解的命运。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杨工。”
熟悉的声音从视频中传出,为观众带来了期待已久的内容。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星辰新发售的S3手机的拆机视频。大家最关心的芯片问题,或许可以通过这个视频找到一些答案。”
杨工在开篇简短地介绍了视频的主题,紧接着便开始了他的拆机工作。
他一边打开全新的外包装,一边解说
“这台星辰S3手机,我还没来得及体验它的功能,就迫不及待地为大家带来了拆机视频。
说实话,看到它这么精美的外观,我还真有点心疼。不过,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我还是决定这么做。”
他继续道
“从外观上看,星辰公司在这款手机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据我了解,他们在手机外型方面也新注册了不少专利,能看出来星辰在打造产品这方面非常追求完美。”
随着杨工熟练的操作,星辰S3手机的外壳逐渐被打开,内部的构造也逐渐展现在观众眼前。
接下来,他将会为大家揭晓星辰S3手机芯片的真正来源。
“接下来,让我们正式进入手机的内部世界,探索星辰S3的构造之谜。”
杨工的话语一落,他的手指便轻巧地滑过手机背部,熟练地打开后盖。
随着他的动作,手机内部的构造逐渐显露在观众眼前,仿佛一幅精密的机械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手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一整块可触控显示屏,这是智能手机与用户交互的窗口。
主电路板,如同手机的“大脑”,承载着所有的核心功能,上面是各类电容,芯片,是手机运行的核心。
电池,为手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子电路板,协助主电路板完成各种任务,这上面主要是电池供电,摄像头,扬声器,听筒等辅助功能。
USB接口,连接手机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以及上盖下盖,保护着手机内部的每一个零件。
“这就是星辰S3的全部内部零件了。”
杨工一边指着手机内部,一边为大家解释。
“在众多的手机厂商中,星辰无疑是在做工和用料上最下功夫的一家。
他们不仅自己掌握了所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在生产上也做到了尽可能自己生产。”
他进一步指出
“你们看,这块显示屏,就是星辰自家生产的,采用了全球领先的技术,电池,同样是星辰的杰作,同样是全球领先的技术。”
“不仅如此,即便是那些看似不那么关键的零件。
星辰也选择了自己研发技术,然后授权给供应链厂商生产的方式,确保每一个零件都符合星辰的高标准。”
杨工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星辰技术的赞赏和肯定,最后还小小的吐槽了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江神有完美主义者倾向,这种所有技术全部自己研发生产,或是授权生产的方式明显违背了商业利益。
不过可能在他看来,研发这种技术都是小问题,随便搞搞就弄出来了。”
“这可不是我瞎猜的,我有个好朋友,是他告诉我星辰的很多初期研发工作都是江神一手包办的。
他们这些研发技术人员只需要按照江神设定好的路往下走就行了。
当时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肯定不信啊,这么大的工作量,一个人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不过现在看起来,恐怕还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