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利农场的历史沿革
胜利农场位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部,东西辽河汇合处的中间三角地带。场部所在地,北距平齐线金宝屯火车站24公里,南距辽宁省康平县三家子乡35公里,西、北同科左后旗查日苏苏木、金宝屯镇为邻,场区四周与后旗原种场、平安乡、向阳乡接壤。居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交界处,系东大荒腹地。
胜利农场前身为劳改农场。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根据党中央1954年初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精神,1954年3月在这里勘测场址,劳改工作管理局责成东部劳改处会同科左后旗第四区和示范农场,组成建场筹备委员会。当年10月创建金宝屯机耕农场。
1955年初,拓荒者发扬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机械化优势,开垦这片芦苇丛生的黑土地。从此,俗称百里旱海、人烟稀少的“东大荒”处处炊烟升腾、生机盎然。
1954年10月至1958年底为劳改农场阶段。在党的“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指引下,边生产、边建设。曾关押改造罪犯4670人,其中近千名失足者成为新人。一个以农为主、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国营农场初具规模。
1959年初,上级决定由劳改农场变为就业农场,将原有罪犯调出后,从东部劳改系统调进新生就业人员及其家属,从劳动改造罪犯向改造就业人员过渡。此后的10年间,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畜牧业开始发展养禽生产,场办工业有了农机具维修、制砖、酿酒、粮米加工。文教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创办职工子弟学校,作业站建设医疗点。农场基本形成了百业俱兴的“小社会”。
1968年3月,农场实行军事管制。1969年初,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军区决定:全区劳改系统农牧场归盟市领导。哲里木盟革命委员会决定并实施了对金宝屯胜利农场体制的变动。遣散就业人员,调进大批知识青年、部队复员转业军人和招收当地贫下中农接替生产。当年农场经济仍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1969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全局性的动乱,冲击了生产和管理,农场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经营开始亏损。1971年农业生产回落到1955年建场初期水平,开始吃国家返销粮,1974年成了全盟农垦企业中的亏损大户。
胜利农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1975年初,盟委充实加强农场党企领导班子后,场党委面对现实,大胆领导生产。通过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
众运动,1976年开始出现扭亏局面。粉碎“四人帮”后,进一步促进经济建设,1978年彻底扭转了亏损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暖如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胜利农场和全国农村一样,1984年全面贯彻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经营体制,1223个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农业工人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连年获得大丰收。场办企业推广场(厂)长负责制,以合同制形式明确场部、基层企业、职工三者责、权、利关系,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企业经营成果显著。尤其在强化农业、发展饲养业、提高林业、巩固工商业的经营思想指导下,种养加、贸工农协调发展,步步登上新的台阶。
胜利农场连年获得粮食丰收
据《胜利农场场志》(1990年版)介绍:在党的各个时期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毗邻社、场支持下,胜利农场建场36年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总产值累计18182.1万元,盈亏相抵后净盈利861.8万元,上交税金1265.5万元,国家投资总额1187万元。回收总额2084万元,投资回收率为175.6%。精神文明建设,自1958年以来,场党委、管委、工会和群团组织受上级表彰奖励55次,1979年被国家农垦部授予农垦系统红旗单位和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进入198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胜利农场为农牧业生产建设成绩显著、多种经营成绩显著、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并授予胜利农场党委为先进党委。1980年被国务院授予在粮食生产中取得显著成绩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全场有14个单位被盟和盟农管处评为文明单位。1990年农场跨入盟级先进企业。
(以上由张立民整理)
二、胜利农场现状简介
胜利农场现隶属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下设农业分场7个,总户数3358户,总人口10028人。总土地面积1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4万亩,有林地面积8747亩。
胜利农场有中心学校、中心医院2个事业单位,有信用社、联通公司、邮电所、自来水供水站、供电所、胜利农场派出所6个驻场单位,个体工商户138户。
近年来,在新一届党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胜利农场社会各业得到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胜利新居”住宅楼、教学楼、幼儿园楼拔地而起;场区主要街道铺设了水泥路面,修建了排水设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硬化、美化、亮化;落实了危房改造政策,通过修建、翻建房屋,职工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结合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铺设大热管网,场部、学校、及部分商户、住户实现了集中供热。现代化农业建设初步成型,落实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通过拉电、打井、植树造林、修田间路、修排渠等项目建设,初步实现了耕地旱能浇、涝能排。2012年,农场风调雨顺,全场粮食总产达1.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职工群众安居乐业。
胜利农场职工住房砖瓦化率100%;电视入户率100%;电话入户率98%以上;自来水入户率90%以上;电脑入户率40%以上,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以上由胜利农场党委委员、副场长韩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