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难忘的知青岁月
  4. 序一 知青精神是我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设置

序一 知青精神是我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1 / 1)


当我知道一些当年上山下乡的战友在组织编写《难忘的知青岁月》,回忆我们在内蒙金宝屯胜利农场的生活时,我为他们的热心、真情感动。接到希望我写一篇序言的任务,我陷入了良久的思考,四十五年前知青的生活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有离家的不舍和奔赴远方的激情;到农场后当一名农场职工的艰难与成长;和知青战友们结下的友谊;当地农场老职工和贫下中农、复员军人对我们的关心、帮助……泪水、汗水、付出与收获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怎能忘怀?

“知青”是当年千百万年轻人共同的身份。每一个走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经历,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在我感悟知青生活时在问自己,几年的知青生活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一种独特的知青精神。我认为“知青精神”就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热爱集体、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十五年前,我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奔向农村。乘火车离开天津赴农场的情景我永远记忆犹新,火车要开的瞬间,很多知青和送行家长流下了牵挂的热泪。过一会后,知青们平静下来,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憧憬,没有抱怨和不满。当年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今天同龄的孩子们在父母身边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呵护,是什么精神支撑年轻的我们?在那个年代,青年们对信仰的忠诚,自然地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自然地把个人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祖国发出号召时会自觉地服从祖国的需要。

昨天我们还是城市的学生,当火车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时,我们就变成了农场职工。农场的生活是艰苦的:干农活、吃高粱米、玉米碴子饭,自己烧火炕,喝浑浊的水,春天经常刮黄色的风沙、冬季的严寒,对稚嫩的我们都是考验。说实话,当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想到还会有返城的这天,所以扎根农场一辈子的信念激励我们咬牙坚持。我们脸晒黑了、手上磨起了老茧、收工后累得直不起腰。有了这种锻炼和经历,使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对工作的勤恳、困难的克服、生活艰辛的承受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们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做工作的责任心,做事业的专注精神。

我难忘在农场的集体生活,一个屋住了二十多人,来自天南地北,朝夕相处,互相关心照顾。虽然知青生活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大家只要聚在一起还是十分亲,还有说不完的话。因为在那种特定的条件下,大家一同下地劳动、吃一锅饭、睡一个大炕,知青们互相之间就是亲人。这种经历使我们对集体的热爱自然地转化为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心和爱护。

当年农场的劳动是基于个人自觉的工作,没有工作指标、考核评估、物质奖励,甚至没有严格的考勤等规定。但知青的表现在今天可能难以想象:大家会自觉自愿把本职工作做好,没有人抱怨劳动的艰辛,没有人逃避枯燥单调的生活,也没有人计较报酬的微薄。因为,是一种报效祖国的责任和使命感,使甘于奉献的精神融入我们的行动中。

我们当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应该说经历了艰辛,见了风雨,但今天回想起来无悔无怨。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独有的历程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知青精神”使我们一生受益。

2013年11月3日,写于天津

(田惠光 女,1950年7月生,山东文登人。1968年8月参加工作,原金宝屯胜利农场二分场天津知青。芬兰Kuopio(库奥皮奥)大学公共卫生系公共卫生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公共卫生学博士,主任医师。1997年8月加入民革,现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副主席、天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