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历史的沸点(全四册)
  4. 第四十三章《历史的沸点Ⅱ》(7)
设置

第四十三章《历史的沸点Ⅱ》(7)(1 / 1)


潘岳:帅,原来也是一种罪

四月的洛阳城已是春意盎然,柳条抽青,和风徐徐,刚刚落过细雨的街道上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不少女子围拢在一辆车子旁边,其中既有大姑娘小媳妇,也有些中年老妇女同志,她们手拉着手使得车子艰难往前移动,为的是多看几眼心中的偶像,人群中不时传来“真帅”“好帅啊”这样的低语。

不用问,这是潘岳出行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女子一边追赶着他的车,一边将手中的水果争相投入车中,不一会儿车子便被填满了,“潘帅锅”又带着一车水果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的故事,真实记录在《世说新语》中。

潘岳,就是潘安,当时天下第一美男。

一直纳闷,女粉丝们为什么要用水果呢,难道是因为粉丝众多无法靠近,只能以此表达倾慕之情?还是要给偶像来点实惠的东西?也更加好奇,她们往里面投的是什么水果,这个史书没有任何记载,想必是桃子、李子、杏儿之类的小型水果,总不会是西瓜吧,她们断然不会让自己的偶像身上挂彩难堪。

同时代的左思搞得“洛阳纸贵”,潘安是否也会抬高水果价格呢?

不管怎样,美男子频出的西晋初期,迎来了中国粉丝经济的第一个高潮。

引发如此轰动效应的潘安到底美成什么样儿?史书里简单到只有三个字——“美、姿、仪”,外表美、气质好,但长相、身高等具体信息一概没有,这样惜字如金,或许是想留给世人足够的想象空间。

所以,可以尽情地想象,往能想到的最美样子去想。估计,潘安能够对得住后世对他的想象。

自西晋之后,历代对于潘安容貌的赞誉之词颇多,如“美如宋玉、貌若潘安”“子建才,潘安貌”“潘安再世”“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花惭潘岳貌”等,这些词语里说起“有才”总会变换许多名字,毕竟古往今来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实在太多,但说起容貌,似乎潘安这个名字就是最高标准。

不要低估洛阳妇女的审美情趣,潘安不仅仅是靠美色取胜,他和一般的“小鲜肉”不同,不仅有一副锦绣皮囊,更写得一手锦绣文章。

他从小便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史书称“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少年时他随父亲游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增长了不少见识。

成年后潘安到国家的最高学府——洛阳太学求学,本来可以靠颜值,但他偏偏要靠才华,他读书非常刻苦,再加上天资就好,于是,八个字诞生了——“陆才如海,潘才如江”,钟嵘在《诗品》中做出这样的评价,陆机是何许人也?西晋文学第一大家,“潘江陆海”,总是把两人放在一起说事,可见潘安文才已非同一般。

潘安就这样坚持走自己的路,搞得别人无路可走,颜值第一,文采一流,年纪轻轻,便如此优秀,这还让别人怎么活呢?

所以只要提起这个名字,不少人心里会涌动着五个字——“羡慕嫉妒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公元266 年,晋朝建国的第二年,颇有志向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决定来一次下田躬耕,这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天子躬耕在历朝历代都有,目的是以上率下,鼓励农民多多耕种。

但朝中大臣们却显得兴奋异常,天子难得一次的作秀,给了他们一个非常好的拍马屁机会,如果拍的能让司马炎感到很舒服,很可能从此一鸣惊人,进而平步青云。

刚刚二十岁的潘安,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以“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精神,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藉田赋》,搞得技惊四座,就连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也称赞该赋“陈义俊伟,措辞雄瑰”,文采出众只是一方面,关键这篇颂扬司马炎躬耕的马屁文章,拍得含而不露,火候也掌握得恰到好处。

“一鸣惊人”潘安做到了,但“平步青云”却和他没关系,相反他却因此文惹祸上身,朝中那些大佬,觉得一个太学刚刚毕业的毛头小伙长得帅也就罢了,居然写出这样的文章,如果让他留在朝廷,那以后皇帝的马屁他们还怎么拍。

最后的结果是,潘安挤赶出了京城,贬去河阳做了县令。

潘安离京,最痛苦的想必是那些女粉丝,生活中突然少了许多美好,关键是以后水果也无处可投了。

玉树临风,偏又才华横溢,“潘帅锅”拥有如此多铁粉太过正常,似乎发生一些风流韵事也在情理之中,风流倜傥本是这个圈子的标志,相互@ 的不是朝三暮四的登徒浪子,便是拈花惹草的多情种子。

但潘安在这方面绝对属于另类,对于女色,他似乎是个“绝缘体”,香气之中,视而不见,几乎一辈子没有闹过绯闻,如果用一句歌词形容他的感情生活,便是“一生只为这段情,一生只爱一个人”。

哪个女子会如此幸福呢?

她的名字叫作杨蓉姬,她的父亲杨肇是扬州刺史,也是当时的大儒士。杨肇和潘安父亲是世交,于是便从小便结下了儿女亲家,潘安与杨蓉姬有两岁之差,基本属于同龄之人。

潘安十二岁时两人便定亲,虽不能说是“娃娃亲”,但肯定是“媒妁之言”,不过潘安始终没有忘记这门亲事,在成为到处被追星的翩翩美男后,虽然身边的美女络绎不绝,且都怀着倾慕之情,但潘安完全能hold 住自己,只将一片痴情献给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未婚妻。“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中的这十六个字对潘安完全适用,大意为:“身边环绕的美女多如天上的彩云又如何?我只一心一意固守着对未婚妻的思念。”

“独悲安所慕,人生若朝露。绵邈寄绝域,眷恋想平素。尔情既来追,我心亦还顾。形体隔不达,精爽交中路。不见山上松,隆冬不易故。

不见陵涧柏,岁寒守一度。无谓希见疏,在远分弥固。”这首《内顾诗》是潘安写给长期两地分居的未婚妻的。

借用一段充满诗意的翻译: 如同朝露般短暂的生命里,有什么是值得眷恋的呢?即使我寄身绵邈的绝域,我知道你如海的深情会波涛汹涌地追随而来,而我鸿雁般思念你的心,也会不远千里地返回故乡。

哪怕我们的形体永远分离,自由的精魂也会在互相寻觅的路上相会。

请你看看山上的松树吧,隆冬里终不改绿意;请你看看山涧的柏树吧,严寒中还依旧守候。我们的爱情,不会因为难以相见而疏远,分离只会更加坚定我们相守的信念。

“潘帅锅”实在太深情了。

让潘安如此痴情的女子到底什么样子呢?对不起,史书上几乎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无法满足后人的好奇心,这时候一样需要开动想象力。

两人正式成亲后,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相守相爱了一辈子,直到杨蓉姬四十多岁病逝,他们用一生之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成语——潘杨之好。

杨蓉姬香消玉殒后,潘安痛不欲生,他时常追忆两人在一起时的幸福时光,为此写下了三首《悼亡诗》,在表达无尽哀伤的同时,更为中国文学史开创了一个独特的题材。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我们就像翰林鸟一样,现今我却形单影只;如同在小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难以前行。翰林鸟和比目鱼都是爱情的象征物。尤其比目鱼,只有一个眼睛,还长在头的一侧,必须与眼睛长在另一侧的比目鱼并游。

常见用鸳鸯做比喻生死相依,“潘帅锅”很有创意,选用比目鱼进行比兴,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浪漫。

后来的元稹、苏轼等也写过深情的悼亡诗,无论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还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的苏轼,墨迹干后,他们都有了新爱,只有潘安终身未再娶,似乎也再没有听说他喜欢过哪个女子,在他的心房里,杨蓉姬注定是唯一的“房东”。

潘安的小名叫作“檀郎”或“檀奴”,他以才貌双全+ 爱情忠贞,使得这个小名成为女性心中对完美丈夫或心上人的代名词,后世不少诗句中都出现这两个字,南唐后主李煜曾诙谐的写道:“烂嚼红,笑向檀郎唾”。

作为一个男子,如果心爱之人以“檀郎”称呼你,恭喜!你在她心目中已接近完美。

“情”是潘安最看重的一个字。不仅对妻子用情专一,而且对母亲极为孝顺,并以此成功入选了北宋前编著的《二十四孝》,成为了“感动西晋”人物。

入选的剧情是“辞官奉母”的故事:说的是父亲去世后,潘安接母亲到任所侍奉。有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随即辞官要奉母回乡。上司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司被他的孝所感动,便批准了他辞职申请。归乡后由于没有生活来源,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身体完全康复。

容貌出众、才华横溢、至情至孝的潘安,理应成为人生赢家,可是到头来却输得一塌糊涂,令人扼腕不止。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潘安是个“官迷”,他想在仕途上走得很远,到最后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潘安对于自己被贬到河阳县,心里起初很不痛快,但后来便释然了,他想或许年轻就要付出一定代价吧。来到河阳县后,潘安写了两首诗来表露心迹,其中有两句“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意为谁说县官无足轻重,干好了一样留名后世,这位潘县令还挺会安慰自己。

既来之则安之,像他在诗中所写,潘安决心先在这个七品县令位置上搞出些“亮点”,河阳县南临黄河,北靠邙山,中间是一片平川沃野,按说自然条件不错,就是老百姓太穷,怎么才能实现精准扶贫呢?

他想起古人治世格言:“五谷宜其地,六畜宜其家,瓜瓠荤菜百果俱备。”

一句话——“因地制宜”。

于是一场脱贫攻坚战开始了,他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

每逢春天到来,河阳县境内绿满山花满园。秋日里累累的果实又为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河阳县就此有了“河阳一县花”的美名,“潘帅锅”居然把扶贫也搞得如此浪漫。他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花样美男”成为他的专属名号。

古代一般用花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用花来形容男子的,潘安还是第一个。

唐代苦情诗人李商隐对此不禁吟道:“晚醉题诗赠物华, 罢吟还醉忘归家。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惺惺相惜的李商隐对潘安的浪漫情怀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作为一名勤政爱民的好官,潘安并没有等来升迁的机会,没过多久,他被调回洛阳城,但只是平调,朝廷丝毫没有考虑到他在基层锻炼的经历,潘安又一次感到很受伤。

潘安决定这次不能独自舔伤痕,他需要发泄,否则非抑郁不可,当时尚书仆射山涛、吏部尚书王济、裴楷等主管人事工作,身感怀才不遇的潘安决定拿他们出气,于是在宫殿大门柱子上写下歌谣:“阁道东,有大牛。王济 鞅,裴楷 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什么意思呢?阁道东,是指朝廷的办公地点,大牛是指山涛,意为他年龄大责任重,鞅读作样,是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鞧读作秋,是拴在牛屁股上的皮带。意思是说,山涛这条老笨牛,王济在前面牵着,裴楷在后面扶着牛鞧,两人鞍前马后地侍奉着山涛却没用,只有和峤一个人在累死累活地拼命吆喝——就是说山涛、王济、裴楷三人全是废物,只有和峤还稍微有点用。

潘安确实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山涛的位置相当于总理,王济是组织部长,裴楷、和峤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自创的这个段子,一下子将这四位重臣全部得罪,而且还不是私底下说,居然写在朝廊上,搞得朝臣皆知,焉能有好果子吃。

既然不想在洛阳待,就继续下放锻炼吧,这次他被贬到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如果上次是因他锋芒毕露而遭人嫉恨,这次则完全是咎由自取。

潘安更加灰心,但此时他内心的责任感犹在,并没有撂挑子,依然兢兢业业,想着造福于民。不过,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内心总会泛起些许波澜,一次深秋时节,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宵耿介而不寐兮,独辗转于华省。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俛首而自省。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辗转反侧,终不得睡,三十二岁的他,发现自己乌黑的秀发竟然添了不少银丝。

潘鬓悲秋,想当年自己曾经无限风光,受到广大女性同胞的深情爱戴,但因锋芒太盛,反倒招人嫉恨,以致自己仕途多舛,长达十年不得重用,种种打击使得潘安本应光辉璀璨的人生,变得越来越黯淡无光了。

匆匆太匆匆,转眼又是几个春秋过去了,潘安被调回京城洛阳,先后担任尚书度支郎、廷尉评等一些不入流的小官。或许是因为心高气傲的潘安对这样的职务不满意,不是口出怨言便是消极怠工,不久后他又被免职了。

时来才会运转,正当潘安渐渐沦落为一事无成的油腻中年男时,当朝皇帝司马炎死了,他的老丈人杨骏独揽朝纲。或许是因为欣赏潘安的才华,杨骏上台之后,一直郁郁而不得志的潘安受到了重用,被提拔为太傅主簿。这让潘安有种咸鱼翻身的感觉,觉得从此要进入上升的快速通道。

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潘安还没有找到太傅主簿的感觉,这位杨太傅就被那位又黑又丑又凶悍的皇后贾南风干掉,杨骏这一死不要紧,可害苦了潘安。潘安是被杨骏一手提拔上来的,所有人都把他当作是杨骏的同党,如今主子杨骏被杀,潘安也不出意外地出现在死亡名单中。

庆幸的是,潘安当时在外地出差,否则政变当夜就已人头落地。

更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大救星,此人名叫公孙宏,以前是个穷光蛋,曾在河阳县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潘安恰好担任河阳县令,他对公孙宏的才华很赏识,时常和公孙宏一起谈论音律,研究文学,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也会分给公孙宏一些,由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潘安在官场上频遭挫折时,公孙宏却成了楚王司马玮手下的长史。这个楚王司马玮,是与贾南风联手诛杀杨骏的主谋之一,如今正掌握着生杀大权,潘安是死是活,其实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为了报答昔日恩情,公孙宏在司马玮面前给潘安说了不少好话,这才让潘安逃过一劫,使他的人头能继续留在脖子上。

但京城是待不下去了,这次他被贬到更远的长安县做县令,长安远在西北,接近边疆,条件艰苦,由于靠近胡人,有时还有性命之虞。

潘安觉得心灰意冷,几十年过去,头顶上的乌纱帽一成不变,但离洛阳却越来越远,他觉得继续干下去,不仅没有什么意思,更没有什么前途,所以索性辞官回家,侍奉生病的老母。

潘安终于有赋闲时间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这年他已经五十岁了,当年被女粉丝狂追的美少年,如今两鬓已满是华发,人生到了这个时候,确实应该回顾过去,想想今后的路怎么走了,他把所思所想都写在了他的代表作《闲居赋》中。

潘安在开篇就总结了半辈子不如意经历:八次调换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任,三次被外放。上半辈子也就这样了,那以后要过什么生活呢,他想来想去,给出了最佳答案——闲居。

他在文中描绘了自己理想的闲居生活,“摆上长长的筵露,子孙们列坐。车子停在柳荫下。采摘了园中的精美水果,打捞池里的红色鲤鱼。有时候在树林中摆宴,有时候在水边举行禊祭。头发花白的兄弟,和年幼的孩子们,都举杯敬祝太夫人万寿。大家为老人的长寿而欢喜,也为老人的年迈而担心,举杯祝寿之后,太夫人面色和悦。于是,丝竹演奏,大家劝酒痛饮。顿足跳起舞来,高声唱歌。”

如果潘安真如自己文章写得一样,去过那样一种生活,或许他和他家族的命运完全是另一种样子。

可惜他内心中的那份不甘,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退潮,反而更加澎湃,潘安不愿意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在《闲居赋》里,他一方面憧憬着未来美好的赋闲生活,另一方面也在深刻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境地。潘安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字——拙,那如何弃拙取巧?答曰:择良木而栖。

潘安找到的这棵良木是贾谧,他是主持朝政的皇后贾南风的亲外甥。贾谧的母亲贾午是贾皇后的亲妹妹,他能来到这个世界,和一个成语密切相关——“窃玉偷香”。

贾氏姐妹的父亲是西晋开国元勋贾充,他有个手下叫作韩寿,长的“美姿貌,善容止”,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贾午无意中看到这位帅哥,立马神魂颠倒,从此得了相思病,贾午通过自己的一位婢女打听那位帅哥的消息。正好这位婢女曾经在韩寿家工作过。就这样,通过这位婢女牵线搭桥,两人就好上了。

为了表达对帅哥的诚意,贾午偷了老爹的香料送给了韩寿。没想到,正是这香料泄露了天机。原来,这是西域进贡的香料。晋武帝司马炎自己都不怎么舍得用,分一点赐给了贾充。贾充的僚属打小报告,说韩寿身上奇香扑鼻,经月不歇,贾充把叫韩寿来,一闻就知这种独特的香气,来自皇帝所赐。同时他又发现贾午过去经常愁眉不展,这些日子突然脸上光彩照人。贾充派人调查一番,很快就知道了来龙去脉。

手下偷人居然偷到领导头上了,但家丑不可外扬,况且生米已煮成熟饭,贾充顺水推舟,就将贾午嫁给了韩寿,这样便有了贾谧。按理说贾谧应该姓韩,名为韩谧才对。正是因贾充无子绝后,他才以外孙入继贾家,改姓为贾。

贾谧作为当朝皇后贾南风的亲外甥,要权有权,要钱有钱,但此人最大的爱好既不是饮酒也不是泡妞,而是舞文弄墨,他把自己当个文化人,经常 开阁延宾,召集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搞得家里整日门庭若市。

潘安能攀上这棵“良木”,要感谢一个好中介——石崇,没错,就是“穷得只剩下钱的那位”,石崇和贾谧一样,酷爱附庸风雅,而潘安的才气让石崇颇为敬仰,过去“潘帅锅”比较高冷,不容易接近,而一旦潘安放下身段,两人便迅速打得火热。

通过石崇的引荐,潘安成为贾谧身边的红人,在贾谧身边聚拢了二十四位当时有名的文人,被称为“二十四友”,潘安是其中之一,这个团体名人不少,还有陆机、陆云、左思、刘琨等人,他们经常聚会的地点,是在一个庞大漂亮的庄园,名曰:“金谷园”,不用问,这是超级土豪石崇提供的场地。

公元296 年,在这个园子上演了一次著名的聚会,征西大将军王诩要从洛阳返回长安,石崇约了一大帮朋友来送行,二十四友全部到齐,这次派对搞得很嗨,载歌载舞,吟诗作赋,唱不出来或者写不出来的都要罚酒三斗,最后将众人所写诗歌汇聚成集, 叫作《金谷诗集》。

这场聚会后续影响巨大,以至于五十年后,在永和九年,一代书圣王羲之仿效搞了一次“兰亭雅集”,只是层次感觉要比这次高不少。

豁得出去才能有所收获,潘安加入贾氏集团,果然官职连连提升,一直在七品县令位置上晃悠的他,像坐了火箭一样,很快便被提升为黄门侍郎,成为了厅局级干部。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得到也必须付出,潘安得到的是官职,付出的则是尊严。由此便有了“望尘而拜”的丑剧。说的是每每贾谧车驾出行,潘安和石崇便匍匐跪拜良久,直到车驾远去,吃了一肚子灰尘的这两位方才起身。

石崇是个挥金如土的暴发户,趋炎附势本性使然,而潘安,曾经如此脱俗的美男子,当年在洛阳城挟弹出游,他是何等地意气风发。

如今在贾谧车驾掀起的尘埃中,那份美永久地消逝了。

元好问对此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从此,“拜尘”成为了献媚权贵的代名词,而潘安也以“不齿之人”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潘安的老母更早地预感到危机的存在,她劝儿子最好收手,人贵在知足,不要继续玩火。但尝到甜头的潘安,此时已经刹不住闸,至孝的他,把母亲的话完全当作了耳旁风,在通往死亡的道路头也不回地走了下去。

把他送上断头台的正是带给他荣华的贾谧,贾南风想废掉不是自己亲生的太子司马遹,她的计划是请一位高人,以太子的口气写一份逼迫晋惠帝退位的谋反材料,然后将太子喝高,让其抄写一封,作为确凿的罪证。

谁来写呢?经过贾谧引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潘安身上,按照贾南风的意思,潘安战战兢兢地写下了这份材料,而他没有意识到这份材料成为了太子的催命符,也最终将他送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潘安将自己的命运完全绑在了贾氏家族,如果贾南风成功了,他或许真的会平步青云,但遗憾的是贾南风失败了,而且是完败,贾氏家族被赵王司马伦彻底铲除,由此也决定了潘安的命运。

杨骏之祸,潘安遇到了大救星公孙宏,方才全身而退。但一个人的好运是有限的,用一次便少一次。这次潘安不仅没有遇到救星,反而遇到了一个大灾星——孙秀。

这位孙秀本是寒门出身,为人狡诈。潘安的父亲做琅琊内史时,孙秀只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小吏,潘安非常看不上孙秀,觉得此人喜欢搞两面三刀,本性极坏,所以经常痛斥他,不排除还动过手,谁曾想,孙秀作为赵王司马伦身边的第一红人,此时成为了可以决定他生死的人。

潘安最大的心愿便是孙秀能够患上“失忆症”,让过去那些不太愉快的记忆被风吹走,但这注定只是个良好的愿望。

作为贾氏同党,潘安感到了阵阵杀气,他抱着一线希望试探旧交孙秀,有次在朝堂之上遇到不可同日而语的孙大人,他弱弱地问道:“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就是说,孙大人您还记得过去的事情吗?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孙秀冷冰冰的一句答复,决定了潘安最终的命运。

只可惜,他的一条命还不足让孙秀泄愤,最终的结局是“夷灭三族”,包括尚在人世的老母亲,潘安见白发苍苍的母亲也戴着枷锁和自己一起将被处死,无限悲伤,更无地自容,跪在母亲面前,不断地流泪磕头。

大哭喊道:“负阿母”。

潘安至孝一生,到头来却将自己的母亲送上了断头台,还有比这更惨烈更痛彻的事情吗。后来在重新校订《二十四孝》时,潘安因此被踢了出去,他从至孝之人变成了不孝之子。

一同遇难的还有杨蓉姬留给他的三个孩子。

潘安没想到的是,在刑场居然看到了自己的那位最佳中介——石崇。这位大富翁之死,和一个女人有关,她便是绝世美女绿珠,绿珠是石崇用十斛的珍珠买来的,确实代价不菲。但她的表现让石崇感到物超所值,绿珠不仅姿容甚美,而且能歌善舞,还会吟诗作赋,堪称才貌双全,天下无双。

喜欢炫富的石崇,把绿珠也当作炫耀的资本,他在家中宴客时,一定要让绿珠出来劝酒,绿珠不仅善舞,吹笛还很好听,见到绿珠的人都失魂落魄,恍惚感觉见到了仙人,因此,绿珠的名声越传越广。

孙秀早就暗恋绿珠,过去因石崇有权有势,他这只癞蛤蟆不可能吃到这块天鹅肉。但今非昔比,如今孙秀已掌控朝政,所以他明目张胆地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

听闻孙秀差人来索取美人,石崇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使者挑选,这些婢妾都散发着兰麝的香气,穿着绚丽的锦绣,石崇对使者说:“这里面的女子可以随便选。”使者说:“这些婢妾个个都艳绝无双,但本人受命只索取绿珠,不知道哪一个是?”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断不能给。”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其实是暗示石崇应审时度势,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但石崇坚持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于是劝赵王司马伦诛杀石崇。

司马伦对孙秀的话言听计从,石崇项上的人头便很难保住了。

赵王司马伦很快派兵逮捕石崇。石崇被抓走前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泪水滚滚而下说:“我只希望能死在你的面前便足够了。”说到做到,她突然推开石崇,从高耸楼阁上一跃而下。

绿珠的千古一跳,使她最后以这样绝美的身姿,留在历史的画册里。

后来唐代杜牧曾作绝句《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石崇上演完“霸王别姬”后便被兵士带走,他自以为是晋朝开国元勋石苞的儿子,压根没想到自己会被杀头,想着至多是流放到外地。

可越走越感觉不对劲儿,因为囚车并没有驶向监狱,而是直接驶向东市刑场,他这才醒悟,看来此次是在劫难逃,石崇不由骂道:“这帮孙子原来是看上了我的家产了啊。”押送他的军校听闻此言说道:“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

石崇无言以对,只能接受命运最后的审判。

两个“金谷好友”,没想到在刑场上重逢,潘安苦笑道:“可谓白首同所归。”

当年在金谷园雅集上,潘岳作了一首《金谷诗》,其中有两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意是说两人关系很铁,老了还在一起玩,谁知最后两人一起玩到了刑场,这首诗竟成了一则死亡的预言。

命运蹊跷而悲怆,两人当年跪倒在贾谧车驾的灰尘中不敢抬头,如今在阳光反射着光芒的屠刀下,同样伏身扑倒,不同是,这次他们再也无法站起来了。公元300 年的一天,一阵血光之后,潘安五十三岁的生命从此飘逝。

在死亡降临的那一刻,他会想起什么,会想起在洛阳的街道上投果盈车,还是会想起与杨蓉姬那段幸福的时光,会想起河阳县那遍布田野的桃花,还是会想起为母亲挤羊奶的田园生活,或许,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把最后一滴泪滴落在人间。

每到春天,河阳县的桃花依旧怒放着,只是当年的檀郎,再也回不来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