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疏勒城——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
  4. 第1章
设置

第1章(1 / 1)


那一年,耿恭三十岁。一个人,到了这个年纪,如果一直都有的一个想法,还没有变成现实,那么他的人生是没法完全快乐起来的。

别人看耿恭,会认为他不但生活得不错,而且还可以算得上事业有成。作为汉军的一个军官,他坐到了司马的位置上。这不是个显赫的要职,相当于作战参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上级军官服务。

比起许多的农人、工匠和士兵来说,他属于生活在上层的人。先天的优越让他从来不会考虑吃饭、穿衣的问题。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有时间去读书,去学习使用各种兵器。

不管是孔子的《论语》、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广泛流传的《孙子兵法》,他都读过了不止三遍。他写得一手好看的毛笔字。他写的诗文,受到教他的先生多次称赞,说他有这方面的天分,只要再努力些,就可以做一个出色的文人。

生于公元四十年代的耿恭,一直成长在光武帝时代。刘秀作为东汉的第一个皇帝,他是个开明能干的君主,在他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国家一直走在复兴的道路上。和平建设的年代需要有智慧的文官。也就是说,如果耿恭有心从政,他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机会并有所作为。

错过一次次当文官的机会,让别人看不明白。他的好朋友范羌就多次问他,为什么不去朝廷弄个官当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春秋战国时,就成了人人都明白的道理。读书不去当官,谁都会觉得那书是白读了。

只是别人都明白的道理,耿恭偏偏不当回事,天天都会拉着范羌去黄河边的野树林里打猎。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耿恭想得到它们,那支从他的弓弦上射出的箭就不会落空。

只是不管打到了多少猎物,都不会让耿恭得意、满足。听到范羌不停地夸他的箭法好,他有些不耐烦,说,学了一身的武艺,只能用来打猎寻开心,实在是太没有意思。

范羌这个时候也会问他,那你到底想干什么?

耿恭说了一句话,吓了范羌一跳。耿恭说,我想杀人。

耿恭说想杀人,不是说见人都想杀。每天不管在城里,还是跑到乡下,不知会遇到多少人。如果只是想杀人,那不知有多少人会让他杀了。

那么耿恭说的想杀人,是不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呢?只是闲得没事,随便说一说呢?如果别人这么说,可能是随口说句大话,但耿恭说这句话,应该说,确实是他的真心话。

要弄清耿恭说这句话的原因,并不是件很费劲的事,只要多去了解一下,就会搞明白的。

大地主刘秀领着一群农民用了五年时间打败了外戚篡权的王莽,其手下的二十八个大将为他立下汗马功劳。排在第四位的大将叫耿弇,就是耿恭父亲耿广的大哥。耿恭祖父耿况的六个儿子全都是东汉的开国将领。自此耿家所有的男人都终生为武,几乎每个人在为国家立过战功后,都享受到了极高的荣誉和待遇。而当时耿恭的一个堂兄耿秉,就担任着皇家的驸马都尉的要职,是当朝皇上极信任的几个大将军之一。

说到这,你可能就会明白耿恭为什么不开心了吧?

可以说,从耿恭懂事的时候起,他的理想就是长大后驰骋在沙场上,像家族的男人一样,成为一个天下人敬重的英雄。

当然,如果耿恭父亲还活着,这样的机会可能会多一些。堂兄耿秉能够当上大将军,不但是因为年纪比耿恭大一些,重要的是他的父亲在平息南方蛮夷骚乱时,把他带在了身边,并让他率兵杀入敌阵,使他有了显示本领的机会。一个军人只要不死在战场上,只要打了胜仗,就会不断地得到重用。

别说在这件事上,耿恭会埋怨自己的父亲。生于豪门贵族的耿恭,如果说人生有什么重大的不幸,那么早早地失去了父亲,可以算是一件。

父亲死的那年,耿恭十一岁,还没有成年,可已经记事。父亲是个身体强壮的武士,他的死和疾病没有关系。

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院子里的杏花开了。闻着杏花的香味,父亲让耿恭舞剑给他看。看完了以后,父亲说了一句,孩子,你比我小时候强。

父亲要走了,耿恭不让父亲走,跟在父亲身边,拉着父亲的衣角,要跟着父亲走。

父亲说,等你再大一些,我就会带你走的。

父亲在西边的凉州镇守边关。从公元8年开始,汉朝的边界就退到了祁连山下。匈奴占据了辽阔的西域后,虽然有了足够的、肥美的青草,可狼一样的天性,还是会让他们不时冲过边关,烧杀抢掠一番。

父亲这时已经是统领上万士兵的太守了。这是个重要的军职,意味着父亲已经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只要不出意外,父亲用不了几年,也同样会成为皇帝身边的大将军。

一次次把匈奴挡在了戈壁滩上,并且每一次都让匈奴人死伤惨重。正面打不过,就从背后下刀子。匈奴的杀手装扮成了商人,进入了凉州城。正在城中大街上巡视的父亲走过时,他们悄悄地凑近了,把藏在长布衫里的刀子抽出来,扎进了父亲的后背。

一个男人的父亲如果是被另一个人杀死的,那么这个男人不由得就会想杀人。

只是耿恭想杀的人,不是别人,他想杀的,只是夺走了父亲生命的匈奴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