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 第39章 舂陵兵起
设置

第39章 舂陵兵起(1 / 1)


【就在东部的赤眉军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在绿林军方面也有了重大进展。】

【前面提到过,除了原绿林军分兵而成的下江兵和新市兵外,平林人起兵响应绿林军,形成了平林兵;西汉宗室后代刘縯和刘秀兄弟二人起兵,响应绿林军,号为舂陵兵。】

【但是刘縯和刘秀二人的起兵,就与王匡王凤或者樊崇等纯粹农民起义的起兵并不相同了。】

【作为刘氏宗室出身,虽然家中并无爵位,但是兄弟二人也不是什么贫苦百姓,他们的父亲刘钦曾担任县令,在南阳地区也有大片的土地。因此,他们可以算作是地主一系的,但鉴于身负刘氏血脉,就又有了宗室一系。】

【在王莽的政权下,汉朝灭亡,刘氏也从宗室直接变成普通人,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为刘氏子孙接受,否则在王莽刚刚立了一个一岁的皇太子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地方反抗力量了。】

【但是当时,作为最普通的宗亲,刘縯和刘秀兄弟二人也并没有参与此事,毕竟他们已经属于分支的分支的分支……了。】

【可等到王莽登基,推行一系列改革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是王莽的政策对地主的巨大损害——尽管他的政令难以推行和落实,但之所以无法推行,正是因为其对地主豪强们的利益的负面影响;且,王莽虽然一时间难以推行,可他看样子也没有想着就一定要改变原有政策。】

【这如何能忍?万一,万一日后的王莽坐稳了天下,还想着要割他们的肉呢?】

【另一方面,就是王莽的政策因为不够妥当,以及用人和推行问题,导致了进一步的民不聊生,起义频频,眼看四处烽烟,而王莽却对此毫无办法,束手无策。这不正是说明,王莽的政权不够稳固,此时正是推翻对方的好机会吗?】

【——毕竟,除了倒行逆施,让百姓民不聊生之外,他们作为刘姓宗亲,还有一个杀手锏:正统!】

【固然过往的所有人,不论是皇帝本人,还是刘姓宗室,还是朝臣贵胄,亦或者士人百姓,都对刘家的天命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并且坚信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可是如今,经过王莽的一番操作,大量的百姓又开始怀念汉朝还在的日子了——虽然这其中不乏因为如今的艰难度日,而对过往的记忆不自觉进行的美化和幻想。】

【但总归,反正大家是开始怀念大汉了啊!】

【因此,南阳的刘秀和刘縯兄弟决意起兵。】

刘邦本人对于老刘家还能出几个人才,抓住机会,主动起兵,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是比较满意的。

“既然乃公的大汉被称作是西汉,那必然是有一个东汉……就不知是不是这兄弟二人所创了。”

能够将大汉重新立于世间,这当然是好事,是刘邦所乐见的。

毕竟,在前面的几个起义力量中,都没有刘家人的参与。不论是东部樊崇所率的赤眉军,还是这边声势浩大的绿林军,其主要首领都没有刘家人。

而王莽,眼见着就要倒台了。

如果不能在这些先头军队中有自己的力量,刘氏想要再重获辉煌,相当艰难。

现如今,有刘氏子孙能够选择自己拉起一支军队,也算是培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力量了——乱世之下,手中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兵力,那就不要想着求什么荣华富贵了,能够自保就不错了。

不过,喜悦过后,刘邦又隐隐察觉到了问题。

他回想起了自己的发家历史。

比起自己的这些个子孙,他本人虽然也曾有个亭长之位,但是也可以算做是农民出身,从土里刨食爬出来的。

而他身边的人,不是沛县的一群老朋友,同样是泥腿子,最多不过是小吏;要不就是吕氏的人马,也算不得什么大地主,称不上什么一方豪强;亦或者,是张良这些六国流落之人。

但是,即便是张良这样的人,大多也不是他的最初的最根子的核心班底。

他起家,是真的有一些与自己一同从底层挣扎上来的人的,他们在最初并没有什么大的地位差距,大家几乎是能够平等对话的;而这些人组成了大汉开国的主要部分,因此才有了“布衣将相”,有了新的阶层变换。

可刘秀和刘縯呢?

——他们本身就是地主豪强出身,他们拉起来的队伍,又会是什么样?

从组成上来说,会不会和一批地主联合在一起?从上下而言,这支队伍从最开始,是不是就有了明确的等级划分,士卒们就对将领们是仰望的?

这些本来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毕竟,这样的构成又不妨碍打天下,不妨碍建立新的政权。

可问题是在后面——大汉,西汉末年的种种危机,不论是民间起义,还是天命问题,都源自于百姓活不下去了。

而百姓活不下去,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没有土地又有沉重负担。

想要让百姓有土地,就需要重新洗牌。

可在地主们的支持下光复的大汉,能够有底气有力量去对地主们下手吗?

“别到时候还是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又走了西汉的老路啊……”刘邦神情又凝重了起来。若是仅仅是走老路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些地主们成长为足够力量的豪强之后,将手伸到朝堂宫廷之中——

有了地方的力量,自然就会对中央产生野望。

可别到了最后,好好的朝堂甚至宫廷,都彻底变成这些力量的角斗场。

【他们决定起兵,除了自己组织人手外,还拉拢了一批周围的地主,一个叫做邓晨,一个叫做李通。这两人还和刘秀成为了姻亲。】

【地皇三年十月,刘縯和刘秀在南阳起兵,起兵时的兵力有七千余人。】

【起兵之后,刘縯就主动派人联系上了绿林军的分支,平林兵和新市兵。此时新市兵和平林兵正准备向北扩张,舂陵兵可以说是送上了一个好的方案——刘氏在南阳当地的影响力可不算小。】

【因此,三方一拍即合,准备联合作战。】

【合并之后,三方将目标定为了棘阳,并且大获成功,将棘阳化作了自己的地盘。】

【在这样的大胜之下,大军打算乘胜追击,刘縯决定直接进攻南阳的首府,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地区的宛城——这个地方,还是敌对的朝廷军的主要驻扎地点之一。】

【但这一决定最后被证明,是有些冒险了。】

【宛城既然是军事重镇,又是王莽军驻扎的主要地点,防护力度较之之前的城池完全不同。匆忙进攻之下,起义军完全没有讨到好,被震惊和恐慌于自己的大本营要被攻破的宛城主帅击败——且是大败。】

【以舂陵兵为例,刘氏的数个兄弟子侄都在此战战死;而没有被明确记载的,没有名姓的平林兵和新市兵的士卒,在此战中同样大量战死。】

【起义军经此一役,不得不退守棘阳,调整作战方案,以及,重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这样的惨败确实对不少士兵的作战意志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们甚至开始考量是否要干脆南行。】

【而宛城军则在胜利的鼓舞之下,想要乘胜追击,全歼这几支起义军。】

“这是前后都要犯同样的错误?”有人笑道。

乘胜追击本不是问题,不乘胜追击反而放过敌军留下隐患才是错误。只不过,乘胜追击也不是盲目的追击,也需要建立在对情况的判断、对敌军的了解之上。

但是看样子,不论是这些个起义军,还是这个宛城军,对自己的对手都没有那么了解啊。

只不过,要是这些起义军没有能够调整过来,就以现在的军心散落的状态,怕是还真不好能有个什么好结果。

军心乱了,即使那些宛城军对于起义军的情况并没有掌握那么详细,但是也难以取胜。

他旁边的人想了一下:“说起来可能的转机……赤眉军在琅琊一带,燕地的军队也难以赶过来……但是绿林军自己就还有一支下江兵啊!”

当时绿林分兵,除了行新市兵和后来新起的平林兵,可还有一支分出去的下江兵。

虽然分兵,但是下江兵到底也是在这一片活动。所以,若是此时从外面赶来一支援军的话,那起义军的情况说不得还真的能够得以扭转。

这两人都是秦汉时期的人,与西汉末年相隔甚远,并不知晓其后的发展。

讨论到此,后面这人便开始分析起来:“我怎么觉得,这些个起义军,或者说绿林军一系,从这时候开始就好像有些听从这刘氏兄弟的话的意思了?”

虽然大家也没有合为一体,没有谁并入另一方,但是这一系列作战,看样子指挥权是在刘縯手中不假——刘縯决定进攻宛城,然后还真的进攻了……

第一个人也想了想,觉得虽然确实在指挥中刘縯夺得了一定的主导权,可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但是绿林,至少平林兵和新市兵大约还是没有想着就此投身刘氏麾下的,他们可能是觉得刘氏对南阳的了解和掌握更深一些……或许还有一定的刘氏宗亲地主出身的加持?”

这个推断也不是他胡言乱语。

实在是虽然绿林军都是农民出身,和地主八竿子打不着,甚至他们应当是敌视仇恨地主群体的;但是有时候,穷苦出身的人,偏偏又会下意识对那些出身更高的、受过教育读过书的人,有一定的畏惧和顺从心理。

这前后两种情绪看起来好像很矛盾,但是确实是可以并存的。

【若是撤走的话,能够撤走的实际上只有新市兵和平林兵,刘氏的舂陵兵其实根本没有多少选择——因为他们本就是南阳本地起兵,多为子弟,若是离开南阳,又能去哪里?】

【况且,作为地主联合拉起来的兵马,他们家中也有不少家产和财富,若是就此离开,那么就相当于平白扔下了日后可能有用的各种资源财富,也是扔下了自己本就拥有的财富。】

【因此,刘縯也好,刘秀也罢,他们都不打算就此撤兵。】

【但只他们不想撤兵是不行的,一旦平林兵和新市兵真的撤走,那么仅仅凭借舂陵兵,就根本不是宛城军的对手。因此,他们必须想好一个能够稳住同盟的方法,让他们愿意一同继续对敌。】

【就在此时,由王常、张卬以及成丹率领的下江兵,共五千余人,抵达了附近。】

【刘縯决定将这支军队拉过来当做援军,增强己方力量,同时说服新市兵和平林兵。因此,他和刘秀一同前往下江兵驻地,面见了王常——王常被说的心服口服,一心想要追随刘氏兄弟,共创大业。】

【即,如今天下乱象,皆是由于人心思汉所致;而虽然豪杰无数,但是刘氏兄弟起兵,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正统归位……】

【但是王常想要追随刘氏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另两位主将,成丹和张卬的赞同。他们二人并没有归顺追随的打算,也不觉得应当听从刘氏兄弟的命令。】

【可这并不影响王常成功劝说下江兵的大部分将领,与刘氏兄弟合作;而下江兵愿意合作的态度,又影响到了本来想要南撤的新市兵和平林兵。】

【因此,最终四支军队还是决定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宛城军。】

“刘縯也是可惜了。”李世民有些惋惜,虽然从刘縯一些政治上的表现来看,他也不是非常适合成为一名皇帝,但是如历史上这般英年早逝,还是可惜了。

毕竟,作为刘氏宗亲自己起兵的首领,作为刘秀的兄长,刘縯天生就是占据一定的优势的;而在舂陵兵中,他也颇有威望,备受信服。

只不过若是他没有死,日后的东汉又会是什么模样——还真不好说。

毕竟刘縯在一些政治方面的敏感度和应对都要差了刘秀一丝,比如背叛了他、与更始帝合谋要杀害他的李轶,就被刘秀察觉出过一些不和谐之处、并且多次提醒告诫过他,可是刘縯依旧没有放在心上。

而若是刘縯未死,东汉的开国皇帝到底应当是谁?其后的即位问题又能否处理好?

要知道,开国初的几个皇帝,可是最容易出现继承问题的时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