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国通史
  4. 推恩令
设置

推恩令(1 / 1)


推恩令

七国之乱平定后,各诸侯国还拥有相当的实力,汉景帝开始酝酿削弱诸侯国的政策,但他还没来得及实施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刘彻即位,就是汉武帝,继续推行削弱诸侯国的政策。

其实早在汉文帝时,大臣贾谊就提出了类似推恩令的建议。自从文帝、景帝开始,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国的势力,一直是令皇帝头疼的问题。文帝时,淮南王、济北王谋反,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就是让各诸侯王国分为若干小国,使诸侯王的子孙都能有封土,直到地尽为止;国家大而子孙少的王国,则先建国号,等他的子孙出生后再册封。汉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执行得不彻底,诸侯国的势力依然很大。汉景帝即位后,采纳大臣晁错的削藩建议,结果引发了吴楚七国的叛乱。汉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了很大削弱。但直到汉武帝初年,一些大的诸侯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诸侯王骄奢淫逸,蛮横不法,公然抗拒朝廷的命令,威胁着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在向汉武帝的上书中提出了新的建议。依照汉制,诸侯王的王位是由嫡长子(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的,而其他的儿子和庶出的儿子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主父偃说诸侯王子弟没有一点封地,仁孝之道就得不到传播。因此向汉武帝建议,令诸侯王推私恩分封其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肢解诸侯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又使诸侯王找不到武装反抗的借口,因此这个建议立即被汉武帝所采纳。汉武帝下令:“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这就是推恩令。

·太?学·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建了太学,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汉朝掌管文化教育的官员为太常,总负责太学的管理。皇帝也亲自到太学视察。太学的教授称博士,主要职责是教授学生。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东汉时简称“太学生”,通常是太学直接挑选,各地方官员也可以选送条件优秀的人才。从西汉一直到清朝,太学(有时叫国子学)一直都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推恩令规定,以推广皇帝恩泽的名义,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再分封给弟弟或其他儿子,建立侯国,由皇帝定封号。侯国的侯只能衣食租税,无权过问政治。侯国的军事和民政由中央委派的官员进行管理。王国分封了大量的侯国后,封地愈来愈小,权力也愈来愈分散,再也没有力量与西汉中央政府对抗了。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弟很多被封为侯,他们对西汉中央政府感恩戴德。据《汉书·王子侯表》记载的王子侯,大部分是在汉武帝元朔年间受封的。实行推恩令后,河间王国先后被分11个侯国;淄川王国被分为剧、怀昌等16个侯国;赵王国被分为13个侯国。此外,城阳、广川、代、中山、济北、鲁、长沙、齐等诸侯王国也都分为几个或十几个侯国。按照汉制,侯国的地位相当于县,隶属于郡。所以王国分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郡县的扩大。这样,汉朝中央政府即使不废除各诸侯王国,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到了后来,“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诸侯王国的直辖地也仅有几个县了,根本无力与中央对抗。

此外,汉武帝还用种种的借口来剥夺诸侯国的爵位。根据汉制,每年的八月要举行宗庙大祭,各王侯要献出上等的黄金来助祭,称为“酎金”。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汉武帝以诸侯王、侯所献的助祭“酎金”成色不好或数量不足为借口,被夺去爵位、收回封地的王侯达106人,占当时王侯的一半。后来又以其他借口不断剥夺王、侯的爵位。从此以后,诸侯王、侯二等封爵制度虽然还存在,但王、侯已经非常少了,而且只能“衣食租税”,不得过问封国的政事,封土而不治民,势力日益衰落。

西汉初年因功封侯的有143人,但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前101年)只剩下5人了。经汉武帝亲自封侯的有75人,但后来其中68人被剥夺了爵位。因推恩令而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共175人,被汉武帝剥夺侯位的有113人,王国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其中有个中山靖王,在祭祀祖先时,汉武帝以他所献的黄金成色不足为由剥夺了他的王位,他的后代子孙逐渐贫困,以至于有个叫刘备的后代不得不靠买草鞋为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