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战国末期儒学大师。名况,字卿。赵国人。古书中多作孙卿,《史记》作荀卿。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家学说,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别家之长,故在儒家中自成一派。对人性,荀子主张性恶,和孟子的性善针锋相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不可能有天生的圣贤;人性善是受教化的结果。对于天道观点,荀子受老子的影响,认为天没有意志,不过是能长万物的自然界,不能决定人事的吉凶、祸福。提出人应该顺应自然但也可改变自然,即所谓“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对于礼,荀子认为礼在调节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
他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强力压人。王道的具体内容是礼义和仁政。他继承了儒家“为政以德”的传统,认为治国应该“平政爱民”。他将君主比作舟,庶民比作水,认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是礼法兼用、王霸并重,和他以前的儒家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荀子》一书收入荀子的著述,其中如《劝学》、《王霸》、《性恶》、《天论》、《解蔽》、《正名》、《礼论》、《乐论》等篇,应是荀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