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茅山掌教
  4. 第44章 医家之心
设置

第44章 医家之心(1 / 1)


三个病人,都在家属的搀扶下沿着山间阶梯而上,有一位知客道人领着他们。他们走的路是登山步道,和我们这种从山间小路闯关登山的不同。

鹄鸣山毕竟是一座有上千年道家传承的大派,早就在山间修葺了登山的石步道,如果不是封山,上山本来该是件很便利的事。现在虽然封了山,不过从郑载道人接诊几位病人来看,山上和山下的活动还是没有断。

“郑载师伯,这几位病人我给您带来了!”

引导病人上山的知客道人对郑载道人行了个礼,又对合意道人也互相行了礼。

郑载道人回礼后,知客道人便转身下山去了。

“这两位,是茅山来的高道,正好在我这里拜访,一会我给你们中的两位看诊,还有一位就请茅山的高道为你们诊病。”郑载道人对来看病的患者与家属,倒是面色和悦许多,不过总体还是很冰冷。

看得出来,患者与家属对郑载道人也是又敬又怕,其中一位看起来年过六旬的老妪,对郑载道:“道长慈悲,我老伴生病很久,山下郎中药石罔效,只能寄希望于道长大法力。”

听见老妪问询,郑载道人回道:“你们没有去问过那个什么圣人会?现在山下不都去找圣人会治病吗?”

我惊讶的看着郑载道人,圣人会对当地的影响真的很大,连郑载道人也意识到了这种影响,怕是山上早就发现圣人会的问题了,只是不知,为什么只是封山了事?看情况,可能山上的道人还在等待我们师徒到来。

老妪脸色一变,连连叹气说:“唉,道长也知道圣人会啊?是听说圣人会的法师治病很厉害,可是不供奉他们的村子,就很难遇到圣人会的法师。我们村子穷,今年又遭了灾,实在没办法……”

说到这,老妪好像发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改口道:“道长,我不是说没办法才来求您,实在是……”

越说越说不清楚,我本以为按照郑载道人的性格,怕是会大发雷霆,要是他把这几个求医的人赶下山就不好了。

“无妨,你们早该来找我才是。这圣人会不受供养就不给人治病,怕也不是什么慈悲之众。”

郑载道人对这些求医的患者,显得出人意料的宽容,对老妪说完,还安慰她不要忧心,会努力帮助病患治疗。

安慰完这些病人,郑载道人对我们道:“掌教,守一道友,远来是客,你们看看为哪位患者诊病吧?剩下两位就让我来。”

师父没有答话,而是看着我,意思是全部交给我来选。

看起来,郑载道人还真是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这种时候谁先选择,是有优势的。而且郑载道人也没说要怎么选,我现在过去望闻问切一番,挑个简单点的病人,我看郑载道人也不会拒绝。

只是若真的这样做,连我自己也瞧不起我自己,即有违了治病救人的心,也实属起了偷心。

“都可以,还是让几位病家自己选吧。”

“好!”郑载道人应了一声,对几位病家道:“你们谁愿意请茅山的两位高道诊治?”

郑载道人在此地,应该是声名远扬,反倒我和师父是初来乍到,患者与家属都是面面相觑,看起来都不想让我们诊治。

过了一会,还是刚刚出声的老妪道:“我曾听老辈人说,茅山道士法力高强,能驱邪治鬼,老伴,你就请远道而来的两位茅山道长诊治吧。”

然后对我和师父行礼道:“两位道长,我的老伴儿,全拜托两位了。”

她身旁,那个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一直一言不发。不过看得出来,他非常信任自己的老伴,老妪让他来找我们治疗,就朝我和师父走了过来。

见到有人愿意来,我自觉肩头责任不轻,主动对郑载道人道:“郑载前辈,这里嘈杂,我能进屋子给老爷爷诊治吗?”

“理当如此!”郑载道人没有拒绝,还为我们开了屋子的门。

接着,便打算把另外两位病人带去洞穴里,看起来立夏洞里应该也有器械。没走两步,郑载道人突然停下,转身对我道:“若是有拿不准的,可来找我,当以谨慎为先,事有轻重。”

这番话,郑载道人说的很犹豫,我猜他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把闯关的事太看重,要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如果拿不准,去请教郑载道人也是可以的。

我对郑载道人很郑重的抱拳道:“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这句话是守一道长传我书中,很常见的一句话。当时我不知道出自于哪里,后来还是师父告知,这是药王孙思邈祖师所写之《大医精诚》里的一句话,凡医家,无有不知的。

听到我这么说,郑载道人浑身一颤,没有再说什么,领着两个病家就进了洞穴。

“老爷爷老奶奶,你们两位进屋子,我给你们看诊。”

“好,多谢道长了。”

我和郑载道人的一番互动,山野之人也不是很懂,这位老妪敢出来,这面子给的是茅山历代祖师大德,我如今代表的也是茅山,肩上的责任便越发重。

师父与合意道人随我一起进了屋子,我看合意道人是一分钟都不想跟郑载道人待在一起,郑载道人可能也有意让他来看着点我们。

各自坐下后,我问道:“老爷爷,您有什么不舒服吗?能跟我说一下吗?”

一旁的老妪插话道:“道长,我老伴儿不会说话。”

当下我便为难起来,这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缺一不可。尤其对我这种初学者,问是最直接的,也是诊断最重要的步骤。倒是没想到,我还真挑了个最棘手的。

“道长,我和我老伴儿生活五十多年了,他有什么不舒服我比他还清楚,我跟您说可以吗?”老妪看出我脸上的为难,但她也没有马上质疑我,反倒很和蔼的对我说道。

“好,您慢慢跟我说一说老爷爷有什么不舒服。”

虽然不能从病家身上直接问到信息,会变得不那么直观,不过也比一无所知好。

而且从一开始见到这个老人家,他的面色红润,两颊虽显瘦削,行动却还顺畅,倒不像是有大病之象。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