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秋找王贤,就是需要他来制作抄纸器。
王贤的木工做得相当精细。
就在杨行秋出去的这段时间,王贤已经把马厩修的初具模样。
顺手用余料做了个置物架,把牛钧送的盔甲和佩剑摆放好。
杨行秋有些惊讶于王贤的速度,好奇地问道。
“此技法如此精熟,是何人所授?”
王贤挠挠后脑,说道。
“弟子从藏书中偶得一造器之书,闲来无事便翻看一二。”
杨行秋在心里,默默记下。
有时间一定把那些书都拿出来看看,说不定还有新发现。
两人继续往工坊处走去。
曹硕组织着原料准备工作。
甲士们搬来了石膏、石灰。
顾缨将清洗洗布料的水池清空。
陆梨拿来了锯末和树皮。
朱拯将砖窑里积累下来的草木灰都清理出来。
张靳帮不上什么忙,就把制革坊里的人手调出来。
看着众人忙忙碌碌准备着材料,张靳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造纸怎么用得上这些?真是胡闹!
就算造出纸来又当如何?
难不成用纸去交差?
张靳一肚子牢骚,看着曹硕和曹羽却不敢表露,只能默默地跟着大家一起忙碌。
“有劳诸位,还请稍待片刻。”
杨行秋跟王贤低声了几句,王贤立刻拿出工具。
魏晋时期的抄纸器,已经跟现代的抄纸器结构相似。
由竹帘及木床架两部分构成。
加上两根边柱使二者紧贴在一起,可以随时进行组合和拆卸。
将二者合起时放纸浆中捞纸,滤水后将竹帘拆下。
并将刚抄出的湿纸取下,置于木板上。
再将竹帘和木床架合起继续捞纸,循环往复。
一套模具可以快速生产出成千上万张纸。
王贤正忙着制作抄纸器。
杨行秋开始准备造纸的原料。
先将草木灰放到水中浸泡,石膏粉碎后,加水搅拌。
再将石灰倒入水池,磷铝石粉碎过筛后备用。
然后准备锯末和树皮。
向池中加水,制备澄清石灰水。
取草木灰浸泡清液,加热蒸发结晶,得到碳酸钾。
将碳酸钾倒入澄清石灰水得到氢氧化钾溶液。
将锯末和树皮放入水池搅拌。
在碱性溶液的作用下,木质素逐渐分解,纤维吸水润胀。
原本的木色逐渐褪去,水池里洁白的纸浆正在翻滚。
加入磷铝石粉末,向溶液中提供磷酸根离子,以柔顺纤维,增强韧性。
磷铝石中的铜离子,让纸浆呈现蓝色。
“尊师,弟子准备妥当。”
王贤在竹帘上又绑上了细密的丝线,可以提升纸张的柔顺度。
“开始抄纸!”
在麻绳的牵引下,竹帘缓缓没入水中。
“动作慢些,平稳入水。”
杨行秋指导着王贤动作要领,王贤配合着杨行秋的动作。
两人紧密配合,用竹帘捞起润涨的纤维,过滤掉水分。
抄纸器里一张微微发蓝的湿纸已经显露出来。
“准备,涂抹石膏!”
王贤用刮板将石膏液均匀涂抹在湿纸上。
石膏填充进纤维之间的空隙,让纸质更加细腻,强度更高。
“开始烘干!”
王贤拆卸掉两侧的边柱,将湿纸放到烘干架上。
成不成,就看这一次了。
杨行秋仔细观察着湿纸慢慢变干的过程,给王贤讲解着技术要点。
“干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纸张变形、开裂。”
一通眼花缭乱的操作,几位坊主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造纸术,几位坊主都有所听闻。但是这么详细的制作过程却是第一次见到。
这其中蕴含着的巨大财富,顾缨有些按耐不住了。
“诸位,此法同漂布相似,某即刻开工,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在场的其他几人,都想在造纸这项技术上分一杯羹。
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当禀明老夫人,再做决断!”
曹硕一句话,终止了几人的争执。
“诸位,请看!”
杨行秋举起一张二尺见方的纸,展示着现代工艺的成果。
整张纸烘干后,仍旧微微发蓝,像是雨后新晴的天空。
在场的几人纷纷上前端详着这张未曾见过的纸。
顾缨忍不住上手抚摸。
细腻和光滑触感,让他想到了绢布。
却有着绢布不具备的韧性和强度。
顾缨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陆梨、张靳、朱拯也纷纷用手抚摸,惊叹于纸张的精美。
杨行秋对产品同样十分满意,让王贤赶快再去做几张出来。
“只需稍作裁剪,便可用于书写,绘画。”
“妙,极妙!色如淞江之水,质若吴兴之绢!”
陆梨像是看到了稀世珍宝般爱不释手。
张靳看出纸张的精美,却不知如何解决眼下的困难。
本想转身询问杨行秋。
杨行秋和王贤忙着抄纸,没有理会张靳。
除了他以外,和生产环节直接相关的顾缨、陆梨和朱拯都盘算着把这项技术纳入掌中。
“诸位,在下先行告退,如何交差,自见分晓!”
杨行秋抱着一摞纸,带着王贤离去。
四位坊主来不及道别,抓住抄纸器,不肯退让。
曹硕和曹羽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四人争执不下。
“大哥,真有本事,这棘手的差事,绝对不会出错!”
“过人之智与超世之技,此人真乃旷世之才!”
杨行秋抱着纸,脑内预演着下一步计划。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