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1994
  4. 第142章 民心所向
设置

第142章 民心所向(1 / 1)


刘浩宇在做什么?回来之后频繁地找人谈话,至于说的什么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但是随后刘浩宇的动作就让人看不懂了,刘浩宇开始频繁地下农村视察。

如今的刘浩宇在老百姓之中,那威望可不是一般的高,一项项惠农措施被推出来,老百姓想的很简单,看看周围的县市,这么多好条件的也只有水务,而这一切就是刘浩宇带来的,自然对刘浩宇感恩戴德。

这人就怕攀比,虽然只是比以前富了一些,不至于有太多的根本上变化,但是和周围县市的农村一比,那可就比出了优越感,出门一说是水务的,就感觉特自豪,外乡的妹子也愿意嫁到水务来,水务人如今挺起了胸膛。

但是刘浩宇要调走的消息传开,老百姓忽然开始担心了,刘县长在这里或许日子会越来越好,但是刘县长一走,换一个领导还会不会过得好?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无论刘浩宇走到哪里,老百姓都会询问刘浩宇是不是真的要走了,不知道政策能不能延续下去,调动的问题刘浩宇没有明说,但是却一口保证,政策一定会延续下去的,请乡亲们放心,就算是他刘浩宇不在了,政策也不会改变。

这一次刘浩宇走访农村,还特意带着詹天亮,一开始詹天亮还推辞,刘浩宇只说了一句话,詹天亮就老老实实地跟着来了。

“乡亲们,你们放心,我就是走了,詹县长也会坚定地执行我们既定的政策。”刘浩宇一句话将詹天亮推到了前台,也用这种方式,承认了詹天亮在刘系人马中的地位。

这句话在很多村子说过,从那一刻开始,詹天亮就成了刘浩宇代言人,老百姓一定会在刘浩宇走后,坚定地支持詹天亮的工作的。

这一年多的时间,水务县的老百姓生活好了很多,可以说开始奔小康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而且和其他市县一比,那种满足感就无法在形容了,幸福其实就是比出来的,也因此老百姓对刘浩宇是格外的尊重。

不管是走到哪个村,老百姓都会拥簇着刘浩宇,或许是因为老还有要走了,很多老百姓自发的送上一些土特产,什么干菇、土鸡蛋、水果等等,虽然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但是架不住数量太大了,这家几十个鸡蛋,那家一篮子水果,甚至有的弄一包自家种的蔬菜,每次刘浩宇回到县府,中巴车上总是会满载而归。

刘浩宇当然吃不了这么多,就给干部职工发下去,当然是那些干工作积极出色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用刘浩宇的话说,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是要告诉干部们,只要你真心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不会忘了你,更不会亏待你。

十几天的时间,刘浩宇走遍了水务县的每一个村,公开的明目张胆的收受礼品,而且是来者不拒,偏偏没有人敢追究什么,这些东西都不值钱,最多也就是几十块钱,但是加在一起数量却很大。

有人偷偷的算了一下,鸡蛋差不多有上千斤,这水果也有两三千斤吧,还有蔬菜更多,都是老百姓自己养自己种的,干菇少了一点,也有三四百斤的量,要说价值加起来也不小,足有几万块,但是却谁也被挑毛病,这都是老百姓的心意。

市纪委最郁闷了,有人偷偷的反映过,但是市纪委却没有动作,数量是很大,但是这算是受贿吗,而且每一笔数额太小,而且刘浩宇也没有自己收下,都当成奖励给下面的干部职工了,还交代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好好想一想老百姓为什么会这么热情。

至于那些干菇,刘浩宇要留着送人,也没说送给谁,但是纪委知道,真的要是他们敢去查刘浩宇这件事,那绝对是吃不着狐狸惹一身骚,会被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海洋之中的,人家刘浩宇就是这么牛。

这件事在水务传播开来,很多人引用了刘浩宇的话,这是乡亲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同,也是对我们工作的奖励,同志们,吃在嘴里记在心里,不要让乡亲们失望,做事的时候心里多想一想咱们的乡亲们。

谁也想不到,刘浩宇这一闹腾,竟然给水务县留下了一个传统,老百姓们觉得这样送东西很有意义,后来刘浩宇走后,政策能延续下来,其实和底下的很多干部有关系,而且普通干部们也的确做了很多的事情,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也好了很多,以至于每年这个时候,老百姓们都会自发的组织一次送礼活动,来刺激干部们多为老百姓干点事,后来竟然成了一种习俗。

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民意如此,其实正是刘浩宇所要的,看似很普通的一次形成,看似一次有些不知所谓的收礼活动,刘浩宇却凝聚了民心,更将民意凝聚了起来。

也亏得是刘浩宇,老百姓送的这些土特产,他是一点没拒绝,要是换一个人还不知道要被说成什么呢,也就是刘浩宇没有人敢说什么,也说不出什么来。

当然后来收礼的对象,在刘浩宇走后换成了詹天亮,携民意在身的詹天亮,才能在后来的交锋中屡占上风,这正是刘浩宇所要的,说是绑架民意也好,说是心机手段也罢,总之丽景花园给詹天亮等人留下了一个了不得的手段。

后来徐仲明来了,本想着大刀阔斧的搞改革,抹除刘浩宇的痕迹,执行自己那一套,但是每每詹天亮提出反对意见,老百姓们就会闹腾一阵,又是请愿书,又是支持信,搞的徐仲明很被动,仿佛不按照詹天亮的意见走,就成了水务县的罪人。

罪人先不说,但是民意在身的詹天亮。却是屡屡逼得徐仲明让步,不然老百姓就会闹腾起来,搞的徐仲明始终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始终处在刘浩宇的阴影下,很久以后,徐忠明又一次喝酒,自己说了实话,说在水务县干的那几年是这辈子最憋屈的事,徐仲明都后悔去水务县了,即便是刘浩宇走了好多年,水务县还是在他的阴影下,你只能延续他的政策,或者是推陈出新,但是如果想改变那可就难了,动不动就是大事件,不过徐仲明也在水务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怎么利用民意,和怎么收龙民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