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七零跳河后,我被村里糙汉捡回家
  4. 第333章 焦急等待
设置

第333章 焦急等待(1 / 1)


孔秋露拉着戴彦亭的手又蹦又跳:“我只有两道题没做!其他都做了!”

戴彦亭问她:“做了的都对吗?”

孔秋露就摇头:“那就不知道了。”

那边付月梅愁容满面:“我好几道题没写完。”

陈东安慰她:“没事的,把会的都写了就行。”

付月梅哭丧着脸:“前面的题卡了太久了,我最后才发现后面的题我会,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好多不认识的人,出来之后就哭了。

没有老师教,没有人提醒考试技巧,开白卷的真不少。

唐晚吟他们默默地看着,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果说几十年后,大学大专中专都可以拥有公平的网络信息渠道,可以去同一间公司争取岗位,还算是有机会跨越阶层的话。

那现在的高考,就是妥妥的分水岭。

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就会拥有清晰可见的光明未来。

而没考上的,好的泯然于众,差的,从此再也无法跟曾经的同伴并肩了。

这不是人的心态问题,这是社会的发展问题。

……

回到盘溪村之后,大家还是忍不住对答案了。

其实这份试卷的难度真的不低。

当然了,没有唐晚吟上辈子经历的高考那么难,但是对于没条件学习的人来说,只有语文勉强有把握。

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跟唐晚吟上辈子学的也不差什么,什么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摩擦力的,都有。

只是题目相对简单,都是课本上的。

可就唐晚吟看来,物理这些东西,要是没人带着,光看课本的话,其实还挺难理解那些各个方向的力,然后反向运动、作用力又是怎么回事。

至于化学部分,那简直是太惨烈。

好多化学原理,那都是颠覆“老人言”的,思想转变不过来,压根没办法理解。

但这好歹还有课本,还可以学。

英语就真的是惨死一大片。

根本不会读。

单词都是一个一个硬记的,语法也是稀里糊涂。

翻译就更不会了。

唐晚吟在翻译上压根不怵。

她自己有基础,孟宇祁还给她找了一些英语资料,帮她补习。

不过后来孟宇祁发现唐晚吟的英语水平根本不差于他,也就没有再补习了。

他觉得唐晚吟是个天才。

唐晚吟心想,天才谈不上,但是词典、教材、辅导书,跟视频资料,那我是要多少有多少的。

高考结束之后,大家又都埋头干活去了。

唐晚吟知道自己必然会考上,所以得赶快把村里的事儿处理一下。

吴老师决定留在盘溪村当老师了,现在找了一个无意高考的知青当代课老师。

所以小学这边还好,不用太操心。

猪圈那边的话,唐晚吟猜测何云平也考得不错,估计也要走。

何云平要去读大学,唐晚吟跟孟宇祁觉得大姐应该一起去,那样村里就只剩熊杰松一个技术员了。

知青养猪实验小队的人估计也有不少能上大学的。

他们村的上线率绝对是最高的。

所以还要帮助聂源多培养出来一些养殖技术员,把注意事项都编制成画册,方便村民看。

唐晚吟跟孟玉英等人紧锣密鼓地安排着,总算是抢着把养猪知南给弄出来了。

唐晚吟主动接过复印的任务。

说是去外面,其实只在外面复印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直接从系统里下单的。

复印量上去了,这个是很便宜的。

就跟现在照相馆洗张照片要块儿八毛,而系统里的洗照片业务最低能到一毛多一张一样,复印也是量大便宜。

这种钱唐晚吟还是出得起的。

前前后后处理得差不多了,录取通知书终于下来了。

一九七七年第一届恢复高考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几乎相当于后世的重点本科的录取率了,考虑到学习条件不一样,但凡考上的,都不容易。

村里最先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是徐立恩。

被录取了南津大学,在他家那边。

徐立恩欣喜若狂,抱着通知书在村里跑了一圈,一边跑一边喊。

又哭又笑的。

大家也很是羡慕,徐立恩这就算是回家了。

下乡的人,几乎99%的人都想回家,可真正能回家的,只有1%。

徐立恩家里条件不错,当初消息传来的时候就给他寄了复习资料。

刚好他家那边有好几所大学,南津大学是最好的。

徐立恩也很争气,一考就考上了。

徐立恩给盘溪村开了个好头,陆陆续续的,邮递员每天都往村里跑。

不时送来录取通知书。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现在都不用复习了,大家还天天往唐晚吟家里跑。

因为他家就在村口,可以第一时间看到邮递员。

其实大家彼此都明白,这是想等通知书,又不好意思去村口。

一怕别人问,二怕显得急躁。

所以在村口的孟家就成了大家最爱去的地方了。

子敏都快愁死了,她家院子里的果树都快被人薅秃了。

最可恨的是连墙角种的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给拔走了。

就离谱!

村里谁家还不种两畦小葱韭菜的啊?

来他们家,坐他们家椅子,喝他们家水,吃他们家果子……临走连葱都给他们薅了?

子敏这性子,真是一点儿都忍不了。

一分钱的葱在她眼里都是货物,指不定能换三分钱呢?

将来兴许这三分钱就能转转成一毛呢?

嫌少?

想想一天能割多少葱和韭菜?

一毛两毛的攒起来,不就一块两块了?

子敏让子礼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见人要摘水果就提醒:“这果子是我姐要拿来卖的,三毛钱一个,你买吗?”

偷摘果子的人被戳穿,不以为耻,还鄙夷地问道:“不就两个果子吗?谁家没有啊?”

子礼就一板一眼地问:“那你家就果子吗?能给别人吃吗?”

人家一般就会说:“随便吃!谁还稀罕这个啊!”

其实村里人是真不稀罕这个。

但是子礼得到了回答,立马就能吆喝着大元小元他们一起去人家家里,起码一人一个给摘下来。

那还是经过培训的,摘的都是最大最红最好看的。

然后回来给子敏。

攒上一阵子,子敏会给他们零花钱,或者小零食。

这就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