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七零跳河后,我被村里糙汉捡回家
  4. 第125章 祝金丫加入
设置

第125章 祝金丫加入(1 / 1)


因为村小的学生不多,所以其实一天也就上个半上午,两节课。

一节主课,一节文体课,十一点不到就下课了。

子敏是个闲不住的,下午一边卖猪粪,一边就教子清子礼认字。

唐晚吟觉得她教的挺不错的。

至少,对着自己一言不发的子清,能够在子敏教授的时候小声念念,多学那么一两个。

祝金丫听了之后不敢相信:“小唐老师,你让我上课?”

唐晚吟笑道:“不是上我的课,我的课你得交学费,不然对其他来学校上课的孩子不公平。”

这话是真的。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重男轻女的,也有辛辛苦苦卖了家里积攒的鸡蛋跟红薯,换来几毛钱,给孩子报名上学的。

唐晚吟不能开口说不收钱,这样对其他人不公平。

再说了,升米恩斗米仇,她有多大能耐就干多大的事儿。

她的奉献精神比现在七十年代的人可少多了。

让她不收钱就免费教书?她干不出来。

就连教子敏他们,那也是看在孟宇祁这家伙把欠下的伙食跟钱都补回来了的份上。

唐晚吟说:“子敏学的快,我每天教的她基本都会的,所以你跟着她学也可以。”

不去学堂,不会被祝家那重男轻女的老头子抓起来打,也不会被李芳指着鼻子骂了。

至于孩子之间互相交流学的字儿,很正常。

也有刻苦的孩子,在学堂里学了,晚上还回去教自己的兄弟姐妹呢。

祝金丫听明白了,小声问道:“那小唐老师,子敏她收学费吗,我……现在捡不到花生了。”

地里的花生早就被人翻过无数回了,她能捡到这一把,都算是不容易。

唐晚吟摸摸她稀疏枯黄的头发,有些心疼:“没事儿,你去找子敏就行了。”

子敏那丫头脑子灵。

不是个吃亏的性子,知道怎么为自己谋福利做交换。

她知道祝金丫没钱,肯定不会找祝金丫要钱的。

但是不要钱,也有别的交换方式。

好歹祝金丫都十岁了,比子清都大,虽然瘦,但是农村孩子,力气都不小,让她帮着干活也行。

其实唐晚吟一直还挺喜欢子敏这性子的。

这要是放在她上辈子那个年代,说什么也算得上是个机灵孩子了。

只可惜现在的人不喜欢机灵,就喜欢老实,最好跟老黄牛一样,闷不吭声就知道干活才是最好的。

子敏这倒腾猪粪换针头线脑的事儿吧,唐晚吟不仅觉得没问题,甚至还觉得她颇有商业头脑。

可惜了,别说村里的大人了,就连子敏都不喜欢说。

但凡别人一提到资本主义、走资派、投机倒把,子敏的神色就会立刻改变,竖着耳朵,眼睛也犀利起来,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

唐晚吟早就留意到了,但是她也不能现在就跟孩子说,这是好事儿。

万一真说漏了嘴,被人发现了,这都是要被带走教育的。

不能犯险。

所幸也就这三四年了,恢复高考之后,很多知青都能回城了。

在城里没有粮油关系,就只能自己私下攒活儿,挣个三毛五毛的,倒腾倒腾东西,养活自己。

在那之后没两年,就开始有试点的市场经济出现了。

再然后两年,就是唐晚吟最期待的改革开放了。

算算年头,到那个时候,子敏也才十几岁,等她长大后要是还想做这个,有的是时间呢!

……

祝金丫听了唐晚吟的话,果然就来找子敏了。

子敏正跟子清一起扫猪圈呢,听说是唐晚吟叫的,眼珠子滴溜溜转。

然后把扫把一放,钻出猪圈。

摘下孔秋露用碎布头给缝制的口罩,一边洗手一边跟祝金丫说。

“行,那你晚上过来,我每天晚上在家复习呢。你要是愿意,就一起。”

子敏也很谨慎,不说自己给姐姐弟弟上课,就说复习。

祝金丫又惊又喜,但也有些不安:“那、那学费怎么算啊?”

子清往这边看,子敏笑了笑,指了指子清:“这样吧,你帮忙扫猪圈行不?我个头太矮了,抡不动扫把,我姐扫着都费劲。”

子清握紧了扫把,没说话。

祝金丫一听是这个,连忙应下:“行!我家以前养猪也是我喂的猪食,扫的猪圈,这个我会!”

子敏也是松了口气,这扫猪圈可真不轻松。

她也就是现在手里没资本,所以每天乐此不疲地跟子清一起扫猪圈,扫出来的猪粪就是她的“本钱”。

但是吧,这味儿是真难闻。

得亏盘溪村就在河边上,井水也充沛,还能经常打水冲刷猪圈,不然更臭。

这会儿子敏跟子清都能理解为什么唐晚吟不肯在家里养猪了。

本来她们那个院子更大,院子门的另一边,跟厨房遥遥相对的,就是以前的柴房跟猪圈,养猪正好呢。

但是现在她们不得不认同,唐晚吟是对的。

这猪崽是真能长。

现在盘溪村这边的猪草多,加上国营饭店的泔水质量高,抓回来的小猪崽眼看着长肉了。

子礼那天还来了句:“猪崽吃的比我都好。”

为啥?因为国营饭店的泔水太丰盛了。

这年头农村穷,一年到头,有些地产不丰的村子,忙活一年,连肚子都填不饱。

但是工厂的职工待遇都是不错的。

要是双职工家庭,厂里食堂包吃,包分住房,还有厂幼儿园、厂小学,学费都近乎不要钱。

那一个月大几十块的工资,过得爽得很。

花个两三块钱去国营饭店吃顿好的,那也不算什么。

最要紧的是,这会儿流行“招待”,国营饭店、招待所,就是这一条线上的。

拿着介绍信,出外吃饭那都是单位报销的。

现在没有私营小馆子,都得去国营饭店吃饭去。

等同于唐晚吟后世的五星级酒店,工厂谈货物、批条子、拉单子,那饭菜吃的就不多,最后能打包的打包,有些不好意思打包的,就剩下来了。

只能说人与人不同,有人住小洋楼,家里有警卫有保姆。

有人在农村,饿到捡别人家的红薯皮。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